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沈寅
采访者:沈寅
受访者:张嘉佳
摄影:路摇
去年中国文坛最红的作家不是韩寒,也不是郭敬明,而是先在微博上积累了人气的张嘉佳。2013 年 11 月,他将微博上连续发表的 33 篇“睡前故事”结集成书《从你的全世界路过》出版,一年销售超过 300 万册。今年 6 月,又传出王家卫将把小说《摆渡人》拍成电影的消息。而在刚刚公布的 2014 年度亚马逊图书畅销排行榜上,《从你的全世界路过》高居榜首。尽管经历了从默默无闻到一鸣惊人,但这位 80 后的生活态度其实并没有太多改变,仍旧是“吃吃东西,到处跑跑”,在他看来“人生就是这几样东西,但这几样东西其实博大精深”。
张嘉佳的梅茜酒吧开在南京大学边的上海路上,如今已成为南京的文化地标,是很多人去南京旅游必去的“景点”。酒吧装修得很简单,最有特色的是一面墙上贴满粉丝来信和明信片;里养了两只流浪猫,一只兔子。今年张嘉佳却很少来店里,他要么忙于全国各地的签售活动,要么呆在北京,一个月也就在南京呆一星期。
记者在梅茜酒吧见到张嘉佳,他一身运动打扮,连帽卫衣加宽松的裤子。经助理提醒,他才发现自己贪图舒服,连着几次采访、签售都是穿这身衣服。但他也无所谓,打个哈哈就坐下,拿起助理给他买的早饭--两个肉包子,心不在焉地啃了起来。对于形象经营、宣传的事宜,他的团队比他更在意。他许久未回南京,这次是回母校南京大学做新书《让我留在你身边》的签售。这是他以他养的金毛犬梅茜的视角写的一本新书,梅茜的名字取自他喜爱的足球运动员的名字,和酒吧名相似。他才到酒吧坐下,就有朋友来电求推荐小龙虾吃处。他曾写过一篇在网络广为流传的《生鲜小龙虾的爱情》,在文章中他将爱情比作吃小龙虾:“虾子要吃活着烧的,痛出来的鲜美,才足够颠倒众生。”如今南京许多龙虾店都贴着类似“张嘉佳推荐”的广告词。“吃”这件事显然更能激发他的兴趣,他原本因早起精神有些萎靡,一谈到吃就立刻抖擞,疲态尽退:“小龙虾啊,现在龙虾已经不肥了,要不换点其他的?”
一个有才华的人,情不自禁的一次嚎啕大哭
张嘉佳要么不说话,一旦打开话匣子,能直接把人侃晕了。他不好长篇大论,而是简单干脆,且透着聪明劲儿。比如喝酒,他说:“所有喝醉的人都来自一个地方--酒乡,那地方也是人生的停靠站。”而且张嘉佳在叙述一件事情时,往往带着很强的情境感,令人觉得这个故事原该出自某部电影。比如他聊大学时的胡吃海喝,说某个冬日高中同学来看他,他就带同学在学校小树林里架个火炉吃火锅,几个人互相依偎着,靠着火炉散发的微弱热量取暖,最后不小心把锅弄翻了,还烧毁了一棵树。
张嘉佳写的“睡前故事”也是如此,篇幅短小,由三五个场景串成,每个场景都是一场“戏”。故事多是主人公为情所困时做出的荒唐事,带着些夸张,却总能触动读者内心的某个部分。比如在王家卫看中的《摆渡人》中,画家马力因老婆有外遇而离婚,反而被“净身出户”。东北姑娘小玉暗恋马力,某次她恰好在酒吧遇上马力被前妻和她现任丈夫挑衅,她看不过就应战“酒吧高尔夫”:两拨人在每一家酒吧喝一瓶啤酒加一杯纯洋酒,连续喝完九家酒吧回到起点就算赢。最终小玉拼了性命喝完,踩着高跟鞋摇摇晃晃出来,却撞见马力搂着痛哭的前妻,送她回家。小玉独自一人悲壮地走回起点,她对小说中的旁观者“张嘉佳”说,马力并不喜欢她,她只想做个摆渡人,将马力从落水的这岸送到对岸去,那边有人等他。
张嘉佳笔下的主人公大多对爱情执着,为爱牺牲,故事多是有情人终不成眷属,就像王家卫的电影。无论张嘉佳是否故意为之,他的“睡前故事”是含有王家卫基因的。比如故事中常常有一个名叫“张嘉佳”的人物,充当旁观者或见证者,如同电影《东邪西毒》中开客栈的欧阳锋;故事的叙事结构也同王家卫电影相似,不是线性叙事,而是碎片化、场景式。“我自己的内核有一块就属于王家卫的。”张嘉佳对此很坦然,“王家卫是中国文艺青年的两个启蒙老师之一,另一个是村上春树。”从高中到大学,他将王家卫的《东邪西毒》反复看了无数次,还做了人物关系图谱。不过,他向记者强调,他的故事都是真实的:“所有主人公做过的事情,一半我自己做过,另外一半我朋友做过。”
“(情感上)我肯定不撞南墙不回头,因为人生也就短短几十年。”张嘉佳将自己的爱情观放进故事里,他宣扬“不用害怕受伤”,即无须因为在爱情中受伤而改变自我。对比于当下都市中弥漫的功利、快速消费的爱情观,张嘉佳故事中的为爱执着和牺牲就显得尤其珍贵。这也是“睡前故事”受读者喜欢并口耳相传的原因之一。
都市放牛在《我眼中的张嘉佳》一文中透露,张嘉佳在离婚后一年里要么疯狂地外出游山玩水,要么醉生梦死,他甚至一夜白发。恰好一个项目要他去北京,工作之余他就呆在宾馆的房间里,孤独地写了这些“睡前故事”。在都市放牛看来,这 33 个故事实际是“一个有才华的人,情不自禁的一次嚎啕大哭”。张嘉佳自己的说法也类似,因近几年的遭遇,他满腔情绪积压到一个临界点后不得不释放,他释放的方式就是写作。但他强调,他已因旅行而豁然开朗,所以他是抱着“生命总是有希望”的态度来写“睡前故事”。他写完就发在微博上,也没有想过出版。但对写作方法他有过考虑:一是加快节奏,二是把小说的结构改编得像电影,简洁明了。
由“睡前故事”结集而成的《从你的全世界路过》大卖之后,张嘉佳另辟蹊径,又出版了关于他和金毛狗梅茜的《让我留在你身边》
如果缺了十年市井生活,我会写得很糟
2013 年 11 月 24 日,张嘉佳在南京先锋书店做《从你的全世界路过》的第一场签售,不巧正赶上暴雨天,又是公务员考试的日子,他心想来签售的读者可能不会很多。等他到了现场一看,先锋书店门口已排满了人,花花绿绿的雨伞交织成一堵无限蔓延的彩色墙。正式签售还未开始,店里库存的 4000 本书已被抢空,只能临时从新华书店调书,最后那一天共签售图书约 1 万册,创下了南京签售史的最高纪录。“一天里把整个南京城里的书(《从你的全世界路过》)都签完了。”张嘉佳回忆起当时的情境说,“后来还来了 30 多个防暴警察(维持现场秩序),那天很可怕。”
在此之前,张嘉佳从没想过自己会“红”成这样,但他心里已暗暗预感到一些征兆。对于现在的出版业,首印 5 万已是名作家畅销书级别,而名不见经传的张嘉佳的《从你的全世界路过》首印就是 7 万册。这 7 万册书在网上预售时就销售一空,而 2013 年 11 月 1 日正式在网上上架的当天中午,加印的 20 万册又销售一空……现在《从你的全世界路过》的正版累计销量已经超过 300 万册。在不久前亚马逊公布的 2014 年度图书畅销排行榜上,《从你的全世界路过》高居榜首。
记者问他觉得自己“红”的原因是什么?他脱口而出两个字--“天才”。正当记者判断他是开玩笑还是认真的时候,他却收起笑脸说,我也不知道,分析是专家的事,我只管写字。不过他倒是和记者分析过他对写作的看法,他认为写作依靠技术、学识和阅历,但归根结底还是看天赋。张嘉佳生于 1980 年 6 月 22 日,老家在江苏南通一个靠海小镇。他的父亲是公务员,母亲是校长,家教也算严,3 岁时,他差不多把基本汉字记熟,已能阅读书籍了。他的启蒙读物是金庸的《神雕侠侣》,他不记得当时有何感受,倒是听父母说,那时他捧着厚厚一本边读边默默垂泪。待上学后,父母就不太管他,他就开始贪玩,初一初二踢足球,玩游戏机,初三时成绩眼看不行了,母亲把他调到自己做校长的学校来,并拜托任课老师为他补英语,哪料到老师说:“从来没有见过一个初三学生连 26 个字母还没有学全。”通过一番认真突击,张嘉佳又展露了“天才”一面,考上了市重点高中。可惜好景不长,高一高二成绩又不行,高考那一年恰逢 1998 年世界杯,“你还想考一个好成绩出来?见鬼咧”,张嘉佳说他高考期间都是考完就回家看球,爸爸妈妈则在客厅打牌,大家一起玩到后半夜,结果高考失利,他只能复读一年。张嘉佳回想,自己青春期和大多数 80 后一样,都是懵懵懂懂,没什么自我意识。除了读书考学,基本上时间都花费在阅读、玩耍。而对于恋爱也是懵懵懂懂的,他曾写过篇《初恋是一个人的兵荒马乱》,里面写到主人公复读时住在一个老校长家楼上,有个女生每天来送早餐。这个情节其实来自他的亲身经历。“没恋爱成。到了大一,因为考的大学不同,就不了了之了。”张嘉佳说。
第二年,张嘉佳考上了南京大学。相比高中,大学的生活实在丰富很多,张嘉佳的天赋被彻底释放。在学校里他混迹于社团活动,写剧本排戏,而后又走出校门,和电视台合作做节目,到了大三大四,他基本上月入万元。据传某次他揣着刚收到的一万多元策划费打车,睡得迷迷糊糊感觉胸口被硌着难受,一摸口袋心想哪儿来那么多废纸,摇开车窗就扔了出去。张嘉佳对钱一直没概念,才会干出这种千金散尽的土豪行径。就如采访当日,他还美滋滋地对记者说住在南京有多好,一个月一万多支出就可以开梅茜酒吧。一直在边上默默抽烟的都市放牛实在忍不住了,抢白说:“一万多?四万都不够。”
一切顺风顺水,钱也来得容易,他却迷失了目标。喝酒、抽烟、恋爱、失恋……他挥霍着青春,抑郁症也随之而来。“文艺青年很难逃掉这一劫。”张嘉佳说,那些日子,他什么都不想做,一年 365 天,他住在北京的一个公寓里也不怎么出门。上一任租客留下的一张连续剧 DVD,他就循环反复地放。“不是不开心,就是所有的欲望都没了,”张嘉佳说。
药物没有治好张嘉佳的抑郁症,他最后自己找着法子治好了。他准备了一个小本子,记下没犯病时心里的种种欲念和想法,而待到心理状况不佳时,就掏出本子,翻到哪条就立刻去做。渐渐地,他开始觉得许多事情还是挺有趣的。在“治疗”抑郁的过程中,他做过许多疯狂的事。最经典的一次是说走就走去了印度,他跑去看恒河,见到印度当地人在水葬,因为喝高了见到尸体只觉得愤怒:“怎么能暴尸荒野?”就去捞尸体,惊动了印度警察,被追了几条街。
“没有在 20 岁左右就成名,其实也是一件很幸运的事。如果 20 岁成名,接下十年是心智成熟的重要阶段,受到的冲击会很大。”在张嘉佳看来,他曾经的种种经历也是对心智的磨练,“该经历的事情都经历完了,我今年 34 岁了,给我什么我想要的就拿,不想要的就不要,一切都能很坦然了”。另一方面,经历也促发了张嘉佳的创作。“我的小说基本上是以自己的人生经历为范本而重新打造的短篇,但如果我 20 岁成名,缺了这十年市井生活,就会写得很糟糕。”张嘉佳说。
张嘉佳的梅茜酒吧如今已成为南京的文化地标,是很多人去南京旅游必去的“景点”,墙上贴着许多粉丝来信
B=《外滩画报》
Z=张嘉佳
B:是王家卫打电话给你,表示想买你小说版权?
Z:当时只是一个初步的接触,然后我们约了在上海见面,他是上海人。然后聊得很投机,还喝了几顿大酒,谈得越来越深入。其实当时好多故事版权都卖掉了,最开始想做一个叫《一个人的初恋》,有一天我们决定做一个更城市感的,就是《摆渡人》。我们不考虑这个故事版权归属的问题,因为我们都想做,而且很难碰到投缘的人。他助理也说我们属于忘年交。
B:见到他的第一感受是什么?他戴墨镜吗?
Z:没有。他很高,1 米 9,80 年代叫他这样的人“长脚王”。他待人极真诚,对身边人的呵护和关心是发自内心的。
B:你是巨蟹座,他也是巨蟹座,两个巨蟹座碰上是怎样的感觉?
Z:巨蟹和巨蟹如果理念不搭完全没有办法合作的,如果两个人理念搭,就会像我跟导演一样,这部片子从头到尾任何一个细节上面都没有出现过分歧。我的脾气比较直,我说话不会绕弯子,脏话或伤人的话我都不会管,照说。他是一个大师,也没有什么顾忌。即使这样,我们也没有发生过分歧。
B:他很多剧本都是自己写的,和你合作他是如何要求你的?
Z:上次我们一次吃宵夜时,他说:“嘉佳,我现在用我几十年做电影的经验跟你谈,而不是用‘王家卫’跟你谈,因为如果用‘王家卫’跟你谈的话,很容易把你带到‘王家卫’的风格里面去。我用几十年的经验跟你谈,是希望你能保持住自己的风格、自己的东西。”我那天还蛮感动的。我说,其实不用太担心,我自己的内核有一块本来就属于王家卫。
B:王家卫的酒品怎么样?
Z:他酒品很好,我的酒品不好,我喝多了会胡说八道。
B:你什么时候开始喝酒的?
Z:蛮早的,高中就酗酒。但我不提倡过度饮酒,我上半年体检出来我酒精过敏了,就是肝里有一个酶,指数越高解酒能力就越差,正常人是 8-12,我是 128。朋友们都笑疯了,说一个好酒的人结果酒精过敏了。喝酒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劝酒”,恨不得把人灌趴下;第二个阶段是“一桌子酒恨不得都是自己喝”,都是花钱买的,谁也别喝我的;第三个阶段是“你喝你的,我喝我的”,喝到自己高兴就可以。
B: 未成名前你是一个酒吧老板,你可能跟一群人接触,很容易有故事,你可以从他们的遭遇上提炼你自己的故事,而你现在忙着全国跑,怎么提炼新的故事?
Z: 我从来没有刻意提炼过任何故事,包括现在酒吧也照样开着,我照样过着养老院一样的生活。其实生活状态没有变化,我又不喜欢买车,又不喜欢买房,以前开销还大一点,要买游戏,成千上百的游戏光盘都是正版的。现在游戏也没有兴趣打了,用手机打打,所以开销反而少了。
B:你觉得是微博帮了你吗?
Z:微博的作用是起步,当时出这本书的时候,我在微博上大概就只有 50 万粉丝。没有想到这本书丢到社会上是爆炸蘑菇云一样在扩散。你会发现平台蛮重要的,但是艺术作品--出版物、电影到最后真正起传播作用的还都是口碑。
(编辑:王日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