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世界 - 文艺的力量
文学家 美术家 音乐家 戏剧家 摄影家 舞蹈家 影视人物 其他 专题访谈
北京文艺网
自媒体注册
北京文艺网自媒体发稿指南:
1、登录北京文艺网,点击北京文艺网会员注册,根据要求完成注册。
2、注册完成后用户名和密码登录北京文艺网。
3、登录后,请点击页面中功能菜单里的我要投稿,写下你要投稿的内容,后点击确定,完成投稿。
4、你的投稿完成后需要经过编辑审核才能显示在北京文艺网,审核时间需要一到两天,请耐心等待。

《离岸人》作者丽萨·康:移民是一场旷日持久的失落

2018-12-27 14:49:38来源:澎湃新闻    作者:徐萧

   
在好看之外,丽萨·康细腻而直接地照进了美国移民问题不为人知的角落,指出了社会的隐痛,她的发声被认为是美国少数族裔的集体代言,以至于评论界不约而同地使用了“社会正义”这个关键词。

  1.jpg
丽萨·康


  采访者:徐萧


  被访者:丽萨·康


  出生在纽约皇后区的华裔作家丽萨·康(Lisa Ko)是美国移民二代,她目睹了父辈的艰辛,也因成长于异质文化中而感到疏离和困惑。近年来,因为特朗普的上台,美国移民们的处境变得更为艰难。她将父辈的梦想与辛酸、二代移民的归属与困惑以及新移民的遭遇,糅合在其首部小说《离岸人》中,勾勒出一幕新“中国人在纽约”。


  小说甫一出版,即受到美国评论界广泛好评,甚至认为是当年最好看的小说,丽萨·康也因此登上了各大头条。随后该书入围了当年的美国国家图书奖,并获得2016年美国社会领头羊小说奖(PEN /Bellwether Prize)、美国笔会社会类小说先锋奖,NPR2017年年度图书,赫芬顿邮报2017年最佳小说等奖项。


  《离岸人》巧妙地架构了一个故事,讲述了爱与忠诚、个人身份与家庭义务之间的冲突,以及自由与社会正义之间日益扩大的鸿沟。在好看之外,丽萨·康细腻而直接地照进了美国移民问题不为人知的角落,指出了社会的隐痛,她的发声被认为是美国少数族裔的集体代言,以至于评论界不约而同地使用了“社会正义”这个关键词。


  继《北京人在纽约》和《喜福会》引起了强烈的社会反响的二十年后,作为移民文学新兴翘楚的《离岸人》中文版即将由中信出版社出版,为此,澎湃新闻对丽萨·康进行了专访。


  记者:你是你们家第一个出生在美国的孩子,能说一说当时家里的情况吗?你的父母是什么时间在什么情况下到美国的?


  丽萨·康:我的父母是生于长于菲律宾的华裔。我父亲于20世纪60年代早期移民去了美国,我母亲则是于20世纪60年代晚期移民过去,他俩都是持学生签证去的。那时候菲律宾的经济机会非常有限,我父母是冲着这点移民美国的。他俩最终搬到了纽约市,并在那里相识。我于20世纪70年代出生于纽约。


  记者:是怎样的契机让你开始写作,并且开始关注少数族裔在美国的生存状况这个题材的?


  丽萨·康:我对讲述复杂之人和我身边世界的故事非常感兴趣。我当时着迷于思考我人生中的问题,想要把它们搞清楚,这促成了我的写作。


  记者:《离岸人》的创作初衷是什么,中间有没有什么阻碍?


  丽萨·康:我写这本小说最初的灵感来源于我读到的一些关于非法移民女性的新闻报道,她们被拘留,或被驱逐出境,被迫与其出生在美国的孩子分离,这些孩子之后被美国家庭收养。


  我对这类故事感兴趣是因为,它们让我知晓了很多关于美国的族群问题,我们的移民政策是如何与收养行业和监狱行业相交叉的。我写作中最大的阻碍就是想好故事到底是怎么样的,写出这个故事的最佳方式是什么——我写了很多稿才最终克服这个阻碍。


  记者:书中儿子郭德明是一个在美国出生成长的华裔青年,你们的故事有重叠吗?


  丽萨·康:尽管德明的经历跟我的经历很不一样,但是我也成长于美国东北部一个以白人为主的郊区小镇。他的一些关于文化疏离的情感经历,以及通过艺术和音乐找到的一种归属感,跟我童年时期的情感经历很相似。不过,我小说中的人物是为了这个故事和写作策略服务的,并不是为了将我的自传成分糅合进去。


  记者:女主郭佩兰为了实现梦想不惜偷渡去到美国,但是之后却遭遇了梦想的破灭,身不由己的生活,你怎么看待她的人生选择?


  丽萨·康:佩兰固执、勇敢、独立,受一种爱漫游、爱冒险的劲头所驱使。我认为独自一人移民去一个你一个人也不认识的异国他乡需要很大的勇气和独立精神。无论她是小女孩时还是长大成为一位年轻女性时,人们总是认为她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而她总是努力对抗别人的那些期待。她的一个又一个人生选择某种意义上是受此驱使而做出的,但也有一些情况脱离了她的掌控。


  记者:在小说中,你谈到了美国对于非法移民的关押营,这引起了美国主流社会的关注,你是从什么渠道了解到这些的,亲自去过吗?


  丽萨·康:我没有去过小说里以之为原型的那个关押营——它因为违反人权被关闭了,后又重新开张。但我确实通过阅读资料和与去过那里的人交谈,做了详尽的调研。


  记者:特朗普执政以来,美国移民问题变成了社会焦点。“骨肉分离政策”“终止出生公民权”等移民相关事件都曾引起巨大争议。现在美国移民的总体生活状态是怎样的?


  丽萨·康:关押营现今仍然存在,并且数量还在增加。这些日子以来,与以往相比,有更多的孩子被监禁其中。尽管移民监狱已经存在很多年了——和关押美国公民的监狱网一样庞大,但是现在的行政管理当局恶毒地反对移民,将移民和其他人口罪犯化,从更高权力层面将其与其他犯罪区别对待。


  记者:对你来说,父母一代和你这一代的移民有什么区别?你们的困惑相同吗?


  丽萨·康:我想,对于许多移民来说,离开祖国去别的国家都有一种旷日持久的失落感——不仅是离开祖国,还有跟祖国有关的一切,包括亲近的家人、语言、共同的文化和身份。我的父母很快处理好了那种失落感,我因为作为移民后代直接出生在美国,无需经历那些。但是对于许多移民的孩子,我想他们对自己的家庭怀有一种更高的责任感。因为我们享有特权直接生在美国、长在美国,而我们的父母却不曾享有,我们可能觉得有种压力,要去完成我们父母辈的梦想,要去“证明”他们的付出是对的。


  记者:你回过中国吗?你在精神和情感上和她是什么关系?


  丽萨·康:我去过几次中国,在中国也有一些关系不错的亲戚。由于我的祖父母和父母都不生于中国,我对中国可以说有着不那么直接的情感纽带。但是同样身为中国人,属于主流人口(在美国我不属于其主流人口),是非常强有力的体验。我从小说粤语长大的,因此我去广东旅游就觉得特别有意思,因为我更容易理解粤语和用粤语交流。


  记者:小说的结尾,德明回到了美国,但是心里还是放不下中国,佩兰踏上了去香港的旅途,这是一个开放式的结尾,你觉得佩兰之后的抉择会是什么?她会去美国找德明吗?


  丽萨·康:我想,故事接下来是怎样,取决于读者自己的想法了。我觉得这本书到结尾时,两个主人公都圆满完成了他们的旅程,找到了家的感觉——但那是一种永恒的归属感,还只是暂时性的归属感,就让我们拭目以待吧。


  (编辑:王怡婷)


注:本网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凡本网转载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等文件资料,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

扫描浏览
北京文艺网手机版

扫描关注
北京文艺网官方微信

关于北京新独立电影有限公司 | 著作权声明 | 合作招商 | 广告服务 | 客服中心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 协作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