影响世界 - 文艺的力量
文学家 美术家 音乐家 戏剧家 摄影家 舞蹈家 影视人物 其他 专题访谈
北京文艺网
自媒体注册
北京文艺网自媒体发稿指南:
1、登录北京文艺网,点击北京文艺网会员注册,根据要求完成注册。
2、注册完成后用户名和密码登录北京文艺网。
3、登录后,请点击页面中功能菜单里的我要投稿,写下你要投稿的内容,后点击确定,完成投稿。
4、你的投稿完成后需要经过编辑审核才能显示在北京文艺网,审核时间需要一到两天,请耐心等待。

给你一颗感恩的心-姜亦珊专访

2009-12-04 09:43:53来源:北京文艺网    作者:

   

作者:梧桐

    必答题之一:通过前一阶段的学习观摩,你的感受和收获是什么?

  姜亦珊:感谢大家对我长时间的支持和喜欢。通过这段时间的深造,使我在艺术上和生活中都有很大的改变,经过几年的舞台实践后重新回到学院,首先有种安逸的感觉,然后就是学习气氛,紧张而又有收获,越来越觉得自己有很多欠缺,时间总不够用似的,海绵吸水吸不够,就是这样。

  必答题之二:三年之后,你希望自己达到什么样的高度?

  姜亦珊:我自己没给自己太大的压力。不可能说研究生班毕业了就顺理成章地成为艺术家了,这段学习对整个艺术道路来说只能起添砖加瓦的作用。我希望能把自己学到的东西在舞台上展现出来。

梧桐:也就是说,研究生班只是艺术道路上的一个加油站。

  姜亦珊:对!

  梧桐:那么,研究生班对京剧来说是什么?也是加油站吗?或者说,如果没有研究生班,京剧的整体状况是不是会比现在还要差?

  姜亦珊:有这种可能,但不完全是。我们大赛金奖获得者很多都不是研究生班的,不见得就比我们差,只能说我们很幸运。就我而言,没有这个班,我们院里也会支持我,也会投入资金和精力,但效果肯定比不了现在的集中学习,形不成模式和规律,很难静下心来。

  梧桐:这段时间,除了薛老师,还跟哪些老师学习呢?

  姜亦珊:太多了。薛老师是我磕了头的师傅,也是我一生的师长,她平时在美国,每年回来半年左右的时间,我会全身心地跟在她身边,当然,薛老师也希望我广博众长,所以,这段时间我也跟张学敏老师、蔡英莲老师、沈福存老师学习,感觉自己在表演上的提高非常大。另外还跟李金鸿老师学了昆曲《金山寺》,学了很多自己原来没接触过的身段、把子,也许没机会在舞台演,但对丰富自己很重要。同时还跟李维康老师学了《蝶恋花》的唱段,并在天津演出了,李老师比较满意。近期计划跟李老师学《四郎探母》,还要跟李玉芙老师学梅派戏,这些方案都是经过我师傅和学院认可的。

  梧桐:我的直觉,戏迷们听了这份计划,可能会有些议论,能感觉到吗?

  姜亦珊:首先戏迷们非常可爱,关心我们的成长。我想,只要我学的戏对张派有帮助,他们都能看得出来,这段表演很好,那个身段很漂亮,但它们都不是张派的东西,你说这样的尝试应不应该做?我觉得应该,张君秋先生也是在拜了四大名旦之后才形成的张派。另外,人和人的条件不一样,张先生本身是男性,我们后学者只能是模仿,能模仿到什么程度算什么程度,在不失演唱韵味的前提下,表演和身段是可以丰富的。

  梧桐:这也是戏迷们常争论的话题,不妨提出来吧!张派的唱腔非常出色,但在其它方面,需要丰富的空间大不大?也就是说,张派有没有什么缺憾?

  姜亦珊:我学张派,我觉得张君秋先生是完美的,对他崇拜的五体投地。比如听他的《西厢记》,听他的唱,我就能想到崔莺莺的形象,我如果是一个画家,就能据此描绘出一幅美丽的仕女图。我觉得张先生在唱腔上和人物把握上是非常准确的,但这仅限于他本身。同样的唱腔,我就唱不出那份感觉,也走过误区,有一个时期发音非常往后,近乎于程派,出不来张派本质上的东西,简直是吓人。你想,男人都可以演绎女人的娇媚,我们女人演女人,其实很有捷径。我主张要活学流派,同样是一个手势,张先生放在这里很得体,我效仿起来就感觉做作,就可以改动啊,同样很美,这既不能算改革,也谈不上欺师灭祖,张先生在世的话也会支持。我师傅曾讲过,《望江亭》有一段“三年来……”,薛老师忘了是左手出三指还是右手出三指,张先生说:“咳!你把唱腔唱对了,左手右手都对!”这就是张先生,从人物出发,把韵味和意境体现出来,左手或右手,只要是美的,观众都会喜欢。现在的观众追求的更是一种美,唱腔美、人物美、服饰美、灯光美……为追求完美,观众才到剧场看你的戏。[NextPage]

    梧桐:谈到美,这也是今天谈论的重要话题。说到京剧,内行外行都会说很美,但说实话,京剧的这种古典美、程式美,与现实社会其实是有距离的。你作为演员,承认吗?

  姜亦珊:我承认。

  梧桐:这种距离,分析一下,在几方面?

  姜亦珊:我觉得什么事都是相辅相成的。也是现在开放的程度高了,大家反而会越怀念原来的温柔、善良、保守的古典美。凭想象,怎么也想不出杨贵妃是什么样子,一出《贵妃醉酒》就能让你认同这么个形象。京剧之所以成为国粹,肯定有内质上代表中国的东西,是什么?古典美!

  梧桐:也就是说,你觉得京剧振兴也好改革也好,更应该在它的古典韵律上做文章,而不是做些表面上浮华的东西。

  姜亦珊:我觉得是。我这样的观点曾经有很多人反对,但我一直坚持。我希望京剧就是“保守”,就是古典美,发展成一种贵族艺术。这个贵族不是说吃好穿好有车有房,而是成为精神贵族,是净化心灵的艺术熏陶和享受。

  梧桐:是不是说,大家看戏的时候,都是西装革履,我在台上神圣地唱,你在台下神圣地听?

  姜亦珊:我觉得,如果看“杨贵妃”,穿一个背心进剧场肯定是不合适的,既要尊重演员,也要提高自己的品位。艺术是无法用尺子衡量的,一个演员,你可以非常喜欢,但他就会特别讨厌,这都很正常。一个演员如果能让一半的观众认可,他就是非常成功的了。当然,演员就离不开观众,一个电视剧、一个电影,自己说好极了,但没人看,这就是失败。同样,一个戏耗资不多,但观众就是喜欢,这就是成功啊!观众鉴定嘛。当然专家有专家的眼光,金奖啊银奖啊,但最终,观众不买帐也不算数。所以说,京剧既是贵族的,也是平民的。

  勤奋和塌实是一个人成就一番事业的两个基石,可贵的是,姜亦珊两者兼备,同时,加之有悟性,有思想,未来之路也就十分广阔。
 
  梧桐:观摩的剧目中喜欢哪一台?

  姜亦珊:这个问题挺难的,我都喜欢。比如话剧,舞台上很真实;比如曲艺相声,是那么幽默诙谐。反过来其它剧种,都有可借鉴的东西。最喜欢的不好说,但有几个印象非常深,《董生与李氏》、《倾城之恋》、《月牙儿》都很好。

  梧桐:但是,必须说出自己给哪台戏打分最高。

  姜亦珊:《董生与李氏》(梨园戏)和《金子》(川剧)。

  梧桐:不喜欢哪台戏?

  姜亦珊:没有。都是大家付出努力的作品。

  梧桐:这么说,哪台戏需要完善的空间比较大?

  姜亦珊:有一个小剧场话剧,名字忘了,感觉涉及的方面太多太杂,该讲清楚的地方反而打了折扣。我相信他们会有改进。这也给了我们启示:排一出戏,一定要慎重选择,否则真是劳民伤财。

  梧桐:其实,谁都无法保证排一出戏一定要成功。包括咱们的祖师爷,也是排了很多很多戏之后才留下这么几部经典。但是,目前的机制好象又不太允许演员去广泛实践,然后磨出几台精品剧目,也就是说,如果一出戏排不成功,可能对一个演员的一生都有影响。

  姜亦珊:对。这是现实。每个演员都希望有自己的代表作,结果肯定有成有败,关键在把握。

  梧桐:这些年来,京剧的新戏整体质量比地方戏稍差些,要想突破,怎么调整?[NextPage]

  姜亦珊:问题太大了,我解决不了,这是实话。地方戏可以广泛借鉴,京剧借鉴起来就麻烦。

  梧桐:我的感觉,京剧在创作中比较拘谨,想放放不开,想收收不住,乱!反观地方戏,尤其南方剧种,走的开,并且很到位。北方戏就差些,尤其京剧。你觉得,京剧未来的突破空间大吗?

  姜亦珊:大。尤其在舞台的整体美化方面。从演员角度,服装身段都要有所改进,但不能偏离古典美的范畴。再说唱腔,我再怎么唱也不可能克隆出另一个张君秋,关键要找到自己个性的东西。
 
  姜亦珊十分明确地表示:戏曲都到这份上了,你还保守,还自闭,还有什么前途?倒不如敞开心扉,京剧就这么简单!
 
  梧桐:你在复排《西厢记》对吗?何时能同观众见面?

  姜亦珊:年底。服装布景乐队要有些改变,领导也非常支持。

  梧桐:演员呢?

  姜亦珊:研究生班同学联合,学院倾向于金喜全和熊明霞同我一起主演。

  梧桐:这样的阵容公布出去,大家的期望值一定很高。

  姜亦珊:我倒不希望这样。大家最好忘记我们是什么研究生、什么金奖,用宽容的心看我们,允许我们出错,当然,我们自己会很努力,争取把这个戏演得即有青春气息又不失传统韵味。

  梧桐:有没有这样的可能,用张派的莺莺和荀派的红娘来重新演绎《西厢记》?

  姜亦珊:说到这儿,不妨透露一下,我也非常喜欢荀派的《红娘》,这次可能把《拷红》移进来,当然还要向领导和老师汇报,我想会得到支持的。我的想法,当时杜老师的红娘加了梅派的东西,因为是杜老师的强项,而我们同学熊明霞和常秋月,她们是荀派,何不加些荀派的东西呢?甚至可以让常秋月加些筱派的东西。说到底,最终是为了观众,观众说OK才是真OK。

  梧桐:采访你们这个研究生班,尽管大家年龄差距比较大,但由于主流是一批年轻人,突出的感觉就是非常有朝气、有思想。元旦的时候有一个青春版《龙凤呈祥》,并且青春版目前也越来越有声势,包括未来的《西厢记》,我个人感觉,青春版是京剧的一抹曙光,对吗?

  姜亦珊:希望吧。

  梧桐:尤其京剧与电视的接轨不可避免,这就使舞台形象、镜头感等元素更加重要,这方面,京剧是有欠缺的。

  姜亦珊:对。

  梧桐:青春版如果能成为潮流,对京剧来说是一件幸事吗?

  姜亦珊:我觉得是。当然,不是所有的戏都适合青春版,比如《秦香莲》,而《牡丹亭》就可以。同样,五、六十岁的艺术家如果能把十几岁的人物演的活灵活现,更是水平。不矛盾。也就是说,青春版是形式,关键看内容。

  梧桐:其实现在看戏,质量是一方面,舞台形象等整体包装也挺重要的。

  姜亦珊:重要重要,你看超女炒成什么样?确实不一样,我们京剧也需要一定的包装。京剧和经济要互动起来,前段我们去深圳演出,我就没想到深圳会有那么多喜欢张派的,本以为人家都说粤语,他们还不把我们唱京剧的当成兵马俑啊!想不到,戏迷真多,还都是三十岁左右的,他们对文化的需求和渴望特感人。我就感觉,生活中人人都要怀着一颗感恩的心——观众喜欢京剧,到剧场来看你的演出,你要感恩;老师把毕生精华倾囊相授,你要感恩;包括亲朋好友,包括老师专家,没有他们,谈何成长进步,所以要感恩。
 
  一个人能从事自己喜欢的事业是特别幸福的事,何况,她还有颗感恩的心。[NextPage]
 
  梧桐:平时看电视,喜欢什么节目?

  姜亦珊:综艺、谈话、法律等,借鉴别人的经验。

  梧桐:更关注一些人性化的东西。

  姜亦珊:我是标准的感性,很容易被感动。看到一个受苦的孤儿,我会坐在沙发上哭起来,家里人都会觉得我是神经病。

  梧桐:电视剧看的多吗?

  姜亦珊:没时间,接不上,不知道谁挨谁。所以我经常看重播的电视剧。

  梧桐:这两年对哪个电视剧印象深?

  姜亦珊:《青衣》。再有就是《康熙王朝》一类的历史剧。

  梧桐:进电影院吗?

  姜亦珊:最少一个月看一场。

  梧桐:近期看什么了?

  姜亦珊:多了。动画片,还有《达芬奇密码》、《茉莉花开》等。

  梧桐:评价一下其中的一部:《茉莉花开》。

  姜亦珊:喜欢。茉、莉、花,这三个人物的故事,每个我都哭了,真的,我就是这么容易被感动。当然,演员总是有惯性,看着看着就想,这要是改成戏,该是什么什么派之类的。

  梧桐:有没有想过把章子怡的角色改成姜亦珊的京剧版?

  姜亦珊:哈哈,我自己可没这个能力。

  梧桐:我们一直在说把你感动得稀里哗啦的作品,有没有什么作品把你高兴得手舞足蹈?

  姜亦珊:这个……感动得稀里哗啦,最后就是手舞足蹈。这么好,把我感动成这样,OK。
 

  姜亦珊不认为自己是一个刻苦的人,但她会一如既往地守侯自己的选择。不错,一个人为自己定一个目标并不难,难的是坚持,难的是追求完美。

  梧桐:总结一下,姜亦珊的生活观、价值观、爱情观。

  姜亦珊:我觉得,一个女孩渐渐长大成为女人,为人妻,为人母,一直到故去,这个过程中要不断的完善自己,鞭策自己,而且,要学会满足。我特别喜欢一首歌叫《感恩的心》,是我的手机铃声。确实,能够来到这个社会,见到这么多人,享受生活和工作,要感恩。无论从事什么职业,生活的开不开心,但要有善良的心、平常的心。我也有烦恼,也走过弯路,现在回头看,都是财富。我就对刚毕业的学生说,不要为找不到剧团而伤心,路在脚下,没有谁说一毕业就成艺术家了,关键是心态平和。比如比赛,得不得金奖都正常,重要的是过程,是争取,如果能保证什么的话,还参加干什么?总之要到什么时候说什么话,什么年龄做什么年龄该做的事。人生当中,不仅要有事业,还要有爱情,有家庭。这才是完美正常的人生。

  梧桐:理想中的爱人是什么样子?[NextPage]

  姜亦珊:首先是跟我一样善良。第二是支持我的事业,我指的不是钱和权,这方面能帮多少帮多少,主要是做好家庭后盾,当然,我会尽可能照顾好自己的家庭,一个聪明人完全可以做到这一点。总之,用幸福的家庭来成就成功的事业,我就满足了。

  梧桐:我们大家也祝福姜亦珊,有一颗感恩的心,感受生活,享受生活,她的艺术也会水涨船高的,对不对?

  姜亦珊:我一直在努力。但我不是一个十分刻苦的人,也有惰性。但我会坚持一直往前走,允许踏步,但不会后退。我要感谢妈妈,感谢老师,我要对得起他们。还有观众的支持是一双无形的大手,我不能辜负他们的期望。

  梧桐:我们大家也都期望着你在艺术上一步步成功,在生活中也一天比一天幸福,争取有一个完美人生。

  姜亦珊:近乎完美。
 
  本次专访的最后一道题目是请研究生们对戏迷网友,尤其是年轻的朋友们讲几句知心话。
 
  姜亦珊:是京剧使我们相互认识并联系起来,感谢京剧,感谢戏曲,感谢这个和平的年代,真的,这样我们才能想做什么做什么。人生最重要的是健康,我希望所有爱戏的人和从事这份事业的人有个好身体,越走越好。

    (实习编辑:邵钰杰)
 


注:本网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凡本网转载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等文件资料,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

扫描浏览
北京文艺网手机版

扫描关注
北京文艺网官方微信

关于北京新独立电影有限公司 | 著作权声明 | 合作招商 | 广告服务 | 客服中心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 协作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