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世界 - 文艺的力量
文学家 美术家 音乐家 戏剧家 摄影家 舞蹈家 影视人物 其他 专题访谈
北京文艺网
自媒体注册
北京文艺网自媒体发稿指南:
1、登录北京文艺网,点击北京文艺网会员注册,根据要求完成注册。
2、注册完成后用户名和密码登录北京文艺网。
3、登录后,请点击页面中功能菜单里的我要投稿,写下你要投稿的内容,后点击确定,完成投稿。
4、你的投稿完成后需要经过编辑审核才能显示在北京文艺网,审核时间需要一到两天,请耐心等待。

摆脱与时代无关的艺术方式

2013-11-08 09:07:01来源:北京商报    作者:

   

作者:周晓

  采访者:周晓

  受访者:段煜婷

  在当下全民摄影的时代中,已经没有一个没有被摄影光顾过的角落,市场的火热、藏家的关注以及摄影与当代艺术越来越密切的交融都给摄影界带来了热闹而又混乱的景象。即将举办的第九届连州国际摄影年展的主题是“告别经验”,年展总监段煜婷认为,摄影界近年的乱象需要进行宏观的梳理,用提出问题的方式来引导创作者去思考现在面临的状况,而不是被这么多毫无确定性的乱象所裹挟。

  周晓:本届连州国际摄影年展的主题是“告别经验”,和往届相比,本次摄影节似乎更多是将摄影放在当下整体艺术环境中来讨论其发展的可能性,经过多年的发展,摄影和当代艺术之间的关系有着怎样的变化,两个看似独立的圈子现在是否有更多的交融?

  段煜婷:摄影是跨领域的东西,一方面承担了文化传播的媒介作用,另一方面它又是艺术家用来表达观点思想的一个媒介。传统摄影界可能更多把它当成记录工具,这个记录型的领域,实际上也赋予了摄影许多个人主观的情感、经验和对世界的思考,所以不能否认这个层面的摄影也是一种艺术创作。

  作为现代主义时期的产物,摄影不像当代艺术那样能够很快地过渡到后现代主义并出现很多丰富的创作样貌。后现代主义是所有的文化艺术创作都要面临的时代,摄影界实际上是在与当代艺术的互动下意识到了这个问题。其实在上世纪70年代以后,摄影界已经意识到应该更多地去面对复杂的世界,进行批判性和思考性强的创作,而不只是单纯记录个人体验、人文关怀这类东西。只是摄影作为记录的功能太强大,掌握这个技术的人也太多。在这种情况下能够进行批判性创作或者说有更高思想触礁的人是比较少的,所以它不会形成一种很普遍的创作状态。

  周晓:与以往几次现象性的展览主题相比,近两届的展览似乎都在探讨靠近摄影在当下核心的存在价值,这是否会成为连州今后的一个方向,而不再回到单个现象性的主题上?

  段煜婷:这种学术探讨有时需要具象的,有时需要具体针对某一个流派或某些现象,而这两年国内摄影的状况比较适合进行宏观的梳理。

  当代摄影的状况在中国特别混乱,艺术市场的升温,收藏家越来越多,很多人想着怎么卖照片。传统摄影界也意识到老路子是走不通的,传统的风光沙龙,甚至纪实报道摄影都在反思。以连州为主的一些摄影节这几年在不断和当代艺术界发生关系,引入了大量具有新鲜样貌的创作。新锐摄影师的出现实际上对中国传统摄影界造成了很大影响,中国摄影家协会还有色影无忌网在前两年也都提出了新锐摄影师的评选,包括今年刚刚结束的侯登科纪实摄影奖。

  也许正在进行的这种宏观梳理只是妄图的,我们提出的每一个观点也并不都是确凿无疑的,但作为一个批评家我觉得去梳理这个现象是个最起码的责任。不管做到什么程度,先把它谈出来,用提出问题的方式来引导创作者去思考我们现在面临的状况,而不是被这么多毫无确定性的乱象所裹挟。

  周晓:与寻找摄影在当下时代的独特视觉价值相比,本次摄影节还会呈现许多在当年被主流趣味忽略的作品,这些作品对本次摄影节有着怎样的意义?

  段煜婷:连州摄影节是一个很大的平台,我们在展览设置的时候考虑的是多方面的,一方面在主题框架下挖掘最有活力的、最新鲜的视觉经验,另一方面还是离不开本体摄影界,有很多我们还没有整理出来的东西。挖掘整理这种老照片和一些不一定是在艺术领域创作的照片,会更有意思,这些都是可以拿来再创作的资源,也是我们通过图像进行历史文化反思的重要资料。

  周晓:主题“告别经验”更多让人想到的是告别摄影艺术史的经验,对于艺术史和摄影之间的关系,此次展览似乎更强调的是一种消极的影响。

  段煜婷:实际上我要说的并不是全盘否定艺术史、摄影史,要否定的、提出警示的是摄影家在创作过程中不要让自己受历史上的影响。艺术史实际上就是大师的历史,不要受大师的语言、思考方式和观念所影响,希望大家摆脱那些已经跟这个时代没有关系的陈腐的艺术表达方式。大师也有大师的问题,在那个时代也许是好的,但到了现在它已经远远落后于时代的发展了。

  周晓:让摄影摆脱它的功用性,从时代性的审美潮流中抽离出来,时不时会有利于它更加成为一种艺术,摄影是否应该有一片相对绝缘的领域?

  段煜婷:我觉得这就是我们摄影史里面积极的东西,这门艺术语言的规律有一些基础的东西是不能丢的,完全在本体摄影里进行探索也还是有很大空间的,只是说世界观要有一定的变化,就是用摄影这个媒介怎么样去表达观点、看待世界。

  周晓:说得通俗一点是不是“怎么拍”要比“拍什么”更重要?

  段煜婷:并不是说被拍过的东西就不能再被拍,如果它还有被遮蔽的、没有看到的层面还是可以再去表现的,但要看用什么样的方式。如果还是传统的方式就永远看不到新的东西。所以新的观察方式很重要,思考怎么样拍才能让自己的视野更广阔。

  周晓:摄影师在试图超越惯有的规则时,个人化肯定是一个重要的因素,而对于同样被摄影史影响的大众来说,摄影师的个人化也许会使作品在引起共鸣上有一定难度,过多强调摄影师个人的语境势必会对观众进入作品造成障碍,只能来碰运气,这种情况在您看来是否是可协调的?

  段煜婷:作品和观众之间永远是有距离的,作品只对能打动的观众有效,不能打动的观众他可能永远都无法走入这个作品,对艺术作品的理解实际上依赖于个人的背景。策展工作就是观众和作品之间的一个桥梁,我们要尽可能地去解释作品,让观众能够更多地了解艺术家的内心和创作理念。

  现在当代艺术界有很多批评家也提出反对阐释,过多的阐释会偏离作品,让观众在阅读作品时不那么纯粹了。如果观众能够成熟到不用阐释的时候我们再提反对阐释可能更好,那就会对观众的阅读背景、对摄影艺术的了解有特别高的要求,但我觉得目前的阶段一定的阐释还是很必要的。

  (编辑:刘颖娜)


注:本网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凡本网转载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等文件资料,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

扫描浏览
北京文艺网手机版

扫描关注
北京文艺网官方微信

关于北京新独立电影有限公司 | 著作权声明 | 合作招商 | 广告服务 | 客服中心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 协作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