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代亚杰
迈克尔·肯纳(资料图)
采访者:代亚杰
受访者:迈克尔·肯纳
停泊的船,中国福建,2010
日本,北海道,2008
迈克尔·肯纳(Michael Kenna)曾就读于英国牛津郡的班伯里艺术学院和伦敦印刷学院。1977年,迈克尔·肯纳移居旧金山,为着名摄影师露丝·伯恩汗德做了长达7年的暗房助手,因此铸就了细腻的摄影风格和扎实的暗房功底。早期拍摄了大量工业城市题材的作品,2000年迈克尔·肯纳开始拍摄亚洲的自然景观,慢慢转向极简主义风格。迈克尔·肯纳的作品以其静谧的影像、精致丰富的黑白影调攫获观众的感动。擅长选择日出日落时分的微妙的光影瞬间,以简洁空灵的构图,传达一种浸润了东方式智慧的意境,这也是他发自内心的对于自然的真挚赞美。
记者:您每次在拍摄作品时是在取景时就已经提前做好预想,还是后期在暗房时重新加入自己的理解?
我不会在拍摄时提前加入很多的想法进去,很多的摄影师,比如像安塞尔.亚当斯在拍摄之前都会想的很清楚,画面要如何实现,一些细节的情况。但对于我来说,不会是拍摄时考虑太多的因素。胶片冲洗出来以后,我并不一定会马上放大照片,有时会等3个月、6个月甚至一年的时间。在拍摄时,同一个场景我会拍摄很多的照片,选择照片时重新查看一遍,说不定会有一些新的想法。暗房对于我来说就是创作过程的一个延续,还有第二次机会做出一些创造和改变,加入一些新的想法。
记者:有很多的摄影师喜欢使用慢门拍摄,长时间曝光对您的作品呈现意味着什么?
我在两种情况下才会使用长时间的曝光,一种是为了要避开太多的人留在画面里,比如在景区拍摄时,我选择的场景,有可能会有很多人在我的镜头前面走动,这些都是不可控的因素。当我长时间曝光时,这些运动的人在我的底片上不会留下任何痕迹,只有那些静止的场景才会被记录下来。还有一种情况就是,拍摄一些低速运动物体的运动轨迹,比如一些云彩,它们的运动速度很慢,包括一些水在流动的过程中,当使用慢门拍摄时,运动速度不同的物体,最后在画面里会呈现不同的效果。另外在长时间的曝光时,底片上面影像可能会超出我的想象,带来一些不可预测的因素加入,我非常喜欢这些“意外”带给我的惊喜。
记者:我们现在很多的摄影师都是胶片拍摄以后,转成数码技术,这相比暗访是否更容易完成自己的理念和想法?
类似PS的这种电子暗房在操作时会更容易一些,但我不太喜欢这种技术上带来的简单。因为,暗房对于我的作品来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步骤,不亚于前期的拍摄,我希望能在暗房里面慢慢的制作出来一个效果,而不是点几下鼠标就能完成。另外数码技术呈现出来的作品并不能达到我想要的效果,在照片质感、颗粒等和暗房放大的照片层显的感觉是不太一样的。[NextPage]
天坛大佛,中国香港 ,2011
黄山,中国安徽,2008
记者:您的作品很多都是在早晨、晚上或者多云、阴天等低反差的光线下拍摄的,您在光线选择时都考虑哪些因素?
我希望我的作品能给人更多的想象空间,给观众一个建议,而不是把一些细节都描绘出来,所以会选择这些反差比较低的光线去拍摄,更利于我的表达方式。但有时候在不得已的情况下也会选择白天比较强的光线下拍摄。
记者:安塞尔.亚当斯的风光作品基于理性的观念,对自然景象的描绘,从全黑到全白整个影像层次都非常丰富,在您的画面里,就会有大面积的留白和留黑,更符合东方的审美,您是否受到东方文化的影响?
我主要还是受到欧洲摄影师的影响比较多,例如,比尔·布兰特,尤金·阿杰,简·索德克等。在2000年,我开始在日本拍摄照片时,接触到东方的文化,也受到了一些影响,开始慢慢的走向极简主义。有的照片可能整个都是灰调,有的照片会留大面积的白,有的会有大面积的黑,而不是像安塞尔.亚当斯那样从黑到白把11级每个区域都控制的非常好。对我来说细节在我的画面里不是一个重要的因数,我不太希望只是对现实的一个描绘,一些建设性的想法,甚至一些抽象的画面才是我更感兴趣的。
记者:您以前拍摄了很多优秀的城市照片,后来为什么会开始关注自然景观?
我在摄影的这条路上也是走了一个循环,刚从学校毕业的时候,好的风景作品对我来说就是自然风光,但我的家乡都是一些工业区,我会觉得它们都是很丑的景观,没有美感可言。大概从85年到95年,我回头开始拍摄工业题材的照片,包括很多的电站、烟囱,非常的灰暗,但很有线条感。
现在我已经能自如的在城市景观和自然景观之间转换,比如我可能上一周还在日本北海道拍摄自然风光,下一周我可能就会去拍一些工业建筑。最近几年我的工作重心会在亚洲,尤其是亚洲的一些自然风光,它融合了很多的人文或历史的因素,这是我比较感兴趣的。[NextPage]
英国,柴郡,1973
日本,大阪,2006
记者:您很早就到日本拍摄照片了,为什么会对日本的风景感兴趣?
我最开始去日本并不是去拍摄照片,在上个世纪80年代,我和日本的画廊有一些合作,由于工作的原因去的日本,之后就每年都会去日本。从2000年到2006年我开始集中精力拍摄了亚洲的一些地方,主要就是日本。2006年之后,我开始把目光转移到了亚洲的其他地方,比如韩国,中国。
记者:中国有很多的名山大川,我们会赋予它很多的人文历史感,您为什么会选择拍摄黄山?
我在来中国之前就听说过黄山,这些景点非常的出名,我也读到过中国的一些描写黄山的诗句,所以黄山一直就吸引着我。但我在拍摄照片的时候不是像游客一样简单的拍一些纪念照,而是更多的融入我自己的理解,我的摄影语言风格在里面。
记者:您是从什么时间开始拍摄黄山的?
08年左右开始拍摄的,一共去了3次,每次都选择不同的地方,前后加起来差不多拍摄了3个星期。
记者:您在中国还有什么拍摄计划吗?
这得看我的这些中国朋友给我推荐了。我在中国的拍摄计划都是泰吉轩艺术总监卢骁先生推荐。
记者:感谢您接受采访。
(编辑:刘颖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