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中国网
嘉宾:俞敏洪
时间:3月5日20:00
简介:93年他是中国民办教育的先行者,开创今日名声在外的“新东方”;08年他作为全国政协委员,为民办教育建言献策。听“中国改革开放30年百人榜”上榜人物俞敏洪讲述民营教育的欢喜寒暑路。
[中国网]:各位朋友大家好,欢迎来到中国网。这里是正在直播的“中国访谈,世界对话”。今天我们为大家邀请到的嘉宾是很多朋友非常喜欢,非常熟悉的俞老师,不过今天在他的名字前面加了一个新的称谓,就是“全国政协委员”。为您介绍全国政协委员俞敏洪老师,俞老师您好。
[俞敏洪]:您好,各位朋友大家好。
[中国网]:首先我非常想了解,您以民营教育企业家的身份当选全国政协委员,您有什么样的感受?
[俞敏洪]:我现在有两个感受。第一个,突然发展自己参与很多国家大事,不一定要我自己去决策,但确实真正的参与了,很多大的信息第一时间就到了我的眼前,我的耳边。比如说今天听的《政府工作报告》,会后的讨论,其实大家讨论都是挺大的事情,不能说原来没有做好心里准备,就是原来没有经历过。第二个,像我这样的人进入全国政协,可能是属于一些领域,像民办教育领域可能是被政府关注的一种表示。
[中国网]:这是您最真实的感受?
[俞敏洪]:我觉得应该是。当然要真正能够做点什么事情,或者参政议政到底能起到多大的作用,我估计这需要时间证明以及我自己努力的结果。
[中国网]:您今天听了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之后,最感兴趣的是什么地方呢?
[俞敏洪]:总体来讲都挺感兴趣的。我对《政府工作报告》不陌生,因为去年总理做政府工作报告以前我曾经参与过总理的咨询会,对《政府工作报告》提意见。今年和去年的《政府工作报告》相比,我觉得一个比较有意思的就是数据增加了,对事情的具体描述增加了,感觉到《政府工作报告》可读性更强了。
第二个感觉,觉得过去五年真的做了不少事情,原来没有动脑子想过,一届政府五年到底做多少事情。因为这个总结是对过去五年这届政府的总结,把五年的事情都说了,真的经历了很多事情,从非典开始到雪灾结束,帮助我梳理了一下中国这五年的大事。
比较核心的东西大概是三块:一个是社情民意,民生现象是反复描述的,对未来的工作描述和对过去工作的总结,都有。第二个是环境保护,把中国经济的发展和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紧密的捆绑在一起,这个信息透露的非常明确。第三个就是廉政建设。尽管报告中没有提出太多的具体方法,但是可以感觉到,政府在这些方面是非常重视的。
在民生这块,社会建设这一块,教育是一直放在首位的,这是让我感到很高兴的事情。尽管民办教育只提到了一句话,但是政府对整个教育的重视,我想会带动民办教育的发展。
[中国网]:我们也注意到,今年是改革开放30年,您成为了改革开放30年“经济百人榜”的上榜人物,在很多地方都能搜到这个消息,不知道您是怎样想的。
[俞敏洪]:在网上我看到过,但是并没有太多的想这个事情。第一,我不知道他们的评判标准是什么。第二,我觉得说这30年,百人榜以外比我厉害的人恐怕还有很多。他们把我放进去,可能是在大学生的培训影响力很重要。总的来说这算是一种荣誉,关键我想的是后面的30年,比如说“21世纪前30年百人榜”的时候还能不能在里面?如果那个时候还在,就说明我在中国的经济、社会舞台上可能的确做了一点事情。
[中国网]:听您这样的聊天,我觉得您是一直向前看的人,您会不会做一些梳理?
[俞敏洪]:我会做梳理,这是人的本性吗,回顾过去、展望未来是人的本性。但我更多的是思考未来,过去用来总结经验、教训就可以了,我想后面怎么走更多一些。我现在活了45年,假如要活到80岁的时候,还有35年,那么这35年怎么样活得更加有意义,让自己的幸福指数更高,为家庭、社会,为需要的人群做一些事情。任何一个人,不可避免都会想到一些,绝对不是说大公无私,但我觉得一个人做事既有私又有公,不管是公心还是私心,都要放在一个社会平台上就可以了。
[中国网]:这是您的一种感受。我看过您的资料,新东方是93年开始起步的,那个时候我们非常想了解,民办教育面对的是怎样的大环境,给我们介绍一下?
[俞敏洪]:93年的大环境标准比现在的低,放得很开,管理不如现在规范,也没有《国家民办教育促进法》的出现。比如说我做新东方的时候注册资金都不用,当时的标准是你在大学教过书,最好当过大学教授或者是副教授,原单位同意你办学,就给你发办学许可证。当时我拿办学许可证有点难度,因为我当时不是北大的教授,北大也不会同意我出来办学,后来因为教育局的同志觉得我这个人挺实在的,过了半年觉得可以给我一个办学执照试试。
现在的标准高了,大概至少50万的办学经费,而且是实实在在的钱,还要大约有200平米的以上自有房产,免得卷了学生的钱跑掉。一般像我当初这样的穷光蛋,想有这样一个培训的创业机会,就需要有这样的资源,比我当时的门槛要高。但是当时的机会比现在好一点,没有那么多强大的竞争对手,大家都是小作坊式的,所以哪个小作坊做大了,就算是胜利,有点胜者为王,败者为寇的感觉。
[俞敏洪]:新东方恰好就做大了,所以就变成了大的培训机构。2000年,《民办教育促进法》的出台毫无疑问对中国的民办教育有一个推动作用,因为原来的规定不明确到这种地步:就是办学以后学校的资产跟你是没有关系的,包括你投入以后的资产,就是投入的资本本身都不一定拿得回去,资产和产权不明状况是太明显了,所以很多人就开始在背后不愿意置固定资产,不愿意买教学楼。为什么?买完不一定是自己的,没有法律说是自己的,教育政策也很模糊。
自从《民办教育促进法》出去以后,尽管促进法本身不完善,很多东西没有界定清楚,比如说什么叫盈利性的教育机构,什么叫非盈利性的,什么叫合理规划,什么叫公立学校同等待遇,这些没界定清楚,但是必定有一项是清楚的,就是你的投入是可以返回给本人的。这样对投入的财产有了一种保护作用,这导致在2000年以后有很多人投入到民办高等教育和培训教育中间,所以我觉得国家对民办教育最重要的举动不是给钱,而是给政策,让老百姓把自己的积极性调动起来,给老百姓一种办教育的安全感。
[NextPage]其实不光是办教育,任何一方面,比如说老百姓生活的安全感,政府公务员工作的安全感,企业家做生意的安全感,做教育,做老师,还有民办教育的安全感,这个需要国家大量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来做保证,是很重要的。
我觉得整体上民办教育的发展状况是国家的鼓励还不够,政策支持还不够,这是我的总体感觉。
[中国网]:是你的切身体验?
[俞敏洪]:是我的亲身体验,也是我周围很多朋友的亲身体验,因为我身边有很多朋友也是做民办教育的。如果国家把眼光放长远一点的话,民办教育一定会成为公立教育非常强有力的补充,而且这个补充效果已经开始显现出来了。比如说学前教育大部分是民办教育做的,培训教育大部分是民办教育做的,而高等职业教育也有很多是民办教育在做,这些教育都是国家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和重要组成力量。所以,我觉得是应该支持的。
[中国网]:我们注意到您在今年的提案当中特别关注农民工和再就业人群的职业培训,是不是这样?
[俞敏洪]:这个是从安全角度来考虑的。当一个社会的失业人群超过某一个百分比的时候,一定会引起社会的动荡和不安。农民工和下岗工人再培训,就是农转非城市进度加快,必然会转成城市户口,需要找另外的土地,找另外一份工作养活自己。实际上是没有技能,如果工作不稳定,没有经济收入,会构成国家的不稳定因素。我觉得国家在这方面做了大量的事情,包括《政府工作报告》也提了大量的职业培训、就业培训,把失业率控制在4.5%以下,这些东西,我觉得都很好。
但我想说的,核心点是除了动用国家的政策支持、补贴,还有某种其他的帮助以外,民办教育是不是可以对再就业起到很大的作用。比如说我有一些朋友办很多基础的培训,包括保姆培训、厨师培训,基本的电脑操作培训,驾校也是民办教育的力量之一,汽车维修,这些东西其实只要一张证书,几个月就可以了。他为国家解决了上百万基础就业工人的就业问题。经过这样的培训找到工作,像这样的培训领域,国家应该是要支持的。一个是政策支持,另外原则上应该给钱,为什么?因为它背后帮助国家解决了很大的问题,就是就业问题和社会安定问题。坦率的说,在我看到的范围之内,事业机构或者是公立教育是没有民办教育做得好的,就是在再就业培训方面,因为民办教育是直截了当的。
[中国网]:是因为您的朋友都是跟您做一样的民办教育,您看到了这一面?
[俞敏洪]:也有可能是偏见。因为国家的教育力量比民办教育明显要强大得多。我觉得这边如果给政策支持,其实国家那边负担会减轻一点,我是从这个角度来考虑的。
[中国网]:这是您的一种感受,然后我们还想知道在今年的“两会”上您还有哪些方面的提案?
[俞敏洪]:本来想多提几个,后来我觉得要提得很多,国家也有自己的难处,而且有些情况我也不是很了解。但是有几个东西,我未来会陆陆续续地提出来。作为一个搞教育的人,最重要的就是国家如何对民办教育各个领域如何支持的提案,这个是我要做的。第二个就是民办教育为国家服务的提案,就是民办教育针对农民和下岗工人再就业的培训。另外是针对中国整个教育体系的,比如说如何把落后、偏远地区的教育资源相对集中,并且跟发达地区的教育资源结合起来,我叫它“双集中”,最后给予农民孩子和偏远地区的孩子更好的教育,尤其是初中和高中教育,使他们有机会上大学的问题。
[俞敏洪]:我觉得农村孩子上大学的比例并没有提高,尽管农村人口占了中国的大部分人口,最后的结果导致农村地区的孩子上到初中就不上学了,结果是那个地区老是文化水平比较低。如果教育没有跟上的话,那么,带动整个中国农村地区的发展,就变成了一句空话。所以,我觉得是有这样一个机会,让农村的孩子能够资源相对集中的来学习。昨天播的海南的省长,他做的事情跟我的设想是一样的,或者说某种意义上我是受到他的启发。他就是把偏远地区的孩子集中到县城边上,专门为这些孩子造的一个技术中学,其实花不了太多的钱,把这些孩子集中到那里学习。这样的孩子有两个好处:一个是信息多了,第二老师安定了。
为什么?我曾经去过边远地区和老师谈过话,也请西部的老师到北京来培训,比如说今年新东方把乡下的老师请到北京,近一百个老师,给他们进行为期一个月的培训。我发现这样一个情况,就是如果真的给这些老师到县城上,或者是到城里工作的机会,他们是会跑掉的。像雷锋同志这样的人还是少,或者说我一辈子就要扎根农村,我再穷也要和孩子们待在一起,这样的老师有,但是毕竟很少。
[俞敏洪]:这是一个新发现?
[俞敏洪]:不是新发现,这是人性。当然不只是培训,我原来进大学以前也当过农村老师,最后的结果是这样的。对于这些老师来说,其实你让他在相对靠近县城的中学来教书,他就不跑了,为什么?生活条件离城里更近了,方便、改善了,咨询各方面比较发达。另外教育相对集中,实验室可以造得好一点,学生见世面也多一点,老师也稳定,教学条件也好了,农村孩子上大学的机会自然就多了。
但是光靠这个还不行,得把优质教育资源调过去。比如说有这样一个中学,新东方一年派几个老师去支边,一点问题都没有。但是如果我派一个老师去,说电灯也没有,自来水也没有,他是不去的,这不是说有私心,而是现实状况让他不可能再去吃那种苦了。但是我告诉他学校都在县城边上,在县城里面,情况就不一样了。中国任何一个县城都是什么东西都可以买到,那就不一样了,所以要互相考虑到人性的需求,才能设计中国教育发展格局,才能解决农村贫困地区的农村教育问题。
[中国网]:很多人会把俞老师成功经历当成典范,不断的在学习、吸收您身上的优点,您刚才讲到93年创办新东方的时候有一些难度,您在一路走过来的十几年当中,最难的是什么时候?
[俞敏洪]:坦率地说做新东方本身真的没有感觉到有最难的时候。理由非常简单,在最难的时候,因为心中有着想把这个东西做大做好的梦想,就不觉得难了。当然工作中间会有很难的时候。
比如说刚开始的时候,我完全不会跟政府机构打交道,出了问题也不知道怎么找政府机构。我常常跟学生讲的一个故事,就是为了解决新东方的某一个问题,请公安局喝酒,把自己喝死过去了,结果警车把我送到医院抢救过来。那个时候感觉到心里确实有很悲凉的感觉,想着当时干嘛不留在北大当老师,也挺好的。因为我出来以前在北大当老师,哭着喊着不干了,但当天我又进了教室,就这样干下去了。
[中国网]:您觉得这些年新东方的发展壮大,核心力是什么?[NextPage]
[俞敏洪]:是人,不夸张的说我是核心竞争力之一。是新东方人变成了核心竞争力,有两批人,一批是新东方的创始人和管理者,比如说像新东方王强、徐小平,最初从国外回来跟着我创业的人,还有现在一批活跃在新东方舞台上的管理队伍,不少有留学背景,有着对新东方的热爱,还有老师。只要把这两批人弄好了,新东方的核心竞争力就永远存在,对于老师和管理者的关注,当然员工也很重要,因为讲核心竞争力,我觉得新东方的中高层管理者和老师队伍,他们对于薪酬和财富的需求,以及他们对于精神和成长的需求,就变成了我关注的重点。我觉得只要把这两个重点关注好,我人才就会稳定。而对于新东方企业来说,它有一点得天独厚的东西,我不需要向我们员工贯彻这个事业有多伟大,因为教书育人本身就是伟大的。如果我的企业是做游戏软件,或者是做某种保健品的,我可能还得费那个心思去想,怎么样让我的员工觉得他们做的这件事情是神圣的,我有一个得天独厚的地方就是我的员工、老师面对的就是学生,看到学生一张张笑脸的时候,这个神圣感是天然的,自然就有了,所以在这一点上我可以少花很多精力和时间,我要做的就是设计一套良好的薪酬回报体系,以及良好的精神成长体系,让老师和管理者,员工在新东方感觉到待在这里很值得,这是我要做的事情。
[中国网]:我在网上看到信息,不知道是不是准确,就是新东方老师在上讲台之前会培训三十次?
[俞敏洪]:对,一般来说是。除非这个老师已经有了很强的教学经验,讲完课之后我们觉得从教学技巧来说不需要这么多次。
[中国网]:三十次的目的是什么?
[俞敏洪]:因为新东方的基本线就是三十次,这是我当初发明的。原因有几个好个:第一,如果这个老师原来没有上课经验,他必须要累积三十次的上课经验,他必须要经过三十次的上课和培训,才能够显得比较熟练,上课的技巧和讲话会变得比较熟练。第二,老师原来有充分的上课经验,但是不符合新东方的风格,也要经过这么多次把他的风格纠正过来。有的老师还不买账,他觉得不好,我们就把他和新东方的老师放在一起,最后让学生打分的时候,他说:果然我的分数很低,他就接受了。第三,就是在这三十次的培训中至少有十次是对老师的新东方精神文化和奋斗精神、企业文化的培训。如果我要不给这些老师讲十几个小时,这些老师是没有概念的。
[中国网]:这个培训都是您来完成的吗?
[俞敏洪]:不。我是其中一部分,我是给老师上大课,给他们讲新东方的精神、历史,我心中做人做事的一些观点。
[中国网]:新东方老师上课的风格是什么样的?
[俞敏洪]:一个是比较自由、潇洒,这是新东方的特点。再有一个是新东方本身,对教材,不能说了解到100%,但是绝大多数老师对教材都非常熟练,很多老师都可以脱稿讲课。新东方最厉害的老师一本书60篇课文,书根本不带过去,一边背一边讲,这是顶级牛的老师了。
第二个,老师例子能力都还不错,这是我们要求的,这些老师并不是天生有一些例子能力。坦率地说新东方有一些老师,自己本身对自己的例子不够,但是放到课本上让他们讲很不错。当然我们希望老师自己讲出来的例子精神和自身实践精神完全是一致的。我觉得我是这样的人。
第三个,老师都比较幽默,也是我们要求的,并不是100%的新东方老师都幽默,如果老师不幽默,我们就会让他以认真和激情代替。
[中国网]:这就是我想问您的问题,因为我知道新东方的老师都非常幽默,而且善于自嘲。幽默怎么后天培养呢?
[俞敏洪]:幽默可以后天培养,只要掌握一些语言的特征,就会产生一些幽默的效果。我现在有点想不出来具体的例子来,就是上课讲的时候,老师很自然的就能够发挥出来。
[中国网]:应该有很多,就是跟学生讲课的时候会有很多灵感。
[俞敏洪]:很多很多,有的时候是突然冒出来的一句话,幽默并不是讲庸俗的笑话,而是在语言中间,跟他沿着思路想的刚好相反,或者是没有意想到的思路。比如说新东方有女校长,我跟某个女校长去教室里面问候学生,我们就会说,某某校长是我们新东方最美丽的女校长,下句话就是新东方就这一个女校长。这个让学生有点意外,让他产生一种幽默感。
[中国网]:是不是你们自己总结出来的经验?
[俞敏洪]:对,自己总结出来的,就是如何能够把语言幽默化。我们挑老师也比较注重老师的幽默感。
[中国网]:我们也注意到最近几年新东方也会有一些人员离开,特别是高层,但是新东方并没有因此伤元气。
[俞敏洪]:新东方的核心人员一个都没有离开。有一些离开的都跟我有很好的交流和沟通,有一些人有抑制不住的创业冲动,看看自己能不能做出新东方一样的事业,我一般都会鼓励他们去做,因为这是一个人完善自己,实现自己的一个梦想的机会。如果他最后觉得做不好,回到新东方也没有问题,如果他真做好了,成就一个人的事业没有什么坏处,这是我自己的想法。所以新东方尽管和很多人签过《协议》,比如说你出去两年、三年不能干同样的事情,但新东方没有对任何人限制过,很多人出去第二个月就办学校,我们没有追究过。
[中国网]:那么新东方为什么上市呢?
[俞敏洪]:就我个人而言我不希望新东方上市的。事情有两种状态,比如说新东方开始的时候我推着新东方走,到后来大的时候,有可能会拉着你往前走,停不下来。新东方当时出现几个状态,第一个就是竞争加剧,外面的培训机构,或者是海外的培训机构不断的进入中国,甚至有的机构已经谈到资本融资和上市,如果新东方不上市的话,最后在资本实力上,资金实力上没办法和别人竞争,这是第一。
第二,新东方内部的需求。我们在谈上市前很久就把新东方的结构公司化、股份化,这样公司内部人员自然有期待。分红是一种期待,第二种期待就是上市,至少有十倍、二十倍,大家都有这种期待。每年分100块钱的红,但是上市之后,会变成1000块钱,甚至是10000块钱,大家希望把这钱提早拿到手,唯一办法就是上市,上市股票流通,卖股票的钱就回来了,这样内部有一种需求,想要上市的需求。 [NextPage]
当你这个机构里面所有的人都有这样需求的时候,你一个人不想要是绝对不行的,必须顺着这个需求往前走,再来引导这个需求往正确的方向走,上市就变成了唯一的出路。
[中国网]:上市您现在说来是不是感觉有一点点无奈?
[俞敏洪]:有一点。如果我一个人做新东方,坦率的讲我不会上市,我会定立信心,慢慢建设新东方,让自己的生活变得有滋有味会更好一点。
[中国网]:现在上市一年多感受如何?
[俞敏洪]:上市一年多感受正常了,刚上市的压力,现在已经转化为对资本市场的了解和资本市场沟通的方式。比如说最初有人说我买了你的股票,结果你的股票跌了,我就会觉得特别内疚,好象自己做了什么坏事。很多时候我们新东方业绩还在上升,但是他的股票一直往下掉,就不是我们的事情了。只要做好一点就可以了,千万别鼓动别人去买你的股票,或者是去卖你的股票就可以了。当别人问到你的股票的时候,你就说我在努力的做,把新东方做好,至于你买还是卖,就跟我没关系了。
[中国网]:我看了一个资料显示,俞老师想办一所精英的、人文的大学,那将是怎样的一个大学,给我们描述一下?
[俞敏洪]:坦率地说是上市给我的好处,上市以前我也有过这样的想法,但明显的是经济实力不够,后来我就简化为“文化书院”。在上市以前是这样的,因为做大学的梦想,中国的知识分子“臭梦想”特别多,我做大学的梦想在新东方开始的时候就有,最终的口号还要办成中国的哈佛,但是这个口号最后抹掉,因为毕竟做一个培训机构,你想了这个驴唇不对马嘴的口号,但是我自己心中一直想要一个做文化,做思想,做教育的地方,后来简化为文化书院,因为毕竟新东方不上市,也没有那么多钱去办大学。
等到新东方上市以后,后来突然发现新东方的股票卖了,也能够换成现金。如果我的股票都卖了,这个钱来做一个小型的私立大学还是够的,所以就把这个梦想给恢复过来了。我要做的很简单,就是大概四五千人左右的一个大学,就是不做大。地盘大概500亩左右这样一块地就行了,希望国家给我本科文凭,我主要做人文文学,就是教育、经济、商学、哲学、宗教、心理学等等,我觉得中国现在很需要心理学。这样一个小型的学校,希望能够通过我的投入,把校园建起来,并且通过我的投入给学生减免大部分的学费,也通过我的资源调动中国的名人给这些孩子上课。
我针对的对象也比较简单,人文学院针对的对象大部分是农村孩子。希望让农村孩子进入这样的一个民办高校也好,私立高校也好,他们能来上课,并且希望这些孩子的质量非常高,这是一个很长久的梦想。
[中国网]:这个梦想有多远?
[中国网]:要具体去实现这个梦想?
[俞敏洪]:我教了新东方十五年,新东方到今天为止还算是成功的。后面15年,我要为新东方孩子教15年去,要进一步规范化和正常,然后我再交15年给大学,希望办成中国比较有名的真正的,公立性的,非盈利性的私立大学。
[中国网]:我要说一句煞风景的话,因为新东方以前也办过像“扬州外国语学校”,但情况并不是特别好。那要做大学,怎样避免走那条路?
[俞敏洪]:其实扬州外国语学校办的相当好。因为当时也是一种教育理想,想通过基础教育做一个模板和实验。但是真进去以后确实感觉难度比较大,就是不得不适应中国应试教育的路子,因为我想办一个素质教育基地,但是你素质上去了,考试成绩上不去,家长根本不愿意把孩子送进来。它一定是先有分数,然后再将学生送过来,这是中国教育的现状,没有办法。
但其实在扬州外国语学校已经有4000多个孩子在那儿上学,早就收支平衡了。我们考试,小学通常排在第一、第二位。中考原则上排在第二位,因为有当地学校。如果完全把校园捐献,当成非盈利性民办中小学校的时候,这个会相当的好,坦率地说我现在正在往这个路子走,如果我的这个大学也能办成扬州学校就可以了,扬州学校注入了新东方三年全部的利润才成长起来了。
[中国网]:俞老师,在采访之前我就有一个问题一直想问您,您不断到很多大学、很多地方演讲,不断接受媒体的采访,很多时候就要把自己以前过去的经历一千遍、一万遍的在重复。
[俞敏洪]:觉得很无聊。
[中国网]:您怎么样去保证这种激情呢?
[俞敏洪]:其实已经没有激情了,有的时候变成口头禅的感觉了。所以我特别不喜欢重复讲述新东方的创业历程,个人的人生经历,我不喜欢重复,我希望就某种问题去发表意见,哪怕意见错了,我都很开心,因为讲的不是你自己的事情。
[中国网]:您现在站在讲台上,给学生做讲座的时候。
[俞敏洪]:那个要讲一些经历,那个跟媒体采访是不一样的,因为学生需要你的故事给他立志,而且你给他们讲的时候会很生动,不像对媒体讲的太不着边际了,显得很不正经一样,学生还是需要这些东西,要给学生讲我自己的成长故事,我的看法。面对媒体我就希望讲不是我自己故事的东西。
[中国网]:俞老师您刚才坐在我面前跟我讲的时候,我能感觉到您还是非常疲惫的,接受很多媒体的采访,日常安排的很满?
[俞敏洪]:这两天比较累,因为白天要开会,开会不能缺席,还要想着发表什么样的观点大家比较能够接受,也不能把他们全部推开。[NextPage]
[中国网]:我想问的是作为文人的老师,最向往的生活是什么样的?
[俞敏洪]:比较自由自在,不计时间,能忘掉时间,没有空间限制的生活。我觉得能够忘掉时间,我的生活会很幸福,不要担心几点几分非要见什么人,安排什么工作,让自己的思想自由自在的飞翔,该走出去的走出去,该写东西就写东西,这不意味着人没有自律。我觉得自律和自由是成正比的,越自律自由越多。
[中国网]:您刚才说了,办精英大学,可能今后很多的经历和时间都要交给这块去经营。
[俞敏洪]:那个时间完全是梦想,完全是自己最想做的事情,当是你自己的梦想,你最想做的事情的时候,你再累,你开心的时候还是很多的。
[中国网]:我知道您有一个儿子,一个女儿,坐在我面前的俞老师现在是很严肃的,我听讲座的时候俞老师是活力四射的。我想知道在您的儿女面前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
[中国网]:我在孩子面前还是比较有亲切感的。我想先向网友说一下,很多人以为我是计划生育超生了,我再次强调一下我的孩子是在国外生的,没有占任何中国计划生育的名额。因为我工作比较忙,不跟他们常在一起,这样的话孩子就会跟我有隔阂。但是我的两个孩子见到我以后特别的亲热,甚至晚上睡觉都要挤在一起睡,表明孩子跟我很亲密,没有隔阂,我有什么话都愿意和他们说,他们也愿意跟我说,当然现在大了会有一点保留,我带着他们去玩,他们也很高兴的跟着我去玩。第二个,真要遇到他们违反规矩的事情,我不需要骂他们的,只要看他们两眼,他们就不做了,所以在孩子心目中还是有一些威严的。所以我基本上能够把对孩子的威严和亲热还是比较好的。
[中国网]:总结起来还是比较成功的父亲。
[俞敏洪]:不能算是成功,原因是我没有时间教育自己的孩子,以至于有的时候我发现我孩子的习惯、特点是我不想要的,但是我没有时间去潜移默化地教育他们。因为潜移默化地教育他们,必须天天在他们身边,这就给老婆增加了一些负担,反正她很辛苦。我当父亲,当丈夫都不算成功,原因是确实做到一定程度的时候,你的事业和家庭两项兼顾是有难度的。
[中国网]:对您的儿女最大的期待是什么?
[俞敏洪]:就是快乐幸福,无所谓名牌学校,也无所谓事业有多大成就,如果能做出来更好,做不出来的话,人生有一些目标能够让他们去追寻,人生有一些快乐能够让他们去寻求就可以了。
[中国网]:最后一个问题,以您过来人的身份,告诉后来人路应该怎么走?您有哪些优点是值得他们借鉴的,哪些精神值得他们借鉴?
[俞敏洪]:耐心一点,遇事情坚韧不拔一点,对别人宽容一点和善良一点,这些算是我性格中的一些特点。不值得他们借鉴的是我个人做事有一些优柔寡断,做事情规范性不够,容易随心所欲,这个实际上也给新东方带来一些伤害,这个是不鼓励他们做的。现在的学生,假如要跟他们说什么,就是学更多的知识,学更多的跟现实相关,也跟现实无关的知识。跟现实相关是技能性的、应用类的知识,跟现实无关是文学类、哲学的,都得学,这是奠定人一辈子底蕴和基础的东西。
[中国网]:我以前在听您讲座的时候,听您说当时为什么选择办新东方,您当时说得特别幽默,因为要改善生活的条件状况什么的。我有一次在《读者》上看到您的一篇文章,当时好象在一个山坡上想自己的未来,觉得不能一辈子就这样过去,好象要为梦想而奋斗的意思,我觉得那个时候是一个特别真实的俞老师。
[俞敏洪]:其实我这样的时刻是很多的,不是一次。我有一个毛病,就是当自己感觉到到了某一个点上的时候,就一定会去寻找下一个点,就像爬上一个山头,就一定要想另外一个山头在什么地方,否则在这个山头待上就停止进步了,如果在这个山头就退步了,就往下走了。所以,你生活中可以往下走,往上走,但是如果远方有一个山头在吸引你的时候,你往下走、往上走心情都会很好,因为你知道还会再次向上,这是我做事情的一种风格。所以我常常会坐在那儿想自己的未来,想新东方,想我的朋友,到底怎么样过得更好,到底怎么样更加的愉快。
[中国网]:谢谢俞老师今天来到我们的访谈做客,带给我们那么多精彩的故事,节目的最后有什么跟我们的网友说的。
[俞敏洪]:感谢大家,浪费大家这么多的时间,非常抱歉。
[中国网]:谢谢俞老师您今天来我们的节目做客,谢谢您,再会。
(编辑:杨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