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世界 - 文艺的力量
社会 文学 美术 音乐 影视 摄影 戏剧 舞蹈
北京文艺网
自媒体注册
北京文艺网自媒体发稿指南:
1、登录北京文艺网,点击北京文艺网会员注册,根据要求完成注册。
2、注册完成后用户名和密码登录北京文艺网。
3、登录后,请点击页面中功能菜单里的我要投稿,写下你要投稿的内容,后点击确定,完成投稿。
4、你的投稿完成后需要经过编辑审核才能显示在北京文艺网,审核时间需要一到两天,请耐心等待。

中国近代国歌的演变

2007-09-24 12:58:43来源:北京日报    作者:

   

  史海钩沉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产生之前,在近代史上,曾有过许多首鲜为人知的国歌。研究近代史上这些不同时期的国歌,有助于我们更深入地了解近代那段屈辱、动荡、曲折、悲壮的历史,增强国民的爱国思想。

  提起国歌,今天的人们想到的恐怕大多是《义勇军进行曲》,其实,中国在近代还出现过多首国歌。这些国歌是如何确立的?其间又经历了哪些波折?其细节恐怕已少为人知,本文据有关史料试做梳理。

  中国的国歌最早可追溯到清末。当时,具有深厚音乐素养的曾纪泽出任清政府驻英公使兼驻俄公使,鉴于本国无国歌而"作乐章一首,兼排宫商,以为国调","名曰《华祝歌》",以应外交礼仪。曾一度将《华祝歌》上报清政府作为国乐,未被采纳。1885年,曾离任回国,临时充作"国调"的《华祝歌》也就结束了其历史使命。

  后来,一批爱国志士为激发国人的民族意识、抵御列强侵略,曾创作了一些类似国歌的爱国歌曲,

  梁启超、杨度、李叔同等都曾创作过类似国歌的爱国歌曲

  如:借用日本歌《君之代》曲调的《一统旧江山》,梁启超作词、日本横滨大同学校作曲的《爱国歌》,夏颂莱作词、谱曲的《何日醒》,石更词、辛汉曲的《中国男儿》,杨度词、沈心工曲的《黄河》,李叔同作词、谱曲的《祖国歌》、《我的国》等。其中以李叔同所作的两首歌影响最大,其《祖国歌》曰:

  上下数千年,一脉延,文明莫与肩。纵横数万里,膏腴地,独享天然利。国是世界最古国,民是亚洲大国民。呜呼,大国民,呜呼唯我大国民!幸生珍世界,琳琅十倍增声价。我将骑狮越昆仑,驾鹤飞渡太平洋,谁与我仗剑挥刀?呜呼,大国民,谁与我鼓吹庆升平!

  黄炎培后来在《李叔同先生的〈祖国歌〉--回忆儿时的唱歌》一文中忆及了《祖国歌》的巨大影响。他说:"那时候的有志青年,大家忧心忡忡,慷慨激昂地发挥他们的爱国热忱。李叔同先生这歌曲便是在那时候作的(《祖国歌》作于1905年),这歌曲在沪学会的刊物上发表之后,立刻不胫而走,全中国各地的学校都采作教材。我的故乡石门湾,是一个很偏僻的小镇,我们的金先生也教我们唱这歌曲。我还记得:我们一大群小学生排队在街上游行,举着龙旗,吹喇叭,敲锣鼓,大家挺起喉咙唱这《祖国歌》和劝用国货歌曲。"

  昙花一现的第一首国歌1910年,曾到日本考察过音乐的礼部左参议曹广权,鉴于"各国皆有专定国乐,极致钦崇,遇亲贵游历,公使宴集,既自奏国乐",而"我国国乐从前由出使大臣曾纪泽权宜编制,声调缓慢,至今各国常致疑问",他奏请"整饬礼乐,以正人心"。1911年10月4日(宣统三年八月十三)由皇帝批谕内阁:"典礼院会奏,遵旨编制国乐专章一折;声音之道,与政相通,前因国乐未有专章,谕令礼部各衙门妥慎编制。兹据典礼院会同各该衙门将编制专章缮单呈览,声词尚属壮美,节奏颇为叶和,着即定为国乐,一体遵行。"

  其歌词为:

  巩金瓯,承天帱,民物欣凫藻。喜同胞,清时幸遭,真熙皞。帝国苍穹保,天高高,海滔滔。

  词作者为文学大家严复,由著名昆剧、京剧艺术家溥侗以皇室颂歌曲谱改写成新式乐谱。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首正式国歌。

  6天后,武昌首义,清王朝灭亡,这首"国乐"也就随之寿终正寝了。

  未正式公布为国歌却在中华民国第一届国会上演奏的《卿云歌》

  中华民国成立后,教育部于1912年2月发布征集国歌的广告。同年2月25日第22号的《临时政府公报》,刊登出沈恩孚作词、沈彭年作曲的国歌拟稿一首--《亚东开化中华早》。歌词为:

  亚东开化中华早,揖美追欧,旧邦新造。飘扬五色旗,民国荣光,锦绣河山普照。喜同胞,鼓舞文明,世界和平永保。

  同年7月,教育部印发由沈心工作词、邹华民谱曲的《中华民国立国纪念歌》,其歌词是:

  伟哉,吾汉满蒙回藏五大民族。共奋精神,共出气力,共捐血肉,清除四千余年专制政府之毒,建立亿千万年民主共和之国。而今而后,凡我华人,如手如足,勤勤恳恳,整整齐齐,和和睦睦;兴我实业,修我武备,昌我教育。立愿与全世界共享和平之福。

  截至同年11月30日,共征集到歌词稿件300余件。这些稿件不少曾刊载于报刊,以征求各方面的意见。

  经评审,300多稿件无一篇入选。主持者遂变更办法,于1913年2月26日分函约请蔡元培、张謇、梁启超等15位大家各自撰写歌词,再行征求曲谱。这些人中仅章太炎、张謇、钱恂、汪荣宝四人应约撰写了歌词。章太炎的歌词是:

  高高上苍,华岳挺中央,夏水千里,南流下汉阳。四千年文物,化被蛮荒,荡除帝制从民望。兵不血刃、楼船不震、青烟不扬,以复我土宇版章。吾知作乐,乐有法常。休矣五族,无有此界尔疆。万寿千岁,与天地久长。

  章太炎在给教育部的公函中称:国歌词"泰雅则不能求妇孺解喻;过浅则无以增国家光荣。偏主革政,则未足我汉京;专言光复,未足调和殊类"。他认为自撰国歌词"先述华夏名义,次及古今文化,然后标举改革,乃及五族共和,言皆有序,文亦易了"。章太炎还称:"国歌相属兹事体大,非《卿云》属辞,夔、牙度曲,固不足以舒吾荣光。"章太炎所说的夔,据说是舜的乐官,牙则是春秋时代擅长操琴的伯牙。

  后经教育部评选,众议院议员汪荣宝(衮甫)的《卿云歌》入选。其歌词是:

  卿云灿兮,糺缦缦兮,日月光华,旦复旦兮。时哉夫,天下非一人之天下也。

  《卿云歌》相传是古书《尚书·大传》中虞舜所唱的歌,即所谓"卿云聚,俊土聚,百工相和而歌卿云,帝乃倡之曰:´卿云灿兮,糺缦缦兮,日月光华,旦复旦兮"。汪荣宝的《卿云歌》后两句是他个人加上的。他自认为:《卿云歌》"气象高浑,超越万流。而卿云兼象国旗,光华隐寓国号,播诸管弦,尤足动人爱国之思。……似于民国教育大有裨益,惟歌词太简,不便长言,拟于歌后取当时持衡枕首之语,用相增益,或更叠其词,以明咏叹"。

  1913年4月8日,中华民国第一届国会在北平开幕,按照各国惯例,开幕典礼应奏国歌。大典将近,内务部急忙转请教育部将《卿云歌》交由侨居法国的比利时作曲家约翰哈士东作曲。但是这首歌既未正式公布为国歌,也未流传开。音乐界称此歌为第一次《卿云歌》。

  我国历史上第二首正式国歌,因遭到社会舆论反对,未能流行,后成为袁世凯的"挽歌"

  此后,南京临时政府北迁,直到1915年5月23日,政事堂礼制馆将议定的"国乐"呈报外交部转大总统袁世凯"妥速商报呈候核定"。当日,袁世凯批示礼制馆:"应准(以所拟乐章)定为国乐,即由该馆通知遵照"。

  礼制馆在议定这首"国乐"的歌词时,还有-段插曲:时为教育总长、议乐主任的汤化龙在发言中说:

  中华民国国歌,南通张季直(謇)曾手订三章,今弃而不用,诸公乃自撰新国歌,无一句通者,言之不文,行之不远,况以如此不通之言,而天下人歌诵之,化龙虽不学,不敢附和此不通之语。……今将所撰国歌逐句评之,如第一句云:"中国雄立宇宙间,山连绵。"立国地上,未有立国天上者,有之,则为空中楼阁,或无地起楼台。今不曰雄立世界、雄立东亚,而曰雄立宇宙,有天无地,何以立国?不通。世界各国,有山有水,古人所谓带砺山河,大好江山是也。今歌词只谓山连绵,则江淮河汉,不是为中华立国之基矣!有山无水,更不通。又如末句:"中华五族开尧天,亿万年。"今日中华民国,五族共和,宜综合五族立言,尧天仅能代表汉族,有尧无舜,谁为揖让?况亿万年字样,为五族亿万年乎?为尧天亿万年乎?不过本天子万年语意而已,此又一不通。

  由于汤化龙的批评,礼制馆将"国歌"歌词最终改为:

  中国雄立宇宙间,廓八埏,华胄来从昆仑巅,江河浩荡山绵连。共和五族开尧天,亿万年

  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二首正式国歌。词作者荫昌,字午楼,满洲旗人。曾任清宣统帝的陆军部尚书(部长)。

  袁世凯称帝之际,曾将此歌词的"共和五族开尧天"改为"勋华揖让开尧天"。此歌曲全曲采用过多的休止符,把起伏悠扬的昆曲音调一再割裂,唱词也弄得支离破碎,缺乏国歌应有的庄严宏伟气魄,因而遭到社会舆论的反对未能流行。可笑的是袁世凯暴卒后,灵柩回彰德安葬,竟然演奏这首歌。不过,随着袁的灭亡,这首"国歌"也就自行废止,成为他的"挽歌"。

  以后,军阀混战,政局动荡,一直无正式国歌。

  由萧友梅谱曲的《卿云歌》成为我国历史上第三首正式国歌

  1919年11月24日,教育部呈请国务院批准成立了"国歌研究会"。到1920年4月,研究会决定采纳邓萃英的建议,将原汪荣宝创作的《卿云歌》末两句删去,作为新国歌。并公推萧友梅、杨仲子、王露、吴瞿安等四位音乐家分别作曲。研究会经过认真挑选,决定采用刚从德国留学归国的古琴名家萧友梅的曲谱,并请萧分制钢琴伴奏乐谱三种。

  1920年10月,教育部将萧友梅谱曲的《卿云歌》提交国务会议讨论。1921年3月25日,国务院请总统徐世昌核准,自7月1日起,"准如拟办理,即由教育部通行遵照"。教育部"通咨各省施行"。这样,由萧友梅谱曲的《卿云歌》便成为我国历史上第三首正式国歌。

  各方对《卿云歌》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汪荣宝、章太炎、吴敬恒等人大为赞赏,朱希祖却在《学艺》1920年4月第二卷第一期发表《论〈卿云歌〉不宜为国歌》一文以示批评。远在德国的音乐大家王光祈撰文评论说:《卿云歌》颇合我共和国家"天下为公,选贤与能"之旨,唱词"日月光华,旦复旦兮"也对中国未来寄予无穷希望。可惜词意古奥,平民难以领会,因此只能称"天下歌",还不能称作名副其实的国歌。

  传唱颇广的代行国歌《国民革命歌》

  1926年7月2日,在广州九曜坊省教育会举行的国民政府教育行政会议上,通过了《推行国歌案》。其决议之一是:"在国歌未颁布以前,卿云歌以国民革命歌代之。"

  《国民革命歌》词作者系黄埔军校政治部一位失名职员,曲调系用一首法国民歌。歌词为:

  打倒列强!打倒列强!除军阀!除军阀!国民革命成功!国民革命成功!齐奋斗!齐奋斗!打倒列强!打倒列强!除军阀!除军阀!国民革命成功!国民革命成功!齐欢唱!齐欢唱!

  这首代行国歌的《国民革命歌》,随着北伐军的步伐而传遍中华大地,久唱不衰。

  孙中山训词成为国歌

  1930年3月13日,国民党第三届中央委员会第七十八次常务委员会议决定:"在国歌未制定以前,可以党歌代用"。后来,国民政府责成教育部着手征集、制定国歌。但尽管征集截止日期一拖再拖,却无一合格者。此事只得搁置下来。至1936年,教育部再次组织国歌编制委员会,公开征集。至1937年春结束,应征者又有1700余人,稿件3000余件,仍无一首入选。

  1937年6月3日,中国国民党第五届中央委员会第四十五次常务委员会议决定:

  关于国歌歌词之编制,业经会同审查,佥以国歌之成,必有其历史,现行党歌,为总理训词,自十三年以来,其始用于国民革命军,其继已普及于全国,各友邦亦皆习用,今若另制,转嫌生强。细阅教育部所选各稿,虽各有所长,而亦各有所短,已由国歌编制研究会加以签注。现行党歌意义,所包至广。所有中国立国之大本,均已包涵于三民主义。其中"吾党"二字,说者以为专指本党而言,以为提议另制国歌之原因。惟"吾党"二字,依广义解释,与"吾人"同义。总理手创民国,即以其训词作为国歌,藉资全国人民之景仰,尤为至当。拟请明定即以现行党歌为国歌。

  孙中山于1924年6月16日主持黄埔军校开学典礼时的训词是:

  三民主义,吾党所宗,以建民国,以进大同。咨尔多士,为民前锋,夙夜匪懈,主义是从。矢勤矢勇,必信必忠,一心一德,贯彻始终。

  据著名园林学家陈从周回忆,这首训词出自南社社友、时任孙中山秘书、粤人易大庵的手笔。后被国民党政府权充"国歌"(也是我国历史上第四首国歌)。

  中国近代国歌在几十年的演变中,除上所列举,还有一些曾流行一时、并一度代充"国歌"的歌,如:徐谦作词、沈彭年作曲、流行于广东一带的《广东军政府歌》;佚名的《美哉中华》;佚名作词、借用英国国歌曲谱的《中华美地歌》等等。

(编辑:马燕)


注:本网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凡本网转载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等文件资料,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

扫描浏览
北京文艺网手机版

扫描关注
北京文艺网官方微信

关于北京新独立电影有限公司 | 著作权声明 | 合作招商 | 广告服务 | 客服中心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 协作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