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世界 - 文艺的力量
社会 文学 美术 音乐 影视 摄影 戏剧 舞蹈
北京文艺网
自媒体注册
北京文艺网自媒体发稿指南:
1、登录北京文艺网,点击北京文艺网会员注册,根据要求完成注册。
2、注册完成后用户名和密码登录北京文艺网。
3、登录后,请点击页面中功能菜单里的我要投稿,写下你要投稿的内容,后点击确定,完成投稿。
4、你的投稿完成后需要经过编辑审核才能显示在北京文艺网,审核时间需要一到两天,请耐心等待。

听“月亮的故事”

2008-09-15 19:51:56来源:解放日报     作者:

   

  古往今来,多少文人墨客在这团圆佳节对月吟唱?多少名篇佳句应月而生,流传千古?又有多少民俗民风历经岁月荡涤,依旧流传至今?昨天,复旦大学古诗词专家为你一一讲述“月亮的故事”。

  复旦大学中文系胡中行教授介绍,中秋,又称“仲秋”,最早出现于《礼记》。《礼记》记载“天子春朝日,秋夕月”,“夕月”指的就是拜月。中秋节正式确定为固定节日是在唐代,史书中就有“八月十五中秋节”一说,拜月习俗也逐渐为赏月代替。

  胡教授举例说,在《唐逸史》上就有唐玄宗游月宫的浪漫传说。唐玄宗中秋之夜照常宫中祭月时,突萌游月宫的想法,于是在道人作法下步入月宫。在月宫里他看见标有“广寒清虚之府”匾额的门楼,高大桂树下捣药白兔,宫内嫦娥诸仙女在乐曲伴奏下的舞蹈。从月宫归来后,玄宗根据记忆整理出月宫中听到的舞曲,这就成了日后闻名的《霓裳羽衣曲》。赏月在宋代最为盛行。《东京梦华录》记载中秋夜赏月的情形已经是“贵家结饰台榭,民间争占酒楼玩月”。明清之后,中秋更盛。

  专家介绍,发展至今,中秋节不再仅限于中国,韩国、日本、越南等也都在过着这个意味合家团圆的节日。

 (实习编辑:马妍)


 


注:本网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凡本网转载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等文件资料,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

扫描浏览
北京文艺网手机版

扫描关注
北京文艺网官方微信

关于北京新独立电影有限公司 | 著作权声明 | 合作招商 | 广告服务 | 客服中心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 协作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