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徐丹
杰妮·布朗
中英阅读文化交流论坛开幕前夕,主讲嘉宾之一的英国爱丁堡国际图书节副主席杰妮·布朗接受了记者记者专访。她“得意”地眨着眼睛,告诉你爱丁堡荣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首个“世界文学之城”称号的台前幕后,以及“阅”在爱丁堡的“倾城之恋”。或许,她的介绍能让我们一窥域外读书节。
“文学之城”传奇的开始
记者:爱丁堡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2004年评定的首个“世界文学之城”。那里具有悠久的文学传统,名人辈出,是司各特、史蒂文森、柯南·道尔的故乡。不过,就算在英伦三岛,具备相似条件的城市也不少,比如伦敦,是什么让爱丁堡脱颖而出?
杰妮·布朗:我们的参选口号是“爱阅读、恋阅读”。这不光是讲历史,而是立足现在,着眼未来,讲文学怎样构成我们的传统、影响我们的生活和未来。我们有苏格兰议会等官方支持。苏格兰艺术委员会专门拨了一笔经费,但是依靠这些远远不够。所以我们的秘诀是发起全城总动员,号召苏格兰的作家、学者、演艺界、读者、出版商、书店老板乃至普通市民,“想想你能为你的城市做什么”?
调动从企业到个人,从官方到民间的财力人力。那是一场全城全民的接力赛。
让阅读成为倾城佳话
记者:“世界文学之城”的桂冠,对爱丁堡有哪些影响?
杰妮·布朗:要说直接的影响,就是世界的关注突然增强了。而我们也力图让整个城市沉浸在阅读的氛围里,通过各种活动鼓励民众阅读。
记者:您是指“爱书人一日游”之类的活动?
[NextPage]杰妮·布朗:是的,我们的模式是“让文学可视化”——我们有特定主题的书友聚会,游行、旅游线,如“推理小说之旅”;我们一年有数百项文学活动;我们有“一城一本书”接力阅读计划,每年一本书,在各大超市、图书馆等地免费派发数万份影印本,供民众自由取阅或从网上下载;我们有育婴宝典工具书套装以及家庭借书卡,免费发给市民。规模最大的则是每年8月的“爱丁堡国际图书节”。
记者:每年图书节的时候,夏洛特广场的帐篷和读书的男女老幼,都让人感觉这不是书展,而是过节?
杰妮·布朗:这是我们与法兰克福书展、伦敦书展截然不同之处。我们的目的不是卖书,而是请你加入,一起体验读书。
记者:看的人多,买书的少,会不会影响书展的效益?
杰妮·布朗:能让你的目光停不下来的书,没有人能阻止你走进书店购买。我们要做的是提醒你别忘了开始读。
读书城市不会“亏”经济
记者:爱丁堡图书节创立那一年只有30多项活动,现在几乎有上千项。这样庞大繁杂的活动,如何有效地运作和管理?
杰妮·布朗:我们并没有一个专职机构去协调贯穿全年分散在各区的活动,因为很多活动是旅行社、书店、文化机构、非营利机构、博物馆甚至超市各自承办的。但是我们有一个强有力的主题指导,向全市发布每一阶段的活动主题,然后大家就会基于这个主题各自发挥创意。在爱丁堡,我们是每周一个主题。
记者:这样频繁的主题活动,政府机构能否负担得起?
杰妮·布朗:我们的“倾城”行动,全民读书,让爱丁堡在发展会展经济、吸引高端旅游等方面,催生了每年数百万英镑的效益。这笔收入又成为政府发起下一轮文化活动的资金。
记者:公益活动也由政府负责吗?
杰妮·布朗:我们的做法是政府牵头,企业带动。比如我们会与机场、大学、地铁公司、公交公司等结为合作伙伴。你在家,有电视广告讲读书;你在地铁里,每月一张读书海报不重样;你在街上一抬头,可能大楼外墙从头到脚是个巨大的诗篇……当然,这些属于公益宣传,费用不会按常规计算,这也是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时候。
记者:这就是所谓的双赢策略?
杰妮·布朗:是的,让阅读成为乐趣,用读书分享体验。曾有读者蜂拥打电话,要求帮忙凑齐12期海报收藏。而市场调查显示,我们最有效的读书公益广告,居然是在洗手间里的(笑)!
(编辑:李明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