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韩见
采访者:韩见
被访者:扬之水
扬之水总说她没书房。她的书架全立在房子二层最主要的过道里,延伸到与过道相连的房间,和电饭煲、微波炉等日常用品共享一个空间。书架太重,地板被压得走起来咯吱响。书架的每一层,也都被堆得满满当当的书压出了弧度。原先,扬之水的每一层书架上都放两排书,现在她把其中一些变成了一排。由于害怕有一天地板真的塌了,她还把放大画册的书架挪到了另一个房间。被她称作“家长”的丈夫老李说:“多少次严令禁止买书,没办法,还买。”
在这个开放的书房里,不同年代的书柜透露着扬之水的书是如何一点一点成了过道的主人。最早书柜购于上世纪70年代,是实木质地,样式老旧,但是坚固耐用。被书压弯的那些,是晚些年的刨花板材料。还有两个铝合金柜门的书柜是她的儿子不久前买的。原本扬之水将一部分书放在儿子的房间里,儿子结婚的时候,她跟他商量,能不能还放在里面,儿子和儿媳妇上班的时候她再进去拿书。“儿媳妇也同意了,但是儿子后来想想还是不合适,就给我请出来了。”扬之水说,“不过也不错,我白得两个书柜。”
与许多有藏书习惯的人相比,扬之水的书柜虽旧,书却极新。她并没有展示她藏品的想法,反而深怕别人觉得她显摆。一眼望去,书柜里白色的一片——她的大部分书,都包着书皮。这是她从小的习惯,用过一学期的教材,拆了书皮还和新的一样,上面连笔记也不记。现在为了写文章、做研究而读的书,也只用铅笔在上面做一些批注。“记得有一次听人说,如果一个人的书触手如新,就说明她不读书。我就不同意,我看了多少遍的书都和新的一样,我要的就是这效果。”她的爱书成痴,全体现在她对这“触手如新”的追求上,温度高的时候,怕手汗使书发黄,她要求翻书的人都戴上专用的白色手套。
由于在1986年至1996年间担任《读书》编辑,扬之水与许多著名学者在工作上相互往来,私下也建立了很好的感情。这让扬之水拥有了不少独一无二的签名本。她的一套四册《管锥编》,册册有钱钟书的题字,她的朋友、藏书人胡洪侠看了大呼:“我看过好多钱钟书的题字,他给别人的题字都没有给你题得好!”然而扬之水特别担心大家认为她拿这些签名书来炫耀,刚拿出来就急着要将它们放回去。
扬之水的工作间设在走道楼梯对面的向阳房间里。这间房是儿子和儿媳妇刚为她装修好的,采光很好,从窗户望得到对面的马寅初故居。房里的书架上,大多是她近期工作要用的书。现在她正在《紫禁城》杂志连载关于印度佛教的文章《读图:在桑奇》,所以离书桌最近的位置,摆放着《印度佛教史》、《印度艺术》、《佛陀之光》等相关书籍。每天,扬之水凌晨4点起床打坐,随后工作到最后一缕阳光离开她的窗台,晚上9点半准时睡觉。打坐的习惯已经持续了三年。扬之水告诉记者:“我一般约人见面都在下午4点以后,因为那时候阳光没了。太阳照在身上的时候工作最舒服。”[NextPage]
在担任《读书》编辑的10年间,扬之水与许多著名学者在工作上相互往来,私下也建立了很好的感情。这让扬之水拥有了不少独一无二的签名本。她的一套四册《管锥编》,册册有钱钟书的题字
记者:你怎么安排自己的书房?
扬之水:我觉得既然是自己的书房,应该我愿意怎么放就怎么放,我这么放有我的道理。我看过有个访谈说有人将《辞源》束之高阁,对《辞源》和拥有它的人来说都是损失,但是你怎么知道我是什么心思。书房完全是自己的空间,我有些书不看,搁着,也许我多少年以后就看了,不用对任何人做任何说明。
记者:你这么多书,平时整理吗?要用某一本的时候能找到吗?
扬之水:这是大家最爱问的问题了。我自己能找着,别人给我收拾了我就找不着了。连自己也不敢收拾,因为我一收拾完马上就忘了,放在哪儿还是原来的印象,所以不能收拾。我一般就是做这个题目的时候,把相关的书放在旁边,换另一个题目的时候,再腾空重新放。
记者:你最珍贵的藏书是哪一些?
扬之水:没有什么最珍贵的,对我来说当前最用得着的就是有意义的,最珍贵的。
记者:你一般怎么买书,是去书店还是更多在网上买?
扬之水:最近在做关于印度佛教艺术的一个小题目,好多书书店里买不到,国内关于桑奇佛塔的专题研究也几乎没有,因此经常托朋友在网上买书。
记者:你的所有书都包书皮吗?你对包书纸有要求吗?
扬之水:基本都包,有些书没找到合适的纸,就先不包。包书纸就是要大小合适,窝进去的地方也合适。不一定要是白纸,有时候我直接用复印的校样包。书套还得花钱买,我这样一分钱不花,废物利用。[NextPage]
记者:有些书的装帧很漂亮,报上书皮以后,你不就看不到了吗?
扬之水:我主要是看内容,不是看封面,最多看累了把书皮扒了欣赏欣赏。记者:你现在需要去单位上班吗?还是基本上在自己家的工作间工作?
扬之水:我们不坐班,一个星期去一次单位。其余天天在家上班,全在自己掌握。所以天天过年,每天做自己喜欢的工作,可不就和过年一样么?
记者:除了工作以外,你会因为消遣而看书吗?
扬之水:很少。我工作累了,或者想找些写文章的灵感,就读读张爱玲、周作人。
(编辑:符素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