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世界 - 文艺的力量
文学家 美术家 音乐家 戏剧家 摄影家 舞蹈家 影视人物 其他 专题访谈
北京文艺网
自媒体注册
北京文艺网自媒体发稿指南:
1、登录北京文艺网,点击北京文艺网会员注册,根据要求完成注册。
2、注册完成后用户名和密码登录北京文艺网。
3、登录后,请点击页面中功能菜单里的我要投稿,写下你要投稿的内容,后点击确定,完成投稿。
4、你的投稿完成后需要经过编辑审核才能显示在北京文艺网,审核时间需要一到两天,请耐心等待。

解放日报报业集团社长尹明华谈“传统媒体的发展空间”

2009-06-14 11:24:37来源:人民网    作者:

   

作者:尹明华

    主持人:聚焦传媒领域,服务传媒人士,各位网友下午好,这里是人民网传媒沙龙,我是主持人翟慧慧,欢迎您的收看。今天来到人民网传媒沙龙和网友进行交流的是中国记协副主席、解放日报报业集团社长尹明华先生,欢迎您!

    尹明华:各位网友下午好。 

    主持人:欢迎网友就金融危机下传统媒体的发展空间留言,参与我们节目的现场直播,与嘉宾进行互动。  

    主持人:美国的金融危机引起了全球经济的下滑,包括在2008年底,美国的第二大报业集团也申请了破产保护。很多舆论认为,美国的报业受到了很大的影响和冲击。不知道您对于未来几年中国报业的发展空间有什么样的看法?  

    尹明华:美国报业目前遇到的状况有其特定的环境,美国的报业集团和中国的报业不同,美国的报业集团主要是在一个纯粹市场化的环境当中生存,所以当外部市场变化的时候,美国的报业受到的变化主要是由于外部市场环境带来的变化带来的影响。中国报业和美国报业的不同点主要在于:首先中国的报业,特别是我们的党报,主要是在支持中存在,就是由于它的意识形态的属性,更多的是在一种行政支持下存在着。这种行政支持,不仅仅是指一些资金的支持,主要是指一些政策环境的支持,所以在美国发生的情况不一定会在中国发生。

    尹明华:其次,中国很多的报业是在依靠中平衡。依靠一种行政配置的资源,平衡自己和市场环境中需求的对接。所以,我个人认为,在美国报业发生的一些情况,未必会在中国的报业中发生。美国报业一个非常显著的特点,就是完全是一个市场化的运作。所以,当市场发生变化的时候,不可避免地会对它的报业产生冲击。而且从目前来看,尽管对美国报业的冲击状况是很大,并不是所有的优秀的美国报业现在都处于一种下滑的阶段。恰恰相反,在美国报业目前发生了这种情况,是一个结构性调整的表现。在中国来说,中国报业依然有着非常大的发展空间。主要是指中国的市场化竞争程度还不是非常强烈。中国的报业还可以完全依赖目前政策性的支持获得更好的增长。比如说,中央目前114号文件关于报业转制以后获得的税收减免政策,这事实上就是对于报业的支持,在美国,这些都没有。

    主持人:我们的政策有着有利因素。您觉得未来报纸的发展会走向什么样的形势? 

    尹明华:我觉得未来报业的发展,更多的是会走向一种自我改变的阶段。就是它必须要改变自己。这个改变,从广泛的意义上来说,必须改变自己的传播方式,必须更好地向以互联网为特征的新媒体学习,不要排斥新媒体,因为新媒体本身是我们传统传播形式的一种延续。所谓向新媒体学习,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第一,接受比传播重要。过去传统媒体,主要就是我传播什么,你就能够接受什么。我传播了什么,你就一定能够接受什么。但是互联网告诉我们,情况不是这样的。事实上是接受的终端决定我们传播的价值体系,如果没有终端有效地接受,我们所有的传播是没有价值的。第二,互动要比覆盖重要。我们可以用发行量来描述我们所覆盖的影响力,但事实上,这个覆盖不等于就是有效。互联网告诉我们怎样加强和终端需求的互动,怎样更多地了解需求的变化,怎样更多地让传播的产品特色对应市场的需求。 

    尹明华:传统媒体长期以来处于一种无反馈的状态下的生存,这在行政支持下是可能的。但是,在以互联网为特征的新媒体的冲击之下,我想,任何传统媒体必须要考虑的现状是它所做的这一切究竟是为了什么,它究竟要达到什么样的目的。如果它真的是为了读者,为了对象的话,必须要加强对象化的服务,加强读者性的服务,当然还有许多其他方面。 [NextPage]

    主持人:您谈到了互动比覆盖更重要。我们网友有这样一个互动问题,网友说,解放日报报业集团在报网融合方面有什么样的创举和规划?

    尹明华:在报网互动的方面,我们有一些设想。比如,首先我们目前有一个解放网,我们做的没有人民网好。另外,我们也比不上很多的门户网站。我们首先要把我们的解放网做好,我们的解放网在很长时间内没有做好,这是因为它仅仅是作为一个传统报纸的附庸。当它作为一个正式的网站去存在的时候,它也仅仅在网上作为一个报纸的网络版来进行生存。如果说要进行报网融合的话,就必须发挥网站的特色,也就是说传统的内容在网上出现的时候,必须要加强互动的特色,要了解对象的想法、对象的反应,对象所有的变化,都要通过网站反馈到传统内容的信息当中,这是非常重要的。 

    主持人:解放日报下属集团有很多报纸和期刊,解放网将来的发展当中,会不会把自己原有的传统媒体的优势结合起来? 

    尹明华:解放网的改版其中就包括互动。将来我们要把解放网做成一个平台,所有依托于这个网站所表现出来的传统媒体的内容,都应该和读者有互动的可能。也就是说,读者如果对我们的内容有什么要求,有什么反响,能够通过网站及时地反映出来。另外,还有一些互动方面的服务。

    主持人:刚才我们谈到了网络版的问题,我想起最近看到这样一个消息,有人认为传统媒体现在在美国的情况是由于他们提供报纸电子版的免费午餐造成的。传媒大亨默多克日前宣布,他拥有的新闻集团将停止提供这样的免费午餐,而且报道的标题起的还很有意思,“默多克:求求你给钱吧”。这是国外的一个现状,报纸网站要收费,这是中国网络版的趋势吗?

    尹明华:报纸提供付费服务,必须基于几个前提:第一,它是独家的。所谓独家的,我们不仅仅局限于它是独家的新闻,而是指独家的思想、独家的观点、独家的视角。所有这些对我们做内容的新闻工作者来说是一个巨大的考验,即使在报纸上有一个独家的内容,有时候不一定是我们创造的结果。某种程度上它是行政配置的结果。我们所说的,是创作、创意的结果,就是在相同的情况下能够把内容做的独家,应该加进不同的背景和自己的分析。如果没有独家的特色,是不可能做到让读者能够付费阅读的。

    尹明华:第二,如果要实行付费阅读的话,必须让付费成为习惯。一开始的时候,它是非常简单的,不自觉地进入到付费的行为过程当中,接下来他就发现,这是他的需要,再接下来,他就觉得每天我们都应该这样。就是我必须要付出一个可能是并不高昂的代价,获得我所需要的信息。

    尹明华:第三,在这种状况下形成一定的规模。一个非常庞大的规模,就像我们所说的长尾理论一样,每天都有很小很小的阅读收费,但是由于规模的巨大,使它产生了巨大的收益。如果到了这种状态下,我想,我们才能够成为真正的内容提供商,我们的信息和知识的传播才会体现出它应有的价值。 

    主持人:您觉得在短期内中国会实现这种构想吗? 

    尹明华:我觉得在美国已经开始了这种状况,就是美国有一些媒体面临着市场波动的冲击以后,已经抛弃了对介质的介入,就是不再生产介质,它主要是生产内容,它成为一种无介质的内容提供商。在美国有市场的动力,去推进它加快这样做。在中国,刚刚我在前面已经说了,我们的媒体很多情况下是在行政支持状态下存活的,所以,它这种动力不是很强大。但是我想有更多的报纸,如果在市场的压力之下,在竞争的逼迫之下,支持不下去的话,可以尝试一下,可以尝试做独家的内容,让内容产生独立的影响力,它没必要再经过印刷、发行这些由巨成本支撑的环节,让新闻表现出它的价值。就是它从内容一开始产生就可以借助几乎是低成本或者是零成本的网络状态,然后面向它的受众。如果内容本身可以做到独家性的话,我想这样的媒体,将来是会很有前途的。   [NextPage]

    主持人:可不可以这样通俗理解,我作为一个网友来说,您提供了很好的内容给我,我花这笔对于我来说不太昂贵的钱去买这个服务,我觉得很值,将来会实现这样一个状况。

    尹明华:对。信息的巨量的发生和存在,可以让我们觉得无所适从。这是一个现状。并非是说有了信息以后,我们的生活就会变得更有价值。所以,在这种情况下,提供有价值的信息和提供信息和信息之间有价值的对接,这是非常重要的。也就是说,我们可以在一个网站上有无数无数的信息,但是这些信息,我们不知道什么样的信息和其它的信息产生链接以后对我是有用的,因为我们知道有很多信息不能独立存在,特别是当这个信息失去了第一次传播的机会以后。比如当茶杯没有的时候,这个茶杯在第一次播报的时效以后,第二次播报是没有价值的。但是我们如果能够和其他的背景联系起来,我们告诉别人,用这个茶杯喝茶的时候能够抗癌,它加进了新的因素的时候,新闻就会变得更有价值。  

    主持人:美国的知名行业杂志电视周刊将从这个月底就停止发行印刷版,已经改为完全通过网站提供服务。也有评论认为,这是互联网时代平面媒体生存空间日益狭小的例证。不知道您怎样看待平面媒体的生存空间问题? 

    尹明华:我觉得这可能是我们的媒体改变自己的一个巨大的机遇。媒体从做内容,做介质,到成为一个完全无介质的内容提供商,就是我不再做介质了,我就纯粹做内容,这是一个巨大的改变。某种程度上,这是一个趋势。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对于所有做内容的人来说,我们必须要应付成本的上升,我们知道成本总是在不断上升的,随着社会的发展,每个单位、每个企业的成本总是不断上升的。当这个成本上升到最覆盖你的收益的时候,你的生存就成为问题,然后新的生存要求就开始提出来了。 

    尹明华: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就可以改变自己,这本身就是社会发展的一种进步,或者是一种动力。从做内容同时做介质到单纯地做内容和提供内容,这要求我们媒体要改变自己原有的身份,必须更专注于把内容做的更好、更直接地能够面对受众,能够对接社会的需求,这是一个机遇,某种程度上也是我们媒体在今后发展的一个广阔的空间。我并不认为,今天我们有很多的纸质媒体,这样转变以后,会变成它的生存空间更加狭小。相反,我觉得我们很多纸质媒体做内容方面并没有做的很充分。  

    尹明华:举例来说,能够在100个字里面吸引更多的受众,这是我们很多传统媒体的工作者所不能做到的,或者做不到的,但是在手机上实现了,手机上一个小小的短信,如果它有价值,通过巨大的转发的流量会产生巨大的价值。现在我们有多少名记者,多少名评论家能够做到这一点呢?他做不到。但是我们一个新的传播形态,它叫做手机。我们知道,如果你提供一个很有价值的短信,它所产生的价值很可能超过了一张报纸一年的收入。但是我们很多人就不会做。所以今天我们说我们是内容的制造商,我们是内容的提供商,我们对内容很有研究,但是事实上不是这样的。

    尹明华:我认为我们很多人都没有做到这一点。是的,我们是做新闻的,但是我们做的是传统媒体的新闻。用新媒体的要求,用互联网的要求,我们做的那些内容的性质是不一样的。

    主持人:尹社长以前在电台工作十几年的时间,节目之前我们也谈到,您认为报纸有很多地方要向广播这种介质的学习,不知道您认为这个价值在哪里?

    尹明华:报纸为什么要向广播学习呢?因为广播是按照时间的半径来传播新闻的。而且它所拥有的时间版面是不可恢复的。早上几十秒过去了,就永远过去了。其次,对于广播来说,它在某一个时点里面所传播的新闻是唯一性的,换句话说,它在早上十点钟只能播出一条新闻,报纸就不一样了,报纸完全是平面的,它在某一个时点,所确定的时点里面所传播的新闻可以同时传播。一张报纸可以有两个并行的头条,可以有十几条新闻同时向读者进行陈述。

    尹明华:对于广播来说,第一,它对新闻的选择性有巨大的局限,它必须要选择最好的、最及时的。第二,所有的新闻在它一旦发生以后,它必须要跟上这个时点,及时地向我们的听众进行播报。我从广播到了报纸以后,我发现报纸不是这样的。报纸往往是在早上发生了一个非常重要的新闻,但是由于受到出版周期的限制,所以,它依然可以睡觉,依然可以慢悠悠地,然后再写作它的新闻。它没有新闻的紧迫感。 

    尹明华:换句话说,在一个重要的新闻发生以后,我们可以处于一种无动于衷的状态,这是不是一个新闻工作者的态度呢?这当然不是新闻工作者本身的问题,这是报纸的一个巨大的局限,就是它的出版周期。它只能一天出版一期,它只能24小时以后再面向它的读者,而广播不是,电视也不是的。所以,今天我们可以共同发现,广播和电视活得还算是不错的,但是报纸越来越艰难。 [NextPage]

    主持人:刚才说的这种情况,您觉得有什么可以打破的出路吗?

    尹明华:我觉得报纸完全可以借助于网络。事实上,互联网,包括我们的网站,已经告诉了我们很多。它告诉我们的,除了我刚刚讲的,接受比传播速度要重要,互动比覆盖重要以外,还有重要的一点,就是它告诉我们,新闻应该在一个动态中进行传播的。如果要克服报纸的局限性,报纸在它出版的“休克”期间,应该继续借助于网络,以低成本和零成本的方式向读者传播它目前的存在状态,它的记者在做什么,它捕捉到了什么新闻,它试图告诉人们什么。现在除了早上看到报纸以后,在其他的时候,就觉得报纸不存在了。

    尹明华:我们不知道我们的记者在干什么,不知道此刻他们在想些什么,他们试图告诉人们一些什么,所有的这些都是封闭的,但是网络提供了这种可能,它让报纸的这些行为者可以通过网站的方式,把他的状态能够公开化。在这种情况下,至少是在形态上,它和读者,和我们的网民产生了一个互动。这是报纸尤其要向广播和电视学习的,向网站学习的。

    主持人:我是一个读者的话,我在网上已经看到了这条新闻,第二天可能就不会再去买份报纸来看。您觉得这样是不是对报纸的销售量有影响?

    尹明华:当然有影响。但是,报纸不仅是传播信息,和网站不同的是,报纸更多的可以产生思想、观点、见解和主张。报纸最初的产生,并不是为信息而产生的。中国近代史上第一张报纸有很多名人,开设了自己的专栏,《新民晚报》是我们一张非常著名的报纸,它的社长开设了专栏,每天写一篇。为什么那么多的名人和专家愿意在报纸上开辟一个专栏,来表达自己想了一些什么,事实上就是借助于报纸的这种形态,把那些有建设的名人对社会的一些发现告诉给受众。所以,最初它不是为信息而产生的,是为思想而产生的。后来我们进入了一个前信息化社会,后来进入了信息化社会,一直到现在信息开始泛滥,越是在泛滥的时候,我们越需要思想的指引。 

    尹明华:如果网站在第一时间播报了新闻,这不重要。信息在第二次传播和第三次传播的时候,所体现的价值是不一样的。如果第二次传播当中,加进了很多的观点和思想,有了很多的背景,它可以产生比第一次那种简略的播报更大的价值。这就是报纸的力量。所以我们常常说,过去有句话说,评论是报纸的旗帜。就是这个道理。评论是新闻吗?不是新闻,又是新闻。它是思想性的新闻。所以评论存在于什么地方呢?评论存在于我们脑子里,某种程度上是文化状态的思考性的反映。

    主持人:您刚才回答这个问题,也正好是我和网友比较关心的问题。就是在人们获得信息渠道这么畅通的情况下,纸媒体存在的独特价值。我想您已经做了很好的回答。您对现在的解放日报有一个什么样的评价?  

    尹明华:解放日报在我刚刚讲的这些问题上努力地进行突破。因为解放日报是一张党报,所以它必须要保持自己的特色。它有很多的特色,比如,它是权威的、公众的等等。但是,我认为,解放日报最大的特征就是,它让一部分传统的读者始终保持一种习惯性的依赖。什么叫习惯性的依赖呢?就是说它是权威的,它是公正的,它基本上不会说假话的。所以,有一部分读者忠诚于党报,党报就要保持它这个特色。

    尹明华:在今天,新闻可以有很多的表达,可以有很多的看法和很多的传播,但是,如果你看解放日报,你可以觉得,它是可信赖的,而且这种信赖可以形成一种习惯。你可以浏览很多很多的传播渠道所提供的信息,但是最后解放日报所告诉你的,是一种信赖的,然后把这种信赖形成习惯,如果我不看解放日报,我觉得我对信息的阅读没有一种依托,不够完整。多少年以来,解放日报就是始终坚守自己的这个方向,坚守自己的这个定位。 

    尹明华:到解放日报来工作的一些年轻人,他们在大学里面接受了相当完整的新闻学教育,到解放日报以后,他们逐步地知道解放日报是一张什么样的报纸,进一步而言,体现了媒体的本质,就是它必须要和它所保持对接的那一部分读者之间产生一种信赖的渠道,相互之间我们是信任的,这非常重要。解放日报多年以来,这个特色是非常重要的,除此之外,当然它有它的角度、它的观点、它的品牌作用等等。

    主持人:我们在学新闻学的时候,解放日报是重点研究的一个报纸,因为它是中共中央机关报,现在很多评论认为它是了解上海政治、经济、社会状况的第一选择。就像您说的,我获得了很多的信息,我再去这张报纸上验证一下,看得到的信息是不是完整和正确。

    主持人:您认为和其它的报纸相比,解放日报本身的核心竞争力在哪?

    尹明华:解放日报本身是一个品牌,这个品牌在读者的心目当中产生了一种信赖和不可抗拒。解放日报的发行始终是在38万份上下,这就表明,尽管整个外部的市场都在进行波动过程当中,但是它的读者对它的忠诚度始终是不变的。

    尹明华:其次,解放日报的核心竞争力始终又在变化。它不仅仅是在继承它的一些好的传统,而且这些传统并非就是守旧。解放日报开创的“文化讲坛”,现在在社会上产生很大的反响,这本身是对它品牌作用的一个拓展。 

    尹明华:第三,解放日报在坚守和拓展改变自身的本身也不断地吸取新媒体的营养。这就包括加强和一些读者之间的互动,重视阅读市场的反馈,不断地改变自己的传播方式,力求把信息的表达方式更切合读者的需求。我认为这些都是作为一个党报的核心竞争力。 

    尹明华:今天回顾报纸发展的历史过程当中,可能我们对一些简单的提法可以不屑一顾,但是有一些简单的东西恰恰是最重要的。比如我刚才讲的改变,一方面我们要坚守传统,另外一方面,又要不断地创新,又要不断地改变。解放日报时时在提醒和重视这方面去做,我们怎么改变我们的表达方式,包括我们过去提出的更注重逻辑的表达,现在更注重感性的表达,当然这个离市场的需求还是有一段距离,但是不管怎么样,解放日报是在一个改变的过程中。 [NextPage]

    主持人:通过改变和创新适应新的环境,继续发展。 

    主持人:谈过了报纸本身之后,我们再来谈一下解放日报报业集团,在节目开始的时候,我和您也聊了一下,现在集团有十报四刊一网络,一个剧院、一个出版社。这个数字准确吗?

    尹明华:对。

    主持人:解放日报报业集团有着这么多的子媒体,您怎样看待子媒体的发展空间?

    尹明华:同党报相比,解放日报报业集团子媒体的发展空间应该是更大的。因为整个的经济发展,现在是依托于市场环境。子媒体,包括都市类报纸,还有娱乐性报纸,这些报纸的定位都非常准确。所谓定位非常准确,就是它有属于它的那一部分对象。报纸的对象化状态是非常明显的。如果说我们的《导报》是面向25岁到40岁的时尚类的人群,我们的《晨报》就是面对35岁左右的上班族,就是在办公室里面上班的年轻人。如果我们的《人才市场报》主要是针对那些有就业岗位需求的人,我们的《房地产报》是针对我们的那些购房者。 

    尹明华:所有的这些报纸定位是非常明确的,在一个市场化环境已经比较充分的情况下,我认为像这样的报纸,它的前途如果不出什么意外的话,应该是非常非常好的。但是报纸的发展现在面临着很多很多的变化,当市场环境支撑你发展的时候,你这张报纸并不一定发展的好,这是由于可能是某一个城市的经济增长发生了变化,而报纸的广告增长依托于经济增长,经济增长发生变化以后,必然会对它产生影响。当网络发展的比较好的时候,它又会分流一部分读者,所有这些都是非常复杂的因素。现在很难说一张报纸定位好了以后,一定能够获得好的发展。

    主持人:对于我们旗下这么多子媒体,既有报纸,又有期刊,还有网络、出版社、剧院,不知道您对这些子媒体的总体发展是怎样的策略?

    尹明华:所有的这些子报是在我们解放日报报业集团战略的准备阶段所诞生的一些品牌。报纸和其他的产品不同,几乎所有的报纸都是品牌。比如你生产一个茶杯,这个茶杯给消费者的时候,不会有很大的品牌作用,但是报纸是不一样的。每天看报纸都知道,比如《人才市场报》,大家都知道这是《人才市场报》。从2000年到2005年,也就是在经济大幅度上扬的时候,在我们的广告顺势增长的时候产生的一系列品牌。到今天,他们会发生一些改变,但是所有这些改变,要取决于这些报纸对它已经确定的读者的态度,就是你过去是不是真正地把你所传播的信息对接到这个读者的身上。如果不是这样的话,我认为现在同样可以改变。 

    尹明华:所以我们现在正在研究有不同收益状况的报纸有不同的方式。第一种是维系它的目前存在方式,就是既做内容又做渠道。第二,它可以依附于网络,做网络版。就是它的报纸形态依然保持在网络之上。第三,它不做介质。第四,可以把它的品牌拿出来,既不做内容,也不做介质,它可以把品牌拿出来,依附于其它的有品牌价值的报纸,而向社会提供传播。对于我们目前的现状,我们的子报子刊等等,我们也有一个策略上的分析。

    主持人:网友问,很早就已经实施的“4I”战略,目前进展怎么样了?有什么实际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尹明华:我们的“4I”战略推行到现在为止,呈现出参差不齐的进度。我们的手机报目前已经拥有了100万的用户,有1000万的收入,应该说是相当不错的。我们在街头的公共视频已经完成了无线发射和远程发射,并且已经用于奥运会和5.12汶川大地震的播报。我们的电子报这一块,继续和荷兰进行合作,主要是进行内容方面的分类设计,我刚刚说的事实上我们在做内容,我们对很多内容的理解是非常陌生的。我们做传统媒体内容的,有很多记者对新媒体内容的制作是完全陌生的,我们正在进行研究。还有我们的数码杂志,数码杂志这一块继续在研究它的引领模式。事实上由于没有形成比较完整的可行性的引领模式,数码杂志这一块到目前为止还在一个研究的过程当中。

    主持人:数码杂志将来的前景会怎样? 

    尹明华:我本人是非常看好的。以数字杂志为例,如果你要让它有远大的前景,它必须有一个很好的营销团队。事实上我们现在每个家庭,包括很多地方,不断地需要做一些历史性的回顾、历史性的记忆。比如照片等等。所有的这些都可以通过数码杂志来展现。数码杂志和我们现在的杂志不一样。首先它的成本是非常低的;其次,它可以不断地改进;第三,它可以是动态的。现在之所以它还没有做好,是由于营销方面的问题,或者说在这个领域里面,对它盈利模式这一块的设计,我认为还缺乏研究。但是将来我认为是非常非常好的。 

    主持人:我刚才和您交流过程当中提到最多的两个词汇,一个是改变,另外一个是创新。我们现在回忆起改革开放30年我国传媒业经历的高速增长,动力也主要源自于传媒业对于自己发展模式的不断创新,不知道解放日报报业集团在报纸经营方面有哪些尝试?报纸下面的期刊、网络有什么新的成效? 

    尹明华:经营模式的创新是非常大的话题,解放日报报业集团原有的发展方向是比较单一的,主要是靠广告的增长。但是广告不可能永远增长,所以从2005年开始,我们开始了一个战略布局阶段,在这个布局阶段,我们把资产分成三类:第一种资产是发展性的资产,包括现有的广告增长;第二种资产是成长性的资产,包括地产在内的一些实际性的项目;第三种资产是潜伏期的成长性资产,这包括我们的新媒体,以及与新媒体相关的一些虚拟形态的资产。这三种资产,我们都希望在它发展到一定阶段以后,每一种资产产生的利润的增长,能够平衡其他资产在下滑期间产生的亏损。

    尹明华:比如,我们现在是依靠广告,广告下滑的时候,我们希望我们的地产项目能够上来,我们所售的房子带来的费用能够弥补我们广告带来的亏损。而地产项目到了一定程度以后,我们的新媒体能够上来,我们新媒体产生的盈利又能够平衡实体项目,也就是地产项目所维持的状态。在这种状态下,我刚刚说了我们还要进入到一种虚拟的状态,主要是包括两个方面:第一,我们的上市通道,我们成功地控股了新华传媒。  [NextPage]

    主持人:这被评为2007年报业的十大年度事件之一。  

    尹明华:也就是我们进入了虚拟经济。控股新华传媒的目的,事实上也是打通一个融资的渠道。被释放的三年以后,我们能够获得市场化的融资,而获得的融资能够用于培育我们的新媒体项目。 

    尹明华:第二,我们还介入了产权市场。解放日报报业集团作为中国第一个文化产权交易所的董事长单位,我们正式开展文化产权的交易。这个文化产权交易所现在已经获得了上海市人民政府的批准,即将开业。 

    主持人:听了您的介绍,我觉得这个架构是一个非常完善、互补,而且是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我们也知道,媒体的发展除了经营之外,还离不开非常优秀的媒体从业者,当今的纸媒体与以往相比,对人才的需求有没有什么样的变化? 

    尹明华:我们现在所做的这一切,最终是需要人来做。而这些人如果从社会上招聘的话,未必熟悉和理解我们意识形态的报业的属性。我们从内部加紧培养,解放日报报业集团事实上在这几年发展过程当中,是把每一个项目,不管是实体的还是虚拟的,作为一个培养人才的平台。目前几乎在进行项目运作的所有的人员,都是我们报业原有的采编人员。他们年轻、能干、有活力、充满了想象力。他们从采编的岗位被挑选出来以后,进入到实体领域和虚拟领域进行运作。有些人的价值在这个过程中得到了体现,在这个过程中,事实上,解放报业集团也实行了一个比较好的分配机制。就是说,我们在分配机制方面尽量把我们有限的分配资源向能够推进项目发展的,能够体现报业集团运营能级的人力进行倾斜,进一步向集团的优秀生产力倾斜。

    主持人:您觉得什么样的采编人员才可以过渡到这样的角色当中?他需要具备什么样的素质和能力?

    尹明华:我们在前几年推进新媒体,又要上市,又要搞产权交易,所以,我们是在各个报社挑选了20多位优秀年轻的记者。把他们放到各个经营部门进行考察和锻炼。然后,每个人都要写出调研报告。在调研报告的基础上,我们再进行挑选,组成了虚拟组织。所谓虚拟组织,就是说在一段时间里面,他不脱离原有的岗位和职务,他介入到这个项目的推进过程当中。在这个推进过程当中,不断地对他进行引导,加上他本人的努力,最终他被确定为可以成为这方面人才的人选。

    主持人:我们可以看到,培养和挑选的过程是非常科学,而且是很有针对性的。也有网友问到关于人才使用的问题,但是他可能不像您谈到的运作当中这么高的角度,他应该是学新闻的学生,现在学新闻的学生这么多,好媒体也就这么几家,对于他们的学习和就业,您有什么建议?

    尹明华:解放日报报业集团每年都要招收很多的学生,今年原来是要招收30多名学生,但是今年招收的学生质量特别好,可能由于金融危机的原因,很多学生就业特别困难,所以我们扩大了十个名额,招收了40多名。

    尹明华:我觉得对于大学生来说,最主要的就是学会改变自己,一定要记住,在学校里学的那些基础知识,不全是社会的全部。事实上,不管这些理论是多么正确,它和社会的现实相比,还是有差距的。所以,如果说你要成为一个真正的新闻工作者,你必须要学会改变自己。就是说要做好准备,改变自己的思维方式、文化方式,所有的改变围绕这一点是为了更好地适应社会的要求。而且社会本身也在发生改变和变化。过去可能是合理的,但未必适应现在。现在的可能是必需的,未必适应于将来。我们每个人都在不断地改变中获得新生。

    尹明华:我也希望我们的大学生,有了一份学历,有了一份资历,有了一份经历以后,这不是你的全部,你真正的全部就是你确定准备改变自己的那一刻开始。所以解放日报报业集团招收了一些大学生,为什么有些大学生在工作一年两年之后就会离我们而去,他不太适应这个环境,而有些大学生,可能他在大学里的表现并非如意,但是当他到我们这里,反而成为非常优秀的记者和编辑。我认为,所有的人,一切都取决于对自己是否改变的态度。如果你愿意改变自己的话,我相信你总是会有所成就的。[NextPage] 

    主持人:面对那么多的求职者,那么多的简历,经过扩大名额之后,我们这次才招收了40多名,您最看重大学生走出校门之后身上的哪种素质?

    尹明华:我们面试了那么多的大学生,笔试的成绩如果是十分优秀的话,在面试的时候,我们更看重大学生是比较感性的,然后是非常自然的,反应是非常敏捷的。我们不希望从书院里面走出来,对社会是非常陌生的,依然需要我们搀着手扶他走路的。我们希望他有一些独立的倾向,他有思考的能力,他有自己的判断。甚至我们选择的有些大学生当面反驳我们的疑问,这些非常可爱,我们觉得这样非常好,我们不希望是唯唯诺诺的人,我们觉得他即使到了我们报业集团里面工作,我们需要他遵守纪律,需要他遵守规则,但是这并不表明我们不需要他表达观点,我们生产观点、生产思想,我们很需要观点。所以如果他有自己的观点,这就表明他的价值,某种程度上,在我们挑选的时候,我们非常重视的就是观点就是价值。 

    主持人:您说的这些对于我们现在要求职的新闻学院毕业的学生是很有价值和很有指导意义的事情。由于时间关系,我们今天的访谈只能进行到这里。最后,请您和我们网友做一个最后的小结。 

    尹明华:传媒发展到今天为止,必须要思考一些问题。我们曾经存在过,我们曾经表现出很大的影响力,但是在今天,我们必须要把新媒体和互联网的发展,看作是我们自身发展的一部分,是我们自身发展的延伸。为此,我们必须要更多地学会改变自己。这就包括我们怎么去在阅读中共同分享信息和知识的意义。联合国信息宣言中就提出,我们人人都可以分享、获取、参与、创造对信息和知识的过程。我认为这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都是非常有启示的。 

    尹明华:其次,在参与中进行定义。我们让更多的人参与我们信息发布、传播、制作的过程,我们又要由我们原来的纯粹由编者驱动的传统模式,变为编者和读者共同驱动,甚至是完全由读者来驱动的方式。在读者的参与过程中,定义我们信息的价值。 

    尹明华:第三,我们在一个信息比较泛滥的时代,能不能为我们的读者提供一种简单化的理解。这就是一种快速的消费和快速的选择。我们不要以为把事情搞的很复杂是一件好事,事实上,我认为这不是一件好事情。事实上越是简单的东西越是深奥。

    尹明华:第四,我们要尽可能地造成一种习惯性的接受。主要就是指让读者热爱我们的信息传播成为一种习惯。事实上这需要很高的成本,需要我们目前正在从事传媒工作的新闻工作者付出很大的努力。

    尹明华:第五,数字化的解读。由数字化解读我们目前从事的工作。事实上这场金融危机,本质上就是加入数字化的革命。数字化的技术能够帮助我们减免很多成本,能够让我们更好地对接社会的需求,能够帮助我们在一个费用被确定的情况下选取最好的传播方式。所有的这些都应该值得我们传统媒体认真思考和加以判断。

    主持人:非常感谢尹社长来到我们人民网传媒沙龙,和网友分享关于报纸等传统媒体将来发展空间的见解。也感谢网友的关注和支持,下一期传媒沙龙再见! 

    尹明华:谢谢!

    (编辑:黄云)


注:本网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凡本网转载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等文件资料,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

扫描浏览
北京文艺网手机版

扫描关注
北京文艺网官方微信

关于北京新独立电影 | 著作权声明 | 合作招商 | 广告服务 | 客服中心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 协作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