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世界 - 文艺的力量
文学家 美术家 音乐家 戏剧家 摄影家 舞蹈家 影视人物 其他 专题访谈
北京文艺网
自媒体注册
北京文艺网自媒体发稿指南:
1、登录北京文艺网,点击北京文艺网会员注册,根据要求完成注册。
2、注册完成后用户名和密码登录北京文艺网。
3、登录后,请点击页面中功能菜单里的我要投稿,写下你要投稿的内容,后点击确定,完成投稿。
4、你的投稿完成后需要经过编辑审核才能显示在北京文艺网,审核时间需要一到两天,请耐心等待。

飞思摄影师山海天访谈

2014-08-27 08:45:33来源:北京文艺网    作者:

   

作者:袁泽


摄影师山海天


山海天店铺,地址:上海星光器材城C座276

  采访者:袁泽

  受访者:山海天

  上海星光摄影器材城C区2楼,山海天的器材体验店便坐落在这一楼层的普通一角。不大的门面规模,里面的摆设十分简单:两支脚架两台机器的摆设,而面门的另一角展示柜则摆放了一些书籍与镜头包装的展示。

  山海天原名陈业伟,行摄20多载。作为中国大陆最早一批使用飞思数码后背的风光摄影师,如今的他更多地被影友亲昵的称呼为“山锅”或“校长”。在他所开设的无忌论坛帖与QQ交流群里,越来越多的影友慕名而来,而他本人也不吝地将拍摄技巧及经验分享给大家。

  本次的简单拜访,我们从器材的使用经历谈起,亦希望作为资深影人的他能够分享转变为飞思数码后背之后的种种经历及拍摄体会。

  1、 经历了20多年摄影生涯,能简单介绍一下您的器材使用经历吗?

  其实严格来说我也是一名从胶片时代转换为数码的资深影友(20年的胶片拍摄生涯)。跟大多数人一样,我人生中的第一部相机也是从135系统为开始。当时我选择的是尼康的FM10、之后还包括了尼康的F100以及徕卡M6、M7系列。

  2003年我开始使用中画幅器材。当时选择了哈苏的503CW加胶片后背进行拍摄;因为这样的选择也让我对于摄影有了新的认识。冲洗出胶片之后,120画幅所展现出来的颜色和细节让我深深着迷,从那之后我又购买了哈苏903SWC以及林哈夫的大画幅相机,也因为这样的转变我也开始喜欢上了高原山峦的旅行摄影,因为捕捉到的大自然影像独特而壮美。

  我在09年的时候开始接触数码后背。当时使用飞思P45+后背搭配哈苏903进行拍摄;年底的时候我更换了机身,开始使用阿尔帕机身及罗顿斯德镜头并随后更新为飞思P65+后背;但真正让我完全抛弃胶片进行全数码化的拍摄流程是在2011年,当时我选择了飞思的IQ180数码后背。从那之后,飞思数码后背+阿尔帕机身+罗顿斯德数码镜头的器材搭配便伴随着我之后的摄影之路。[NextPage]


巴基斯坦之喀喇昆仑(12STC,施耐德APO180T,飞思P65+)


尼泊尔,费瓦湖(阿尔帕STC,罗顿斯德HR50 ,飞思IQ180)

  2、 为何选择飞思后背?您有考虑过其他品牌的数码后背吗?(比如哈苏)

  我是从哈苏胶片相机走过来的,感情推理上是应该首先选择哈苏。当初犹豫再三还是选择了飞思。很庆幸自己的正确选择。飞思成像细腻,色彩纯正,无论风光还是人像都得心应手。

  3、 在转换为数码这个过程之中,有没有考虑过使用135系统的数码单反呢?

  我有短暂的使用过佳能的30D及5D+EF 17-40镜头这个组合进行拍摄,但出来的画质需求并不能达到我的要求,所以不久之后我便把他们转让了。[NextPage]


内蒙乌海(飞思645DF+相机,施耐德LS75-150镜头,飞思IQ180)


魔都上海(阿尔帕12STC 罗顿斯德HR32 飞思IQ180)

  4、 从胶片到为数码的开头阶段、有没有遇到什么困难呢?

  这个过程对我来说很艰难,可能因人而异吧。艰难是因为我当初习惯了胶片冲洗出来已经接近完成了的成像,所以无论从观察还是处理方式都需要重新去调整和学习。数码后背潜在的高宽容度以及色位色深上能给摄影师在后期编辑时带来更多的可能选择。但当你前期学习时,看到这些貌似“灰白”的数码原片会感到无从下手。我花了很长的时间才最终适应并找到了属于自己的一套处理流程。

  5、 使用了数码之后对您来说是否也带来了一种全新的机遇转变?

  这个转变是巨大的,完全就是颠覆性的摄影体会。数码后背的成像相较于胶片有着更高的解像力以及色彩编辑的调整空间。最重要的是,数码后背给摄影带来的巨大便利性,让我的拍摄题材和视角得到了拓展(比如通过接片获得更高精度以及矫正周边的画面变形),并进入到了新一轮的作品高产时期。[NextPage]


喀喇昆仑(飞思645DF+相机,施耐德LS80镜头,飞思P65+后期转换黑白)


印度锡克族女孩(飞思645DF+机身,施耐德LS80镜头 飞思IQ180)

  6、 除了分辨率、值得您坚持使用阿尔帕+飞思数码后背去拍摄的原因还有哪些?

  首先,它能给我带来最醇厚的色彩表现,这是使用其他器材无法达到的。这样的感受无法用文字描述,当你将图片导入到软件进行颜色的调整时,你就能从这个过程之中感受到它的魅力。

  此外,使用alpa+飞思拍摄能够让你体会到另一种拍摄态度。这是一种严肃和长时间思考的摄影方式,之中包含了构图与光线的自我深沉理解,这是需要去长期积淀的。可以说没有拥有这样的拍摄体会,是很难理解当站在雪山之巅时,静静观察着环境变化,并沉稳按照自己的节奏进行拍摄的感觉。

  7、 从飞思的P+系列转变成IQ系列,从用家的体验感受来说有什么提升吗?

  这样的提升来自两点:第一应该是画质的改善,P+系列的成像解析度有一些生涩,而IQ系列的过渡则更为自然,同样IQ系列更高的像素在细节表现上也会更胜一筹;此外最明显的提升在于IQ系列拥有比P+系列更加丰富的色彩表现力。

  第二点应为功能使用的体验改变、IQ系列的Sensor+功能、实时取景、焦点遮罩以及水平仪功能都是我在拍摄中常会使用到的功能;在打个比喻:IQ系列的后背显示效果操作方式非常像IPHONE,习惯了IPHONE,恐怕没有人再愿意重新适应诺基亚手机了吧?[NextPage]


印度,锡克教人物(飞思645DF+机身,施耐德LS80镜头 飞思IQ180)


杭州太子湾公园(阿尔帕12STC 罗敦斯德HD50 飞思IQ180)

  8、 介绍一下您外出拍摄使用的器材吧?您一般的拍摄流程是怎样的?能具体介绍一下吗?

  我有两套拍摄系统搭配:一套为飞思iq180+阿尔帕MAX机身搭配罗顿斯德的32、50及90数码镜头,另一套是飞思645DF+机身+施耐德80镜头+iq180的套机组合。阿尔帕在建筑和风光的题材拍摄中能够带来便利的移轴功能与极致和画质表现,因此我使用这套组合的拍摄次数会占据大多数。

  当遇到人文题材以及在恶劣环境下拍摄时,我会选择645DF+机身的组合,它能给我带来更好的机动性拍摄以及封密性保护。

  我大多数的风光片子基本上都是使用alpa的12MAX。这是一个技术相机,非常适合配合数码后背进行接片,这个接片方式只移动后背或者镜头,而不移动焦平面,让画面不变形。关于接片,由于光轴移动,照片会有色差,一定要同时拍摄LCC以方便后期处理色差,保持一个完整画面.我习惯使用HR32镜头来拍摄一张照片,而拼接拍摄更喜欢HR50或者HR90,因为长一些焦段镜头变形相对小一些。

  9、 谈谈飞思的后期软件Capture One,你经常会使用它吗?

  C1非常好,大部分的后期工作及源文件转化导出我都会使用它来完成,里面的LCC矫正功能完全为技术座机所打造,可以几乎帮你完全修正移轴时所产生的相差及偏色,这一点非常完美。

  当然,C1需要改进的地方也很多.个人认为C1应尽量多增设一些功能,向PS靠拢.目前最需要改进的是它的遮罩功能(蒙板),它的设定和选择有些单一。[NextPage]


尼泊尔博卡拉费瓦湖畔(阿尔帕12STC施耐德APO180T飞思IQ180)

  10、 您期望中的未来数码中画幅发展应该有什么提升呢?

  保持120(或者CCD)的画质,向135的快、高(高ISO成像),靠拢。

  11、 针对一些即将从135系统转变为中画幅或者有考虑转换系统的发烧友用家,您有什么建议呢?

  首先我想给予他们一个很正式的提醒:使用数码后背你必须要接受并学会使用后期软件进行调整,你不会后期,便失去了购买中画幅的意义和价值。

  中画幅的源文件图像与135数码系统不同,中画幅并没有植入像135系统那样属于厂家配置的色彩曲线文件,而是以一种最原始的状态生成图像。所以当我们看到源文件图像时它会给人感觉非常的“平淡”和“灰白”,但这仅仅只是中画幅图像制作的第一步而已。

  而当你使用后期软件进行调节时,数码后背图像的动态范围及色彩深度能力才得以真正释放出来。在这个过程中你会看到它是非常敏感的:稍微进行调节它的效果都十分明显。所以来说数码后背给予了使用者很大的后期调整空间进行个人的创作和修改。

  但我想强调的是懂得后期并不一定是让你把图片调整得天翻地覆或者说把原理学习得滚瓜乱熟,这样的学习应按照每一个人的需球和理解养成意识即可。其实用后背拍摄的图片有时仅需要简单的明暗和颜色的调整就可以十分出彩了。最后,再分享两个简单的小建议给大家:

  1、 不要考虑什么性价比、买你能买得起的最好数码后背。

  2、 给自己时间、不要急躁、慢慢去学习和享受摄影。

  (编辑:刘颖娜)


注:本网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凡本网转载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等文件资料,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

扫描浏览
北京文艺网手机版

扫描关注
北京文艺网官方微信

关于北京新独立电影 | 著作权声明 | 合作招商 | 广告服务 | 客服中心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 协作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