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美摄影艺术家、国家旅游局旅游图片库首席摄影 赵辉
一个故事有多种说法。在很多人讲述的中国故事里,赵辉是独特的。他用镜头讲述了《中国故事》。 访谈专家:旅美摄影艺术家、国家旅游局旅游图片库首席摄影 赵辉 镜头后面的思想者 旅美期间,美国友人经常与赵辉讨论中国。他们对中国表现出浓厚的兴趣,但因为不了解而产生误解。这种误解没能在赵辉的辩论中消除。他们无法真实地了解中国,更无法了解真实的中国。这使赵辉更多地思考,并从影像技术转而追求影像艺术表现。 不少西方人摄影中国的价值取向是猎奇、奚落的角度,容易产生居高临下的漠视的眼神,而来自中国本土的作品又往往因为各种原因造成西方人的误读。赵辉的角度:简单而纯粹,以一颗中国心,拍摄有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作品。在他的心里,祖国是大美所在,大愿所依,是一个永恒的大主题。让中国走向世界,必须让世界了解中国。这样的讲述应该是中华民族走向复兴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细节。 赵辉从他的《中国故事--吾土吾民》作品来深入解说其拍摄理念。在这部组歌式的作品里,人们看到了大气磅礴、真气充沛、元气淋漓的文化中国,感受到了一种新的表达方式乃至于摄影的新概念,“超以象外”的艺术语言,历史的精神密码和天人合一的生命符号。 塑造的美丽 这一切,基于“镜头后面的思想者”--摄影家的人生经历--一个独特的生命形式,一个生活在历史文化中的人与历史文化的相互塑造。 这里的塑造不仅是针对审美实体的塑造,还包括在拍摄中对于光线器材构图等等很多因素的塑造,甚至包括对于摄影者本人的塑造。赵辉是《中国故事》摄影专集的塑造者,在摄影的过程中,他塑造着美丽的实体,也在塑造着自己。他告诉记者,自己可以拍出美丽的照片,包括对于舞蹈、戏剧的抓拍可以到位是和自己有广泛的兴趣和涉猎广泛的阅读有关系的,这样对于文学和艺术的认识就会更深刻也更能够帮助自己理解被摄影者的特征和肢体语言。 赵辉说,摄影是将人物或者静物瞬间定格的艺术,这就与人眼从表演中体会到的东西会有偏差,能够将美丽的过程定格为美丽的瞬间是很难的。这需要各个方面因素的共同交织,包括阅读的广泛,技术的熟练。一张令他满意的照片通常需要6到7小时的摄影才能够得到。模特是材料,摄影者是工匠,人像摄影的美是通过摄影者的造像才能表达出来的。 让男人心动的一幅作品 摄制组进入赵辉的工作室即被一幅作品所吸引:身体前倾,一缕长袖朝天,以手捂面身着红色舞服的女孩,她透露出的善良、喜气给人以强烈的心理暗示。“有好几个小伙子看了这幅照片,跟我要画中人的联系电话,因为他们觉得这个女孩是他们心中的理想的太太人选,有想要娶她的冲动。”这一席话让我们有些惊讶,随行的一位男士也吐露了心声:“我看后也有想认识她的想法。”这就是照片给人的冲击,是艺术家敏锐的视角借助摄影手段从而巧妙地暴发出了人们的心声。 赵辉讲到,这幅民族舞作品的面世经历了一个过程。起初是两男一女的组舞,已拍摄了一天。精益求精的赵辉不满意,于是选择其中的女孩,第二天继续拍,亲自设计动作,经过了近一天的时间,塑造了这个形象,来展示女孩的善良、青春和艺术魅力。 绝对的是善良和智慧,相对的是美丽 赵辉认为,美丽,也就是我们寻常意义上长得好,这其实只是美的一部分。外表美只是一个躯壳,摄影师要表现的不仅是外面的轮廓,从作品里体现出来的还有气质,包括善良,智慧等等。有两个概念是绝对的:善良和智慧;一个概念是相对的:美丽。因为“美丽”搀杂了更多的主观因素。一个善良有智慧的女性是由内而外的散发光芒,这也是摄影师要体现的除躯体美丽之外的更多内容。 “中 赵辉在美国读书学习摄影,对于东西方的文化差异观察的比较透彻。他说,自己拍《中国故事》就是想打开一扇窗,让外界看到中国,看到中国的善良、中国的美丽。现代文明与传统文化之间的冲突和互相影响改变了人们的审美观,由于近百年来,过分的崇洋媚外,越来越多人的审美标准想当然地以西方审美标准作为衡量尺标,而在这种西方尺标下形成的所谓“时尚”,既丢掉了传统文化的特质,同时亦产生了强烈的东施效颦之嫌。 赵辉认为,凤凰卫视主办的“中 (编辑:子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