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唐 生活在路上
在长达105分钟的影片放映中,全场爆笑数次,这可能是电影《万物生长》上映以来,观众最热情的一次。因为这次电影和它的主人公一起回到了这场青春的发生地——北京协和医学院。
4月26日晚7点,在北京协和医学院小礼堂,冯唐和现场三百多位同学一起观看了电影《万物生长》,并由此展开了长达一小时的交流。
学妹:在协和医学院没人不知道冯唐
还没到6点半,礼堂里已不剩下几个空位,过道上的临时加座也是坐得满满的。到场的大多是冯唐母校北京协和医学院的在读学生,也有一些冯唐好友作为嘉宾出席。现场很多学生都十分兴奋,不少人还带着冯唐的《万物生长》准备找师兄签名。有学妹表示:在协和医学院没人不知道冯唐,每次一有冯唐来母校的活动,朋友圈就全部“沦陷”,几乎要被师兄“承包”了。还有学弟调侃,由于票数有限,能抢到票的都是“人生赢家”。在他们看来,师兄有种特别的魅力,在学习了8年妇科肿瘤专业后又多次跨行,从商亦写文,是一个特别坚持自己理想的人。
冯唐:人生下半场要像上半场一样过
晚上7点冯唐准时出现,还像个大男孩的他对着观众席鞠了好几次躬,才开始他的发言。冯唐对李玉导演的《万物生长》给予了非常大的认可,感谢电影很好地再现了那份独特的青春记忆。在谈及自身时,他有感而发,“我今年44岁,足球有分上下半场的说法,按90岁寿命预估,2015算是我人生下半场的第一年,应该怎么过?我想了又想,还要像上半场过青春期时一样,用那种精神来过。我还是要有理想,哪怕会失落,还是要用好自己的身体,哪怕一天天在老去。我要继续写诗,写小说,甚至每年再做一个大电影。我会看着地面,发速狂奔往下走下去!”
名字:《万物生长》源于毛主席语录
在电影放映结束后,学弟学妹们终于等到了向学长提问的机会,提出的问题有的关于创作,有的则比较八卦,冯唐的回答处处都充满了大师兄的感觉。在解释《万物生长》名字由来时,冯唐郑重声明这是真事,“当时我初恋女友家有一个巨大的床,床上写着一句毛主席语录,就是万物生长靠太阳。这句话符合我当时的心性,就好像什么都在改变,无论是心理还是生理。从1990-1995年的那段时间,我深刻到感觉世界变化得特别快,尤其在北京。所以我觉得“万物生长”是非常好的四个字。”
电影:原本想打个酱油
关于电影,冯唐直言没有一位演员是经他挑的,甚至连探班都没有。“其实原本安排我演个打酱油的角色,就是车震那个,但因为拍摄期间我在美国回不来,所以没有参与。”
在回答学妹提问“人物原型是否有协和校友”时,冯唐表示,的确有,但这个故事是把几个人的一些特点合在一个人的身上写。而白露角色的设置则是为了突显一些女生的问题,控制欲相对强,拧巴多一些,虽然力量来自那些拧巴,但也有很多的不如意。“即便是我算经历了一些事,但有时还有这个控制感,特别是医生的控制感。其实生活中是需要相对放开一点点的,比如说生死,我们谁也控制不了,有一些事情,它该发生的就发生吧,一个人的力量能控制的东西特别少。”冯唐在劝诫之余,还不忘关怀在座的女生“我那时候是用漫画式的表达,简单说协和女生还是最棒的!”现场大笑。
冯唐认可整部电影笑点很多,“我笑点最集中的一处就是魏妍走错门突然闯进来的那段。那是我笑点最强的。” 至于泪点,他看到第三遍时是柳青的那段独白。“就是你知道不该去做,但是又忍不住去做,所以这种矛盾就会造成很多无可奈何。有时候这些无可奈何还是蛮动人的。”
写作:放下妄念回归初心
在回答关于“写作和拍电影是为了出名还是赚钱的问题”时,冯唐表示,他还真没有单纯为了钱做事情,而是和喜欢的人一起做喜欢的事放在第一位。至于出名,“我估计一个写作的再怎么出名,也不会像赵本山似的”。
冯唐坦言,在写作的过程中有过挣扎与贪欲,也想出名,想被人说好,各种拧巴都出现过。但最后还是做了决定,回到原来的出发点,放下妄念,放下包袱。在经历过差不多22年的正规教育和工作中的不同岗位后,他想把积累起来的心智当成一盆水,把遇上的事情当成石头,石头掉进水里产生涟漪,然后用笔记录下来。写成什么样子就是什么样子,享受一下写作本来的乐趣,忘掉非写作的想法。这是冯唐现在给自己的要求,他想每两年出一个长篇,再跑几年再说。“清华男问的问题就是很深入。”冯唐在回答之余还不忘调侃。
感情:每段都很深刻
谈及感情,冯唐称《万物生长》是拿三个女生当成过去、现在和未来。其实一个人的时间感,过去并不完全死掉,因为你有记忆;现在,有你身边的柴米油盐酱醋茶;所谓的未来,是透过你有可能遇见的人来传递,虽然未来还没到来,但是未来里的这些人有可能已经在你身边,偶尔会跟你发生一些关系。“这是很文艺的说法,用很贱萌的说法就是,一个男生通常会有一个初恋,一个老婆,一个情人之类的。所以很难是说哪一段最刻骨铭心,我其实都还蛮记忆深刻的。”
工作:一通百通
关于工作,冯唐在现场被追问“学了八年医学最后没有当医生,是否后悔”,“如果早当作家,是否更成功?”冯唐表示没后悔过,并建议学弟学妹们在不同的时间点,仔细想一想,自己最想做的是什么和凭什么能把这件事做好。“如果这两个东西能够重叠,那就是你该去做的,如果有差异,就要好好想想怎么办。这也是我当时的心路历程。”冯唐以他八年协和求学和九年麦肯锡工作为例,建议同学们最开始的第一二份工作,最好做的时间长一点,一行通,百行通。“我在过了十几年‘不是人过的日子’之后(笑),通了之后,我现在去开个餐厅也能开好,让我再回来做医生,估计也能做好,估计哪天逼我做导演,或许我也能做好。通了一个之后,其他的就非常容易。”
冯唐,1971年生于北京,诗人、作家、古器物爱好者,协和妇科博士毕业,赴美读取MBA,成功做到麦肯锡合伙人,又回归过期搞投资管理,如今卸任,自由写作。
(实习编辑:葛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