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世界 - 文艺的力量
文学家 美术家 音乐家 戏剧家 摄影家 舞蹈家 影视人物 其他 专题访谈
北京文艺网
自媒体注册
北京文艺网自媒体发稿指南:
1、登录北京文艺网,点击北京文艺网会员注册,根据要求完成注册。
2、注册完成后用户名和密码登录北京文艺网。
3、登录后,请点击页面中功能菜单里的我要投稿,写下你要投稿的内容,后点击确定,完成投稿。
4、你的投稿完成后需要经过编辑审核才能显示在北京文艺网,审核时间需要一到两天,请耐心等待。

哭也好,笑也好 都不是儿童文学的最高境界

2009-03-29 10:55:57来源:中华读书报    作者:

   

作者:陈香

    张之路:儿童文学作家,1945年生于北京,首都师范大学物理系毕业,现为中国电影集团策划部编审、一级编剧,中国作协儿童文学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主要从事小说、电影剧本、童话和电视剧本的创作,

    主要作品有《非法智慧》《霹雳贝贝》《魔表》《螳螂一号》《第三军团》《蝉为谁鸣》《我和我的影子》《足球大侠》《有老鼠牌铅笔吗》《极限幻觉》等,其作品绝大多数被改编成电影、电视,曾获国家图书奖、中国图书奖、四获中国作协儿童文学奖、三获宋庆龄文学奖、四获冰心儿童文学奖,两获陈伯吹儿童文学奖。还曾获电视剧飞天奖、大众电视金鹰奖、电影华表奖、五个一工程奖、夏衍电影文学奖、童牛奖等。

  在我所认识的儿童文学作家中,张之路是“温柔敦厚”的一位。他从不发表锋利的观点,但这并不代表他不睿智,他只是点到为止,让人去悟;他行事大度,为人谦和,聚餐时不愿坐主桌,也从不在小辈面前摆“前辈”和“名家”的架子,凡事甚至自己的作品写作都会诚恳征求小辈的意见;他深受失眠的困扰,也知道我的睡眠不好,几乎每次见面都会关心地问我,“最近休息好不好”?

  所以,你可以知道了,所谓谦谦君子,张之路也。

  但这并不意味着张之路是一位“好好先生”,他的认真严谨在圈里也是知名的,从他近年来主要选择带科幻因素的文学写作,也可略见一斑——故事离奇又要处处合理,处处接榫,一不小心就会被自己下的套绊住,要让一道处处皆是智力陷阱的文学谜题天衣无缝,恐怕也是少有人能为吧。

  所以,张之路对自己的评价是,“老是和自己较劲”。也惟其如此,在漫漫文学征程中,在屈指可数的总在超越和挑战自我的儿童文学作家中,张之路是重要的一位。

    八年写就“小猪大侠”

  读书报:什么样的机缘促使您写作新作《小猪大侠莫跑跑》的呢?

  张之路:应该说,表面的原因非常具体。2001年,我看到一个新闻,说美国密苏里大学最近通过克隆技术培育出4只含有荧光水母基因的小猪。我看着照片上那鼻子和蹄子都发着黄绿色荧光的小猪,觉得很好玩,就把那张纸给剪下来了。小动物本来就招人喜爱,何况是一只会发荧光的小猪,半夜里如果把它放在书桌上,它们也许会像一盏台灯什么的……当时就萌生了要写一篇小说的念头,名字就叫“荧光小猪”。

  “荧光小猪”就像一粒种子种到了我的心里。当时最初的设想的就是一只小猪诞生在这个世界后故事,那时的想法基本上是自然的、写实的,小猪在与人和其他动物的交往中发生的有趣的故事。我对自己充满信心,因为我自信我的想象能力和结构故事的能力还是可以的。我把大致构想和我的还在上中学的两个亲戚小朋友说了,他们都对这个故事充满了兴趣和期待。这对我也是个鼓励和认可。可是当我试着书写提纲的时候,却“有了上句没有下句”,我发现我的想法还不太成熟,当一个作品还没有成熟的时候,下笔是很艰难的,根据以往的经验,我把它暂时放在了一边。种子放在脑海心田里,如果有生命力的话,它们是会慢慢生根发芽的。

  读书报:这部作品您从2001年开始酝酿,中间几次反复,最后推倒重来,是什么原因让您这次的写作过程如此漫长?

  张之路:确实,从想写一个“荧光小猪”的故事,到《小猪大侠莫跑跑》出版,已经八年了。因为“荧光小猪”这个形象作为一部文学作品还是不能成立的,在写的过程当中,我发现自己有点捉襟见肘,写起来并不激动。也可能故事的主人公缺乏个性,缺乏和这个世界、人生百态构成关系的切入点,它(“荧光小猪”)本身没有任何前史,而且我也不是小猪的发明者,它每天的变化、具体的形态,实打实地写,也不是不可以,但是,在我的心里,它还只是一个概念。写作前后,我和出版社谈了很多次,后来编辑也加入进来谈,写成了一稿,这已经是2008年初了。但是写出来之后,我还是觉得不满意。有一天我突然想到,如果这只小猪并不单纯是一只猪,如果一个小学生和这只小猪同时进了“时空转换器”,小学生变成了一只猪——也就是说,他具有人的思想,但形体是一只猪,那就带有很多戏剧性的因素,也会出现很多故事,同时也与我描写校园、描写人物、讲故事的能力比较强的强项结合起来了。

  这个想法一出来,压力就非常大,这意味着在内容上起码有1(2要重写,做相应调整。但还是要改,因为要给读者一个最好的、最吸引人的东西。所以,调整过来之后,又修改了一次,就是现在小读者们看到的这三本书。

  而当年我的那两位亲戚家的小孩,有一位已经大学毕业了。

  读书报:也就是说,这部书的写作历时八年,那么,在您看来,写作时间与作品质量是否有正相关的关系?

  张之路:不是绝对的,但写作时间和作品质量还是有一定关系的。我觉得,每当你发现了一个自己激动的构思,但这不一定就是一个好构思。当有一天,一个新点子或者一个新的高度出来的时候,你应该很庆幸,要不还为原来的构思沾沾自喜呢。原来我构思中的小猪形象确实特别好玩,但是它承担不了这么大的篇幅,承担不了让孩子们喜欢同时又有一定艺术深度的作品的分量。

  读书报:每一位作家对于自己的作品都有着不同程度的要求,那么,对于您而言,对一部作品拥有了怎样的感觉之后,您觉得这部作品可以面世了?

  张之路:一部作品什么时候能够面世,在我而言是经过反反复复思考的,今天可能觉得可以拿出来了,但明天可能又觉得不行了,总是一种不满足,在其中反复修改,反复思考,所以我写作速度比较慢。等到写得比较累了,作品也已经完成了,周围的朋友也说差不多了,大概就可以面世了。也没有硬性标准,只是一种文学感觉。

  读书报:那么,读者们感兴趣的是,您的新作《小猪大侠莫跑跑》讲了一个什么故事,您想通过这个故事表达什么呢?

  张之路:一个好的作品,应该是有意思,同时又有意义。但是,如果一个作品真是写得有意思,好像意义在里边也已经有了。比如我们看到像《米老鼠和唐老鸭》这样的作品,如果非要引申它有什么意义,也说不出来,但是我们觉得它确实是好作品,让人津津乐道。当然有时候我们也要强调意义,尤其是对儿童文学。现在我们说,儿童文学应该给孩子带来快乐,但我觉得,还是同时应该给孩子带来思考,让他们在看作品的时候能够体味到一些人生况味。当一个不懂事的孩子,对社会有所理解的时候,他的爱心、悲悯情怀、同情心,就会随之产生。

  小猪大侠的故事,尤其是在2008年年初经过了一次大的改动之后,刚才我说的这一点就比较强烈了。其实人的一生会经历很多坎坷,坎坷到了极致,比如,一个人怎么会变成一只猪呢?这是多大的挫折和多么奇怪的遭遇啊。这个遭遇下,他举目无亲,什么力量也没有,他会沦落到各个地方,他遇到了什么,怎么拯救自己,这个孩子就知道怎么面对生活了。当然,我没有刻意用一种非常沉闷的、痛苦的笔调,在孩子们非常喜欢的一种形式下,我写了一个学习特别好的、又特别调皮捣蛋的、爱欺负人的一个孩子,变成了一只小猪。当然如果写成一位非常善良的、懂事的孩子变成小猪也可以,但是不如现在故事的效果。

[NextPage]

    张之路的文学故事

  读书报:据说您走上儿童文学创作是一个偶然。

  张之路:说偶然,是因为从小我就没有想到我将来会当作家,我的出身不好,没想到能当上作家。同时,我在大学学的是物理专业,毕业之后当的是中学的物理教师,似乎和一位作家毫无瓜葛。后来,周总理去世,1976年,中国掀起了四五运动,大家在天安门写诗,我也写了一首诗,那时候完全没有想发表的功利的想法,只是发自内心的对周总理的怀念,和对四人帮的愤怒。写完了之后,我的同事和学生都很喜欢,这对我是一个比较关键的事件。后来气候好了,这首诗登在了一个杂志上,是我的作品第一次发表。但我从小比较喜欢看书,也是一个准备吧。

  读书报:您的专业是物理系,这个专业背景给您带来了什么?

  张之路:现在看来,这个专业还给我的创作带来了优势,让我在思考问题的时候,思路比较理性,比较开阔。一个约定俗成的说法是,学文科的是形象思维比较强,学理科是逻辑思维比较强,两者如果能够结合,对焕发一个人身上的潜质,能起到非常大的作用。我觉得我能理解两种不同思维的人,或者两种思维并存在我身上,那么就和单纯学文科的人,对一件事情的反应、感觉是不一样的。

  读书报:诚如您所说,您之前有成人文学创作的准备,而且在从事儿童文学创作时,也不是一开始就选择科幻题材的,那么,如果自己给自己的创作分阶段的话,可以分为哪几个阶段?

  张之路:第一个阶段,是一种热爱,是一个诉说。是文革结束后,有很多道理想讲清楚,很多话想说一说,又觉得文学曾经打动我们,感动我们,所以就会采取文学的形式,那时候,针砭时弊,探索人生,寻求真理的主题的东西写得比较多。我写了电影剧本、话剧剧本等许多作品,有些作品虽然没有发表,但我把它看成我从事文学创作的热身赛,那些反反复复谈的写的过程,对我对文学的理解和创作,都起了很好的作用。

  第二个阶段,就是我接触儿童文学的阶段。当时有一篇童话《灰灰和花斑皇后》在《儿童文学》那里得了奖,实际的效果就很明显,当时有个华北片的儿童文学讲习班邀请我过去,整整一个月,接触了很多写儿童文学的老师和朋友,儿童文学就做比较多了。开始的阶段,我写的都是校园的、现实的、生活类的题材,也写了很多小童话,《题王许威武》应该是这个阶段比较成熟的作品。我把这个阶段归为发表作品的阶段。

  1988年的时候,我写了《霹雳贝贝》,这是我内心的科学的、文学的因素被共同调动起来的一次,也从这个时候,科学这个很好很充分的准备突然被发掘出来了。但现实题材的儿童文学也在继续,写了很多短篇,我的第一个长篇《第三军团》也出现了,写的是一个大学生打入学生内部,去侦破事件。现在看来,我在结构一个故事的时候,还是比较精彩的,所以,第三军团以这样的一个结构,就做到了“文以载道”的“文”。可以说在80年代末,90年代初,我的创作非常活跃,幻想题材的,和在现实小说里加入幻想因素的作品开始出现了。

  之后,我的很多作品就出现了带着幻想因素的小说。尤其是那时候的几个短篇,评论也比较活跃,比如《空箱子》;科幻作品理一下的话,就是《非法智慧》、《极限幻觉》、《魔表》、《霹雳贝贝》,还都被改成了电影。

  所以,这个阶段是一个随心所欲的阶段,为了作品的需要,科学、文学、幻想的因素都得到阐发,出现了我的作品的新形式。如果非要总结,就是一个杂糅的阶段。

  读书报:您是一位创作的多面手,从事过小说、话剧、童话和电影剧本的创作,您如何看待这四者的区别,在创作时是如何区分其特质的呢?同时兼顾这么多门类的创作,对自己的创作有影响吗?

  张之路:我在儿童文学作家当中,确实是比较独特的。首先,所涉及的门类最多最全,现在,我除了不写诗,小说、童话、电影剧本、话剧剧本、报告文学都涉及;第二,我的作品被改成电影应该是最多的,大概有十部电影吧。前面我说过,科学因素和文学因素对我是起了一个互相支撑的作用,所以,剧本的创作与文学的创作,也都是互相起作用的。比如影视创作和文学创作,影视需要用画面、用对话来说话,所以在我的文学作品里边,在叙述过程的时候叙述得很少,这是个优点,也是个缺点。比如“时间过去了二十年。他们都有了自己的子女。他们的生活有的坎坷,有的……”这样的语言在我的作品里很少出现。因为我的作品画面感强,在阅读时就让人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反过来,我写影视作品的时候,文学又帮了影视的忙,我不单单注意情节,注意对话,而是重视剧本的意境。

  至于为什么兼顾这么多门类的创作,我自己觉得是一种心灵的呼唤。从功利角度来说是不划算的。

    儿童文学比成人文学多一点

  读书报:在您看来,从事成人文学创作和儿童文学创作有怎样的不同?什么是您判断一部优秀儿童文学的标准?

  张之路:从现在整个社会的舆论来说,儿童文学的地位是不如成人文学的。但我认为一个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家,应该具备比一位优秀的成人文学作家还要多一层东西,因为成人文学要求文学性和思想性,儿童文学除了这些,还需要一个深入浅出的过程。要从表面纷繁复杂的人间世象中提炼出一个让青少年能够接受的表现形式,让他们喜欢看,这就是书写的角度的问题。但是,一位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家不应该局限在儿童文学的阅读和创作上,应该对大文学和社会有所关照。儿童文学也需要作家对社会保持敏锐的感觉。在文学性和人性上,儿童和成人是贯通的,儿童是还未长大的成人。

  一部优秀的儿童文学应该带给我们思考。小读者看完书之后,哭也好,笑也好,都不是最高的境界,如果他们看完书之后,能够沉吟一会,感觉到这个书写了一些他们还不能完全明白、或者明白了又要想一会的这种东西,是最好的。

  读书报:应该说,现在的儿童文学创作很热闹,不断有超级畅销书出现,但是,对整体儿童文学创作的评价却出现了两种截然不同的意见,一个说是高峰论,另一个是低谷说,那么,您对当下儿童文学整体创作的评价是?

  张之路:这个问题非常敏感。整体来说,儿童文学作家在从事这个工作的时候,不管时代怎么变化,他还是应该有一种使命感,有一种神圣感。因为不管你的作品是好玩的也好,好读的也好,感动的也好,都对现在的少年儿童起着潜移默化的陶冶心灵的作用。如果有人把这段话当作空话、套话的时候,我想,等他们年纪大了,回首自己这段写作往事的时候,他们会想到我的这段话。包括读者,到自己长大成年,再反思自己小时候读的作品的时候,他们也会做出公正的评价。要评价当下儿童文学整体创作,我对这种多元的形式还是很赞赏的,但是,我希望儿童文学能够克服浮躁,不要娱乐至死,有些话我说了很多次,可能还是可以说,我不喜欢过于讨好孩子的作品。

  不能不看到,现在,市场、商业、金钱对于儿童文学创作起到了越来越大的作用,以前这个作用是水底下的蛹,现在是水面上的浪;商品社会中,我们需要让优秀的东西竞争出来,但是如果过了头,就会走向事物的反面。

  (编辑:李锦泽)


 


注:本网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凡本网转载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等文件资料,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

扫描浏览
北京文艺网手机版

扫描关注
北京文艺网官方微信

关于北京新独立电影 | 著作权声明 | 合作招商 | 广告服务 | 客服中心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 协作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