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访者:甄甏甏
受访者:梅丽尔·斯特里普、史蒂文·斯皮尔伯格、汤姆·汉克斯
有这样一部影片,当听到它的卡司阵容你就会知道,次年奥斯卡颁奖典礼上,一定少不了众主创人员的身影——还有比这部由史蒂文·斯皮尔伯格执导,汤姆·汉克斯和梅丽尔·斯特里普联袂出演,约翰·威廉姆斯创作配乐的《华盛顿邮报》,更适合在颁奖季公映的么?
毫不让人意外的是,本片也确实在前两天获得了第90届奥斯卡最佳影片提名,将与《三块广告牌》、《水形物语》、《伯德小姐》等佳作一起,逐鹿好莱坞。
《华盛顿邮报》由发生于1971年的真实事件改编,斯皮尔伯格从美国历史上最“可耻”的部分,挖掘出了这个故事的剧本,讲述了牵扯四位美国总统的秘密被揭发的故事。
当年《纽约时报》与《华盛顿邮报》公开“五角大楼文件”,引来了司法部的诉讼。影片聚焦于新闻自由,这份自由是被1791年通过的美国人权法案第一修正案所保护的,它在历史上影响颇深,在当下推出,电影之外的意义似乎更大。
在片中,梅姨饰演凯瑟琳·格雷厄姆,是当时《华盛顿邮报》的发行人;汉克斯则饰演严苛的报纸编辑本·布拉德利。为了拍摄本片,斯导延后了自己下一部作品《埃德加多·摩尔塔拉的绑架》十个月的前期制作,一头扎进《华盛顿邮报》的拍摄中。他当时还在负责特效大片《头号玩家》的后期制作,然而比《邮报》先拍的《头号玩家》,上映日期却是在几个月后的今年3月30日。
在《华盛顿邮报》的宣传期间,三位主创都谈到了马不停蹄的紧张创作日程,纷纷表示从来没见过如此快的拍摄速度。梅姨提到初次与汉克斯真正合作,没想到对方可以如此平易近人,并对斯皮尔伯格发出了“只有他才能这么任性”的评价。
汉克斯说由于自己在所扮演的角色原型去世前,与对方相识很多年,很容易就能把握到表演中的精髓,他还告诉记者,生活中的梅姨根本不是女王,一点架子都没有!
而斯导分享到,虽然《华盛顿邮报》和《头号玩家》的制作时间有重叠,但当前者开始运作时,后者基本上没他太多事儿了。他还提起了自己在1980年代末期来中国拍摄《太阳帝国》的经历,称他非常喜欢中国,还和张艺谋导演成为了好朋友,津津乐道。
记者:斯皮尔伯格导演向来不按常理出牌,但这次《头号玩家》尚处在后期制作阶段,他就开始了《华盛顿邮报》的拍摄,梅丽尔,这是否让你很意外?
梅丽尔·斯特里普:是的,本片的一切都让我很意外,哈哈哈。我很意外他想要拍一部讲述女性奋斗的电影,对他来说这是一个罕见的题材。
他之前应该没有拍过类似的电影,我知道他正处在《头号玩家》的后期制作阶段,同时他还在意大利开始了另一部电影的前期筹备工作。他们在那里搭好了片场,全体摄制组都飞过去了,一切准备就绪,就差一个小男主角。
正因为他是斯皮尔伯格,所以他可以非常任性,说我想去拍点别的,就这样两头忙。他在二月份拿到剧本,我们在五月份开拍,七月末杀青,两周之后,他就完成了初剪。我从没见过这么快的拍摄速度,这就是自信吧。
记者:汤姆·汉克斯是《妈妈咪呀!》(2008版)的制片人,你们也是圈中熟人,但这却是你们首次合作,他说和你合作是他演艺生涯中最兴奋的事情——梅丽尔:哇!
记者:作为演员,汤姆有什么让人出乎意料的地方?和他合作感觉如何?
梅丽尔:我最惊讶的还是他的亲切友好,平易近人,这和他超凡的才华真的完全不相符。他真的好聪明,又有才,是个行家,我要拼劲全力才能跟上他的步伐。部分原因在于他很自信,因为他已经和斯皮尔伯格合作过多次,熟悉他的工作方式。第一天来到片场,我没想到他们根本不彩排就直接开拍,而且我们拍的是一个在餐厅的长镜头,有很多道具配合。
我带了一个装满重要文件的公文包,而且每次喝咖啡都是要踩点的,那是一场很长的戏,足足七页剧本。虽然我背好了台词,但通常我都会试演几次找感觉,没想到他们直接就开拍了。
我一上场就把椅子撞翻了,东西掉了一地,结果斯皮尔伯格说,撞倒椅子这个动作很不错,再来一次吧。我心想,哇,居然正式开拍了,都不排练一下吗?
斯导在片场我花了些时间才适应,但我很喜欢和汤姆合作,他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他是一个活在当下的人,非常难能可贵,只有最伟大的人才具备的品质,这些应该是我拍过最紧张、也最有趣的戏。
记者:斯皮尔伯格先生,你曾经同时拍摄《侏罗纪公园》和《辛德勒的名单》,这样的的经验是否给了你同时拍摄《头号玩家》和《华盛顿邮报》的自信?
史蒂文·斯皮尔伯格:我在今年二月末读到丽兹·汉娜(《邮报》编剧)的剧本时,《头号玩家》已经完成终剪了,剩下的工作就交给工业光魔,由他们完成大概两千个数字镜头的制作。我每周都要花三天时间去工业光魔跟进特效制作,但刚开始制作《华盛顿邮报》时,我每周只要去一次工业光魔。
可以说《头号玩家》那边根本没我什么事儿了,所以那个片子对我来说并不是什么负担。真正的困难是,这是两个基调截然不同的故事,一个是由扎克·佩恩、恩斯特·克莱恩(《头号玩家》两位编剧)创作的天马行空的幻想故事,而另一个则是我们的真实历史故事。
记者:对于不熟悉《邮报》故事的海外观众来说,你觉得本片最能打动他们的是什么?
斯皮尔伯格:我觉得全球观众很快就会熟悉这个故事,就像《林肯》一样,我们都很惊讶海外有这么多观众看过《林肯》,但是亚布拉罕·林肯的价值观确实得到了人们的认同。我觉得观众也会认同凯瑟琳·格雷厄姆(梅姨所饰角色)的价值观,1971年的世界和当前世界并没有那么大的差别,在充斥着男性的环境下,女性依旧受到歧视,但凯瑟琳和当时的女性不一样。
女性在70年代、60年代、50年代都是被边缘化的,但40年代不是这样的,因为在40年代,是女性建造了轮船、飞机、坦克、弹药,让男人可以上战场,拯救西方民主。但战争结束后,这样的管理岗位不再需要女性,凯瑟琳为女性开了个好头,所以今天的女性才能担任CEO、公司总裁、学校领导。
记者:你曾说过在你去过的所有国家中,中国是最让你印象深刻的一个,为什么?
斯皮尔伯格:30年前的80年代末,我去中国拍摄了《太阳帝国》,和当地摄制组及演员合作非常愉快。我突然意识到,我的天,这是一个正在崛起的国家,总有一天它要和美国等超级大国在经济上平起平坐。我很喜欢中国人民,我最喜欢的就是他们的坦率与真诚,我也和很多中国电影人成了朋友,比如张艺谋,我对中国真的无比尊敬。
80年代末,拍摄《太阳帝国》时的克里斯蒂安·贝尔(左)与斯皮尔伯格
记者:从标准电影制作流程来看,这部电影的制作堪称神速,汤姆,你有没有很惊讶他同时制作两部电影?
汤姆·汉克斯:没有,看过剧本之后,我立刻就明白他为什么这么感兴趣了。我们应该是同时看的这个剧本,我很惊讶他这么快就开拍了。我是在二月份读的剧本,然后五月一日我们就正式开拍,拍摄档期非常紧张。
这边在拍摄,那边在搭片场,片场搭好了,我们第二天就进去拍戏,而且他还加入了很多额外内容。原剧本是丽兹·汉娜写的,故事围绕五角大楼绝密文件展开,涉及到《纽约时报》,主要是讲述凯瑟琳如何成为《华盛顿邮报》真正的掌门人,而不只是空头老板。
这是故事的主干,光是这些内容就是一部很棒的电影了,但斯皮尔伯格不停地加入新内容。原剧本没有涉及越南,但后来我们提到了越南,还加入了更多新闻编辑室的互动戏份。
和斯皮尔伯格合作这么多次,我知道他在这一块很拿手。但剧本之外的实际拍摄,把所有人集合在一起,真的很迅速。本片没有什么电脑特效,只是在背景中加入一些建筑,有点像米高梅时期的拍摄,我们只需要各种会做事的工匠就行。
记者:之前你以制片人的身份和梅丽尔·斯特里普合作过,这次和她合作有什么感觉?
汤姆:她和我合作过的所有优秀演员都是一样的,她会化好妆来到片场,认真投入角色,研究台词,模拟走位,讨论场景。她从来不会拍拍手说,就这么演吧。她永远在尝试不一样的表演方法,经常会中途停下,从头开始。
她完全没有明星架子,不是那种一出现就鼓乐齐鸣,有人宣布女王驾到,不准你和她打招呼的人。她和片场的其他人一样,但在镜头前,却是最独一无二的。
记者:你在本·布拉德利(汉克斯片中角色)去世前和他见过面,他的声音有点嘶哑,你在片中也模仿了他的声音。你说过斯皮尔伯格不想让你模仿得太过火,你是如何把握这种平衡的?
汤姆:那不是我平时的声音,你的形象在大银幕上,必须要做点什么。但如果你画蛇添足,为了模仿而模仿,那会让观众很出戏。话虽如此,你又不能完全用自己的声音说话,你总得演得像他,但又不能沦为单纯模仿。
要做到这点,就必须靠把自己隐藏在角色之下。幸运的是我认识本,我熟悉他的言谈举止,讲话抑扬顿挫,所以我没有刻意模仿他的声音,而是还原了他这种抑扬顿挫的说话风格,他永远是人群中最有气质的人。
(编辑:夏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