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世界 - 文艺的力量
文学家 美术家 音乐家 戏剧家 摄影家 舞蹈家 影视人物 其他 专题访谈
北京文艺网
自媒体注册
北京文艺网自媒体发稿指南:
1、登录北京文艺网,点击北京文艺网会员注册,根据要求完成注册。
2、注册完成后用户名和密码登录北京文艺网。
3、登录后,请点击页面中功能菜单里的我要投稿,写下你要投稿的内容,后点击确定,完成投稿。
4、你的投稿完成后需要经过编辑审核才能显示在北京文艺网,审核时间需要一到两天,请耐心等待。

专访中戏舞美教授边文彤——工作并快乐着

2009-05-30 13:24:12来源:搜狐娱乐    作者:

   

 作者:刘璐

  最近,一部小剧场话剧《谁爱谁,爱谁谁》在北京上海火爆上演,观众好评如潮。舞台上那个大大的组合柜给观众留下了很深的印象。我们走访了它的设计者——舞美设计师边文彤。

  边文彤,中央戏剧学院舞美设计专业副教授,亚洲戏剧教育研究中心事业部副部长,曾多次获得舞美设计大奖,第九届第十届文华奖、第二届中国舞台美术展金奖、布拉格国际舞美展团体奖、中日舞台美术展优秀奖、中国人口文化奖优秀舞台美术奖……

  怀着一颗童心的“乐活家”

  边文彤至今珍藏着一张童年的照片。照片上,还未上小学的边文彤正用双手托着下巴,歪着脑袋听别人弹钢琴,两只眼睛闪烁着纯真的光芒。

  如今有着如此响亮的“行政名头”,获过如此多大奖的边文彤还是照片上那个纯真的小女孩儿吗?“我仅仅是一个舞美设计而已,我没那么强,那么好,那么有名。就是觉得喜欢这样一份工作,这样一份职业,我喜欢做有创造力的事情,我也从事着我喜欢做的事儿,我觉得挺快乐的挺幸福的。”

  在采访中,我丝毫看不出眼前的边文彤已经38岁,她的讲述抑扬顿挫,时而高亢时而低沉,她的声音中充满了一种年轻的快乐,用“银铃般”来形容丝毫不为过。《谁爱谁,爱谁谁》里有一段买豆浆的情节,讲述了野蛮女友小麦和五好男人齐原在领结婚证的路上因一杯豆浆而吵架的故事。这段戏是根据边文彤的亲身经历改编的,在讲述她和她丈夫吵架的时候,边文彤仿佛回到了很多年前的那个早上,声情并茂地带着吵架时特有的语气语调“表演”了一番。

  “到底结不结啊?”

  “不结就不结。”

  “爱结不结。”

  边文彤就是一个乐活家。在谈到她的儿童剧创作时我问到她平时如何培养自己的童心,边文彤毫不犹豫地大声说:“我就有,一直都有……”

  采访是在边文彤的工作室里进行的,她的工作室位于健德门的马甸经典家园。马甸经典家园完全不像它的名字那样是一个经典的绿草如茵依山傍水的家园,小小的院子里停满了私家车,院子门前几个老者围坐在一起下着棋,对面是一家火锅店,一片嘈杂之感。

  进门了你更会觉得惊讶,会议室的墙上挂着的广告竟然是有关机械的,工作厅里的书架上摆着的也完全和舞美设计不搭边。不过进入了边文彤自己的真正的工作室以后,你才会感觉到一个舞美设计师的生活情趣。

  一个简单的落地窗,阳光投射进来,屋内暖洋洋的。两面墙上,不均匀地挂着几个刻着抽象图案的工艺盘子,屋子里有两个几乎达到房顶的书架,望去上面挤满了中文英文的艺术类书籍。窗前摆放着一个茶几,一整套茶具放在上面。“你喝什么茶?”我这才注意到书架下端的一个格子里放着好几盒茶叶。喝茶的习惯是在拍戏的时候养成的,那时候大家都很口渴,所以她就弄了些茶来喝,后来渐渐养成了喝茶的习惯。

[NextPage]

  中戏舞美设计专业的第一个女研究生

  身为中戏的老师,同时又是舞美设计师,边文彤如何处理教书与实践工作的关系?“我是一个教舞台美术设计的老师,我的职业是一个教师,专业是舞台美术设计,同时也是一个设计师。如果说我把做老师作为我的唯一的一个工作的话,那就是说我根本不知道得去做设计,我只当老师只教课。这会有一个什么问题呢?我本人没有任何的实践经验,我没有一种经验的积累,而且我也不够新锐,我完全不知道现在外面的设计大家都是怎么设计的。”

  所以虽然身为老师,但边文彤也会在完全不影响教学的情况下去做一些实践工作,“我觉得这可能是对我的教学的一种提升,我会有一些经验教给我的学生们,会让我时刻保持着比较新的兴奋的创作状态。”

  教学与繁忙的工作占据了边文彤的生活中的大部分时间,但是她工作并快乐着,“我就是一个很喜欢工作的人”,甚至可以说她目前的状态是“痛并快乐着”,之所以会痛,是因为想出一个方案之前的那段时间是最痛苦的,“但是当我看到自己的作品呈现在那儿的时候我很有成就感。”

  作为老师,心中最大的的满足是学生带来的。学生取得的一点点的成就,毕业多年后的看望抑或是街上偶遇两人怀念那一段师生情,都会让一个老师拥有一种巨大的满足感。一次边文彤在看戏时遇到了她的一个已经怀孕的学生,那位学生拉着她的手说她还想上她的课,这给了边文彤很大的满足。

  边文彤回忆起自己的老师,心中充满了感激,“我遇到了好老师,他们能够带我进入到这样的一个领域,而且让我很喜欢这个专业这个行当,也让我觉得我愿意一生都从事我的职业。我也希望可以成为像他们那样优秀的老师,我觉得这真的是我一生受益的,我人生当中遇到了好老师让我喜欢这个行当,我会愿意去付出。”

  从90年进入中央戏剧学院到95年本科读完,大多数的同学都选择了去剧院团工作,而怀着对中戏深深留恋的边文彤决定考研。“想要考研也是希望延缓离开学校的时间,推迟离开学校的日期,因为很留恋中戏。”就这样,边文彤成为了舞美设计专业有史以来为数不多的研究生,“在我当年考研究生的时候,我大概是我这个专业有史以来第五个还是第六个研究生……女孩儿里面我可能是第一个吧。”

  三年的研究生生活结束后对中戏既有留恋也有感谢,边文彤依然不愿离去,这时学校找到了她留校当老师,这让她的一生从此扎根中戏,“我一下觉得阳光灿烂,我终于可以把离开中央戏剧学院推迟到我退休的那一年了。”

  边文彤还有一个“一年之师”,06年到07年,她在美国耶鲁大学做访问学者,那段期间她的老师是国际舞美界泰斗级的人物——李明觉,一个华裔美国人,完全不会说也看不懂汉语。“一个华人能够在美国那种全都是金发碧眼的人里面,在艺术上取得那样的成就,实在太了不起了。成功的人都有他的理由,我太想知道他的理由了。”

  李明觉曾在1983年以百老汇歌剧《K2》获得美国舞台艺术最高奖“托尼奖”。他一生作品很多,在舞美设计界,他和英国的科尔泰、捷克的斯沃博达并称世界舞台美术设计三大巨头。30余年来李明觉对美国舞台设计界的影响之深无人出其右,他雄踞美国10大舞台设计师之首;在世界当代最著名的40位舞美设计师中,一半以上曾受教于李明觉,而几乎所有人都表示受到他的影响。

  关于创作:灵感来自于生活

  95年4月份的《中央戏剧学院学报》上有一篇名为《走入小剧场的困惑》的文章,那是边文彤的本科毕业论文。在95年的那个年代,小剧场戏剧还不像如今这样蓬勃,而且那个时候的小剧场话剧演出的方式“根本就是大剧场的演出方式”,演员已经离观众很近了,演员的表情神态甚至呼吸,观众都能感受得一清二楚,偏偏那时的演员要化很浓的妆,“让我觉得完全不能够被打动了,完完全全相信这绝对是个假的,太假了。”

  这个难道就是真正我们追求的小剧场戏剧的境界吗?

  《谁爱谁,爱谁谁》,边文彤第一次尝试制作话剧,不再仅仅着眼于舞美设计,获得了很大的成功,观众好评如潮,这部引发了他们共鸣的戏也将在上海再一次上演。一部小剧场的话剧,取得如此大的成功,得到了观众的认可,这已经达到了边文彤的目标,“我们不是为了一味的要让观众哈哈哈的大乐就是一种满足,我们是要做一个精致的有品位的小剧场的戏。希望能够有更多的朋友喜欢,让他们觉得这就是他们熟悉的身边的生活的事情,希望他们因为看完了这部戏能够读到背后的那一段话,也希望他们能珍惜身边所有的。”

  小剧场是有无穷的魅力的。它的观演关系更近了,一部戏,不再单单是由演员在表演,而是观众与演员共同去完成一次演出。“小剧场距离近了,演员的表演要不留痕迹要更自然,也更容易去打动观众。我觉得这可能是很多的观众选择去看小剧场的戏剧的一个重要的原因。他会觉得是在那么近距离的去跟演员分享这样一个演出。有很多的朋友说‘啊,我那么近距离的看到他笑,看到他眼睛里面闪闪烁烁的泪光。’”

  边文彤能够是一个乐活家,显然也与她的职业分不开,她的职业要求她不断地从生活中汲取新鲜的养分,活跃自己的大脑,才会有源源不断的创作灵感,“灵感来自于生活,来自于特别普通的生活。”

  对于戏剧的创作,边文彤有自己的追求,并且这种在艺术品位与格调上的追求与商业运作没有矛盾。只要能够很负责任地给观众一个真实的能够打动他的作品,与观众在这个晚上一起分享对于生活的感悟与体验,这就是一部好的话剧。

  采访结束,边文彤受邀还有去看一部话剧,晚上还要继续进行创作。她匆匆地在楼下的超市里买了几袋饼干一瓶饮料,坐进自己那辆黑色的车,向着国家大剧院驶去。我突然想起她工作室书架上的几盒茶叶和她跟我说的几句话:“每个人的生活都有可能出现原来你意想不到的一些变化或者是变数……就看你用什么样的心态,什么样的角度去看待你的生活。”  

  (编辑:李锦泽)

 


注:本网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凡本网转载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等文件资料,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

扫描浏览
北京文艺网手机版

扫描关注
北京文艺网官方微信

关于北京新独立电影 | 著作权声明 | 合作招商 | 广告服务 | 客服中心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 协作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