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徐佳和
毕加索博物馆馆长安妮·巴达莎莉
采访:徐佳和
被访:安妮·巴达莎莉
在来上海之前的展览筹备阶段,法国国立毕加索博物馆馆长安妮·巴达莎莉就接受了记者关于毕加索展览的采访,她认为,在距离毕加索离世后那么多年他的影响依然深远。
记者:能介绍一下法国国立毕加索博物馆的馆藏来源及与毕加索的关系吗? 毕加索博物馆的馆藏毕加索作品有多少件?最重要的作品是什么?
安妮:法国国立毕加索博物馆的作品是由毕加索的家人捐献的。1973年毕加索逝世后,法国政府向毕加索的家人征收遗产税,以向博物馆捐赠作品的形式缴纳高额的遗产税。博物馆与毕加索基金会有十分紧密的联系,现今毕加索画作在全球展出必须经过毕加索基金会的同意。
巴黎毕加索美术馆共藏有毕加索绘画203件、雕刻158件、陶瓷器88件、素描1500件、版画1600件。本次将有62件作品抵沪巡展,包括48幅油画、7幅版画和7座雕塑,其中,《坐红色扶手椅的女子》、《雕塑家》、《朵拉·玛尔肖像》、《玛丽·特蕾斯的肖像》、《扮小丑的保罗》等均为创世名作。
记者:你如何评价毕加索以及其领衔的立体主义在艺术史中的地位?他的出现可以视作巴黎上世纪二三十年代艺术大爆发的群体现象的一个反映吗?
安妮:毕加索的立体主义在世界美术史上是一种新风格,人们在这之前(20世纪初)从未接触到这样的画风,可以说是对传统艺术的突破,也对人们充满着视觉冲击力。我想这也是毕加索作为一个画家想要得到的东西,在艺术的道路上另辟蹊径,开创属于自己的艺术风格。
与毕加索同一时期的画家,如马蒂斯(Matisse)、马奈(Manet)等,均有自己的艺术风格。事实上,在1904年刚定居巴黎时,毕加索尚未成名。在从“洗衣舫”(巴黎破落艺术家聚集地)迁离之后,毕加索才真正进入其立体主义时期,而20世纪20-30年代他已进入了超现实主义时期,正是由于他在巴黎期间与众多艺术家的交流促成了如此频繁的风格变化,因此可以说他是当时艺术界兴盛的一个缩影。
记者:距离当下,毕加索过世(1973年4月8日)已经30多年了,毕加索对当代艺术的影响依然存在吗?如果存在的话,存在于哪些方面?
安妮:毕加索作为20世纪最杰出的艺术家之一,更是被人称作现代艺术之父,可见其对当代艺术的影响依然是存在的。他的很多作品在现在看来还是非常时尚的,人们对其画风的研究也从未停止。除了油画之外,毕加索还创作过雕刻、版画、陶瓷艺术品、舞台服装等,可见他是一个“不安分”的艺术家。他对空间、色彩和线条的运用值得现代艺术家深入研究与探讨,对于毕加索来说,艺术就不应该有禁锢,绝对的自由才是他想要的。
(编辑:符素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