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世界 - 文艺的力量
文学家 美术家 音乐家 戏剧家 摄影家 舞蹈家 影视人物 其他 专题访谈
北京文艺网
自媒体注册
北京文艺网自媒体发稿指南:
1、登录北京文艺网,点击北京文艺网会员注册,根据要求完成注册。
2、注册完成后用户名和密码登录北京文艺网。
3、登录后,请点击页面中功能菜单里的我要投稿,写下你要投稿的内容,后点击确定,完成投稿。
4、你的投稿完成后需要经过编辑审核才能显示在北京文艺网,审核时间需要一到两天,请耐心等待。

西岸艺术中心——对话乔志兵

2014-07-04 14:16:44来源:艺术当代    作者:

   

作者:徐可

  采访者:徐可

  受访者:乔志兵

  乔志兵,2006年介入当代艺术收藏,八年间,他通过艺术专业课程的学习,参加世界各地的博览会,走访艺术家工作室,与顶级画廊建立密切的联系,逐渐形成了自己的收藏特色,跻身国际藏家之列。他经营的上海之夜是艺术与商业成功结合的特殊案例,由于长期对当代艺术的支持与推动,与徐可震合作的“艺术饭店”项目也成为当代艺术融入生活的实践,得到了艺术家们的积极响应。他的收藏经历被许多院校艺术管理专业课程列入必修案例,上海之夜的艺术陈列也成为各类艺术考察团的第二课堂。近期,乔志兵志兵又参与上海西岸滨江油罐艺术中心的筹建与规划,此中心的建立将成为继龙美术馆、余德耀美术馆之后,西岸滨江的又一当代艺术地标机构。

  徐可:今年的3月末,我看到西岸滨江做了一个对外宣传的活动,有意将这里打造成为集文化、艺术、传媒、博览会、艺术品仓储等为一体的综合平台,使西岸滨江成为上海文化的新地标,其中油罐艺术中心部分由你参与策划筹建,请你谈谈它的构想。

  乔志兵:这几个油罐首先在空间上非常特别,跟许多空间相比应该是独一无二的,在海外其他地方虽然也有人用油罐来做事,但是做视觉艺术或者纯艺术的好像不多,大多都是演艺、剧场类的。我想把它们做得更有活力,更愿意跟艺术家一起做一些项目合作,来呈现这些空间更多的可能性和实验性,我去拜访了安尼施·卡普尔、达明·赫斯特,跟他们讲起这些空间,他们也很兴奋,奥拉弗·埃利亚松(Olafur Eliasson)、安东尼·葛姆雷、傅丹(Danh Vo)等人都来看过空间,都很兴奋,艺术家都有合作意项。

  徐可:一个油罐空间概有多大面积?

  乔志兵:小的四百五十平米,大的六百五十平米,高度有十五米,一共五个。而且它们都在江边,周围环境挺棒的。它们的功能不是美术馆,我觉得叫艺术中心更合适。

  徐可:也许它会是一个更灵活的交流机构,你还记得2010年我们跟Laura、张恩利一起去小汉斯的蛇形画廊吗?它们每年也会跟一些艺术家合作去做一些流动的项目,一些公共性的东西。前期来看场地的艺术家会是这样的合作吗?

  乔志兵:前期也许是跟艺术家做这样的合作,但我毕竟是藏家的身份,我们的合作会涉及很多艺术家定制作品,有的做完就收藏了,此外油罐周围还有五万平米的绿地公园,如果有项目的话,我们也可以申请使用。

  徐可:五万平米的绿地公园做空间的延展,会让油罐艺术中心有更多的可能性,如果有一些户外的纯粹的作品或者装置,也许能吸引更多的观众来参与互动。

  乔志兵:我们已经把它定位为艺术公园,当然不同于过去很多的雕塑公园,雕塑公园用艺术家的话来说就像动物园似的,我还是想做得更有意思,不一定只是雕塑。

  徐可:你是怎么找到这个地方的?

  乔志兵:水到渠成吧!一是徐可汇区政府愿意支持艺术,二是我对艺术的热爱。一拍即合。现在是规划设计阶段,虽然现在有的细节还没有最后成熟,但是一直往前推进,越来越好。

  徐可:这里有五个油罐,它们每一个的运作方式或者功能是怎么样规划的?

  乔志兵:西岸滨江将来是一个文化走廊的概念。首先,油罐打造的是国际文化交流的平台。我跟世界上的大画廊、艺术家都有接触,我会把国际上顶级的艺术家引进来做展览、做项目。我也谈过像达明·赫斯特那个鲨鱼作品等,六月份我要去奥拉弗工作室,跟他谈更详细的方案。他们是真正认真地去思考这些事。比如说我请他三个月给我出一个方案,他说那不行,可能要一年的时间。我也一直很喜欢托马斯·豪斯雅戈(Thomas Houseago),想在中国给他做个展览。其次,这些展览如何做?这也是我正在思考的问题。前段时间上海举办了的草间弥生、莫奈、鲁本斯等大展,人流很大,说明上海有这样的需求。我更希望的是让艺术家能为这个社区、为这个城市做一些事情。比如我和徐可震合作一个餐厅项目叫艺术饭店,有二十间包房,每间包房都是一个艺术家的作品,张恩利、杨福东、周铁海等艺术家都做好了。艺术饭店今年5月2号开幕,它既是一个艺术项目,又是商业场所,能推动艺术,也能让大众感受到艺术的氛围。而且国际艺术家也来参与,开幕那天傅丹也来了,我收藏的他的三件作品也陈列在艺术饭店中,9月他会在中国呆一个月,我想请他在北京和上海分别做讲座。让艺术影响到更多的人,这是我想尝试的事儿。油罐艺术中心这个项目我也是想怎么样让作品呈现得更好,而不简单地做展览。

  徐可:收藏作品的多样化呈现一直是你的特色,因为你有一个大的场地,环境又不同于一般的艺术机构,既要提升营业场所的品质又不能影响营业主体,作品与环境的契合度要非常高,你在购买作品时做过事先的预设还是纯粹的喜欢?

  乔志兵:没有去刻意地理论梳理要收藏哪方面的艺术,没有那么明确。我视当代艺术为一种文化而不断学习,当代艺术会不断涌现新的东西,会带给你一些新的想法,可以让你了解世界。包括油罐,如果做美术馆,你的财力要跟得上,团队、人力要跟得上,做艺术中心对我来说更容易,也更有活力一点。

  徐可:艺术家看到自己作品在上海之夜的空间陈列如何评价?

  乔志兵:艺术家都觉得好!大家还是希望艺术能让更多的人看到,何况还有那么多志同道合的人看到。我也是最早做这种艺术跟商业的结合的,灯光、环境的不同使作品焕发出跟美术馆和画廊中完全不一样的效果,更中国,更当代!徐可:你买作品一般是在博览会、画廊?

  乔志兵:对,都是画廊,博览会就更容易看到很多画廊。

  徐可:什么样的作品会特别容易打动你?

  乔志兵:也会分时间段,有的时候可能你特别看重感情的东西,有的时候又可能关注社会现实的东西,跟你的每个阶段经历相关。

  徐可:目前中国的很多藏家无论从喜欢的角度还是投资的角度,都会更多关注中国艺术家,买国际艺术家的作品还是相对比较少,你是怎么开始收藏国际艺术家作品的?

  乔志兵:2006年我开始收藏中国当代艺术作品,2009年开始收藏国际当代艺术作品。目前中国收藏家对国外艺术家的作品不陌生了,主要是因为很多人都有国外留学、生活的经历,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收藏国际当代艺术作品。但因为有税的问题,国外的艺术品不容易进来。而在香港,总有一些国外艺术家的展览,喜欢的就会买,在内地就比较难。其次在国内举办的当代艺术的国际展览比较少。

  徐可:你倾向买国外的年轻艺术家还是成名艺术家的作品?

  乔志兵:都关注,主要关注同一年龄段的,有同时代的那种感觉。在中国像杨福东、徐可震、刘韡等等很多艺术家。年轻的艺术家,代表未来。会持续关注。因为也没有特别追求收藏的量,收藏的每件都很好很重要,质量很重要。

  徐可:你从2006年收藏,现在是2014年,八年的时间,你已经成长为国际级的收藏家,得到海内外重要媒体的关注。你从中央美术学院艺术管理研究生班的毕业生到今天你的收藏已经成为艺术管理专业的收藏案例,各种奖项的年度收藏家等等,这些身份的转换,最重要的原因是什么?

  乔志兵:坚持!其实有点那种感觉,就是你要一直在往前走,这个挺重要的。有时跟艺术家是一样的。

  徐可:你现在的藏品有多少件?

  乔志兵:几百件吧,每个月都在收藏。

  徐可:油罐这个项目目前预计大约投资是多少?大约什么时间开幕?

  乔志兵:目前我们还在做计划,其实最关键的不是硬件的投资,主要是艺术品的高度,你想做成什么样?目前已经跟艺术家在谈定制作品,跟政府谈一些细节和合同,因为做文化艺术项目也需要政府的支持,也在开始物色团队,希望明年年底开幕。

  (编辑:杨晶)


注:本网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凡本网转载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等文件资料,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

扫描浏览
北京文艺网手机版

扫描关注
北京文艺网官方微信

关于北京新独立电影 | 著作权声明 | 合作招商 | 广告服务 | 客服中心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 协作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