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周怀宗
采访者:周怀宗
受访者:张颐武
“在德国的大街上,腋下夹着一本书,目光祥和、举止优雅、慢悠悠行走的,既有白发老者,又有高挑美女,还有身着蓝色工装的技工。德国的产品让世界服气,产品来自科技,科技来自读书。而中国人的阅读呢?糟得一塌糊涂。地铁里、马路上,人手一部手机,哧溜哧溜触摸手机。”
近日,一则人民日报官方微博发布的长文,引发网友激辩,文中称“中国人发明了造书的纸,当今却不会、不爱读书”。
赞者认为,当下我国人均阅读量仅为日本的九分之一,现状堪忧,但也有网友表达不同意见,认为网络阅读、“微阅读”在今天已成大势所趋,把它们排除在阅读之外,犹如说高铁不是火车。
值得思考的是,严肃阅读日渐下滑是全球性趋势,并非中国所独有,该怎样平衡 “微阅读”与严肃阅读的关系?“微阅读”就一定是没文化吗?如何提升“微阅读”的品质?为此,记者记者专访了文化学者、北京大学教授张颐武。
放大的口碑传播
微博、微信时代的阅读,可以看做一种放大的口碑传播。过去的口碑传播,往往局限在很小的圈子里……现在的这种传播变成一种发散性的,微博、微信中,你关注的人他们的阅读会影响你,同时他们也受自己好友圈的影响,知识更新和传播的速度非常快。
记者:微博、微信等新的阅读方式一直都有很多争议,诸如浅阅读、浮躁等批评,在您看来,新的阅读方式应该如何看待?
张颐武:阅读的问题,现在看来,一方面,传统的阅读不能少。另一方面,新的阅读方式也不能忽视。实际上,新的阅读方式并非仅仅占据了传统阅读的空间,更重要的是,它拓展出来了更新的、更大的阅读空间。我们在地铁上,在公车上,随处都能看见拿着手机阅读的人,这正是移动终端阅读所带来的变化,原来的一本书、一个电脑,可能并不方便随时随地的阅读,但是手机则不同,许多散碎的时间,被用在阅读当中,这是纸质书、包括电子阅读器都难以达到的效果。
记者:那么,这种阅读有什么特点呢?
张颐武:微博、微信时代的阅读,可以看做一种放大的口碑传播。过去的口碑传播,往往局限在很小的圈子里,比如朋友之间互相推荐,比如学校里老师的推荐,同宿舍学生的互相传播等。现在的这种传播变成一种发散性的,微博、微信中,你关注的人他们的阅读会影响你,同时他们也受自己好友圈的影响,知识更新和传播的速度非常快。
每年都有许多关于国民阅读调查数据问世,而这些数据,大部分都显示出国民阅读的低迷,开卷公司最新的调查报告显示,过去一年中国的图书销售量继续下降。而另外一组被广泛引用的数字显示:“我国国民每年人均阅读图书仅有4.5本,远远低于周边的日韩国家,仅为日本国民年阅读量的九分之一。这个数字在日本为40本,法国20本,最多的以色列则有64本。”
中国的国民阅读是否真的这么低呢?对此,著名学者、北京大学教授张颐武认为:“一方面,这些数据可以供我们参考,但另一方面,我们也要考虑到,它是不是把新增的阅读也纳入到了统计之中?今天我们建设书香社会,但不是只有传统的线装书才有书香,网络中的书籍,同样也有书香,无视新的阅读方式,显然是不全面的。”
整体上升的阅读
总体来说,中国人的识字率在提高,有阅读习惯的人自然也在增多。假如我们用一个简单的算法,今天的大学生显然要比过去的多很多,更不用说基础教育的普及度已经非常高。所以说,总体的阅读量其实是在上升,而降低的只是传统的纸质阅读。现在不少统计数据在做统计的时候,往往只是统计传统的纸质阅读,而对新增的网络阅读、移动网络阅读没有计算……
记者:许多现实阅读率下降的数据,本身也都曾引起过不同的争议,据您的了解是不是真的在下降呢?
张颐武:总体来说,中国人的识字率在提高,有阅读习惯的人自然也在增多。假如我们用一个简单的算法,今天的大学生显然要比过去的多很多,更不用说基础教育的普及度已经非常高。所以说,总体的阅读量其实是在上升,而降低的只是传统的纸质阅读。现在不少统计数据在做统计的时候,往往只是统计传统的纸质阅读,而对新增的网络阅读、移动网络阅读没有计算,这个观念应该加以转变,应该有开放的态度,而不仅仅觉得只有纸质阅读才是阅读。
记者:在阅读的内容上,是不是也有相应的变化呢?
张颐武:是的,网络时代的阅读,和传统阅读的内容也不尽相同。那种严肃的、经典的阅读,在网络上依旧存在,我们可以看到,大部分世界名著,都有电子版。同时,由于网络本身的特点,容量大、速度快等,也因此诞生了许多新的阅读习惯,包括浏览新闻、读网络小说、读一些短文章等。同样的道理,不能说只有读经典才是阅读,读经典之外的东西,读一些好玩的、轻松的、幽默的内容也是阅读。
拓展阅读空间
新的传播平台上的阅读,确实有一些和传统阅读不同的地方,比如说阅读变得散碎化,变得短而快。这样的阅读方式,好处是人们因此磨炼了感性阅读和表达的能力,人们不仅仅是在阅读,同时也在写作。人们用短短的几十个字、上百个字去表达自己的观点、感受。
记者:对于微博、微信时代的阅读,一直都有浅薄、浮躁等批评,您认为新的阅读方式优劣如何?
张颐武:新的传播平台上的阅读,确实有一些和传统阅读不同的地方,比如说阅读变得散碎化,变得短而快。这样的阅读方式,好处是人们因此磨炼了感性阅读和表达的能力,人们不仅仅是在阅读,同时也在写作。人们用短短的几十个字、上百个字去表达自己的观点、感受。我们可以看到,其实很多人是写得非常不错的。另外一个好处,就是信息接受得更多、更快。新的传播方式,使得表达变得简短,几十个字就能完整地叙述一件事情,或者表达一个观点,人们快速地阅读,同样的时间里所获得的信息和知识更多。
记者:这样的阅读是否有什么坏处?
张颐武:坏处就是阅读的连贯性不够,持续地读完一本书比较难,比如那些大部头的哲学书籍、比如一本纯文学的小说等,很难沉静下来慢慢地去读、去思考、去品味。同时,由于微博、微信特殊的传播方式,你可能更多地接触到你的朋友们所分享的信息和知识,不分享的就难以发掘,就需要其他阅读渠道的补充。
每天读闲书20分钟
新的阅读方式中的许多问题,其实正是传统阅读的长处,比如说微博、微信的阅读更多是观点式的阅读,逻辑思辨的部分不足,怎么去训练一个人专注思考的能力呢?这就要从传统阅读中去锻炼。
记者:您认为我们又该如何对待传统阅读呢?
张颐武:新的阅读方式中的许多问题,其实正是传统阅读的长处,比如说微博、微信的阅读更多是观点式的阅读,逻辑思辨的部分不足,怎么去训练一个人专注思考的能力呢?这就要从传统阅读中去锻炼。
记者:今天的纸质出版量也非常大,人们对于纸质阅读也有许多疑问,究竟应该怎么去读,或者说选择什么样的书?
张颐武:其实很多人每天都在读书,为了考试、为了工作、为了学习技能等,读大量的书。这样的阅读对于提高工作能力、提升收入等都有帮助,但是对于一个人的气质、修养等,可能帮助并不大。我一直都在建议,应该每天读20分钟的闲书,没有功利的目标,只凭兴趣读一点儿和功利无关的闲书,其实不用多久,一个人的修养、气质、谈吐、思想就完全不一样了。
阅读需要开放的态度
阅读本来就是一个开阔视野的过程,因此不能把阅读局限于传统的纸质阅读上,应该把新的网络阅读、手机阅读也纳入到阅读领域。现在很多人都为实体书店的经营艰难而担忧;另外一方面,过度强调实体书店的作用,也显得有些保守了。实体书店的经营确实比较困难,所以一方面实体书店需要更多的支持和更开阔的经营方式,使得书店不再是以书为中心、摆一堆书的商店,而是变成一个城市文化的综合体,变成一种生活方式的传播者……
记者:很长时间以来,都有关于阅读量下降的担忧,我们应该如何提升阅读状况呢?
张颐武:我觉得首先要有开放的态度,阅读本来就是一个开阔视野的过程,因此不能把阅读局限于传统的纸质阅读上,应该把新的网络阅读、手机阅读也纳入到阅读领域。现在很多人都为实体书店的经营艰难而担忧;另外一方面,过度强调实体书店的作用,也显得有些保守了。实体书店的经营确实比较困难,所以一方面实体书店需要更多的支持和更开阔的经营方式,使得书店不再是以书为中心、摆一堆书的商店,而是变成一个城市文化的综合体,变成一种生活方式的传播者。另一方面,不一定非要实体书店才算是书店,网络书店也是书店,不能说我们去书店里买书就是买书,在网上买书就不算买书,这是不正确的。
记者:除了观念转变之外,是否也还有一些可以实行的鼓励阅读的举措呢?
张颐武:这些年来我们一直都在倡导读书,也有很多相关的措施。我想,这种倡导不仅仅是理念上的倡导,也应该有许多具体的措施使得它能够真正实现。比如说社区、单位、企业中的读书活动,应该办起来,不是说建一个图书馆就完成任务了,而是应该实实在在地建立起来各种各样的读书小组、读书会等,在具体的可感群体中倡导读书,而不是仅仅只有一个总体的呼吁。这样的话效果应该会好很多。
多元阅读的时代
一方面,对于图书的创作、出版、营销等应该有优惠政策,比如减税,比如对创作者、出版者乃至销售者加以资助和奖励等,这都需要。另一方面,对于新的阅读方式也应该有平衡的政策,对互联网阅读、移动网络阅读加以重视。不能说在纸上阅读是阅读,在电子屏幕上阅读就不是阅读,这也是不全面的。今天是一个多元阅读的时代,实体书的阅读当然要鼓励,网络阅读也不应忽视。
记者:学生时代是阅读习惯形成的关键时代,不少批评者认为当前的教育中对于阅读的重视不足,那我们应该如何改变呢?
张颐武:现在的学生学习压力确实很大,这些年来政府也有许多减负的政策,那如何在减负之后,培养起学生的阅读兴趣呢?应该有一些具体的方法,比如通过学生中的读书会、兴趣小组等,形成阅读的气氛。如果仅仅是一般的倡导,可能作用不大,该读的还是在读,不读的也就不读了。
记者:一直以来都有建议认为政府应该在促进全民阅读中做更多的工作,在您看来有哪些工作可以做?
张颐武:我想有两个层面的理念需要重视。一方面,对于图书的创作、出版、营销等应该有优惠政策,比如减税,比如对创作者、出版者乃至销售者加以资助和奖励等,这都需要。另一方面,对于新的阅读方式也应该有平衡的政策,对互联网阅读、移动网络阅读加以重视。不能说在纸上阅读是阅读,在电子屏幕上阅读就不是阅读,这也是不全面的。今天是一个多元阅读的时代,实体书的阅读当然要鼓励,网络阅读也不应忽视。
(编辑:李万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