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世界 - 文艺的力量
文学家 美术家 音乐家 戏剧家 摄影家 舞蹈家 影视人物 其他 专题访谈
北京文艺网
自媒体注册
北京文艺网自媒体发稿指南:
1、登录北京文艺网,点击北京文艺网会员注册,根据要求完成注册。
2、注册完成后用户名和密码登录北京文艺网。
3、登录后,请点击页面中功能菜单里的我要投稿,写下你要投稿的内容,后点击确定,完成投稿。
4、你的投稿完成后需要经过编辑审核才能显示在北京文艺网,审核时间需要一到两天,请耐心等待。

灰熊宣布与艾弗森终止合同阿伦NBA13年沉浮之后面临告别

2009-11-18 09:06:09来源:东方早报    作者:

   

    这就是答案

  当阿伦·艾弗森的黑莓手机响起,你会听到迈克尔·杰克逊那首著名的《This Is It》(就是这样)。有人问艾弗森,你有没有看杰克逊的这部纪录片,他面无表情地说,“首映当晚就看了。他的功力全部都在,全部都在。”也许外号“答案”的艾弗森可以把同样的评价送给自己,即便已经34岁,他的功力依然还在,可遗憾的是,他的舞台不在了。在艾弗森缺席灰熊训练及比赛数日后,灰熊终于在昨天宣布终止与他之间的合同。目睹了艾弗森的辉煌和颠沛流离之后,人们也许该做好看着他离开的准备,属于艾弗森的传奇,也许就是这样了。

    几乎遭到所有球队无视

  “个人原因”只是借口

  “毫无疑问,他(艾弗森)还想在这个联盟的舞台上继续表演,”艾弗森的经纪人加里·摩尔表示,“任何人的想法都无法被左右,他依旧会每天坚持训练,直到有球队再次召唤他。”摩尔说如果球队合适,条件合适,艾弗森愿意让出自己的主力位置,可是,艾弗森离开孟菲斯的那个“个人原因”,仔细推敲其言外之意,更像是“我加入这支烂队,不是为了替补出场22分钟”的借口。

  整个夏天,艾弗森几乎遭到各支球队的无视,很多老板和经理害怕他的到来会为球队注入不和谐的因素。“如果他的名字不是阿伦·艾弗森,或许我会签下他来打替补,希望他每场贡献14、15分。没错,我会签下这样的球员,”一位西部球队管理层人员说,“但是他就不同了,他总觉得自己是球队的救世主。你已经不再是自己球队的老大了,AI。”在灰熊担当康利的替补,的确让一直心高气傲的艾弗森有些难以接受,不过经历了一番折腾之后,他也逐渐厌倦了这样的生活。“听着,够了就是够了,让我们说点灰熊队别的话题吧,别再说艾弗森了。我已经厌倦了,哥们。我该做的都做了,该说的都说了,人们愿意怎么折腾就怎么折腾吧。爱阿伦·艾弗森的人们有一种理解,恨阿伦·艾弗森的人们有另一种理解,这样轰轰烈烈的争论其实毫无意义。我更想讨论我们整个球队,而不是阿伦·艾弗森。说一些灰熊的话题吧。”

  艾弗森的态度,引来诸多其他球队管理层人员的批评。“他该学着成长了。”一名东部管理层人员说,“就算只是假装也行,这是他目前需要表现出来的东西……就像加里·佩顿末期在热火队时那样,你不会告诉我说艾弗森做不到这样吧?”

  他实现了嘻哈和篮球的第一次真正结合

  这么多年,全世界都在等待艾弗森改变,等待他成长,可是他们发现,这个男人始终无动于衷。在他的职业生涯,艾弗森得到很多称呼:开创者、暴徒、天才、文身、坚韧、快速、威胁。这个身材矮小的后卫为很多职业篮球的粉丝和拥护者展示了洛尔沙赫氏测验。在他的身上,人们常常能看到他们想看到的。人们对他的兴趣,除了他惊人的篮球天赋之外,还有他一次又一次引起的争论。从文身到小辫子再到成熟的勇士,这位身高不到六尺,体重为170磅的篮球运动员令NBA的形象变得复杂。一方面,南加州的非洲美洲研究教授和篮球历史学家托德·博伊德说:“联盟不知道该拿他怎么办,因为他代表了那些在收容所和街角的人们。他赞同暴行。但是在我们的文化里,人们不能容忍那些在收容所和街角的人。”

  另一方面,在底特律长大的博伊德说:“如果你认真看看阿伦,你可以看到约翰·哈夫利切克的影子。”约翰·哈夫利切克是波士顿凯尔特人队队员,上世纪70年代的海报男孩。如果从艾弗森身上你看不到什么,至少有一点你不能忽略,那就是,从每场比赛的跳球开始,他打每一场比赛都“好像这是我最后一场比赛”。艾弗森在底特律没花太长时间就将这些矛盾面展示出来了,缺席训练,道歉,观众嘘声,突破分球,观众欢呼。艾弗森说:“这是上帝赐予我的风格”。[NextPage]

  艾弗森在运动生涯的顶峰——四五个赛季前——他是NBA历史上独一无二的队员,是后乔丹时代NBA的代表,尽管这一点仍有争议。他实现了嘻哈和篮球的第一次真正结合,这一文化融合在上世纪90年代成为了全球性的标志,他的头像也成为伊塞亚·托马斯之后最受欢迎的运动衫头像。博伊德回忆道:“年轻、黑人、富有、有誉:NBA的崛起、嘻哈入侵和美国文化转型”“(艾弗森)是。就像嘻哈文化,他永远无法离开他自己的方式去融入主流。相反,主流会去迎合他。”简单地说,就像NBA联盟运营总监斯图·杰克森说的,艾弗森是“一个特立独行的人”。这就是艾弗森在13年内11次登上《灌篮》杂志封面的原因,比同时代的任何一位球员都要多,《灌篮》杂志的主编本·奥斯本说:“他是我们生存的关键。”

  艾弗森自己说,“我不想做乔丹,我不想做‘魔术师’约翰逊,我不想做伯德,我只想做我自己,在我的职业生涯结束时,我可以对着镜子说‘我是按照我自己的方法做的’。”

    (编辑:魏巍)


注:本网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凡本网转载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等文件资料,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

扫描浏览
北京文艺网手机版

扫描关注
北京文艺网官方微信

关于北京新独立电影有限公司 | 著作权声明 | 合作招商 | 广告服务 | 客服中心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 协作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