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世界 - 文艺的力量
文学家 美术家 音乐家 戏剧家 摄影家 舞蹈家 影视人物 其他 专题访谈
北京文艺网
自媒体注册
北京文艺网自媒体发稿指南:
1、登录北京文艺网,点击北京文艺网会员注册,根据要求完成注册。
2、注册完成后用户名和密码登录北京文艺网。
3、登录后,请点击页面中功能菜单里的我要投稿,写下你要投稿的内容,后点击确定,完成投稿。
4、你的投稿完成后需要经过编辑审核才能显示在北京文艺网,审核时间需要一到两天,请耐心等待。

陈谦:当高科技刷新生活

2016-11-07 10:31:24来源:文学报    作者:王雪瑛

   
小说之所以叫《无穷镜》,里面有两层意思。一是与题材相关,涉及女主角珊映的公司正在为“二代谷歌眼镜”开发设计的芯片。

1.jpg
  陈谦


2.jpg

  被访者:陈谦


  采访者:王雪瑛


  人生道路是外部世界无数镜像的叠加


  记者:读完你的长篇新作《无穷镜》,我内心的屏幕上闪出一句话:人生最真实的体验就是不懈的努力与永远的追问。接着是一个问题:小说为什么叫《无穷镜》,是意味着不停地追问自己,不停地审视自己吗?


  陈谦:你内心闪现的话,类似于昆德拉对生活的慨叹,听上去让人有点感伤,可仔细想来,确实如此。


  小说之所以叫《无穷镜》,里面有两层意思。一是与题材相关,涉及女主角珊映的公司正在为“二代谷歌眼镜”开发设计的芯片。再就是我希望在小说里做这样的表达:我们的人生道路是外部世界无数镜像的叠加。我们在哪里出生,由谁带大,受何种教育,结交什么样的人,到过什么地方等等,各种外部经验的细节映到我们內心的镜像,构成了我们人生道路的基础。这有点像人们常说的“命运”。但“命运”这词所带的被动色彩,使我不愿直接使用它。而“镜像”叠加后如何生成新的镜像,接受者能具有相当的把控能力,它反映出的人生轨迹是动态多元的。我对这个很有兴趣。


  记者:硅谷给人以高科技、全球化、现代化的联想,《无穷镜》以女主人公珊映从北京飞到硅谷,参加友人生日派对,连线北京公司不停工作开始;最后写到她在硅谷的家中想象着黑暗中的灿烂烟花和危险雪崩这两个场景,暗喻她人生之旅截然不同的两种方向。你以现实主义的手法深入女主人公珊映的内心世界,一方面她走在新技术的前沿,要接受新技术的挑战,解决研发过程中技术的难题,让谷歌眼镜的芯片获得更加逼真和稳定的3DX虚拟效果。一方面,她还是要面对自己内心的问题:专注于探讨人生选择和自我实现。这也是你过了若干年之后,重新书写硅谷的重要原因吗?


  陈谦:我在新世纪初写就自己的第一部长篇小说《爱在无爱的硅谷》。那时我刚完成在美国的学业来到硅谷,成了科技公司的年轻白领。硅谷当时正处于互联网经济第一轮泡沫期,到处都是公司上市后人们一夜暴富的传说。物欲横流的现象令初出校门的我很困惑,便试图在小说里探讨人在“成功”之后应该追求什么。我没有获得答案,这令人焦虑。在那之后的十来年,我背对硅谷写作,内心对硅谷文化里追求物质化成功的一面持批判态度。


  硅谷在新世纪初经历了互联网泡沫的破灭后,无论是在产业结构的调整还是技术领域的更新上,都遇到瓶颈,发展停滞。硅谷各界一直在反思。到了2007年,苹果在乔布斯的引领下重拾山河,智能手机横空出世,革命性的移动互联网出现,引领硅谷进入兴盛期。我们能明显地感到硅谷开始成熟,功利性的物质主义追求不再似九十年代那么狂热,创业者的理想更多地落在造福人类,让世界变得更好这类理念上。特别是谷歌这类有明确人文追求的企业的出现,令人兴奋,直接导致我有了再次正面书写硅谷的兴趣。


  通过塑造《无穷镜》的女主角珊映,我想探寻新一代硅谷创业者的心路历程,也就是在这个时代选择创业和创新,你需要面对什么?得失如何?未来又会怎样。


  如何寻找新的平衡点,是科技时代的新课题


  记者:小说中的女主人公珊映研发和设计二代谷歌眼镜就涉及了3D虚拟技术,这也是目前现代科技攻坚的前沿阵地。小说的题材直面了现代高科技,这是你在小说中探索现代科技与我们的关系的开始吗?


  陈谦:我意识到日新月异的科技革命给人类生活带来的新问题,这里面包括人类社交行为的改变、对传统社会伦理的颠覆,给人类作为生物种类的前途带来的潜在影响。这些都让我很有兴趣探讨。


  《无穷镜》写的是高科技创业题材,女主角珊映是硅谷新创高科技公司“红珊”的CEO,公司的产品无法在小说里被绕过。人们常说,只要你想得到的创新点子,就已经有硅谷人在尝试将它做成产品。这当然跟硅谷独特的风险投资环境密切相关,这是另外一个话题。


  作为一个曾经长年工作在芯片设计领域的人,我选择了芯片作为“红珊”公司的拳头产品。小说的可读性非常重要,因为它毕竟不是产品技术手册。它面对的大多数读者并不具备科技专业的背景知识,所以我选择了比较有表现力的图像处理芯片作为“红珊”公司的攻关主体。其时,硅谷最热门的高科技产品--“谷歌眼镜”正处于研发后期。作为与移动互联网紧密相关的可视产品,谷歌眼镜技术超前,而且非常神秘,让珊映公司的产品与之关联,是当时的最佳选择。


  记者:《无穷镜》里珊映公司设计的“裸眼3D”芯片,是目前正在探索中的科技成果吗?它和VR技术有什么关系?


  陈谦:有趣的是,在动笔写《无穷镜》不久,脸书宣布大手笔收购硅谷新兴的VR(虚拟现实)穿戴设备公司Oculus,一时间,VR技术成为硅谷最热门的焦点话题,并一直持续发烧到眼下。我认识的一位美国老科学家当时刚去给一家VR新创公司当顾问,我不时会向他请教前沿高科技问题,他给我介绍了VR技术,并带我去看一些非常前卫的VR产品展。我那时看到的很多VR产品都还处于概念阶段,很难在小说里作表达。所以《无穷镜》里珊映公司的创新产品,并没有直接涉及VR技术领域,主要还是移动互联网的前沿方向,这在技术上也非常具有挑战性,很多产品指标在现有技术条件下难以达成,这是为什么后来“谷歌眼镜”项目被叫停的重要原因。


  《无穷镜》里珊映公司设计的产品带着些许科幻色彩,我为她们设计了现实中还未出现的“裸眼3D”芯片,它让人不再需要辅助设备就能看到投射到眼前的图像,并合成出3D效果。


  VR技术进步很快,我不久前还专门到脸书的VR部门体验了他们最新的VR产品,真是令人感慨。如果VR产品在我写作《无穷镜》时能达到今天的水平,我肯定就让珊映她们直接做VR设备了,那样会更易作视觉表达,更炫,更能吸引人。小说也是遗憾的艺术。


  记者:小说中,“No Evidence”(没有证据)是硅谷软件研究院尼克院长的常用语,也是你塑造这个人物的关键词,“No Evidence”在小说的不同场景中出现,蕴含着你对于科技不断发展影响着人的意义与伦理的思索,高科技不断突破日常生活疆域的同时,也让我们对个人生活失去了基本的控制和保护,互联网渗透进了生活的各个层面,产生影响与冲击,这不仅仅是自由和欣悦,也是隐忧,“No Evidence”是整部小说中,你对现代人的社会关系,人文伦理,受到无所不在的网络影响的另一个层面的思索?


  陈谦:尼克的原型来自我生活中的一个忘年交。“No Evidence”就是那位老科学家的口头禅。每当大家在一起,遇到什么有趣的事物,只要人们一拿出手机要拍照,他都会敏感地摆手拒绝。他解释说,这是因为他对高科技太“知其所以然”,所以绝不盲目信任一切高科技手段。在他看来,互联网和大数据时代,高科技给我们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生活便利,但从理论上讲,我们已无隐私可言,且难以遁迹。当然,知其所以然也会导致另外的问题。比如每回到海外出差,为了防止被骇客攻击,让电脑免于病毒感染,他会带上特别的电脑和手机,用后做处理或扔掉。在我看来,这就矫枉过正了,如果对“度”把握不好,会画地为牢。如何寻找新的平衡点,是科技时代的新课题。


  在《无穷镜》里,珊映和她周围的人所面临的危机可能是创业失败,这给他们的生活带来的影响还是比较表面的。当下更前卫的技术,如虚拟现实,人功智能等等,将会给人类带来更根本性的挑战和改变,甚至可能对人类作为物种的生存都会有影响。所以发展并不总是好的。


  一个好作家,要对人类生存困境敏感并关注


  记者:作家韩少功提出过进步的回退的理念。不断的物质进步与不断的精神回退是两个并行不悖的过程,可靠的进步必须也同时是回退。这种回退,需要我们经常减除物质欲望,减除对知识、技术的依赖和迷信。在现代科学主导日常生活的同时,我们应该以人文精神来审视发展,思索前途。作为一个有着理工科的知识结构,有着硅谷创作背景的作家,你是不是特别关注这些问题?


  陈谦:我相信理性的知识分子都会倾向于同意韩少功所说的“可靠的进步必须也同时是回退。”但作为一个悲观主义者,我并不认为人类能够自觉地做这样的回退。贪婪是人类的天性,让人们“经常减除物质欲望”,就像让人扯着自己的头发离开地球一样,几乎不可能。要解决这个问题,已经超越了文学范畴,到了宗教层面。


  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真可说是日新月异。这在许多方面对人类提出了新挑战,引发很多新问题。作家不需要,也不可能提供解决人类问题的方法,但一个好作家,要对人类生存困境敏感并关注,能通过自己的作品提出有质量的问题,引发人们思考和反省,从而寻找解决之道。我个人对这类问题是比较关注的,但我并不觉得所有的作家都会关心这类问题。当下的社会如此多元,作家兴趣点也很分散,面对的读者群也大不相同,大家关心不同的问题也是正常的。


  记者:现代科学的新发展、新知识影响着现代人的知识结构,对作家的知识结构也提出了新挑战,而新的知识结构会影响作家对现实生活的思考和认识,从而影响作家的创作,同时影响读者的阅读。刘慈欣与郝景芳相继获得世界科幻最高奖项雨果奖,引发了读者对科幻文学的关注,你对科幻作品或者高科技含量的文学作品有关注吗?


  陈谦:现代科技的新发展,肯定会对部分作家的知识结构提出新的要求和挑战,引发他们进行新思考。而对那些仍对表现传统乡村生活有兴趣的作家,可能就不会有那么大的影响。


  我也注意到科幻文学目前在中国成了写作新热点之一。这跟刘欣慈、郝景芳在美国的获奖显然有密切关系。这应该算是中国文学走出去的收获之一,值得祝贺。


  在美国,科幻小说通常被归为类型小说。它拥有特定的作者和读者群。科幻作家需要有相当的科技知识,并有出色的想象力。好的科幻作品甚至能启发人们对未来生存状态和生活方式的探索。多年来,一些重要的科幻作品通过好来坞的影视传播,成为当代美国文化中有一定影响的生态形式。同为类型小说,科幻小说与美国拥有大量读者的犯罪小说、罗曼司小说、惊悚小说和悬疑小说等其它类型小说,甚至与奇幻小说相比,还是比较小众的。这个“小众”主要是从读者覆盖面来讲的。


  类型小说到底算不算文学,这在西方学界一直有争议。这里说的“文学”,是指传统定义的所谓严肃文学--它关注人类生存困境,作品对人物性格要有挖掘,并能看到性格的发展,对人物关系有精心的构建,并具有高质量的文学语言等等。一部优秀的类型小说也应该能写出这样的效果,所以争论的焦点常在这里。遗憾的是,大部分类型小说因为总有套路,对人物性格、人物关系以及小说语言的关注不足,所以不易被认可为文学小说。


  高科技题材与科幻题材则是不同的概念。高科技题材作品还是属于传统意义的文学范畴,它关注的是高科技发展可能给人类带来的现实挑战。随着高科技产品越来越多地进入人们的生活,我相信这类题材的作品也会多起来。


  (实习编辑:王怡婷)


注:本网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凡本网转载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等文件资料,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

扫描浏览
北京文艺网手机版

扫描关注
北京文艺网官方微信

关于北京新独立电影 | 著作权声明 | 合作招商 | 广告服务 | 客服中心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 协作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