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世界 - 文艺的力量
文学家 美术家 音乐家 戏剧家 摄影家 舞蹈家 影视人物 其他 专题访谈
北京文艺网
自媒体注册
北京文艺网自媒体发稿指南:
1、登录北京文艺网,点击北京文艺网会员注册,根据要求完成注册。
2、注册完成后用户名和密码登录北京文艺网。
3、登录后,请点击页面中功能菜单里的我要投稿,写下你要投稿的内容,后点击确定,完成投稿。
4、你的投稿完成后需要经过编辑审核才能显示在北京文艺网,审核时间需要一到两天,请耐心等待。

民营资本赢了吗

2012-01-09 15:37:15来源:东方早报    作者:

   

作者:徐佳和


毕加索大展的人流量不定,最高的时候有5000人次,最低的只有1000人次。

  采访者:徐佳和

  被访者:谢定伟

  毕加索大展即将在1月10日结束,许多观众为了与西方艺术史上的大师直面相对,远道去了浦东的世博中国馆,也有很多人因为路途的遥远或者曾有机会游历海外各大博物馆,而不再起兴参与到毕加索的中国行。

  但无论如何,62幅毕加索真迹的中国行,都是今年秋冬季上海文化艺术领域的一件大事。

  做出在世博中国馆而非习惯意义上的上海美术馆举办展览的选择,对于此次展览的票房和影响力,究竟起到的作用是积极的吗?这是一项明智的选择吗?民营资本参与到这样的一个大展中来,是不是获得了他们想要的回报呢?这些都是萦绕在业内人士心中无法回避的问题。

  毕加索大展中方总策展人谢定伟在接受记者专访的时候坦率地回答:“这次毕加索展览的成本,可能是全世界同等类型展览中成本最高的,由于参观人数未达到预期,如果单靠票房或者票房和礼品,我们不可能打平4500万元的成本。”

  记者:与之前台湾方面的毕加索展览相比,我们在世博中国馆的毕加索展览有些什么区别和优势?

  谢定伟:中国大陆现在各方面的实力,以及场馆的条件都比台湾好,对于台湾历史博物馆的展览,巴黎国立毕加索博物馆的安妮·巴达莎莉馆长可能对台湾方面的展馆场地并不特别满意。

  和台湾方面一样,我们这次的借展费都是100万欧元;借展时间也是三个月,因为遇到国庆节,世博中国馆担心我们办展人流太多与中国馆人流冲突,所以开幕推迟了几天,展期实际只有85天。

  记者:参观人数呢?有媒体反映说与预期的相差很大,与台湾方面也有差距。

  谢定伟:参观毕加索的观众人次基本与台湾接近,二三十万人次,台湾30万人次左右。我们原设计的最大容量是每天8000-10000人次,这次实际上最高人流量是5000余人次,出现在开展初期去年10月底的时段,排队2个多小时才能进场,预期下一个高峰在大展结束前几天。人流量的多寡可能和天气的好坏,以及时段有关。天冷,中国馆外又没有可以提供排队等候的长廊, 现在平均每天两三千人次,最少1000多人次也有,特别是中国馆远离市中心,附近没有商业区、办公区、酒店,去一趟中国馆,需要事先计划,所以受天气影响比较多,很多外地游客来中国馆也许只在场外拍照留个念,便回去了。

  记者:中国馆所处的地点对毕加索大展的客流量影响有多大?

  谢定伟:相对来说,浦西的文化氛围好,市民关注文化的程度高,文化设施也健全,这方面,浦东稍逊色。许多游客来看中国馆,不一定会看毕加索。

  有多少人喜欢看画展,多少人喜欢看电影?在国外,看画展和看电影的人群可能相差不大,在中国,看电影的人比看画展的人多很多。

  记者:80元的票价是不是一个观看的门槛?

  谢定伟:我们根本就没想过要卖高价,当初有很多人问,为什么不卖200-300元的门票?当时我们就回绝了,就现在六中全会的精神,要提高人民的文化素质,提高文化消费,做文化事业以人为本,我基本想法也是如此,做这个展览要收支平衡,能盈利最好,但是不能脱离百姓,300元一张票,会有人来看,但冷冷清清,我们要的不是这个效果。

  中国人还不习惯于为看画展花钱。网上有帖子说2004年的法国印象派画展20元门票,7年涨了4倍,是“天价”。但是现在看场电影80元,大部分老百姓都承受得起,所以说80元是“天价”只是一个心理能否承受的问题。西方人早就习惯于看画展这种文化生活,一有展览,就会马上想到去看。去年7月在美国旧金山也有毕加索展,门票25美元,而美国看场电影是8美元,是画展的三分之一。[NextPage]

  记者:世博中国馆原本并非按美术馆的建制建造的,那安排这样一个大展,需要做的搭建工作花费巨大吧?

  谢定伟:搭建成本确实占据展览成本的很大一部分,花费数百万元。比如中国馆序厅石材地面硬性规定不能打洞,会破坏地面,而挂画必须要承重墙,几十公斤的画,如何能挂上墙而不倒,墙要做得厚重,墙中的钢筋非常之粗,房顶上也是钢梁,钢材用掉160多吨,实际上做得有些过头,也造成了造价之高。还有防火系统,系统要从地下室把水接上来,要符合消防标准也非常复杂。还有喷水误喷怎么办?这就意味着系统里面还要防止误喷发生,系统就复杂了。另外展厅里所有的技防监控设备和报警系统都要重新安装。如此一来,我们走入了一个陷阱——等于新造一个美术馆,所有的费用都提高了。

  改建中国馆会是一个天价,当然,如果是政府行为的话,是不会有烂尾楼的情形出现的。当初我们展览启动的时候,世博中国馆的未来去向还没有明确。

  记者:如此庞大的展览成本,很多人都好奇,这次毕加索大展到底盈亏如何?

  谢定伟:这次毕加索展览的成本,可能是全世界同等类型展览中成本最高的,如果单看票房或者票房和礼品,我们不可能打平4500万元的成本。其中,借展费、保险、运输、场租、安保、搭建,占主要部分。收入由三部分组成:票房、礼品纪念品、赞助。赞助占到一半以上,而在国外,这样的展览赞助只占到20%~30%。一般喜欢赞助画展的多为银行,他们有高端客户有欣赏艺术展的需求,这次法新银行、工商银行、广发银行都是赞助商的大头,还有奢侈品牌。大型国有企业也有,比如中国电信。中国邮政本来也想介入,但是知晓太晚。还有品牌赞助,比如展厅里的灯具都是奥地利的赞助商奥德堡提供的,他们降低价格,还免费提供一部分灯具,为我们节省了50%的照明费用。

  名人讲座由房产商赞助,企业看中的是有几十万的人次参观的文化艺术展览这个平台。吸引了那么多的人流,场内的广告牌,展厅周围的展板,媒体的宣传,这就是回报,我们用较小的成本,得到他们的赞助。所以,如果算上赞助的话,我看基本可以持平。

  记者:你觉得在这样一个耗资巨大的民营艺术大展中,来自哪些方面的压力最大?

  谢定伟:我们受到的压力最大的是搭建,还有,来自安保。首先是满足温湿度控制要求,加上技防和安保有非常严格的要求,所有摄像头24小时全覆盖监控,录像保留3个月,消防分队每小时巡逻,244个安保分两班倒,还有犬防。市技防办公室专门来监管,区公安部门一次次来检查情况,中国馆还有20几个民警派驻。入场参观还要安检,与上飞机一样。当时还曾经要求我们严格按照一级文物的标准来执行安保,可能这个要求是过于严格了。我个人的意见是必要的安保要具备,能节省的也要尽量节省,比如安检可能不需要执行飞机场登机的标准。将来文化事业再发展,看一个展览也就是一个平常行为,文化事业一定要老百姓来参与,那就一定要讲成本。市场经济规律一定不能违背。希望今后对这样类似的展览,能有一个基本的安保要求,根据实际需要来控制成本。其实我们已经买了高额的全免责保险。

  记者:政府在这样的一个大展中有过支持吗?

  谢定伟:这次展览完全不同于以往的展览,完全由民营资本来做,政府在经济上没有赞助我们。现在国内博物馆、美术馆普遍免门票,但我们因为成本的关系要卖门票,所以寻找场馆就成为一项巨大的困难,上海美术馆的场租费原本是270万元,换到世博中国馆,单场租费,就数倍于美术馆。政府是支持我们的,如果没有政府的支持我们也不可能在中国馆办那么大的展览。比如文广局的批文很快。还有中国馆不是海关许可的监管场地,而这次涉及的艺术品价值6.8亿欧元,海关押金要交30%,谁能付得起啊,但海关很支持,改为驻场监管,免了押金。

  记者:听说在借展费支付方面,你们作为民营企业也遇到了一点麻烦?

  谢定伟:是换汇的问题。我们得到的是文广局的展览批文,据此海关定性为不需支付外汇的非贸易展览,但是借展方巴黎国立毕加索博物馆要求的税后100万欧元的借展费须支付外汇。由于展品入关的海关报关单上注明是会展不能有外汇支出,于是银行就不让我们换汇支付给外方,尽管我们已经交了税,银行还是要我们到外汇管理局去申请外汇。外汇管理局说按海关的报关单你是非贸易项目,不可以换外汇出境。因为毕加索大展已经见报了,这次酌情特批,以后必须以外贸方式来做。于是我们又去找外贸公司(通过外贸公司做成本会增加),但由于海关的报关单是非贸易展览,外贸公司也不能做。资询海关能否把报关单改成贸易借展,海关说根据文广局批文,这属于非贸易展览,报关单不能改变。这样今后办展换汇仍然会遇到同样的问题:如海关仍然根据文广批文将展览定性为非贸易,那就既不能换汇直接支付到国外,也不能按贸易方式通过外贸公司来支付外汇给外方。

  可能目前的体制里面没有民营企业引进国外展览并需支付外汇的先例,像上海博物馆这样的政府事业单位肯定有相应的政策配套。不知政府哪个部门,不知是商务部、文广局,还是海关能解决这个问题?体制改革和改变,谁来牵头解决这个事情?这变成一个课题。[NextPage]

  记者:如果没有收门票这一项,你们很可能就会在上海美术馆做这个展览了。

  谢定伟:中国美术馆馆长范迪安去年两会时也提过这个问题,特展应该收费,因为特展的成本高。国外也是这样,一些普通的低成本的展览,或博物馆美术馆自己的藏品展,可以免费,但特展例外。如果不能卖门票,就等于把一些国外高端的艺术品展览关在国门外。现在80元钱看62幅毕加索,平均一元几毛钱看一幅世界名著,难道不值吗?做画展根本不可能是暴利行业,打平就是成功,国外都是如此。

  如果把门槛放得很高,那么类似毕加索这样的顶级艺术品展览就一定会做亏,以后就不会有人来做,最后受影响的是老百姓的文化生活,在家门口看不到国外顶级艺术品展览,只能出国去看。

  (编辑:符素影)


注:本网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凡本网转载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等文件资料,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

扫描浏览
北京文艺网手机版

扫描关注
北京文艺网官方微信

关于北京新独立电影有限公司 | 著作权声明 | 合作招商 | 广告服务 | 客服中心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 协作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