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中、日、韩三国知名艺术家联手打造、江苏省演艺集团耗资400多万元制作的《1699·桃花扇》,由上海圣翎演出公司首次引进申城,将于下月10日、11日两晚登台东方艺术中心,参加“迎世博·长三角名家名剧月”展演。
顶级团队 豪华舞台
导演田沁鑫介绍,打造《1699·桃花扇》的是一支国际顶级团队。文学顾问是台湾文学大师余光中,戏剧顾问是曾任韩日世界杯开幕式总导演的韩国人孙桭策,创作推广音乐的是曾给宫崎骏电影作曲的日本作曲家长冈成贡,舞美灯光设计是旅美艺术家萧丽河,服装设计是曾获戛纳电影节技术大奖的影片《荆轲刺秦》的服装设计师莫小敏。
舞台被设计成“透明”的博物馆,墙上是若隐若现的明代山水画,地面也仿佛是秦淮河影影绰绰的水面,布景在“水”中形成“倒影”。剧中近60名演员穿的200套服装全是精美手绣,无论蟒袍、大靠、水袖、香巾,件件都是艺术品。
明星新秀 光彩满台
《桃花扇》借离合之情,写兴亡之感。戏中饰演男女主角侯方域与李香君的演员,除了国宝级艺术家石小梅和胡锦芳两位外,还有江苏省昆剧院的中青年演员。这30多位青年演员,平均年龄不足20岁,个个青春靓丽,都是当地戏校、院团挑选出的佼佼者,其中最小的演员单雯,年仅18岁。
排练采用传帮带方式,由老艺术家石小梅、胡锦芳、黄小午、赵坚等口传心授,中年技导一起帮助,每天三班倒地苦练唱腔身段。在台上,这些秦淮河边长大的演员燕舞莺歌,将每个动作都表现得细致到位,神形惊艳,成为全剧的最大看点。
文武并重 恢复原貌
《桃花扇》是中国古典戏曲四大名著之一,但自清初以来其演出价值远远逊色于它的文学价值,原因就在原著人物众多,情节曲折,线索繁复,规模浩大,舞台呈现困难,如今的常见曲谱仅限三出。
为寻找和把握300多年前《桃花扇》曲谱的基本风貌,剧组走访相关研究机构,努力挖掘散落民间的曲谱,并将全剧删减成六出三小时的演出本,基本恢复了300年前文武并重的演出规模。演出本完全忠实原作,还首次呈现了两位痴情人最后撕破桃花扇各自出家入道的原版结局。田沁鑫解释,剧名中加入的1699这一数字,正是孔尚任当年《桃花扇》完稿的时间。
(实习编辑:庞云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