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世界 - 文艺的力量
文学家 美术家 音乐家 戏剧家 摄影家 舞蹈家 影视人物 其他 专题访谈
北京文艺网
自媒体注册
北京文艺网自媒体发稿指南:
1、登录北京文艺网,点击北京文艺网会员注册,根据要求完成注册。
2、注册完成后用户名和密码登录北京文艺网。
3、登录后,请点击页面中功能菜单里的我要投稿,写下你要投稿的内容,后点击确定,完成投稿。
4、你的投稿完成后需要经过编辑审核才能显示在北京文艺网,审核时间需要一到两天,请耐心等待。

“岭南宣言”标志良知的觉醒

2010-02-13 21:56:30来源:羊城晚报    作者:

   

作者:皮晓晴

  知识分子良知觉醒的标志

  皮晓晴:您对八位岭南学人发起《岭南宣言》这场讨论有何看法?

  陈歆耕:我要对八位岭南学人发表《宣言》并为改变当下普遍存在的恶劣文风学风身体力行表示由衷的敬意!这一举动在我看来是市场经济环境下知识分子良知觉醒的标志性的事件。我希望他们的振臂一呼,以及由此而开始的讨论,使更多的学人觉醒,对匡正衰颓的文风学风、对纯洁当下的创作、研究、批评环境起到明显的作用。

  这一举动的另一意义在于提醒我们的管理层需要意识到,改革开放30年来,我们在经济体制改革方面摧毁了一个又一个障碍,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就。但是真正意义上的文化体制改革尚未开始。一个好的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文化体制,应该有助于文学和文化原创力的提高。而目前客观存在的事实是原创力非常匮乏和衰弱。文化软实力的建设首先表现在原创力是否强劲,其次才是外化为文化产业。正是在这方面我们缺少一个好的机制,再加上缺少有力的舆论引导和监督,使得市场经济容易产生负面效应:如拜金主义、物质利益至上等,对文学界、知识界产生了严重的侵蚀。如果一个作家或学者,依赖模仿、复制、抄袭就可以快速地从体制内获得种种个人利益,那么,谁还愿意耗费心血坐冷板凳在创新、精研上下工夫?

  文人相“亲”之风到处弥漫

  皮晓晴:您如何看待《宣言》中谈到的文风学风弊病?

  陈歆耕:《宣言》中提出的问题可以说普遍存在,甚至某些问题要比《宣言》中指出的性质更为严重。看看我们周围,在一些人的文章和讲话中,如果剔除大话、套话、空话、假话,剩余的还有多少有个性的真情实感的东西。有的问题,其严重性已经不仅仅是个文风问题,而是文德沦丧的犯罪行为。如抄袭,把别人的精神创造成果剽为己有,与入室偷窃的盗贼何异?一部优秀作品或一篇有独到见解的学术论文,其价值不会低于一台电视机或冰箱吧?可是偷一台电视机我们认为是盗窃行为,而抄袭难道不是更严重的盗窃行为?今天抄袭现象之普遍可以说亘古未有。

  当然,《宣言》尚有不够切入血肉的地方。中国古代就有“文谏死,武战死”一说。而当下一些学人、作家中不敢讲真话几成普遍现象。一些作家只管自己闭门造车,几乎对社会普遍关注的涉及民生、民声的热点事件、问题漠不关心,很少看到哪位知名作家站出来对媒体披露出来的一些恶性事件发表自己的正义之声。中国传统中的文人的风骨在有些人身上荡然无存。有的人在文坛圈内趾高气扬,但碰到职位比他高的官员或腰包比他鼓的老板,立刻就自觉矮了半截。整个文坛真正敢于发出批评之声的评论家几乎屈指可数。你好我好大家好的无原则的文人相“亲”之风到处弥漫。请听一位作家对当代另一位作家在公众场合的介绍:“……对中国文学作出过巨大贡献,……成为中国文学的一座丰碑……是一名伟大的作家,是一位中国罕见的智者。”想想,在中国当代文坛,有谁可享誉如此登峰造极的评价?

  让“跑奖”的人无可乘之机

  皮晓晴:您认为用“宣言”这种形式针对学风文风问题是否有效?

  陈歆耕:《宣言》只能说提出了问题,通过媒体引起大家的普遍重视。真正解决学风文风存在的问题,最根本的还是要从文化体制的变革入手,建立完善的法规制度。比如对抄袭问题的惩戒措施等等。《宣言》是一根导火索,它能引起多大的震动,能产生多少“疗效”还有待观察。我觉得应该有更多的媒体参与到这一问题的讨论中来,仅仅局限在《羊城晚报》一家讨论是远远不够的。因为现在媒体太多了,每天的信息量如潮涌一般,一些有价值的信息常常被大量的垃圾信息所淹没。

  皮晓晴:您认为怎样的学术评价体系是恰当的?

  陈歆耕:如何建立一个科学的学术评价体系,需要有关专家来专门研究论证,非三言两语能够说清。比如,大学中文系的学生毕业时是否一定要写论文?现在大学生论文造假乃至专门花钱请人代劳,也已经成了一大景观。记得作家黄蓓佳当年从北大毕业时,因为创作成果突出,就免去了她的论文写作。[NextPage]

  我还想到的是国家级的文学奖,评价标准如何更科学,评奖机制如何更合理的问题。因为文学奖对创作实际上起着引导作用。现在有些获奖的所谓“主旋律”作品几乎无人问津,有的奖实际上成了某些部门的政绩工程,属于他们列项的作品,无论好差,都在参选之列;而一些体制外的作家创作的普遍受欢迎的作品,则不在他们的视野之内。这实际上大大削弱了文学奖的权威性和影响力。我希望对文学奖的评价标准要回归到文学自身,而不要附加太多文学以外的因素;其次,谁来评、如何评都需要形成科学、公正、规范的机制和程序。让那些“跑奖”的人无可乘之机。

  (实习编辑:崔婷婷)


注:本网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凡本网转载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等文件资料,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

扫描浏览
北京文艺网手机版

扫描关注
北京文艺网官方微信

关于北京新独立电影 | 著作权声明 | 合作招商 | 广告服务 | 客服中心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 协作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