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世界 - 文艺的力量
文学家 美术家 音乐家 戏剧家 摄影家 舞蹈家 影视人物 其他 专题访谈
北京文艺网
自媒体注册
北京文艺网自媒体发稿指南:
1、登录北京文艺网,点击北京文艺网会员注册,根据要求完成注册。
2、注册完成后用户名和密码登录北京文艺网。
3、登录后,请点击页面中功能菜单里的我要投稿,写下你要投稿的内容,后点击确定,完成投稿。
4、你的投稿完成后需要经过编辑审核才能显示在北京文艺网,审核时间需要一到两天,请耐心等待。

钢琴家小山实稚惠专访:面对机会,要懂得拒绝

2007-12-05 15:14:30来源:外滩画报    作者:

   


钢琴家小山实稚惠

  1125,曾在柴可夫斯基大赛、肖邦大赛中多次获奖的日本钢琴演奏家小山实稚惠在上海音乐厅演奏了拉赫玛尼诺夫《C小调第二钢琴协奏曲》,小山在接受采访时表示,狂恋俄罗斯音乐使自己宛如流淌着俄罗斯的血液,成了半个俄罗斯人。

 

  9年前,小山实稚惠曾和指挥家迪图瓦率领的NHK交响乐团在上海大剧院演奏过拉赫玛尼诺夫的《第三钢琴协奏曲》。如今,她再获上海交响乐团邀请,演奏的仍是她最钟爱的拉赫玛尼诺夫作品。小山实稚惠的曲目库中有超过40部钢琴协奏曲,大多数都跟俄罗斯脱不了关系。她在东京举行的绵延12年、总计24场的“小山实稚惠的世界”系列独奏音乐会,每场标题策划都借鉴了俄罗斯作曲家斯克里亚宾的音乐哲学。在上海当晚的音乐会加演曲中,小山也毫不意外地选择了斯克里亚宾的作品《夜曲》(专为左手而作)。她对俄罗斯音乐的钟情一览无余。

 

  1982年,小山实稚惠尚未毕业便获得了第七届柴可夫斯基钢琴大赛的季军。提起往事,原本彬彬有礼的小山一下子兴奋起来。“之前,我在日本也参加过很多次大赛,评委们往往很严肃,坐在评委席上,就好像是为了找你的错。所以我每次都感觉紧张得近乎窒息。然而柴科夫斯基大赛完全不同,不但有两台钢琴可以给你选,而且两台钢琴的音响效果都不同凡响。当时弹出来声音是那么美,把自己都吓了一跳。这是我第一次感觉音乐从心底里流淌出来,不再是为了弹琴而弹琴。”那段经历成为改变其音乐之路的重要里程碑,俄罗斯音乐的崇高和纯净就此在她的心灵里留下了深深的烙印。

 

  小山从柴可夫斯基比赛载誉而归,一度掀起了日本的音乐大赛热。1985年,小山再次获得了肖邦钢琴大赛第四名,此后她多次与小泽征尔、马里纳、安德鲁——戴维斯等著名指挥家合作演出,并担任柴可夫斯基音乐大赛、法国隆-蒂博音乐大赛的评委。作为通过音乐比赛脱颖而出的演奏家,她给出的经验之谈是:得奖前,你默默无闻,之后,演奏机会却会汹涌而来,如果你不懂得如何拒绝,很有可能失去自我。

 

  B=《外滩画报》

 

  M=小山实稚惠(Michie KoyaMa)

 

  狂恋俄罗斯音乐

 

  B:据说你尤其喜欢俄罗斯作品?

 

  M:以前开玩笑的时候说,我常觉得自己是不是有俄罗斯的血液。总之,凡是俄罗斯曲子,我就会有种发自内心想弹的冲动,就好像这个曲子钩进了我心窝里那样。

 

  B:与生俱来被俄罗斯文化吸引吗?

 

  M:我第一次一个人去国外旅行就是到俄罗斯。中学的时候也读了很多俄罗斯作家的书。每次去俄罗斯旅行对我的音乐都有影响。但是,影响最大的还是那次柴可夫斯基大赛。

 

  B:那次大赛准备了两台钢琴让你选。

 

  M:对,这在我参加过的日本钢琴比赛中是从来没有的,这种文化差异,我也感到很吃惊。让我选择钢琴的第二天就是预选赛。我还记得当时的会场有很大的窗户,窗户之间挂着巴赫、肖邦、勃拉姆斯等伟大的音乐家的肖像。温暖的光线透过窗户射进来,在肖像的包围下,我第一次如此投入地陶醉在自己演奏的音乐中。在日本,我是为了弹琴而弹琴,而这时候,弹琴成了一种享受。

 

  B:你前几年完成了斯克里亚宾的奏鸣曲全集,也是出于喜爱俄罗斯音乐的缘故吗?

[NextPage]

 

  M:斯克里亚宾和拉赫玛尼诺夫是同一年出生,同样成长于俄罗斯,又接受同一个老师的教育,但是两个人的作品完全不同。我觉得这点非常有趣,于是开始研究他的音乐。当时斯克里亚宾在日本还不怎么有名,于是,我就把他的曲子总结了一下。

 

  B:斯克里亚宾本人研究哲学、宗教,并将此体现于作品中,有人觉得他的曲子复杂,很难表现。

 

  M:年代不同,斯克里亚宾的曲风也不同,有宗教的风味在里面。他一生的最高目标是要实现一种音乐与宗教的大团圆(宗教神迹剧),却由于他的英年早逝,没有完成。不过,受到他将颜色和味道融入到音乐中去的启发,我的12年演出计划“小山实稚惠的世界”,也用了相同的概念。

 

  面对机会,要懂得拒绝

 

  B:你是上世纪80年代柴科夫斯基音乐大赛和肖邦钢琴大赛的获奖者,当时得奖的亚洲人很少。

 

  M20多年前,亚洲对古典音乐的兴趣和关心还很浅。我参加柴科夫斯基音乐大赛的时候,好像全亚洲只有20个人报名,现在仅仅日本就有100多人报名。现在全世界参加钢琴比赛的选手中,50%以上都是亚洲人,大多数是接受国外教育的,其次是俄罗斯人、美国人,反而欧洲人很少。

 

  B:现在你也常常去这些国际性比赛做评委,你对亚洲选手的评价怎么样?

 

  M:对亚洲选手的一个总体感觉就是大家对音乐很热心。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风格。日本人很细致,按部就班,很踏实的那种;韩国人呢,就是感情充沛、很投入;中国人则是技术精湛。

 

  B:有一种说法,亚洲选手在演奏中很容易丢掉自己东方化个性的东西?

 

  M:我也有这种感觉,特别是年轻人。我在年轻的时候也是这样的。在参加比赛的时候,首先需要得到评委的认同,这时候个性不重要,必须把精力投入到曲子中去。个性是成为职业钢琴演奏家之后的事,我也是达到一个境界之后,才意识到如果音乐里没有个性就没意义了。这个跟年龄、境界都有关系。

 

  B:你似乎对大赛与职业生涯的关系认识得非常透彻。

 

  M:大赛的真正意义是令你脱颖而出,得到许多演奏机会和邀请,但你能不能在心理上和体力上很好地应对,你的节奏会不会被打乱,就成了问题。如果你不懂得如何拒绝,很有可能失去自我。对音乐来说,最理想的状态就是在自己想弹的时候弹,准备好了再弹,这样才能弹出真正的音乐。

 

  B:那你怎么对付这样的情况呢?

 

  M:在柴科夫斯基大赛结束的时候,我还是学生,演奏机会我都拒绝了,说要等到毕业之后再参加。肖邦大赛之后才开始真正的演奏生涯。就是在这3年的调整期中,我做好了心理等各方面的准备。

 

(编辑:李赟


注:本网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凡本网转载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等文件资料,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

扫描浏览
北京文艺网手机版

扫描关注
北京文艺网官方微信

关于北京新独立电影有限公司 | 著作权声明 | 合作招商 | 广告服务 | 客服中心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 协作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