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世界 - 文艺的力量
文学家 美术家 音乐家 戏剧家 摄影家 舞蹈家 影视人物 其他 专题访谈
北京文艺网
自媒体注册
北京文艺网自媒体发稿指南:
1、登录北京文艺网,点击北京文艺网会员注册,根据要求完成注册。
2、注册完成后用户名和密码登录北京文艺网。
3、登录后,请点击页面中功能菜单里的我要投稿,写下你要投稿的内容,后点击确定,完成投稿。
4、你的投稿完成后需要经过编辑审核才能显示在北京文艺网,审核时间需要一到两天,请耐心等待。

好友推影集怀念哥哥

2013-10-25 14:17:13来源:南方都市报    作者:

   

作者:王击凡 张洵

  采访者:王击凡 张洵
 
  受访者:夏永康
 
  “一天在阿根廷,哥哥他跟我说,不如回到香港,我们一起合作吧。心里面我当然求之不得,可没有认真相信这番话会有落实的一天。”
 
  “那天哥哥跟我在户外一个小水池拍摄,灯不好,我调了大半天,哥哥湿着身躺在水中静静等候。冷不防,他还有心情跟我说笑道:我像不像一条龙趸?”
 
  “从选照片到设计编印,哥哥都一丝不苟地与我紧密商讨。难得是,整个过程他都能够保持抽离,坚持中立客观地去审视制作。”
 
  任性、随性的《Miss You Much》终于面市,记者独家讲出背后的故事。
 
  9月12日是张国荣的生忌,在哥哥离世10周年之际,他生前的摄影师好友夏永康,推出了张国荣纪念影集,借着这批从未曝光的珍藏照片,表达对哥哥永不磨灭的缅怀之情。夏永康近日接受了南方都市报独家专访,筹备这本影集花了近两年时间,收录的100多张照片是从超过6000张底片里精选出来的,“包括哥哥的演唱会、电影、杂志、写真集等台前幕后的照片,之前全部没有曝光过,是精选中的精选。”
 
  在为《Miss You Much》挑选照片的过程中,夏永康忆起很多与哥哥合作的点滴,他对记者记者感慨,冥冥中是哥哥这位“导演”在安排纪念影集的推出,“我为哥哥所拍的照片,每一张背后都有个‘导演’——哥哥。他负责‘执导’照片,我这位摄影师只是完成他构思出来的作品。正因为哥哥巧妙的心思,我才能拍出这么多精彩作品。”
 
  哥哥刚去世时,曾有不少报刊、出版社高价向夏永康购买这批照片的版权,都被他严词拒绝,“哥哥刚走,我把照片拿出来不太合适。这次拿出来,算是给哥哥的粉丝们留个念想。”10年来,关于哥哥的访问,夏永康也向来不愿多做,“很纯粹的事情,说多了反而变质。”经过记者记者多番努力,夏永康终于接受记者独家专访,他敞开心扉,畅谈与哥哥的工作、相处的点滴,“把这本纪念影集做出来,是我一直以来的心愿。”
 
  “我真心享受选图的过程只用专注在‘人’上”
 
  记者:你曾在一个访问里说,现在出这本纪念影集是“刚刚好”的Timing(时机),为什么?
 
  夏永康:我有这样说过吗?当时可能是神差鬼使说了这么句话。其实我不是特地计划要做这本书的,只是陈太(注:陈淑芬)跟我说:“(哥哥离世)10周年了,你是不是很想出本影集啊?我记得你跟我说过你有很多哥哥照片,一直都没有发表。”我看到很多粉丝都很有心,那就出吧。
 
  记者:10年前有不少人找你出哥哥的影集都被你拒绝了,如今为什么改变初衷?
 
  夏永康:哥哥刚过世时,很多记者找我拿照片,我很害怕,不知道是否应该给他们。我什么事情都会问陈太,因为我很“腾鸡(慌张)”。陈太当时跟我说,不要把照片拿去让别人出书,所以我就一直留着。直到今年陈太跟我说,10周年了,要搞纪念活动,我们就想不如出版吧——如果现在不出,什么时候出呢?
 
  记者:挑选照片的过程困难吗?
 
  夏永康:困难很多,其实我还有很多没有选出来。要把所有东西翻出来真是一项很大的工程。以前是菲林(胶卷)年代,不像现在数码照片方便,那些照片又已经放了十多年,重新编辑起来很麻烦,我要用一个放大镜对着底片来看。那段时间,我们的工作室乱七八糟,有些底片塞进了唱片盒,我把仓库里所有的底片全都翻出来,逐张筛选,花了好几个月。虽然工作量非常大,但我还是觉得这是应该做的,因为我不想错过任何东西,我宁愿叫助手把所有箱子搬出来、逐一去找。要看完所有的底片也是一件大事,因为看完一箱之后头就晕了。如果有60箱底片,我就要花超过60天的时间去看。挑选照片的过程起码花了半年时间,而且我还搬了很多回家看,我想慢慢挑选,不想太心急。10年前拍照的眼光可能跟现在不太一样,有些照片当年认为拍得不好,但现在觉得挺好的;有些当时觉得很棒,现在看起来反而很“大路”,挑选的标准会随着时间而改变,所以我要用现在的标准来挑选所有照片。
 
  其实我挺享受这个过程,前提是要给我充足的时间,我不想随随便便地出一本书。我的出发点是:用现在的心态做一本漂亮的、关于哥哥的纪念影集。我不想随便挑一堆照片,赚一笔钱——要是这样兴许还容易一些,因为我还衡量过,有些照片我以前出过了,现在要不要再出呢?如果这本书没有这张照片的话,会不会很浪费……所以编辑的过程还是挺麻烦的。
 
  记者:最后从几千张底片中选出100多张,有没有如释重负的感觉?
 
  夏永康:我是真心享受的,很享受。没有客户的要求,自己喜欢哪张就选哪张,不需要向别人交代是否看见衣服的品牌Logo、衣服有没有皱掉……只是专注在“人”上。这本影集,我试图从不同的角度去讲述哥哥这个“人”,自由度很大。
 
  记者:说到自由度,陈太有没有给你什么限制?
 
  夏永康:没有,她完全给我去“玩”、去创作。反倒是我在编辑完整本后,有拿给她和唐唐(唐鹤德)过目,有没有哪些是他们觉得不该出的,如果有问题,我可以抽出来。但其实他们也没有太多意见。
 
  记者:哥哥的身边人对这本影集有什么评价?
 
  夏永康:不知道,陈太应该是喜欢的吧。做这本影集时,我没有想过别人,我只是想,起码我自己先要喜欢,如果连我都不喜欢,就像是在说谎一样。
 
  记者:《MissYouMuch》对你而言,算是一个里程碑吧?
 
  夏永康:玩玩而已。
 
  “哥哥从来没给过我任何压力,反而说‘慢慢来’”
 
  记者:挑选照片时,会不会经常回忆起当年与哥哥的相处?
 
  夏永康:一定会的。有很多照片是以前从来没有挑选过的,甚至有一筒胶卷,当年我一张也没有选,现在我发现原来那么棒!回看这些照片,我立刻会想起那一年哥哥做过什么事、说过什么话。我全部都能回忆起来。
 
  记者:你跟哥哥之间最为人称道的故事,就是在阿根廷拍《春光乍泄》时,因为你的快门声音太大,被哥哥骂……
 
  夏永康:这事说起来挺好笑的。我当年不懂怎样拍剧照,那是我第一次拍电影剧照,所以那种“不懂”就会拍出一些特别的效果。替王家卫工作是令人很“腾鸡”的,我很害怕自己做不到他的要求,经常想,我到底要拍成什么样呢?那种“腾鸡”就会变成“狗屎垃圾”,什么都拍:人家睡觉也拍,人家在等开镜也拍。王家卫说:“你怎么用了那么多胶卷?”因为我真的很“腾鸡”啊!他拍30个Take,我会拍30次。那些照片当时没什么用,但现在才发现,原来这些东西真的挺好看的!不过不停地拍剧照,快门声太大,哥哥就……
 
  记者:不是真的在骂你吧?
 
  夏永康:当然不是真的啦,我觉得那种“意会”挺有趣的。现在回想当天,反而觉得他挺欣赏我的。在哥哥看来,“你挺好的,连我骂你你都不介意,因为你要向王家卫交代”,他反而会很尊重我。自此之后,我们俩就真的变成好朋友了。原本他当时真的很生气,但他还是很斯文地走过来跟我讲道理。后来我自己当导演拍戏时,也会对剧照师说:“你怎么这也拍那也拍,好烦!”我也会很生气。所以剧照师这份工作是不容易做的。回想起来,我觉得王家卫对我很好,我那么烦,他都不介意。
 
  记者:拍完《春光乍泄》后,有没有再跟哥哥谈起过被他骂的事?
 
  夏永康:我当时是新人,不敢跟他谈那么多的。但之后他真的请我去帮他拍照,我以为他只是说说而已,没有想到居然每一次拍照都找我去拍。
 
  记者:替哥哥工作压力大吗?
 
  夏永康:会有压力,但那个压力是因为我不够本事。我有很多东西都不懂,如果我什么都会,打灯又会、测光又会,反而不会有那么大的压力。我那时只有“半桶水”,替哥哥拍专辑照,很多事都要靠助手帮忙,但哥哥从来没给过我任何压力,他反而说:“慢慢来,不用那么着急。”
 
  记者:拍了这么多哥哥的照片,你最满意的作品是什么?
 
  夏永康:我觉得是《春光乍泄》的剧照。哥哥坐在车上、等拍戏,工作人员在布置场景、试灯光时,我可能就已经对着哥哥拍了十几卷了。我觉得那种味道很棒,我就拼命地拍,我的那种不正规、不专业的方法,反而拍出了很纯粹的东西。哥哥躲在房间里休息,我也会拼命地拍,我觉得很漂亮、很单纯。这就相当于你第一次去法国,觉得好棒,什么都拍,法国人觉得你怎么像“游客”一样!那种对摄影的新鲜感是很珍贵的。现在我对摄影太熟了,反而没了惊喜。
 
  “哥哥很喜欢在书中穿插内地场景,他经常说回内地是‘回家’
 
  记者:你和哥哥平时私底下会打交道吗?
 
  夏永康:在工作过程中,我们会有很多私底下的聊天。其实拍哥哥的Moment(时刻)并没有跟他一起挑选照片的Moment那么难忘。选照片时,我和他一起在酒店喝咖啡,我会带个灯箱跟他一起选,从挑选照片、决定用哪些的过程中,你会看到一个人的评判标准和品位。我没有想到哥哥那么有想法,他看东西真的很开放。当年我们在做另一本书时,他总是能抽离自己,忘记自己是照片里的人,去看视觉上的东西,用一个“美术指导”的身份来和我工作,令我非常难忘。因为这是很难得的——你让一个明星选照片,他选哪张,你通常能猜到,“封面是不是应该用大头啊?”“这张是不是清楚一点啊?”明星一般很介意这些,但哥哥不会这样,他反而会觉得“这个背影好有型”、“这只手很美”。我反而会问他,是不是脸拍得清楚点更好?哥哥说“不用啊”。他很尊重艺术,也很豁达,真的很难得。
 
  有时我觉得,把艺术的味道渗透在娱乐产品里也是一种品位。说回哥哥的那本书,我有连续4个版面都是纯粹的颜色,一个杏色“撞”一个黄色,再衬个白色,最后转粉蓝,这在当时是很奢侈的,但哥哥觉得很棒。我记得他说过一件事,那本书一开版的第一页是一架飞机,是我们下机的第一天拍的。哥哥说:“这张照片你把‘港龙(航空)’拍得好漂亮啊,幸好我坐的是港龙,港龙比较威水!”哥哥当年觉得港龙是很高级的航班。他会关注到这些细节。
 
  记者:当年你曾经跟着哥哥回内地拍写真集,有什么难忘的回忆吗?
 
  夏永康:哥哥是个思想很前卫的人,什么都比人走快一步,是个先驱。当年选择在内地取景拍照便是一个例子。十几年前,内地的文化让我这种香港人觉得很新鲜,我经过小笼包店,看到别人做小笼包,也会拍几张蒸笼的照片。后来我问哥哥,可不可以把小笼包放进书里去?他说“好啊好啊”,这很难得!你说,哥哥的写真集关小笼包什么事呢?
 
  在内地拍写真集的过程中,我简直就像游客一样狂拍!当时我还选了一张一大帮哥哥的粉丝站在凳子上的照片,还有保安拿着相机拍演唱会的照片,都很棒。哥哥很享受内地的这些文化,他会主动跟我说,不如把这些照片也放进书里吧。他很喜欢在书中穿插内地的场景,他经常说,回内地是“回家”,他的原句是:“中国是我的家,我是中国人,我要回家。”我很感动,我一直都记得这句话。
 
  我没有想到的是,张国荣+内地,是那么有型的一件事!那时我们住在北京的酒店,哥哥主动说要在厨房拍照。他每天的行程全部都是他构思的,他会说,“我们明天一早起床先去那里拍,因为人不多……”所有的东西他都已经想好了,其实他才是“导演”。真的,我只是加了一点自己的东西上去。有一次,他还“无端端”走来问我“你有没有傻瓜机?不如你来拍我在拍照的样子,好不好?”
 
  记者:合作很愉快,会有意见不合的时候吗?
 
  夏永康:没有,我很少跟人争辩,而且,对着哥哥,争什么呢?你觉得你会赢吗(大笑)?十几年前我真的什么都不会,只会用自动挡,连测光表都不会用,所以很多棚拍的东西我都没法拍。当我坐上了那个位置时,是“未够班”的,只是装着自己的感觉去开工,完全是乱来的,怎么还敢跟哥哥争论?但我勇者无惧,我知道乱来可以产生新的东西,我故意不去了解太多技术上的东西,我觉得视觉上没有对错,那就由得我继续走下去吧。我从来都是一个很自大的、先满足自己的人,我够勇敢,够胆去尝试,让自己错。
 
  记者:回想起来,会不会觉得哥哥很包容你?
 
  夏永康:我被很多人骂过了,连我自己有时也会骂自己:“哇,这个真的不行啊!”但哥哥没有骂过我,他真的很包容我,我刚入行时遇到过不少挫折,熬了很多年,失败过很多次,有时甚至要推倒重来,错得不得了,但哥哥真的从来都没骂过我,他帮了我很多,给我提很多建议。哥哥那么厉害,他给我的全部都是好东西,也是我意想不到的。我真的很谢谢他。
 
  记者:哥哥做过最让你感动的是事是什么?
 
  夏永康:有一次是让我热泪盈眶的。那次我们去北京拍照,现场有很多粉丝,我们要穿过人群才能钻进车里。哥哥走过来问我:“你想喝什么?”我说:“咖啡吧。我去买。”他却说“我去吧”。外面很多人,他居然要特地出去买一杯咖啡给我喝,只是因为我想喝……我真的很感动。出去买咖啡很麻烦,还要自己掏钱,我说“还是我去吧”,他却很坚持地说:“你坐着!你弄你的。”当时我还在准备拍摄的东西,哥哥还没开始拍照,他一闲下来就惦记着买咖啡给我喝。那杯咖啡我直到现在都还记得。我当时还说,“这样不好吧,你是艺人。”他却说:“买杯咖啡而已,没什么特别!”他觉得这事没什么大不了,但对我来说就不是一件小事了。
 
  记者:哥哥最让你敬佩的是什么特质?
 
  夏永康:他很专业,而且很投入。他彩排演唱会时最厉害的一点是,他会照顾到舞台上每一个人的需要。无论他多忙,在后台换衣服时也会问我:“怎么样,刚才有没有拍到需要的东西?”天啊,他已经忙得不得了,还是会关心我,“你饿不饿?等会儿给你买个盒饭。”而且他不只是关心我,他是关心所有人,关心每一个在身边帮他的人,他很细心,太厉害了。不只是哥哥,他那一代的明星都是这样的,会照顾身边人。在舞台上,他们是Star;但下台后,他们仍然是一个“人”,这是很让人很欣赏的。
 
  记者:这样的哥哥会不会也潜移默化地影响了你?
 
  夏永康:会的,到了我自己当导演,有一大组工作人员,我也会好好地照顾他们,会对他们说“别忙了,先吃饭”。我拍《全城热恋》时,很在乎那个在厕所门口看管钥匙的胖子,因为我觉得他的工作非常无聊,一坐就是十多二十个小时,那我必须要跟他聊聊天,我要在乎他的感受。受到哥哥的影响,我会觉得,这些工作人员是在帮我,所以我也要照顾他们。我未必能像哥哥那么厉害,但我很尊重他们。
 
  记者:所以你在《全城热恋》里面设置了一个叫Leslie的角色,也是为了纪念哥哥?
 
  夏永康:那个角色是故意用他名字来命名的。
 
  6个月挑选
 
  夏永康·《Miss You Much》
 
  6000多张底片
 
  100多张入书
 
  (编辑:郭宇)

 


注:本网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凡本网转载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等文件资料,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

扫描浏览
北京文艺网手机版

扫描关注
北京文艺网官方微信

关于北京新独立电影 | 著作权声明 | 合作招商 | 广告服务 | 客服中心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 协作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