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访者:原琳
被访者:齐鹏
齐鹏的绘画作品超越了单纯的视觉形式命题,进入到视觉思维的形而上领域。她表现的物象源自于现实世界的客观表象,但是被极度虚幻化了。影影绰绰和似是而非的画面效果,富有很强的视觉诱惑力和知觉穿透力。在观者极度想看清被描绘的对象或者想复原这些客体在实在世界中的表象的同时,又深深被抽象化的色彩和形体所迷惑,从而体悟到作者所意欲表达的超验世界……
原琳:看您的经历,感觉您在艺术的道路上走了一条迂回的路。您现在的绘画风格是否是从开始一直延续下来的呢?
齐鹏:不是。我一直很钟情于油画,但上大学的时候感觉跟风的现象比较严重,我也去临摹并尝试了创作,但后来就转去做策展和编辑工作,同时继续投入大量的时间研习艺术理论,为今后绘画创作积累能量。经过坚持不懈的努力,我终于在近年寻找到属于自己的绘画语言。
原琳:那么您这批新的画主体思路是什么呢?
齐鹏:我当时是找到了一种语言,一种属于自己的原创性的语言。我觉得这是非常重要的。这也是一种运气。我非常喜欢具有思辩性的作品,同时我又是一个很重直觉和感性的人。我认为思辩气质和感性的结合是我现在艺术语言的主要特征。花啊、人啊、建筑啊、风景啊,在我的画里全部被虚幻化了,就像万花筒折射的世界。我们说它们是真实的,是因为我们眼睛确实看到了这样的形状和色彩,并且它们所反映的对象也是真实的。同时也可以说它们是虚幻的,因为这些映像毕竟又不是真实存在于我们周围生活世界的那样。要说我的作品的思路,可以用一句话概括:似是而非。
原琳:而您又是如何找到的呢?
齐鹏:可能是因为自己一直在思索这个问题,也在不断地做各种试验吧,包括眼界的开阔、理论方面的反省等多种因素促使我找到了属于自己的语言。
实际画的过程中我并没有考虑太多,但是画出来后根据自己的理论积累反省一下,这些作品是挺特殊的。这可能与我的追求、我的出发点有一定关系。我觉得艺术家应该是真诚、坦白、有亲和力的,艺术就是为了让大家很轻松、很愉快、很舒心。
原琳:所以您的作品都选取了生活中现实的元素,并进行了细腻的表达。
齐鹏:是的。因为人是社会的人,而同时我又是一个艺术家,我就要通过我的艺术作品来传达出我的生存状态,当然也会传达出这个时代的信息。而这种信息是否能够引发别人的共鸣,或其他感受,这比较重要。
原琳:包括您所用的色彩,丰富而艳丽,都体现了这个时代的特点。
齐鹏:根据调查,中华民族的一个特点是喜欢美,喜欢赏心悦目的东西。
原琳:所以您画的作品都体现了这种感觉。
齐鹏:可能我的画也在无意识中传达出了民族心理和精神需求的这种特点吧。人们都说,东、西方艺术家的作品给人的感觉是不一样的。这可能就是所谓的文化根基,是遮掩不住的表露。
原琳:那么为什么您要使画面的整体效果模糊起来呢?
齐鹏:就是前面我讲到的,似是而非。模糊就是我的一个语言特征,模糊就有一种模棱两可的感觉,这样就可以给观者一个思考和想象的空间,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其实,看艺术品的时候就像看人一样。画者有意识、无意识的想法,以及观者自身的想法,都会融入进来,所以这个艺术品就是丰富的,总是在讲述不同的内涵,而这也就是艺术的魅力。
原琳:您会把现在的艺术语言一直坚持下去么?
齐鹏:肯定会的。而对艺术家本身而言,自己的艺术语言也是有一个提炼、变化、发展的过程的。我个人的这种趋势,就已经是有一些变化了。但色彩是我永恒的主题。我希望永远呈现出让人愉悦的色彩的面貌。而这就涉及到一个形式的探索问题——我们传统文化如何在现代社会体现出自己的变化特色。所以作为绘画来讲,我们是否可以对绘画语言做一种形式上的探索,用自己的文化的根基,创造出很“东方”的绘画语言。我感觉对形式上的探索,以后发展的空间还是很大的,而这也是我追求的一个目标。
(编辑:李锦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