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世界 - 文艺的力量
文学家 美术家 音乐家 戏剧家 摄影家 舞蹈家 影视人物 其他 专题访谈
北京文艺网
自媒体注册
北京文艺网自媒体发稿指南:
1、登录北京文艺网,点击北京文艺网会员注册,根据要求完成注册。
2、注册完成后用户名和密码登录北京文艺网。
3、登录后,请点击页面中功能菜单里的我要投稿,写下你要投稿的内容,后点击确定,完成投稿。
4、你的投稿完成后需要经过编辑审核才能显示在北京文艺网,审核时间需要一到两天,请耐心等待。

陈可辛:中国式大片游戏规则

2008-01-30 11:21:28来源:南方周末    作者:

   

                       作者:陈可辛(自述) 采访:袁 蕾 整理:陈 军


●中成本的电影永远是电影业健康的一个指标。

●我是看到《无极》,才知道贺岁档期有多重要——那个档期已经代表观众一半是要进戏院的,不管你什么戏。

●投资方要看的就是兄弟情、桃园结义,三个很好的朋友因为一些事情结果改变了,但我一直想讲的,知识分子跟武夫不是朋友。



陈可辛坚持让李连杰杀掉两个少年强奸犯,杀小孩即使在好莱坞大片里,也是一个禁忌

    中国电影完全是歇斯底里的状态
   
    之前我是不知道一部大片究竟有多大的。

    2005年《如果·爱》上映的时候,我跟很多记者沟通,他们都说这个戏不像大片,我说我已经花了七八千万元人民币了,还有三个明星,但他们还是觉得这不是大片,后来他们告诉我,《无极》才是大片。

    用香港那一套大片规则来算:我三个明星都比《无极》的明星大,有张学友、金城武、池珍熙,绝对比谢霆锋、张柏芝、张东健、真田广之加起来价格贵。韩国演员便宜,日本演员更便宜,便宜到100万就可以了,日本的制度基本上很牢,演员被大公司控制,基本上跑不出来,木村拓哉也跑不出来,也不过是一二百万人民币。最贵是香港,更贵是香港去了美国的演员。后来《无极》到了香港,票房就只有五百万,香港观众只认明星,这也证明《无极》的明星是不到位的。

    《如果·爱》在内地上了两个星期,票房很好,但是到《无极》上的那天,一个戏院11个厅,一夜之间一个厅都没留给我。我昨天还坐着60%的观众,今天就一个厅都没有了。全世界没有一个国家是这样的。为什么呢?因为我们银幕不够,来一个大片,大家想看的时候,其实11个厅都还不够。

    我才开始明白,哦,原来内地的规则完全是相反的:我们是明星制度,导演只是吸引明星的人跟把故事讲好的人,观众永远冲着明星去,而内地恰恰相反,是导演中心制。

    现在2000万元的电影没有人投资,但是3亿元的影片就能找到投资。因为剧院票价高,内地观众一年进戏院看的没两三部,所以他一定是选最大的,别的电影他都选择在家里看盗版。每个投资方听说投资2000万,连故事都不会来听你的。大部分2000万的电影,观众都不进影院看:第一,你的明星不够大;第二,你的场面不够大。

    三五百万的戏有人投,500万给你,你爱拍什么拍什么,它可以从电影频道、DVD收回成本。2000万的片子你没办法通过这些下游手段收回成本,戏院不够,所以票价高;票价高,观众就只会去选大片,然后买盗版看。电影院要冲着一些很大的片去,变成11个厅都做一部大片。其实全世界的观众现在都冲着大电影看,美国也这样,中国只是更极端。

    我不是拍小成本的独立电影,我也不喜欢拍大片,我从《风尘三侠》、《金枝玉叶》、《双城故事》,一路成长拍的都是中成本片,但这些戏基本上现在都没有出路,你拍完就没人买了,外国没人买,中国没人看。那是很实在的状况。

    但是中成本电影是电影里面最重要的,中成本的戏就是戏剧,没有中成本的电影,就没有健康的电影圈。就等于一个社会需要中产阶层,中产永远是最重要的阶层。所以中成本的电影永远是电影业健康的一个指标。

    这就是现在中国电影一个完全歇斯底里的状态。

    3亿元是怎么煽来的

    3亿元的投资可以从演员的片酬倒推出来。投资多少主要是看演员多少钱才肯来。你有了这些演员,基本上欧美、新马泰、韩国、日本、香港,20分钟就能够帮你算出票房来。这些地方能卖多少钱是买片人决定的,买片人的决定是参考这些演员上一部戏票房来的,打三四个电话,就能知道这部戏你将能赚回多少钱。

    李连杰、刘德华、金城武三个人的片酬就得1亿元,演员的片酬占总投资三分之一是很健康的,这在海外也是很正常的。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香港电影人是希望把明星和拍片的比例尽量控制在一半对一半,结果台湾老板一路来抢人,比如李连杰正在拍别人的,他偷偷跟他说,我给你多1000万,你先拍我的。一共10块钱,7块给明星,剩下3块去拍戏,这3块不够?不够就随便找个便宜的导演,找个便宜的编剧。他们又来跟导演说,陈可辛,我有个方法拍演员更便宜,我有李连杰,干嘛去拍那么大场面的戏?观众最爱看就是李连杰打,那就把李连杰关在一个房间里,让他不停打,两人对打能花多少钱呢?拍6个月都花不了多少钱。台湾电影最后就是这样被弄垮的。

    要保证影片的质量,就得保证还有三分之一的钱来拍摄,很容易推算出来要3亿元。这样你很容易看,减掉演员的片酬,你剩下的钱够不够拍这部电影,够拍你就可以拍了,不够拍的话你就再回来,要不跟演员商量能不能便宜一点;要不跟投资方说,这个戏其实比想象中的大,能不能再给多一点钱——就那么简单。

    这3亿元来得真不是太难。

    我第一个说服的是我的搭档摩根,很早前我有个雏形的概念跟他讲,他就很兴奋了,不停地出去跟别人说这个戏是一个很不同的戏,然后他去说服寰亚的老板林建岳。

    林建岳听这个老外一路在吹,不知道是真是假,就找了我去丽晶酒店聊了一次,他不看剧本,就是让我给他讲这个故事,他坐在那边听了15分钟,听了大概的故事,第一场戏李连杰从死人堆里爬出来,见到徐静蕾。他说明白了,行。以后真的问都没问过,他拿的钱最多,快一半了。

    然后我去找了中影公司的韩三平。我说:“韩总,我有2亿多,你有没有1亿?”或者有没有8000万,或者7000万?中国的市场是,你就算票房卖了2亿,都回不了1亿,你叫韩三平突然拿3亿来做一个他明知道回收不了3亿的市场,是不可能的,所以基本上他给的份额不能多过1亿元,可能要更少,但这部分一定加。

    今天内地跟海外的合作,其实都是我们拿了大股,带来了海外的信心。我们是海外的专业户,我们占大部分,你是国内的专业户,赚了钱之后大家分。你让他负责国内,其实也就是给他一个限制了,他既然有这个投资在里面,肯定会给我一个回报,亏的时候大家亏的,中影也亏,我们也亏。

    我把《投名状》的剧本给了韩三平,跟他讲了我演员的大概结构,他听了以后说:“好,就2007贺岁档。”

    我是看到《无极》的时候,才知道贺岁档期有多重要——那个档期已经代表观众一半是要进戏院的,不管你什么戏。

[NextPage]


非典型大片《集结号》没有启用任何一线演员

    3亿元都得花出去

    为什么这个戏贵?以前有那么多演员的戏,通常演员的片酬比例占到了60%以上,会避免大的场面;要么就是找一个贵的演员,配两个不贵的演员。

    里面人物穿的都是破破烂烂的,每件衣服都是新的然后做旧,群众演员的棉袄每件都不下1000元,整个衣服花费就不下3000万元。

    对一部几百万元的片子来说,可能你的资源需要尽量节省,但当你在做一部大片的时候,你拿到这些资源之后,就必须把这些资源尽力地消耗,不是要浪费,而是尽量去消耗。

    第二步就是故事。很多人拍大成本的时候,因为成本多,觉得不能浪费,觉得我每一分钟都要让观众觉得自己花的60块、80块很值得,就从头到尾都是人,很多时候忽略了电影本身戏剧。

    我的方法是,在大片里讲中成本电影的东西。

    《投名状》本身的故事格局大,它不是硬用战争撑起来的,战争是格局的需要。格局讲战乱、讲时代。只是说大场面背后还是有细腻的东西,我没有迷失在大场面里面,因为我本身不喜欢大场面。

    细腻的东西不代表格局小。其实拍大片很费劲,我还是拿了很多精力花在一些不是剧情的身上,动作啊什么的对一个文戏导演特别费劲,我得顾及这个场景是否好看。拍文戏没有那么多的东西要兼顾,你可以更搞好戏剧。

    投资方肯定有投资方的要求,比如他们要李连杰不停地打,打完之后就飞,觉得现在没飞够。但其实我都没有妥协,比如他们要更多的动作场面,我其实就只拍那么多,而不是拍了很多场景然后剪掉,所以没有办法找更多的动作场面加进去,除非再回去补拍、再加钱。

    这次中外投资方意见都蛮统一的,其实连韩三平都说:“小心他们穿得破破烂烂的,中国观众不一定喜欢啊。”他看到海报、剧照不停跟我说:“可辛啊,我们还是喜欢穿得漂亮一点的。”

    我一直都在跟他们说:“你放心,进南京,进南京就不破烂了。”其实进了南京还是没有那么多颜色,因为那是写实的戏,怎么会进南京突然间就变成很美?但南京是最后拍,他们一直在等南京,结果等到南京,影片也差不多拍完了,他们看到了整个故事,只要入戏他就不会在乎南京不漂亮,不会觉得在要求别破破烂烂。

    好在我是监制,我觉得我懂观众。发行商是永远保守的,因为他们只看到票房,票房其实不一定代表观众的喜好,因为票房有时候是你在强迫观众只喜好一样东西,所以票房不是百分百的真实。大家说票房是硬道理,但是因为是我们造成的这个道理,因为我们一直不改,给同样东西给观众,观众没得挑也就收了。

    我觉得作为电影人,我们要比观众走在前面,但不能前太多,就前那么一步,往前两步可能都会危险,但你不知道每次是走前一步还是两步,因为你不知道观众其实站在哪儿。我以为《如果·爱》是走前了一步,但现在看来是走前了三步,每次都到上画那天,你才知道观众怎么接受你的戏。

    这一次其实是真的挺喜出望外的,因为我觉得这部电影,其实主题上它其实并不是那么商业,它在手法上很商业,它主题上——因为它其实挺沉重的,其实观众基本上应该不喜欢很沉重的戏,起码所有人都说观众不喜欢很沉重的,所以这次其实——就是说就每一次你都在赌,在赌你究竟比它走前多少。

    当然你可以不赌,不赌就是永远走它后面,你就不用,但走它后面的话,电影就很不好看,而且很快这个工业就会垮下来。香港八九十年代为什么垮下来?就是因为都走在观众后面。

    知识分子和土包子

    银幕上很多战争,银幕下也是战争,跟不同投资方较劲。

    我没有试过在剪片的时候面对那么多政治,所有投资方合起来去希望攻击我拍的版本,最主要的是这个电影太沉重了,不像商业电影。我问投资方,你一早就看到剧本,知道是一个沉重的戏,为什么还投?投资方有时候有勇气,是一种浪漫,就跟兄弟情一样,大家都想做一番事情,结果事情做出来了又开始担心,觉得戏太灰暗了,灰暗不是指颜色,而是人物,人物没有出路,包括几场戏,有些在内地没有了,血腥的。

    大家都喜欢震撼,但又不喜欢真的把你震到的东西,没有出路的东西,真的让你回去想半天的,你就不要开。

    比如徐静蕾的戏不够也是反规则的,海外永远要爱情,大家常拿来比较的就是《勇敢的心》,我觉得那部戏很假,但是大家都喜欢。尤其是女人戏那段,好莱坞一定要有那段戏。

    中国今天市场开始开了,但是还不健康,有不健康的不好,也有不健康的好。对电影的审查,这个审查还不是电影局的审查,而是投资方的审查,去到好莱坞的平衡、艺术,这部戏一定拍不了。主题、结果,好莱坞一定有8个穿西装的人来跟你商量,能不能不杀徐静蕾,能不能把两个强奸犯换两个年纪大一点的人……

    这是一部不容易吃下去的戏,但一部这么大投资的戏,就不能那么不容易吃下去。它违反了很多商业电影的规则,用了很不商业的电影手法去拍。

    第一违反了友情浪漫,谁都在等待英雄本色,结果出来这些人都没情没义。商业电影要把所有观众的情绪集中在一个点,一路打反派,这部电影你不知道该站在谁的立场。尤其是这么大的商业电影。

    其实我觉得绝对跟《英雄本色》不同,《投名状》是血淋淋的。道德观也是,中国电影的道德观跟美国的道德观一样都很保守,要黑白分明。

    正派主角刘德华会站出来大义凛然地说:“强奸有什么不对,我们每天都在做。”然后李连杰出来一定要杀两个少年强奸犯,这就是极度违反规则的,因为我让正派做了反派的事,让反派做了正派的事情。观众可能当时都觉得刘德华是对的,但其实回来再想,刘德华怎么可能对?那两个人刚刚强奸了两个女孩。这在好莱坞绝对不会发生,不管汤姆·克鲁斯还是汤姆·汉克斯,都绝不会去杀小孩,人物也绝对是黑白分明。

    我们用了很紧的剪辑方式,把观众哄到觉得李连杰很有心机的情绪上,看的当时观众不会分析,但要看第二遍之后,或者回去细想才会发觉,那是特别别扭的。

    那场戏是我最喜欢的一场戏,也是我最坚持的。跟我最铁的搭档反对,刘德华反对,李连杰反对,所有人都反对,这场戏不能拍,这场戏是在讲什么?这是违反投名状的。但我就是觉得一定要拍,这是一个转折点,是知识分子跟两个没念书的武夫真正的磨合,影片是讲兄弟结义的“投名状”,但实际上“投名状”是假的。

    但这个我开始不能讲出来,否则投资方就不让我拍,投资方要看的就是兄弟情、桃园结义,三个很好的朋友因为一些事情结果改变了,但我一直想讲的,知识分子跟武夫不是朋友,也交不了朋友,知识分子根本不把武夫当成朋友,他们其实是没有友情基础的。我使劲要告诉大家,人可以变坏,本来是共患难,结果不能共富贵。但我要讲的是他们从来就不能“共”。

    后来刘德华和李连杰还是不能理解,他们开玩笑跟我说:“导演就是知识分子,我们就是土包子。”

    (实习编辑:庞云鸽)

 


注:本网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凡本网转载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等文件资料,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

扫描浏览
北京文艺网手机版

扫描关注
北京文艺网官方微信

关于北京新独立电影 | 著作权声明 | 合作招商 | 广告服务 | 客服中心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 协作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