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世界 - 文艺的力量
文学家 美术家 音乐家 戏剧家 摄影家 舞蹈家 影视人物 其他 专题访谈
北京文艺网
自媒体注册
北京文艺网自媒体发稿指南:
1、登录北京文艺网,点击北京文艺网会员注册,根据要求完成注册。
2、注册完成后用户名和密码登录北京文艺网。
3、登录后,请点击页面中功能菜单里的我要投稿,写下你要投稿的内容,后点击确定,完成投稿。
4、你的投稿完成后需要经过编辑审核才能显示在北京文艺网,审核时间需要一到两天,请耐心等待。

哲夫:环境文学善于发现问题

2014-04-24 11:18:20来源:北京晨报    作者:

   

 作者:周怀宗
 


环境文学作家 哲夫

  采访者:周怀宗

  受访者:哲夫
 
  “读书不仅事关个人修为,国民的整体阅读水准,也会持久影响到整个社会的道德水平。”4月22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给三联书店全体员工的回信中,强调了阅读的价值。
 
  调查显示,国民人均纸质图书阅读量为4.77本,比上年增长0.38本,我国成年国民数字化阅读方式接触率首次超过半数,超五成的成年国民认为自己的阅读数量较少。
 
  阅读数量少之外,阅读质量偏低也是一个值得关注的话题,国人阅读仍主要集中在课本、应用、工具类图书上,即使所谓严肃阅读,也以西方百余年前流行的名著为主。
 
  而当下全球流行的绿色文学、环保文学,国内读者关注甚少,相关作家屈指可数,作品出版维艰,由此带来的问题是人们对破坏环境的行为普遍持漠然态度,在生态文明方面,我们与世界差距甚大。
 
  如何振兴绿色文学,培养国民健康心态,以期融入人类文明进步的大趋势中,已成亟待解决的大问题。为此,《记者》记者特专访了著名环境文学作家哲夫。
 
  环保是一场战争
 
  记者:环境文学在今天渐渐受到人们的重视,在您看来,环境文学的作用是什么?
 
  哲夫:环境文学,或者说生态文学,并非诞生于中国,而是在美国起源。它的诞生,和当时社会发展的状况有直接的关系,其实任何一种文学,都离不开社会。在上个世纪六十年代,美国工业化发展速度飞快,带来的恶果就是环境的急剧恶化,但在当时,几乎没有人意识到环境恶化的灾难性后果。当时,美国学者蕾切尔夫人出版了《寂静的春天》,主要讲述的是当时美国普遍使用606杀虫剂,结果使得鸟类、虫子等等几乎灭绝,春天没有了虫鸣鸟叫的声音,一片寂静。这部书出版之后,迅速引起了美国政府的极大关注,一场长达三十年的环保战幕由此拉开。三十年后,美国的环境已经得到了极大的改善,比如曾经污染最严重的田纳西州,一跃而成美国风景最秀丽的地方。
 
  记者:环境文学在中国的发展如何?
 
  哲夫:中国的环境文学,大约起源于开放之初,至今已经有三十多年,我也是从那个时代开始从事环境文学的创作,但是直到今天,中国环境文学的发展依旧不尽如人意,困难重重,从事环境文学创作的人也很少。
 
  现代工业化的发展,总是以牺牲环境和未来为代价,不同在于,到底什么时候,才能够唤起人们对于环境的重视,唤起人们对于工业化生产所带来的负面作用的反思,并且因此而开始重新去建设人类生存的美好环境。
 
  中国环境作家的领军人物之一哲夫说:“发展是为了更幸福地生活,然而当我们连生存最基本的三大元素——吃、喝、呼吸都不再安全的时候,我们的富裕有什么意义呢?环境文学的真正价值,不在于怀念过去,而在于呼唤人们治理和保护环境的意识。”
 
  环境文学的诞生和发展,和社会发展状况本身息息相关。开放之后,中国粗放型的发展使得环境问题快速地严峻化,也是在那个时代,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环境文学在中国出现。
 
  边缘的环境文学
 
  记者:中国的环境文学是什么时候诞生的?
 
  哲夫:环境文学的诞生和发展,和社会发展状况本身息息相关。开放之后,中国粗放型的发展使得环境问题快速地严峻化,也是在那个时代,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环境文学在中国出现。1982年我第一次去长白山,去之前以为长白山会是古木森林,结果去了以后才发现,到处都是树桩子,触目惊心。再如黄河上游很多地方,人们采掘虫草、发菜,采成一片一片的荒地。
 
  记者:三十多年之后,环境问题的重要性已经得到了社会的共识,那么环境文学的状况如何?
 
  哲夫:其实环境文学的发展并不好,不受重视。以我来说,我写过一千多万字的环境文学作品,但是效果寥寥。而且,环境文学的创作者都是散兵游勇各自为政,作协、环保部都没有成立相关的组织,我曾经多次建议成立环境文学写作者的组织,但是并未实现。
 
  对环境文学的忽视,背后是对环境问题的忽视,我们知道,高层政府历来重视环境问题,但是到了地方,就很难变成具体的行为。
 
  环境也是文学吗?
 
  记者:这种不重视表现在哪里?
 
  哲夫:我写环境文学,就曾经经历过太多的轻视和质疑,甚至有的批评者直接就说:环境文学也叫文学吗?实际上对环境文学的忽视,背后是对环境问题的忽视,我们知道,高层政府历来重视环境问题,但是到了地方,就很难变成具体的行为。曾经有地方官员公然说:革命年代,流血牺牲我们都不怕,今天发展经济,还会怕污染吗?这样的观念并非仅有,社会上有,地方官员有,文学领域当然也有。
 
  记者:作家中从事环境文学创作的似乎并不多?
 
  哲夫:应该说真正从事文学创作的很少,写环保文学不能赚钱,不能养家糊口。我还好,至少以前有一定的知名度,而且我写环境文学也尽量生动好看,因此还能卖一点,有些作家写环境文学,甚至连出版都特别难,更不用说让读者接受了。所以说,环境文学在现在的处境很难。
 
  这几年随着污染问题的更加严峻,人们也开始意识到,不变不行了。
 
  “刺刀见红”的文学
 
  记者:是什么原因让环境文学不受重视呢?
 
  哲夫:第一,恐怕是我们长期以来GDP高于一切的观念所致,追求发展,追求经济效益,而对于牺牲环境习以为常。甚至对环保抱有敌意,因为保护环境就意味着很多产业不能发展,最终会影响到经济收益。环保文学面临的正是这样的现象,它本身就是最直接地反映生存环境的作品,是和环境污染、环境破坏面对面地作战,是“刺刀见红”的文学,因此自然会受到很多非难和阻碍。其次,人们的环保意识不足,哪怕呼吸着污浊的空气,喝着污水,也不觉得环保是多重要的事情。
 
  记者:现在这种观念似乎在慢慢转变?
 
  哲夫:确实如此,这几年随着污染问题的更加严峻,人们也开始意识到,不变不行了。实际上,污染长期得不到治理,必然会越来越严峻,很多污染物的自然分解是非常慢的,它会越积越多,最终酿成严重的后果,雾霾就是如此。
 
  人类已经到了一个可怕的关头,毫无顾忌地发展,挖空地下,污染地上地下,危机就在眼下。
 
  为什么是文学?
 
  记者:一直都说文学正在没落,是否也和当前文学对于现实的关注和引领不够有关?
 
  哲夫:环境文学在世界上,都是最重要的文学形态。在西方发达国家,看似环境治理已经很不错了,但工业化的发展不停息,牺牲式的超前发展就一直存在,环境的危机也不会消失,因此,环境文学一直非常受重视。因为人类已经到了一个可怕的关头,毫无顾忌地发展,挖空地下,污染地上地下,危机就在眼下。但是在中国,这样的意识显然还不足够。
 
  记者:文学能够承担起这样的责任?
 
  哲夫:文学是社会的观察者和记录者,也是社会议题的创造者,它不仅跟在社会后面,更善于在别人之前发现问题。唤起民众的意识,只有文学的力量可以做到,它能够在潜移默化之中,让人们意识到环境问题的重要性。
 
  怀念很好,但更应该做的,是治理。实际上,环境问题并非不可解决。
 
  环境文学的任务
 
  记者:眷恋山水自然的文章作品,是否也是环境文学?环境文学对于环境的思考又是什么样的呢?
 
  哲夫:发展的目的是让人们更加幸福,如果说富裕的代价是失去生存最基本的三大元素——吃、喝、呼吸,那么发展的意义在哪里?正是因为对于环境的焦虑,所以才会有很多人怀念过去那种虽然贫穷但山清水秀的生活,这样的怀念很好,但远远不够。社会的发展是不可逆的,问题在于如何应对发展所带来的负面问题。
 
  怀念很好,但更应该做的,是治理。实际上,环境问题并非不可解决。比如垃圾分类,不是没有办法,而是不去做。所以,环境文学,应该让人们意识到环境污染的危险性,帮助人们树立起治理环境、保护环境的意识。
 
  尽管环境问题已经威胁到太多人的生存安全,但依旧少有人真正意识到危险所在。
 
  轻飘飘的价值
 
  记者:如何改善环境文学发展问题呢?
 
  哲夫:首先应该得到人们的重视,从上至下的重视,很多时候,是高层重视,而基层漠视,好的理念得不到实行。其次,环境文学的创作者应该有自己的文学组织和文学刊物,当前大家都是各自为政。就如我,这些年来,也写了很多环境文学的作品,不能说完全没有效果,但只能说是影响到了一些个体,没办法获得更大的效应。这其实也是当前环境文学的普遍状态,形不成气候,不可能壮大。
 
  记者:没有一个环保的氛围?
 
  哲夫:是的。尽管环境问题已经威胁到太多人的生存安全,但依旧少有人意识到危险所在。一部好的环境文学作品,远比不上一部宫斗剧吸引人,我们正处在泛娱乐化的时代,价值观、是非观都轻飘飘的。
 
  在当前这样一个环境危机已经不得不让人们重视的时代,应该从教育开始,在教材里多收入一些环境文学作品。
 
  从教育开始敬畏自然
 
  记者:如何才能树立人们对于环保、对于环境文学的正确观念呢?
 
  哲夫:从长远看,需要在教育中就开始帮助人们树立好的观念。我们现在的教材中,几乎没有什么环境文学的作品。而在当前这样一个环境危机已经不得不让人们重视的时代,应该从教育开始,在教材里多收入一些环境文学作品,从小开始,让一个人能够意识到环境对我们的重要性,学习帮助人们更好地生存,而更好地生存,不仅仅是找个好工作。
 
  记者:这会是一场艰难的战争吗?
 
  哲夫:说难不难。实际上只要下决心做,就能做好。环境教育在古代就非常发达,虽然那个时候没有系统的书面的教育,但人们知道不能涸泽而渔,不能焚林而猎。现在,这些顾忌都不存在了,不是不懂,而是不做。
 
  作家介绍:
 
  哲夫(孙志坚)阳历1955年1月19日生人,籍贯北京丰台,汉族,武汉大学汉语言专业毕业。1969年12月参加工作,1977年由山西人民出版社出版第一本处女作长篇小说《啊……》,1978年调太原市文联工作,先后担任作品组组长、副主编、主编城市文学社社长、主编。现为山西省作协副主席、太原市文联副主席、党组成员、太原市文学院院长、都市主编。国家一级作家。
 
  (实习编辑:王谦)

注:本网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凡本网转载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等文件资料,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

扫描浏览
北京文艺网手机版

扫描关注
北京文艺网官方微信

关于北京新独立电影 | 著作权声明 | 合作招商 | 广告服务 | 客服中心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 协作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