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世界 - 文艺的力量
文学家 美术家 音乐家 戏剧家 摄影家 舞蹈家 影视人物 其他 专题访谈
北京文艺网
自媒体注册
北京文艺网自媒体发稿指南:
1、登录北京文艺网,点击北京文艺网会员注册,根据要求完成注册。
2、注册完成后用户名和密码登录北京文艺网。
3、登录后,请点击页面中功能菜单里的我要投稿,写下你要投稿的内容,后点击确定,完成投稿。
4、你的投稿完成后需要经过编辑审核才能显示在北京文艺网,审核时间需要一到两天,请耐心等待。

人物专访:陈伟科,个性与才华兼备的90后舞蹈编导

2018-01-12 10:53:26来源:北京文艺网    作者:

   
我认为一个舞蹈作品在创作之初,便要开始对它的主题、形式、风格、结构进行认真的选择。

排练中的陈伟科.jpg
2017年12月30日,我们在北京舞蹈学院的排练厅里与编导陈伟科作了简要采访,当时他正在给学生排练剧目。上图为排练中的陈伟科。


  采访者:胡雯


  受访者:陈伟科


  开篇:


  为什么有才华的人总是成群的到来?——美国的一位人类学家曾有过这样的疑问和感受。


  这不是在夸赞谁,只是会觉得这的确是一种现象——放眼在中国舞蹈的这块土地上,这种现象依然是显而易见的。说起90后编导陈伟科,但凡关注过他所创作过舞蹈作品或是参与过的舞剧、执笔写的文章,我们都并不陌生。在2017年中国舞蹈荷花奖“民族民间舞”和“古典舞”评奖赛事上,陈伟科编导的作品《曼珠沙华》、《守灯人》、《墨兰谣》、《了无痕》均入围中国舞蹈最高奖“荷花奖”评奖舞台。而且非常意外的是,他还是属于当下年轻编导行列中的佼佼者。


  陈伟科说:“因为喜欢创作,所以坚持创作,无论是否能够成为精品,它都是属于我在创作履历上绚烂的一笔”。


  个人简介:

陈伟科.jpg
陈伟科


  姓名:陈伟科 性别:男 出生年月:1992年11月 民族:汉族 学历:艺术学士


  职称:国家二级编导 社会兼职:北京舞蹈家协会会员,中国舞蹈家协会会员,湖南工业大学音乐舞蹈学院艺术指导,原北京舞蹈学院青年教师。


  代表作品:舞剧舞蹈诗——《徽州旧梦》、《那一片蓝》、《客家意象》、《九州花儿美》、《太阳的女儿》、《伯牙绝弦》等。单、双、三舞蹈作品:《客乡情》、《老少乐》、《守灯人》、《疯娘》、《纣王与妲己》、《再忆长坂坡》、《古道西风》,《一双大脚》、《墨兰谣》、《了无痕》、《曼珠沙华》、《傩月》、《琴心相悦》、《listening while walking》等。


  部分成就:2016年参与创作舞剧《太阳的女儿》、舞蹈诗《九州花儿美》获选第五届全国少数民族文艺汇演评奖,第十五届文华奖舞剧评奖等。


  专访内容


  记者:在2017年“荷花奖”古典舞评奖时,《墨兰谣》这个男子独舞其实是挺受争议的,这个作品创作初衷是什么?


  在创作男子古典舞独舞作品《墨兰谣》时,一开始观众会以为剧目中的舞蹈演员手持扇子是代表书生的形象。其实不然,而它是这株墨兰花的花朵,它的开扇语汇正是寓意为开花。而整个舞蹈作品不是人们所认为的书生形象,而通过它的造型和服装可以看出,


  记者:这《墨兰花》是人还是花?


  陈伟科:演员在此剧目中就是代表一株“墨兰花”,一支歌颂墨兰精神的舞蹈。正如我在作品中做的文字介绍:“墨兰花开,借此颂墨兰之品格,受墨兰之启迪,愈加喜爱墨兰的不为世俗、寂寞幽香、独守高雅;以人喻花,表现出其不媚世俗,甘于寂寞,清清风骨的美誉。”


  记者:谢谢您的解答,我还有几个问题想问您?


  陈伟科:可以的,只要我能解答的,我都告诉你。


  记者:其实我们都知道您也很喜欢写作,是什么吸引您爱上写作?


  陈伟科:写作是我的兴趣爱好之一,始终认为能够将生活中的点点滴滴进行记录,是一件特别美好的事情!是文字给予了力量,让我做一个更加真实的自己。


  记者:这算您的兴趣爱好吗?


  陈伟科:算是吧,也是由于这个“兴趣爱好”,让我每每看到一些舞蹈演出或者舞剧作品,都想用文字方式记录自己的观后,试图用自己的立场去分析它的价值,揣摩他的意境和探寻编导和演员的艺术观。


  记者:写作对于您的创作有帮助吗?


  陈伟科:通过写作,可以让日后的自己在从事作品创作时,会更加清晰的明白自己需要注意的问题,让作品诞生后能实现艺术审美和兼顾大众审美。


  记者:那在“创作”和“写作”这两个领域,孰轻孰重?


  陈伟科:这么说吧,如果将“写作”喻为熊掌,将“创作”喻为鱼,“鱼”和“熊掌”不能兼得时,我会选择什么?我想,我也许是幸运的,同时我也是矛盾的吧。因为我同时拥有着两样,虽然在其他人看来,我两样都不太成熟,不太能够作为一种成熟的生存技能,但是没关系,“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记者:那只能让您选择一项呢?


  陈伟科:我觉得我两样都不会放弃,如果再矛盾,可以偷换概念的用庄子的话为自身解围——“掌握两个‘法门’,生活才能真正成为修行”。


  记者:像您那么年轻就在舞蹈创作的领域上有自己个性的一面,您怕别人异样的眼光看您吗?


  陈伟科:对于这个问题,我想和你分享一句王安忆老师的话,她说:“有一个人终生都在寻求生活的意义,直到最后,他才明白,人生的真谛实质十分简单,就只是自食其力”。所以我不在乎别人的看法,太在乎别人的看法反而成了一种牵绊,不能使自己进步。


  记者:这个领域有很多的前辈已经历练的炉火纯青了,您有压力吗?


  陈伟科:我觉得吧,虽然在此之前已有许许多多前辈比我有能力和经验,甚至他们都已是具备着天时地利人和的优势,但他们都依然很努力。我相信王安忆在《长恨歌》里面写到的一句话:“凡事都怕‘用心’二字”,所以我没有感觉到有压力。


  记者:您有什么对一些比你还年轻的编导爱好者们学习的吗?


  陈伟科:其实我不能说是学习,只能说是分享。因为在创作这条路,我们永远都只是在路上,而我这个年纪,我还要学习的很多,当然,我会更加的加油,让自己创作出更多作品,向前辈们学习。


  记者:在舞蹈作品创作之初,有没有什么具体的建议呢?


  陈伟科:我认为一个舞蹈作品在创作之初,便要开始对它的主题、形式、风格、结构进行认真的选择。因为它是舞蹈编导综合素质的集中体现,选材的成败直接影响舞蹈创作的质量高低,舞蹈选材和创作有着密不可分的因果关系。这是我要跟比我年纪小的朋友们分享的。


  撰稿:春小洋


  (编辑:安莹)


注:本网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凡本网转载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等文件资料,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

扫描浏览
北京文艺网手机版

扫描关注
北京文艺网官方微信

关于北京新独立电影 | 著作权声明 | 合作招商 | 广告服务 | 客服中心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 协作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