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曹静
唐诺
采访者:曹静
受访者:唐诺
唐诺,1953年生于台湾,曾经是出版人,也是作家,著有《世间的名字》、《读者时代》、《阅读的故事》、《文字的故事》、《唐诺推理小说导读选》等。
爱书如痴的他,被称为“专业读者”。但他坚称:“在读书这件事上,没有专业不专业。就像伍尔芙所说的,我们都是‘普通读者’。我只是疑惑,为什么有人不买书、不读书——我想象不出有比这更划算的事。 ”
记者:您最初是怎么爱上阅读的?
唐诺:我在宜兰乡下长大,那是一个相对来讲并非良好的阅读环境,小时候家里没有几本书。但是爱上读书很简单:看书,然后喜欢,然后继续。就好像问一个人为什么干了某一行、为什么走上某条路一样,硬要说出一个理由也可以,可是那不一定是真的,因为我就是自自然然地走到这里而已。成长过程中,你也许觉得别的事情比较重要,可我当初觉得还是看书比较好,所以大家在玩、在追女朋友的时候,我在看书。后来,看书渐渐变成一个生活习惯。一天忙起来没有看书,就会感觉怪怪的,感觉不踏实,好像应该做的事情没做,就和临睡前没有刷牙一样。看书就这样变成一个生活习惯,要改变它反而变得奇怪了。
记者:培养读书兴趣是否有诀窍?
唐诺:没有,就是不断地去看,持续地去看。虽然对一些人来说,阅读可能有一点勉强的成分,但是我一直不相信,看书是脱离生活之外的一个额外的行为,因为要去看书而去看书。因为,这个世界上总有一些你想知道、想追下去的人和事,总有吸引你的东西在前面。我曾经说过:你要读的下本书在哪里?就藏在你现在读的这本书里面。可能你看格雷厄姆·格林的一部小说,觉得非常喜欢,你就会觉得他的另外一部小说可能也写得很好;你也可能对一个题目有兴趣,比方说周代的人谈孝道,为什么以前不谈,忽然到了那一代大家都谈起了孝道?所以你会去读《礼记》。
所以说,阅读本身有自己的线索。阅读是一个非常自然的行为,因为你想要知道更多,阅读就在这样的心理中不断地展开,不必去想很多方法。当然,你也会碰到一个所有人都会碰到的问题,那就是永远都有你看不懂、不理解的东西。看不懂,可能是因为作者没有说清楚,可能这事情本来就不容易说清楚,也可能这事情超过了你现在所能够理解和承受的。我现在50多岁了,书读了一些,每天在阅读里还是有不知道、疑惑的东西。这是必然的,没有人能够帮助你消除它,因为这就是阅读、思维的本质。
记者:看不懂怎么办?
唐诺:继续看。因为理解是件很奇怪的事情,理解有些时候并没有那么直接,有学者曾经对理解有一个粗糙的分法:一种叫“焦点意识”,一种叫“直觉意识”。用杯子打个比方,“焦点意识”是指,我理解这个杯子,我知道这个杯子的直接资料。而“直觉意识”是和这个杯子没有直接关联的内容,但它构成了帮助我们理解这个杯子的资源支持。事实上,我们的理解是有整体性的。有些人打破砂锅问到底,有时候“通”,有时候并不“通”。通常,理解不是靠蛮力,靠直接的方式来完成的,而是靠吸收力、感受力、想象力和视野,这些使得不同的人或不同时期的同一个人看相同的事情却有着完全不同的看法。所以,看不懂对一个处在初期阅读的人来说可能是一件沉重的大事,但对一个有阅读习惯的读者来讲,这和你每天时间到了就会饿一样,是一件再自然不过的事——这根本不重要,你根本不必在意,因为它本来就是阅读的一部分。
记者:作为读者,您是否会害怕记忆力衰退,害怕遗忘?
唐诺:看你怎么想。有位作家说,当我们有意识地回忆我们的一生,把你的一生从头到底想完,大概需要二到三天时间,这样换算的话,你记得的事情可能是已经发生的事情的几万分之一,这就是人的真实处境。所以,忘了,就再看一次。博尔赫斯说,我相信真正的阅读的主体活动是重读,而不是阅读。对我来讲,书没有只看一次的,书只看一次就代表那本书被我淘汰掉了,不需要了。所以每一本我认为还可以留下来的书,我都不会只看一遍。[NextPage]
记者:重读是否会导致阅读的量的减少?
唐诺:要读这么多干什么呢?我们并不是搜集狂,当然有些人可能“这本书我看过”,很炫耀。可是,你要干嘛?没看过又有什么关系?如果问到亚里士多德的《诗集》,你可以承认“我还没有看过”,这不会丢脸吧?如果阅读本身是一种喜爱,你就不会在意这些。
记者:有些人一年读一百本或两百本书,对这种“速读”,您怎么看?
唐诺:一般来讲,阅读速度是一个很稳定的东西,人和人之间差距不会太大。至于速读,那是另外一种表演,和阅读一点关系也没有。就好像日本的一些电视节目一样,“快食”,在短短几分钟里吃掉几个热狗,那是一种表演,和我们正常的饮食活动没有关系。速读的人除了读得很快外有别的收获么?读出什么道道么?其实,“速读”是一个很简单的方法,它是一门技术——怎么判断关键词,怎么抓重点。最容易的就是读摘要。我曾经是一个出版人,每天做的工作就是帮人家写摘要,每次都很忐忑不安——因为你知道这本书不是只有这样而已,如果有人认为只看了摘要他就读了这本书,那真是一种愚蠢。
读书是需要时间的过程,没有办法省略。但从另外一个角度看,我一直认为读书是件最划算的事,我想不出来一个稍微有一点理智的人为什么不读书——一个了不起的作者,有天分,又努力,可能一辈子就写十本书。用台币来算,一本书三百块,十本书三千块,三千块可以买一个人的一生,有比这个更便宜的事情吗?就算买到一本烂书,付了300元,用了一个晚上四个小时发现你上当了,比买错了一部电脑、一部手机的损失小多了。我的意思是,这是一件风险如此之小、收益却这么高的事情,我想象不出有比这更划算的事。(《世间的名字》、《阅读的故事》,世纪文景出品。 )
(编辑:李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