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世界 - 文艺的力量
文学家 美术家 音乐家 戏剧家 摄影家 舞蹈家 影视人物 其他 专题访谈
北京文艺网
自媒体注册
北京文艺网自媒体发稿指南:
1、登录北京文艺网,点击北京文艺网会员注册,根据要求完成注册。
2、注册完成后用户名和密码登录北京文艺网。
3、登录后,请点击页面中功能菜单里的我要投稿,写下你要投稿的内容,后点击确定,完成投稿。
4、你的投稿完成后需要经过编辑审核才能显示在北京文艺网,审核时间需要一到两天,请耐心等待。

苏童:我不是一个先锋作家

2013-03-14 14:16:27来源:凤凰网    作者:

   

记者:80年代的时候您跟余华、格非三个人被称为是先锋文学的三架马车,马原是被您这一些作家称为带头大哥,他前些日子也出了新作,您看了吗?《牛鬼蛇神》。

苏童:我因为自己在写作,我说实在的我没有细看,翻了几页。

记者:其实关于先锋文学我想很多喜欢您的,包括喜欢其他作家包括余华之类的,可能都会感兴趣。就是怎么说呢,中国的先锋好像来得也快去得也快,80年代非常火热但是到90年代之后好像突然间就消失了,很多人说这批中国的先锋作家都转向了一种传统的写作或者说一种更为新式的商业性写作,您身处其中怎么看?

苏童:因为首先没有人,当然我觉得我没有跟余华、格非、马原碰过这个,没有人是为了先锋去写作的,很多人是为了自己的作为一个小说家去写作,好多人是为了自己完成某一部什么想像当中伟大的小说去写作,很少有人说我为了当一个先锋作家去写作,所以先锋从某种意义上是一种态度,尤其很多是它代表着一种热血,是一种颠覆性的破坏性的,是以这种姿态登场,在文本当中实现他的所有的反叛。但是你必须承认随着文学经验的增加或者随着年龄的增加或者是你的文学理想越来越清晰的话,你会发现破坏颠覆恐怕不是那么好的事情,更好的事情是修补、修复,在这个里头改造完成这样的一个梦想,恐怕他认为这个事情更靠谱,或者说是更有文学意义。就像你说每当有一个传统,你对那个传统说 “不”,然后你试图营造一个新的传统,你发现没有人认为那是一个新的传统,没有人认可它。

但是关于先锋的态度我觉得就是说每个时代总是会有先锋的,所谓一个文学从业人员他在某一个时期是先锋的,但是是不是一生从事先锋的创作,在每个人那里有不同的答案,恰好我觉得在我和余华也好格非也好,这个答案几乎有点类似,几乎有点类似就是说几乎我们这一批人甚至包括马原,他都不认为先锋是自己的目标,所谓的我刚才所说的那种颠覆和破坏和营造新事物的这么一种欲望,有时候他会渐渐的在变化,通常大家是在处于一个具体的小说文本的需要,他往往不是在往前走而是在往后退,在往后退的过程当中他发现那个天地可能更广大,这是所谓的先锋作家他转身的理由和背景。

从另外一个意义上来说真正的先锋它永远是每个时代都需要的,所以先锋的态度是一如既往的,先锋是永远也应该值得尊敬的,但他是不是一定是青年人的事业我不知道,但是至少说实在的我离先锋的江湖已经越来越远了,这是一个事实。

记者:是您有意地放弃那种尝试还是说觉得现在自己的风格已经……

苏童:当然,另外首先所谓的先锋它也是一个评论家的说法,因为我从来也不知道我是一个先锋作家,对不对,就是评论家的评价。更多的意义上来说,青年时代的写作多多少少很容易是先锋意义上的写作,就是说因为它特有的颠覆性和破坏性。关于颠覆和破坏能够持续多久,在一个作家的创作生活当中它有多么重要,这确实是各个人会做出不同的判断和看法,主要关于是你所想像的那部伟大的小说是需要靠颠覆去完成还是需要靠修补、改变去完成,这是很重要的。

记者:那这种先锋作家的改变和整个文学阅读包括文学如果把它放到一个产业当中,因为文学作品出来它需要一个投入市场(的过程),就是说从整个文学阅读的大环境和文学产业的大环境,跟这个有没有关系?

苏童:跟市场是没有关系。

记者:因为好像过了80年代的文化热,人们好像对于这种就是比较不那么轻松不那么娱乐化的阅读似乎不太感兴趣。

苏童:但是事实上我们这几个人选择的仍然不是那么轻松不是那么娱乐化的写作。

记者:但是像比如说像余华,当他写出了《活着》之后,虽然对作品好评也不少,但是可能也被人批评就是说他已经没有曾经的那种锐气了,它变成了一种传统方式的叙事小说。也包括您,可能您早期的很多中短篇评价很好,让人眼前一亮的感觉,但是包括后来写出《妻妾成群》之后人们也认为这是一种传统的小说的方式,就是似乎就像您刚才说的都往后退了,这是一种往后退了之后实际上这种退后的作品可能大家阅读起来更容易更轻松。

苏童:但是恐怕不是因为我为了迎合别人而我舍弃某种文学立场,这个多半都是作家自身内心发生的某一场革命,这个革命有可能延续一年、两年,有可能是花很长时间这场革命产生了某种后果,这个不能说我们几个人共同有点那种现象成为一个规律,也很有可能当时你们所说的先锋作家阵营当中有可能有第五个第六个一直在坚持,也很有可能,他的创作那就一定是自己的某一个创作部分理想的体现,事实上对于我们来说,比如说我今天谈先锋的东西,我仍然对它充满了敬意,这是我自己青年时代所崇敬的某种文化姿态,但是当我发现我的文化姿态不能完成我心目当中那个理想的伟大的小说的时候,因为我的心目当中理想有可能要用很笨重的19世纪的东西来完成,我怎么可能再保持一个非常纯粹的先锋姿态呢,是不是?因为我所要的方法有可能是很笨的19世纪的东西,我就无法再先锋了,对不对,所以这是一个问题。

记者:而且另外中国那个时代的先锋文学其实我一直觉得好像还是有点借腹生子、先天不足。

苏童:对,它是更多的受来自于外来影响,这当然也是一个自我审视自我剖析之后的一个反省。

  (编辑:野狸红)
 


注:本网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凡本网转载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等文件资料,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

扫描浏览
北京文艺网手机版

扫描关注
北京文艺网官方微信

关于北京新独立电影 | 著作权声明 | 合作招商 | 广告服务 | 客服中心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 协作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