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世界 - 文艺的力量
文学家 美术家 音乐家 戏剧家 摄影家 舞蹈家 影视人物 其他 专题访谈
北京文艺网
自媒体注册
北京文艺网自媒体发稿指南:
1、登录北京文艺网,点击北京文艺网会员注册,根据要求完成注册。
2、注册完成后用户名和密码登录北京文艺网。
3、登录后,请点击页面中功能菜单里的我要投稿,写下你要投稿的内容,后点击确定,完成投稿。
4、你的投稿完成后需要经过编辑审核才能显示在北京文艺网,审核时间需要一到两天,请耐心等待。

谷文达:到西方取经,先要了解自己的文化

2016-11-09 15:45:30来源:东方早报    作者:黄松

   
我觉得传统学好才能创新,这有一定道理,但并不是很有机的发展规律,有机的发展规律一定是自己不断在扩大,不断吸收传统,也不断吸收新的养分,是一个同步的过程。

1.jpg
谷文达《简词典·水帘洞》


  采访者:黄松


  受访者:谷文达


  艺术家谷文达个展“西游记”正在上海二十一世纪民生美术馆(下简称M21)举行,本次展览呈现了艺术家四十余年创作的300多幅作品,在展览开幕之际记者以对话形式呈现出中国画科班出身的谷文达对中国传统和东西方文化的解读,以及当今艺术市场的看法。


  记者:你曾经在中国美院跟陆俨少学传统山水画,现在却在做当代水墨,为什么有这样的转变?


  谷文达:我科班学的中国画,1980年代初,我在浙美(现中国美术学院)的先生是陆俨少,毕业后留在国画系教书。但在这之前我更过老师叫杜春林和许根荣(曾和戴敦邦合作连环画《水上交通站》),他画“新山水”,我受影响很大,所以在到浙美跟着陆老师学山水之前,我接触的是李可染一路的“新山水画”。


  记者:那到了国美跟着陆俨少,是不是开始临摹传统?


  谷文达:我不是直接临摹,而是参照。所谓“参照”就说把我喜欢的作品放在旁边,但我就画自己的。在浙美,宋元明清都要临摹,但我一直是参照,我把王蒙、米芾、石涛的山水引进来,边创作边积累传统。但事实上我画得好的传统山水是我到了美国之后,尽管我已经离开中国,但我的传统观已经慢慢建立了。


  我觉得传统学好才能创新,这有一定道理,但并不是很有机的发展规律,有机的发展规律一定是自己不断在扩大,不断吸收传统,也不断吸收新的养分,是一个同步的过程。理解传统就像读《红楼梦》,30岁、60岁理解不同。这次我会展出我在美国画的课徒稿。


  记者:能说一下你刚开始做艺术到如今,不同时期对传统的不同认识吗?


  谷文达:第一阶段从1981年开始做“政治波普”,将带有白字的革命性浪漫词汇,结合传统文人画,研发了“伪文字”系列。


  第二阶段,是我到美国之后,我对传统的理解更深了,因为你离开了自己的传统,可能更能了解自己的传统,就像离开中国,有了参照系才发现我是一个中国人。传统其实也是一样的,天天窝在传统里,会变得没有参照系。反之,如果想要能够真正了解西方的东西,一定要有中国文化做参照。这也是我自己经历过的教训。后来,我觉得我的脑子个双核系统,中国上海和美国纽约;科班学国画,但做当代艺术。


  再后来,我开始研究材料,回归中国人本身,用现代的概念找生物学的基因,比如,头发代表中国的基因,我借助“曹素功”的制墨工艺研发了一批“黑丝雨”,这是一个浪漫的名字。黑丝就是黑头发,雨就是墨,实际上是用中国人的基因制成的生物墨。另外我也用中国的绿茶做宣纸,用“黑丝雨”在绿茶纸上泼墨,茶文化和中国基因变成中国传统的载体。


  记者:刚刚你一直在用中国传统和西方认识比较,正如国内很多画传统的画家看来,中国的当代艺术有被西方资本裹挟之嫌,是被西方选择的中国符号,你对这种观点持怎样看法?


  谷文达:任何人的行为都是良莠的心理、目的、行为组成的现实,这不仅仅是当代水墨艺术范畴。这里首先反映的是人的纠结心理——考量得失和既得利益。其实,任何艺术家都会根据自己的性格、动机和目的设置自己的行为方式。艺术家有批判现实、引领思潮,也有顺应潮流、依附现实或歌功颂德等方方面面。这些都可以理解,共存共荣,这样世界才多元化,才丰富,才有斑斓色彩。考量行为的准则是动机,始作俑者或批评者一样。只要不出于某种利益纠结的动机去指责、妒忌、挑衅。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记者:现在本来就是一个多样发声的艺术世界,你对中国当代水墨的看法是什么?


  谷文达:我觉得任何艺术潮流和社会文化、政治背景都有关系,它不是一个独立现象,所以我感觉当代水墨实际上得益于80年代的改革开放。当时所说的“走出国门”、西方的现代主义舶来和“85美术运动”正好有平行的关系。但如今的文化生态比80年代好得多。


  但中国当代水墨又是一个很奇特的现象,它和“当代艺术”是两条线,因为中国的当代水墨毕竟是从中国传统文化衍生出来的。但 “当代艺术”实际上是一个舶来品,当然它也可以很中国,和时尚文化有千丝万缕的关系,但是它毕竟不是从传统本身出来的。当然到一定时候两者会汇聚,但这需要中国更成熟了,建立自己的当代艺术的文化身份,也需要中国的当代文化更包容和了解西方,也了解自己。


  从小处讲,每个艺术家的独立风格必须和时代有关系,才能有一个叙述的代表性,否则你跟这个社会是没有关系的,你就是一个自生自灭的个体艺术家而已。而且时代不断在变,现在讲中国元素,只讲京剧脸谱、书法不够了,数码也是元素一部分,它会和中国的文化磨合成一个中国数码,那就是说它的文化成分、元素在变。


  记者:在不断变化的时代中,你是怎么看待和经营自己的艺术的?


  谷文达:我一直在分析“全主义艺术”。它是包容万象的,就是说艺术家自己必须具备自市场、自理论、自系统。


  我以为艺术家本身的创作概念里应该包括他的市场概念,后工业时代的艺术不可能再像以前一样,穷苦潦倒很难做艺术。企业平台和社会赞助系统类似于过去的教会,成了是艺术家新的赞助人。这次和民生银行合作在M21的展览就是“全主义艺术”的实践。


  当时黄专也提到过艺术家应该自己策划自己的展览,因为艺术家最了解自己的作品。评论家只不过把它包装、评判一下,原动力还是艺术家本身,所以我感觉这次我在M21的展览和汪单是两个平行的策展人。我要找一个不常规的策展人,把她年轻的、敏感的、女性化的一面带入。


  记者:这次展览为什么叫“西游记”?


  谷文达:大家可能会很觉得,因为我出去30年了,“西游记”是这个意思。其实没那么简单,我想讲的恰恰相反,我的《西游记》包括了东方元素,我确确实实没有西化,而是把西方的东西作为东方的一个载体。要到西方取经,首先你要了解自己的文化,而且花果山带不走的,但是不“嫁接”,不会结果子。


  (编辑:杨晶)


注:本网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凡本网转载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等文件资料,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

扫描浏览
北京文艺网手机版

扫描关注
北京文艺网官方微信

关于北京新独立电影有限公司 | 著作权声明 | 合作招商 | 广告服务 | 客服中心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 协作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