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周怀宗
采访者:周怀宗
被访者:曹昇
曹昇,笔名“曹三公子”,15岁入浙江大学,19岁毕业,2007年出版第一部历史小说《流血的仕途:李斯与秦帝国》,并获第五届鲁迅文学奖提名,被称为“新派写史掌门人”。
被誉为“新派写史掌门人”的曹昇,三年前以一部《流血的仕途》而成名,之后的三年,他又把目光瞄上了汉朝光武帝刘秀。
曹昇的履历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其15岁便进入浙江大学,可算一个神童,不过曹昇自爆其实也没那么神,大学时曾因学分问题差点被退学。他自称研究历史十余年,与明月等人成为最早一批网络历史写手,但不同的是,他喜欢把历史写成一剂心灵鸡汤,他说:“其实所有的历史本身都是心灵鸡汤,现代人普遍都生活在迷惘之中,看起来很忙,其实没有方向,而读历史可让人有机会旁观别人的命运,并以此来思考自己的人生。”
情感最能打动人心
晨报:你是最早在网上从事历史写作的人之一,是不是预见到了“历史热”即将爆发?
曹昇:其实也不是,最开始是因为爱好,我一直都比较喜欢历史,后来在网上刚好有一批有共同爱好的人,大家互相交流,写一点儿心得,慢慢越写越多,后来就开始成系统地、比较长地写作。
晨报:作为“历史热”的直接参与者和见证者,你怎么看待现在的“历史热”?
曹昇:多读点儿历史总是好的,一方面会让人眼界开阔,通达世情,少犯错误;另一方面,现代人往往忙忙碌碌却没有方向,而读史则会让人冷静,在旁观别人的命运时,逐渐开始思考自己的人生。
晨报:你的写作被称为“心灵史学”,是不是受此影响?
曹昇:是的,其实所有的历史都是“心灵鸡汤”,因为能够打动人心的永远不是历史事件,而是情绪,只有心和心才能相通。对于历史,我始终关注的是人,人在历史中的情绪、心理,其实我们自己也在历史之中,我们本身也是历史的一部分。
人人可当历史学者
晨报:据我所知,有一些历史学者认为“新派历史写作者”的专业素养普遍不够,对此你怎么看?
曹昇:我不是太了解专业历史学者对现在这种历史写作的看法,关注得比较少。倘若说到专业性,我认为真正的历史专业只有考古学能够服人,其他的其实都是在解释历史,无所谓高下。在古代社会,资料掌握在少数人手里,还可以说有专业学者,但是在现在这个资讯发达的时代,大家的信息量和资料来源其实都差不多,只要肯花时间就行。所以,我认为除了考古学,其他的都差不多。
晨报:历史资料大多庞大而且芜杂,你如何辨别这些资料的真假呢?
曹昇:中国人的历史确实有这个问题,真真假假让人难以辨别,但这个也并不是不能做到的事情,只要肯花心思,总是有办法的,比如比较不同版本,或者看看是否符合逻辑等。我在写刘秀时发现,史书里说刘秀起兵之初只有一头牛,后来才得到一匹马,可是这匹马在哪里得到的,有好几种说法,这时候就要研究刘秀起兵的路线,有些地方他根本没去过,也就不可能在那里得马。还有刘秀在各种史书里有四种死法,哪一种才是真实的,这就需要你去对比,根据他的人生轨迹、所处时代、环境等,考证哪种才是符合逻辑的。
晨报:那么,你会在意历史学界的态度和看法吗?
曹昇:应该不会,我有自己的观点,而且对于历史小说来说,读者的喜欢最重要。专业的历史学家和历史小说作者不同,关注的角度不同,标准也就不一样。而且,说句不好听的话,现在的学者们也未必所有人都真的那么专业,像余秋雨把“致仕”当成做官的不也有吗?
写作还要再慢一些
晨报:网络写作普遍很快,但你为何在《流血的仕途》之后三年才写新书?
曹昇:我觉得并不慢,三年写一本反而是太快,曹雪芹十年才写一本书,所以我还要再慢一点儿。
晨报:想慢点儿是因为历史的复杂,还是想写得更好一点儿?
曹昇:都有,作者总是想写得更好一点,而且写历史要面对浩如烟海的资料,整理分析这些资料也要花很多时间。另外,当你沉浸在历史中时,时间概念会变得很模糊,你会从更长远的时间去看问题,而不是只看当下。
历史小说终归还是文学
晨报:文学讲艺术性,历史只讲事实,两者在历史小说中会有矛盾吗?
曹昇:确实如此,历史学讲证据,有就是有,没有就是没有,可是历史小说不行。写作时你往往会发现,历史对于一个人的记录可能是断裂的,不完整的,有空白的。倘若是历史学,没有证据、记录,就是空白。但对于文学则不行,你总不能对读者说这个人有几年没有历史记录,跳过不说。这显然是不行的,文学作品要求故事的逻辑连贯,中间不能空白一段。
晨报:怎么处理这个问题呢?
曹昇:历史上的真实事件,绝对要完全遵守的,我写历史小说,不会用没有根据的野史,所有的历史史实都尽力做到最真实地尊重。而我发挥的地方就是这些空白的地方,但不能天马行空,要根据逻辑来推理,找到最合适的过程,而不是让人一看就知道你在胡编乱造。历史小说归根究底还是文学,它需要尊重历史事实,但也要遵循文学本身的规律。
对话曹昇
历史让人敬畏命运
晨报:读史对你最大的启发是什么?
曹昇:历史让人敬畏命运,你站在历史的长河里,就会发现其实一个人永远都在宿命之中,没有不朽的人生,没有不败的基业,就像《红楼梦》里所说的,白茫茫一片大地真干净。这并非消极,而是让你更加冷静,发现自己的错误,有时候很多东西现在看来很重要,但放在历史中,其实并没有那么重要。
晨报:历史能带给人们什么?
曹昇:精神。这个时代缺少精神,所以要去寻找,或者求诸外,或者求诸史。
晨报:古代人和现代人有什么不同呢?
曹昇:就中国来说,古代人的好处是有操守,有所为有所不为,不会迷茫,坏处是束缚太多。现代人没有束缚,或者很少,精神上更加自由,但坏处就是会迷茫。读史要用现代的眼光去看历史,各取其长,而不是原封不动地回到过去。
(实习编辑:明莉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