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都是他的学生,过去如此,今天还是如此。”巴金一直视鲁迅为精神导师。对很多中国作家而言,无论在文学意义,还是在思想与精神层面上,鲁迅都是一个特别的存在。
去年10月起,巴金故居主题讲座品牌“憩园讲坛”开启新系列“鲁迅和他的朋友们”。本周六,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罗岗将在电影时光书店带来该系列第五讲。
以巴金作品《憩园》命名的“憩园讲坛”,每年度确定系列主题,邀请海内外名家为读者阅读导航,推进经典赏读普及,至今共举办30讲。2016年以来,陈思和、李辉、杨扬、郜元宝、潘耀明、坂井洋史、李喜卿等学者陆续登台,将前沿研究成果转化为大众易于理解的语言,弥合普通读者与经典作家、经典作品之间的距离,“憩园讲坛”由此逐渐形成了自己的品牌特色。
在上海大学文化研究系、中文系教授王晓明看来,鲁迅所写的《阿Q正传》等看起来是反映“黑暗面”“负能量”的小说,正是鲁迅发出的改造社会的呐喊之声,也是中国人的自信力得以保证的重要前提。
鲁迅“选择这样的写作,更是体现了一种中国理当良木茂盛、不应当杂草丛生的信念,是中国人的自信力的强烈体现”。鲁迅用毫不留情的笔触揭发摧残和抹杀“中国的脊梁”的社会黑暗,正是因为他并不轻看中国,以为中国并没有孱弱到一声刺耳的呼啸就不可收拾的地步。
上海交通大学访问特聘教授、上海鲁迅纪念馆原馆长王锡荣为读者详细介绍了冯雪峰与鲁迅的交往。冯雪峰邀鲁迅一起筹备左联、“代表党专门跟鲁迅联系”、动员鲁迅参加演讲、一起办《前哨》等刊物,请鲁迅写《中国无产阶级革命文学和前驱的血》等回应时事的文章,甚至《答托洛斯基派的信》《答徐懋庸并关于抗日统一战线问题》等文均是由冯雪峰起草、鲁迅再行修改增补的。
“文学创作的任务之一,就是尽可能地表达出底层人物的声音,并挖掘拓展出丰富的形态。”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张业松看到了作家替“底层”发声所做的努力。在有权有势的赵太爷面前,阿Q被骂被打,但他不开口,也没有抗辩,甚至没有任何反抗。鲁迅对阿Q等“底层”人物的刻画,揭示了在当年不平等的社会关系下,“底层”无法发声的现实。
(编辑:夏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