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世界 - 文艺的力量
文学家 美术家 音乐家 戏剧家 摄影家 舞蹈家 影视人物 其他 专题访谈
北京文艺网
自媒体注册
北京文艺网自媒体发稿指南:
1、登录北京文艺网,点击北京文艺网会员注册,根据要求完成注册。
2、注册完成后用户名和密码登录北京文艺网。
3、登录后,请点击页面中功能菜单里的我要投稿,写下你要投稿的内容,后点击确定,完成投稿。
4、你的投稿完成后需要经过编辑审核才能显示在北京文艺网,审核时间需要一到两天,请耐心等待。

蔡骏,让“中国悬疑”进入主流话语

2007-09-10 07:56:09来源:南方日报    作者:

   

  采写/郭珊

  
  导言  

  在中国原创畅销小说作者中,蔡骏是一个不能忽视的名字。这个年仅29岁的上海男生,不仅开创了“中国本土心理悬疑小说”风潮,并且已经连续数年成为中国图书市场最有价值的作者之一。截至2007年7月,其作品在海峡两岸累计发行达200万册,连续三年保持中国原创悬疑类小说畅销纪录。

  蔡骏的多部作品被改编为影视剧。2004年,《诅咒》被拍摄为电视连续剧《魂断楼兰》。日前,根据《地狱的第19层》改编的电影上映后成为大热话题,而根据另一部作品《荒村》改编的电影《荒村客栈》即将公映。

  不仅如此,2007年5月起,蔡骏受邀主编全新改版的《南叶·悬疑志》,力图填补中国本土悬疑小说杂志的空白。而其最新的长篇作品《天机》,借鉴美国连续剧模式,推出《天机·第一季·沉睡之城》,上市以来获得热烈反响。悬疑小说作为一种在中国刚刚起步的类型化小说,与恐怖、盗墓等小说有何本质差异?其未来发展趋势及与影视的互动前景如何?目前面临何种困境?日前蔡骏接受记者采访,对上述问题发表了颇有见地的意见。

    

  蔡骏谈《天机》

  记者:《天机》有一个相对封闭的环境设置,有点像侦探小说中常见的“密室杀人”模式,是不是受到了类似的启发?与你之前的小说有什么显著的不同?

  蔡骏:从背景设定上,《天机》的故事设定在一座与世隔绝的、荒山之中的空城里,与“密室杀人”有相似之处,但《天机》并不是一个传统的命案推理,虽然其中的主人公的确曾遭到死亡的威胁,但小说的重心是放在群体而非个人的命运上。我以往作品大多从个人视角出发,探究的是个人的命运与情感。但《天机》里十几个主要人物,构成了一个小社会,现实中的各个阶层和人物,都将在这个小社会中体现出来。十几个人物不同命运的发展,他们之间的相互关系,构成一个密如蛛网的庞大体系。而笼罩在神秘雾气中的空城则是一个更大的社会,它从何而来?又因何遭到废弃?为什么所有居民一夜蒸发?这座沉睡着的钢筋水泥的森林,正是我们现代都市、乃至整个工业文明来龙去脉的缩影,其中也包含了对身在其中的人类孤独、冷漠、命运的不可捉摸的写照。所以,《天机》实际上讲述的是一个陷入绝境的小社会,在一个沉睡的大社会里的挣扎,这种亦真亦幻的环境是我以前未曾写过的。

  记者:在上一部小说《旋转门》里不但引证爱因斯坦的相对论、霍金的时间黑洞理论等现代前沿科学,也从中国传统哲学,尤其是道家关于宇宙的观点中汲取精髓。我们常说“天机,不可泄露”,《天机》这部作品它所要表达的“天机”究竟是什么?

  蔡骏:“天机”既是不可抗拒,又是可以改变的。“天机”可以说是一种命运,也可以理解为普遍自然规律。“天机”这两个字,重要的是后面的潜台词——“不可泄露”,从某种意义上说,“天机”继承了悬疑小说的本质性主题,即对未知、命运、人性的哲学思考。《天机》的世界是对整个人类历史和现实的折射,从空间上浓缩了21世纪的全球化,从时间上又浓缩了人类五千年的历史。主人公们所处于的困境,正是现代人类所面临的问题,例如自由与困境。《天机》的理论背景并非东方或者西方某一个具体的信仰或者宗教学说,而是更具有普世价值,超越于东西方文化体系之上。换言之,你也可以把《天机》视为一部社会小说。

  记者:听说《天机》将分四“季”出版,而从已经出版的第一季来看,20万字的篇幅描述的仅是56个钟头内发生的故事,环环相扣、分秒必争,很有点《24小时》等美国连续剧的风格,这是出于什么样的考虑?

  蔡骏:《天机》是我目前写得最“长”的小说——首先是构思和写作的时间最长,我从2005年底就开始筹划准备了,目前第二部分已经完成,估计要到明年年初才能全部完成,四本书总字数将达到六七十万字。根据我的规划,《天机》是一部悬念贯穿到底的“超级大长篇”,其长度只能分成三到四本书的篇幅来出版。我运用了“第一季”、“第二季”的概念,一方面的确是受到《24小时》、《迷失》、《越狱》等美国连续剧的设置启发,另一方面也是考虑到《天机》的故事推进节奏非常之快,表现手法也很像分场景的电影镜头,极具画面感,场景的飞速切换、各种错综复杂的线索的交织,很像一个剧本大纲。到第二部结束时,小说里故事推进的时间才只有四天!所以说它“分秒必争”真是没错,每一分钟都能抓住读者的神经,无论是拍成电影或电视都很适合。
  
  蔡骏谈自己主编的《悬疑志》

  记者:《天机》第一季正在由你主编的杂志《南叶·悬疑志》上连载,你觉得在杂志上连载与网络连载有何不同之处?可以透露《悬疑志》到目前为止的销量吗?

  蔡骏:我的《地狱的第19层》和《荒村公寓》等作品都在《萌芽》上刊载过,确实对图书的销售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杂志对于图书来说,确实是一个非常好的平台,而国内的悬疑类杂志几乎还是空白。杂志连载和网络连载最大的不同是对于作品的篇幅要求不同,像起点中文网,它上面的作品往往都是动辄上百万字的,因为它的收费机制决定了字数越多,收益也越多。而杂志则不同,它给了很多中短篇小说发表的机会。目前《天机》每期连载四万字左右,《天机》第一季正式出版上市之后,已经出版的4册《悬疑志》月刊每期销量在5-6万册,还在不断增长之中,我相信杂志的发行量会在短期内超过十万册。接下来《天机》的出版和连载大体上会保持一个同步的速度,这样既能打造一个类型杂志的品牌,又能互相促进杂志与图书的销量,是两全其美的好事情。

  记者:郭敬明主编了《最小说》、江南主编了《幻想1+1》、饶雪漫主编了《漫GIRL》,而你主编了《悬疑志》,为什么畅销书作家都纷纷来主编杂志呢?你有没有考虑过成立一个类似“蔡骏工作室”的创作团体?

  蔡骏:杂志可以连续性地出版,并汇聚大量的读者群,通过杂志还可以挖掘许多新人作者,对于提升一种文学类型是很重要的。在欧美很少有真正的纯文学杂志,但通俗小说杂志有许多。比如美国的《惊奇故事》、《神怪小说》、《黑色面具》等等,这些杂志大多有数十年的漫长历史,培养了大批在美国脍炙人口的作家。比如创办于1920年的《黑色面具》(BLACKMASK ),就扶植起了美国硬派侦探小说的类型,可以说是一本杂志创造了一个类型。而由知名作家来创办或主编杂志也不乏先例,比如著名的推理小说家艾勒里·奎因兄弟,便创办过《艾勒里·奎因神秘杂志》。

  至于我来主编《悬疑志》,很大程度上也是作为个人小说品牌的一个延伸,“蔡骏心理悬疑小说”在两年前便已申请商标保护。此外,我平时积累了大量的小说构思没时间全部写出来,但可以通过《悬疑志》的平台,培养一大批年轻的作者,把大量的构思和创意变成文字(署名自然是归属执笔者)。而我个人原则就是:不是由我自己执笔完成的小说,就绝对不能署我的名字。
  
  蔡骏谈悬疑小说

  记者:作为一种独特的类型小说,你觉得中国本土的悬疑小说目前发展态势如何?

  蔡骏:中国以往处于计划经济中,通俗小说一直未登大雅之堂,尽管拥有数量惊人的读者群,但难以进入主流话语。尤其是悬疑小说,在中国还是新生事物,它的产生和发展,正是中国社会经济进步的表现。1999年之前中国几乎没有悬疑小说。2002年,中国大陆出版的悬疑惊悚类小说不会超过十种。2005年,中国悬疑小说走上一流畅销书榜,我的《地狱的第19层》和《荒村公寓》以及鬼古女的《碎脸》均多次加印,销量全都超过了二十万册。一个小说类型从无到有,能发展到这个水平已很不错了。我们用三四年的时间,走过了西方几十年走过的路。从创作上来说,目前中国本土悬疑小说非常丰富多元,我相信这个类型一定会在几年之后成为畅销书榜的主力军。

  记者:在以往的采访中,你多次提到类型小说一直没有进入主流文学界的视野,在奖项、评论等方面缺乏系统的理论化梳理,目前这个问题是否依然很严重?

  蔡骏:我觉得这个问题的解决是需要时间的,悬疑、推理这些类型小说,在中国过去是没有的,在上个世纪80、90年代的时候,都还是传统意义上的严肃文学占据国民阅读的主导地位。这点跟国外的图书市场是完全不一样的,他们是严格区分开来的。在日本,纯文学新人奖有芥川奖,推理小说有江户川乱步奖。在中国,主流文学、大众文学处于两条跑道上,是两个不同领域的东西,如果要评价悬疑这个类型的话,首先要读懂这个类型。有些评论家可能是传统意义的权威,但不可能每一个领域他们都是权威,国内目前对于类型小说的评论还没有形成一个成熟的评论圈。

  还有一点,我要强调的是,国内评论界对于悬疑小说还存在很多误解,例如悬疑小说绝对不能简单等同为恐怖小说。他们是欧美哥特式小说,经过上百年的发展,逐渐分化为两个不同的文学类型。恐怖小说大多会有一定的刺激画面,从社会、家庭、个人的角度挖掘人心中恶的本能和潜质,而悬疑小说则更加宽泛自由,不一定要有吓人的场面,更重要的是设置悬念自始至终地抓住读者。前者代表人物为美国恐怖小说大师斯蒂·金,后者代表人物包括希区柯克,他的电影《后窗》、《精神病患者》、《蝴蝶梦》等等,从头到尾都没有恐怖的画面,但那种压迫人心的悬念感却异常强烈。而且这两位大师的作品无论从其深度和广度,都已远远超越了通俗小说的境界,直击了当代美国人和美国社会的深处。 

(编辑:马燕)
 


注:本网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凡本网转载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等文件资料,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

扫描浏览
北京文艺网手机版

扫描关注
北京文艺网官方微信

关于北京新独立电影 | 著作权声明 | 合作招商 | 广告服务 | 客服中心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 协作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