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付晓东
希克
中国的透纳奖——关于CCAA奖的乌里·希克访谈
采访者:付晓东
付晓东(以下简称“付”):做为一个专业的收藏家,你的收藏和CCAA奖项是否有什么联系?
希克(以下简称“希”):我不是专业的收藏家。我现在必须工作、赚钱,然后才有钱买中国艺术家的作品。我的收藏和奖项之间没有任何的联系。CCAA奖的决定是由五名专业的裁判做出,我只是其中的一个。获奖艺术家没有任何义务,要给谁一个作品。今年一个台湾艺术家曾御钦得了大奖,但是我没有这个艺术家的任何作品。
付:CCAA的评奖会对获奖艺术家产生什么样的影响?艺术家为什么会参加CCAA的这个评奖?CCAA用什么吸引艺术家?
希:CCAA在10年前设立时,艺术家都是自愿参加,只要你给评委提交作品,就可以参加这个评奖。但是从2000年开始,有一个预选的程序,有4名中国的策展人,每个人会交一个20个艺术家的名单,入了名单的艺术家才可以参加评奖。
90年代初,中国没有人关心当代艺术,我设这个奖项就是给这些艺术家一定的公众暴光度,让大家都知道,这是第一阶段。今天不一样了,中国当代艺术报道满天飞。还有一点特别重要,CCAA让我有机会找来一批在国际上特别有影响力的策展人,让他们亲眼去看中国的当代艺术,来了解以前不知道的中国。这些在国际上知名的策展人,以后再做大型的展览的时候,不是一个专门中国当代艺术的展览,他们就会想的中国的艺术家,会把中国的艺术家包含在整个项目里面。比如1999年的威尼斯双年展的策展人哈洛德·塞曼就是先来做CCAA的评委,看到一些很好的艺术家。他再做双年展的时候,就有20名中国艺术家被包括在内了。去年的卡塞尔文献展也是一样,Ruth Noack在2年前被我邀请过来作为评委,去年有7个人参加。CCAA给中国的艺术家带来了很多参加国际展览的机会,最重要的不是谁获奖,谁没获奖,最重要的是让这些评委看到这些艺术家,对国内外的收藏家会有一定的影响。
付:如何把这些国际上很有影响力的评委们组织到一起,来参与这个奖项?
希:我在选这些评委之前,会考虑在国际策展人中,哪些人会对中国的当代艺术有兴趣,会愿意跟中国当代艺术做一些事情。选好人以后,我就会给他们写信,直接打电话,或者通过其他的评委成员去接近他们。第一步就很重要,就是首先要找出对中国当代艺术真的会有兴趣的那些人。
付:CCAA已经有10年的经历,你对中国的了解也非常的多。在这个评奖过程里,中国当代艺术家发生什么变化?资本在里面又是一个什么样的影响?
希:我从70年代末到中国来,已经30多年。我非常幸运,能够从最开始一直看到现在。中国的经济,中国的当代艺术能够从最原始状态一直到今天。现在艺术家有机会能够大赚一笔,这个对于他们来说是一个很大的诱惑,也是一个很大的风险。这样诱惑可能会使这些艺术家不断的重复自己。因为有的收藏家并不感兴趣你新一步发展,就是想要眼前看到的这个作品。你可以一夜暴富,但这可能意味着停滞不前。你可以自己不断的突破自己往前走。但市场并不欣赏这样做。
还有国际全球化,西方的艺术界有一个主流,然后中国艺术越来越接近,合在一起。现在有互联网,中国艺术家可以满世界跑,什么都知道,什么也见过了,他们的想法可能会跟西方越来越接近,作品也越来越像。
付: CCAA在商业的浪潮里,如何才能够依然保持先锋性?你希望CCAA在艺术家和公众的心目中形成一个什么样的形象?
希:先把CCAA做成中国的透纳奖,完全和市场分开。这个奖项的决定要是那些真的对艺术本身质量感兴趣的人决定的。中国没有重要的艺术机构或体制来决定什么样的艺术是重要的,是好的,在中国基本上是市场说了算。CCAA奖最重要的作用就是提供一个除了市场之外,不同的评判标准。市场也是一个现实因素需要考虑,但不能完全靠市场说了算,必须要有其他的评判标准来平行运作。
没必要有100个奖,只要有一个特别好的奖项就可以了。我非常愿意把CCAA交给一个中国的机构,不能做成个人设立的奖,应该是在中国艺术系统的奖。我希望CCAA有一个很广泛、坚固的机构的基础。另外一个特别重要的就是独立艺术评论奖,中国独立的当代艺术评论也特别欠缺。
付:你在介绍中国当代艺术时,所接触到的人群反馈的信息是什么样的呢?
希:以前西方很少有人关注中国当代艺术,关注的也就是对中国带有狂热兴趣的人。一些比较重要的收藏家都不太注意到中国的事情。但是现在每个人都想知道中国到底什么样,虽然有的人了解仅限于拍卖图录,但是至少每个人都想知道一些东西。他们有一个模糊的印象,现在中国正在发生很重要的事情,但这些事情到底是什么?他们不知道。中国哪些艺术家重要的,哪些是不重要的,他们也不知道。他们不知道因为这些具体的信息应该从哪儿获得。
(编辑:李锦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