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世界 - 文艺的力量
文学家 美术家 音乐家 戏剧家 摄影家 舞蹈家 影视人物 其他 专题访谈
北京文艺网
自媒体注册
北京文艺网自媒体发稿指南:
1、登录北京文艺网,点击北京文艺网会员注册,根据要求完成注册。
2、注册完成后用户名和密码登录北京文艺网。
3、登录后,请点击页面中功能菜单里的我要投稿,写下你要投稿的内容,后点击确定,完成投稿。
4、你的投稿完成后需要经过编辑审核才能显示在北京文艺网,审核时间需要一到两天,请耐心等待。

青年电影访谈系列:纪录片《地下·通道》/ 导演 潘俊阳

2017-11-24 16:39:29来源:北京文艺网    作者:陈家坪

   
这个访谈系列是由施小食和我共同发起的,我特别关注新一代年轻导演作为电影人的生活状态,以及他们对电影文化的感知,和在电影创作上的实践!

QQ截图20171124164002.jpg

潘俊阳:摄影师、导演

QQ截图20171124164104.jpg

陈家坪:诗人、批评家、纪录片导演。曾任中国学术论坛网主编,北京青年诗会发起人

 
  采访者:陈家坪

  受访者:潘俊阳


  这个访谈系列是由施小食和我共同发起的,我特别关注新一代年轻导演作为电影人的生活状态,以及他们对电影文化的感知,和在电影创作上的实践!—— 陈家坪

 

  “电影”是一门艺术,但“拍电影”是一份拉帮结派的工作青年导演的“帮扶”计划,并不像市场上宣传的那么多!—— 施小食
                 

QQ截图20171124165010.jpg

       

  《地下·通道》
           

  类型/纪录片

  时长/60分钟

  拍摄日期:2009年

  导演:潘俊阳

  主演:杜迅 李忠言 冯蕾舒,王茗茗

  监制:施小食

  出品人:潘俊阳

  故事简介:

  本片是一个关于群众演员的故事,他们长期居住在北影厂附近的地下通道 ,生活的窘迫让一部分人放弃了梦想 ,但还有一批人 ,依然在坚持着梦想和他们的爱恨情仇。
   
  下载链接:http://pan.baidu.com/s/1pLUh8kb(注:本片下载的有效期为7天)
           

  人生何尝不是一部电影

  ——陈家坪访谈电影导演潘俊阳

 

  陈家坪:《地下•通道》是你哪一年拍摄的?为什么想到要拍这样一部电影?

  潘俊阳:这部片子拍摄于2009年底。我为什么要拍摄这样的一部作品,因为在这之前我已经拍摄了两部关于演员生活的片子,原本计划拍摄三部曲,《地下•通道》是最后一部结尾片。第一部表现的是以我为主题看到和感受到身边演员的一种很无奈的生活状况,算是给自己的理想一个祭奠。到第二部是以记录的形式来表达整个横店演员生活的酸甜苦辣。《地下•通道》延续前两部作品,表现的更为广阔一些,面向整个北京,整个社会。

  其实一直以来我都想把社会上这么一类群体,用影像和内心独白的方式表现出来,直到有一天当自己与他们融合在一起时,才发现自己做一件事同时也陷入了这件事,因为他们这些人就像我的曾经和现在,我们是那么的渺小,那么那么的无助,没有人知道我们的理想在何方,但我们却依然热爱这一行,不断地努力坚持。虽然有些人在现实中没有把自己的理想坚持下去,但是我们也应该为他曾经用心努力去做过而骄傲。其实,我知道这些人的故事不是用一部或是几部片子就能够拍得完的,我只是希望做这么一点点,能够起到发光的作用,让更多人感受到,知道在北京在中国还有这么一些默默无闻的人存在,也希望能得到更多人的理解和社会的理解。

  这部片子是终结片,以后我不会再拍摄演员生活的片子了。有时在一些地方看到这些人曾经的影子,我会言不由衷地感到伤感。《地下•通道》是面向整个社会的,不单单表达演员的生活,而是延伸到社会所有为理想为梦想而努力的人们。由于拍摄资金有限和自己的能力有限,我只能尽我最大的努力来完成这部作品。

 

  陈家坪:这部电影从拍摄完成到现在,已经过去7年了,现在回头去看,这个故事还成立吗?这个故事是怎么形成的?

 

  潘俊阳:关于北漂和演员的生活可能有些人理解不了,也许包括你在内。我是2006年来北京的,当时的北影厂现在已经拆掉了,这是一个时代的变迁和历史性的变迁。很多年前,一直到现在,每当我们路过北影厂门口时都会看见有一群人在那里徘徊,他们在等待自己的戏。他们每天都一如既往地到那里。我曾经也在那里呆过,包括我片子里发生的事情都是这些人曾经的真实生活写照。

  那时候,北影厂地下通道里每天都会有许多人在那里睡觉,还有附近的天桥下都会有一些行李放在那里。时代变迁了,你觉得现在还会有人睡在地下通道里吗?现在估计没有人了,因为会有城管来驱赶。但是当时所有演戏的人都知道北影厂门口天天都会有人在那里等戏。我想说的是,有些事情人们看不到,但并不代表事情没有发生。影片是由一个人在地下通道里生活作为引子,引出几个不同人物,几个有理想追求的人最终的命运。

  拍摄《地下•通道》的时候,当时由于拍摄成本比较少,很多事情都是我和我老婆一起跑,我们自己去找景点,自己去联系场地。有时为了找到适合理想的景点,我们坐公交车去了好多地方,延庆、密云,还有京郊。整部片子都是在北京最冷的时候拍的。2009年的北京不像现在,要比现在冷,而且还经常下雪。其实,任何导演都希望片子能够按照自己的意愿拍摄完成,但是很多时候最终拍完时都会有很多遗憾,包括我对这部《地下•通道》也感到有很多遗憾的地方。在经济不是很充足的情况下我坚持一定要把这部片子拍完,结果由于资金的缺乏原剧本里好几场戏我都没有拍,我特别遗憾,但是也只能这样了。事隔多年我再回过头看这部电影时,觉得我当时的决定是对的,我已经释怀了。

  当时,在拍摄的中途,女一号突然查出来怀孕了,为了照顾演员能把片子演好又不影响自己的身体,我做了很大的决定,删掉了几场原本认为很精彩的重头戏。在时间调度上也改变了很多。当时我是很难过的,因为少了几场戏就直接影响整个片子的故事。我虽然很难过,但又能怎么样呢,只能自己修改修改剧本,往里添加一些自己都不能接受的东西,被迫妥协。现在,我一切都放下了,这些年经历了很多,对有些事情的处理方法也大度了很多。我曾经说过一句话:“人们都说时间能解决一切事情,其实时间并不会真的帮我们解决什么问题,它只是把原来怎么也想不通的问题,变得不再那么重要了。”人不走运的时候老天都会捉弄你。按照场景、时间和计划,原本可以顺利拍摄完成的,偏偏在片子拍到一半时,北京下了一场好大的雪,直接影响了拍摄外景的进度,只能改场景和剧本。

  当初拍摄《地下•通道》的演员和工作人员,如今已经没有几个还在北京。有的已经失去了联系,有一个去世了。有的也不做演员了,就像片中人物一样,真实的人生又何尝不是一部电影呢?你无法预知你以后会在哪里,你还会做什么?有时候,人是不愿意面对自己的过去的,通过电影作品把它表现出来,展现给大家看,真是最大的一种勇气。我做为本片资金短缺的主创和导演,我能要求其他人什么呢?我是应该感谢这些人能够跟我一起把这部作品拍摄完,就像前几天我和我的老婆孩子在世贸天阶某饭店吃饭,刹那间遇到了曾经的演员,远远的看了她几眼,我估计她也认出了我,但是我们都没有上去打招呼。她跟一位男士在吃饭,看上去还过得很好。我们远远地看了看对方,我知道她现在过得挺好,我也感到挺高兴,这就够了,何必要去打招呼呢。我们吃完饭以后,最终各自离开。

 

  陈家坪:可以感觉得到,《地下•通道》投射了你最初来北京时,充满理想而又比较辛酸的一段生活经验,在片中,哪个人物更接近你自己,或者接近你当时的朋友的形象?

  潘俊阳:《地下•通道》的剧本是我创作出来的,里边角色人物的生活,并不是出演演员的生活写照。但是,我了解一些人,有这么一大群人是这么生活的。包括现在也还有。所以我找了几个演员去表达这些人的生活,女一女二号都是北京电影学院毕业的学生。如果生活很富裕的人,我估计他们不能完全体会到片中人物的生活。要说片中哪一个角色更接近我,我应该是他们的综合体。生活没有想象的那么好,同样也没有想象的那么不好。

  片中人物林珊、季红、童言、晓军,四个人的故事是发生在同一年同一时期。这四个人看似独立的个体,每个人却都有关联。他们都是追求理想的人,随着岁月的沉积,现实的改变,每个人最终走上了自己决定不了的路。自命清高的林珊一直想寻找真爱,却被好姐妹算计后自己打破了人生的底线,跟了一个做生意的老板。当季红被副导演抛弃后悲伤失落时,决定默默离开北京,发誓以后再也不会回来了。怎么也没有想到,若干年后,物是人非时,她无奈又回到北京做了按摩小姐。童言得知姐姐在老家被人强奸以后自杀的消息,人格彻底分裂,从此过上颓废,骄奢淫逸的生活。晓军是那么热爱影视,却忍受不了长期在地下通道里艰苦的生活,最终选择放弃回到老家娶妻生子。季红与客人做完爱后看到摆在旁边的合影却是当年童言和自己好姐妹林珊的照片,她抽了一口烟,笑了笑。是的,一切都云淡风轻了。这就是他们的价值观,就像我在电影里台词里写的:“有些事是身不由己的,你不去做还会有人去做,你没有去做也有人认为你去做了。”写完这句台词时,我联想到现实社会中好多领域出现的问题,社会,官场,权力,任何领域每个人都会感受到这句话。很多时候,事情没有对与错,许多人都是身不由己。人生最重要的是理解、放下,还有宽容。

 

  陈家坪:你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喜欢上电影的?为什么决定来北京发展?

  潘俊阳:我是什么时候喜欢上电影的,我没有这个概念。记得我小的时候小学放假时,妈妈单位会发些电影联票,有时一个电影要看好多遍。那时谈不上喜欢,只是看看而已,通过看电影打发无聊的寒暑假。长大后学校经常组织看电影,再大些,2001年我从故乡沈阳去了上海,2003年离开上海去了横店,2006年离开横店去了北京。

  我一个人去上海时,也没有时间和精力去看电影了,直到2003年我去了横店,在那几年的拍戏生活中,我才逐渐对电影有了一些认识。我看了许多文艺片,闲时好多人在一个屋子里,一看就是一天,那时电影光盘都是租来的。就是那么一两年我看了很多电影,我渐渐发现一个好的电影可以传达很多东西,不仅可以表达导演的思想,更重要的是通过这个渠道可以给更多人启发和指引。所以,一直以来,这么多年我还是喜欢那些自己觉得有启发有感染力的电影。我觉得好多电影都会给人带来启发,比如《苏州河》、《十七岁的单车》、《香港制造》等。

  我挺感谢我的父母,他们一直支持我追求理想。虽然我的家庭不是很富裕,但是在精神上,我的爸爸妈妈,还有姐姐一直给予我鼓励。我决定去北京发展,之所以去北京,是我觉得在横店不太适合,对很多事情和生活感到厌倦,每天都很单调很机械的做着同样的事情。之前,我有两个朋友一直在北京工作,也是漂着,于是我就跟他们一起漂着。对于我自己的理想,只能是边工作赚钱边学习,只能这样。我现在也不算完全在北京定居,只是有个完整的家庭,有个可爱的女儿,有个志同道合的妻子,有着相同的爱好,一直也支持我做自己想做的事情,跟我过着酸甜苦辣的生活。

  北京是一个文化中心,一个文化城市,它的文艺氛围很浓,很多人才都聚集在这里。每个人都带着自己的理想或者梦想,来到这里,最终走的走,坚持的坚持,离开的离开。不过人的一生有梦想,就是好的,实现梦想的过程就是一个人的修行过程。

 

  陈家坪:你还记得当初是怎么拍摄完成《地下•通道》的吗?为什么取这个片名?

  潘俊阳:我创作剧本的习惯是比较灵活和随意的,有时会因为某种原因而突然在拍摄中有了其他想法和灵感,我便会改动剧本,有时每天都可能去改剧本,每天都会删剧本。以前写的东西,经过几年以后,我自己有了好多生活历练,剧本也会随着我的经历而增加一些当初没有写进去的内容。

  对于电影镜头的运用,我是根据故事情节来融合的。我个人认为,摄影镜头一定要融入片子发展的故事情节和音乐旋律,与他们成为一体才能最理想地表达故事。我拍了好多长镜头,那是为了表达故事的整体,我没有必要在故事未表达完或演员正热情投入表演时,我给强制打断情绪,在中间切个镜头进来,这样完全影响演员表演,也影响这段故事的表达。所以,很多长镜头我都留下来了。

  一部电影作品能够顺利完成,是整个剧组工作人员和演员的共同努力。我自己一直这么认为,每个人会不会做事都不那么重要,重要的是你是不是认真的去尽自己最大努力做了。有个认真的态度是最重要的,就算做错了也没有关系。片子的工作人员好多都是我的朋友,他们已经尽最大努力去做这件事了,我很感谢他们,真的。还有我的演员们,在我经常改动剧本的情况下也没有什么怨言,尽最大努力去完成自己的角色。

  我觉得片子拍出来后有很多的不足,但是我已经尽力了,大家都已经尽力了,现在留给大家的也只是曾经的点点滴滴,一些回忆碎片。我也很感谢我曾经所在乐队的朋友们,“传说乐队”送给我的音乐,我非常感谢他们。如果没有这些音乐片子会缺乏很多,也少了很多东西,音乐是片子的灵魂,它可以直接刺痛人们的心灵。所以在这里请允许我,对曾经一起合作过,奋斗过的朋友们,说一声谢谢!

  (编辑:夏木)


注:本网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凡本网转载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等文件资料,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

扫描浏览
北京文艺网手机版

扫描关注
北京文艺网官方微信

关于北京新独立电影 | 著作权声明 | 合作招商 | 广告服务 | 客服中心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 协作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