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世界 - 文艺的力量
社会 文学 美术 音乐 影视 摄影 戏剧 舞蹈
北京文艺网
自媒体注册
北京文艺网自媒体发稿指南:
1、登录北京文艺网,点击北京文艺网会员注册,根据要求完成注册。
2、注册完成后用户名和密码登录北京文艺网。
3、登录后,请点击页面中功能菜单里的我要投稿,写下你要投稿的内容,后点击确定,完成投稿。
4、你的投稿完成后需要经过编辑审核才能显示在北京文艺网,审核时间需要一到两天,请耐心等待。

王唯铭:“迷城”中的身体力行者

2008-09-18 17:09:50来源:文学报     作者:

   


王唯铭

    从《上海的七情六欲》到《少数人的上海——富裕阶层生活方式探访》,作家王唯铭一直致力于描写“自己的上海”,展现这座城市里不为人知的生活。近日,其由纪实转入虚构写作的首部长篇小说《迷城·血》由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

    上海生活的身体力行者

    之所以将上海称之为“迷城”,王唯铭称这与他童年经历有关。祖籍浙江绍兴的他,童年时每年都要跟随父母回趟老家。“每次从绍兴返回上海,对我来说,有一些不可思议的感觉。绍兴的乡土风景和城市迥然不同,以至于我返回时,都会对上海产生一种间离感。”这个从童年的间离产生的“迷”一直延续在他的生活里,从青年到中年,“迷”越来越庞大。

    “从1988年进入报社以来,采访的人越多,相遇的人群越杂,这座城市越难以把握。迷离、迷幻。”王唯铭说。包括在进行《少数人的上海》的采访时,他忍不住会想,那些被层层阻隔高墙大院之内的“少数人”,也是城市中的巨大谜团:“他们是怎么样的人,来自哪里,来自生命的生涯中,我们都可以进行无穷的想象。”无法探知的生活让他浮想联翩。

    “这座城市是如此庞大和复杂,很多角落永远不可企及。”王唯铭说,这个城市有太多个空间,对寻常人紧闭着大门,但那些超出日常经验的、无法复制与无法想像的生活,是确实发生着的,“是这个城市呼吸中的一部分”。

    有朋友对《迷城·血》的评价是一部“有当下上海质感生活”的小说。从纪实转入虚构写作的王唯铭,写作中难免带着当初纪实的痕迹。所以,虚构的故事里加入了许多真实的细节。他举例说,小说里写到主人公外滩3号买一个椅子,编号24,“那椅子说不定还在那里”。

    但小说也因此有了“王氏”特质,即在写作中,他始终是个行动者。“写老城乡,写阁楼上,写上海清晨穿过弄堂的叫卖声,很多作家写得比我细腻”,但是他20多年身体力行和对生活的深度接触是很多写作者无可取代的。

    写小说的另一个契机是2005年《上海的七情六欲》的出版,这部广获好评的作品,被王唯铭认为是人生的一个台阶,“上到这个台阶,再去写纪实文学,可能无法超越了,所以我考虑回到虚构中去”。于是,他重新拾起小说。说重新拾起,是因为写纪实文学之前,他写过五六十万字的中短篇小说作品,当年还在《收获》上发表过中篇。而眼下这部时隔近20年的长篇,“是我生活的积累,是整个情感的表达”。

    上海这个“迷”和王唯铭20多年的积累自然不是仅仅一部长篇就足以表述。除这一部《迷城·血》之外,还将有《迷城·烟》、《迷城·乱》两部讲述上海这座迷城的故事。王唯铭为自己的计划取了个名字,“狂澜三部曲”。他的设想是在世俗的书写中,表达一个纯文学的主题。

    《迷城·血》原来还有一个名字叫《切的夜空下着血》。切,是切·格瓦拉,王唯铭的精神偶像。他曾经有个计划,要前往古巴切·格瓦拉的公墓祭拜。“我还喜欢《在路上》,这一路的作家很多年前就影响我了。”

    “少数人”的写作

    “我特殊的审美,特殊的新闻嗅觉,决定了我始终写少数人。”王唯铭这样说。《少数人的上海》不过是鲜明提出了“少数人”的概念,而这一主题是王唯铭一直的坚持。

    1990年,王唯铭单身前往北京,花了一个月的时间,采访了北京的少数人——一群摇滚圈的音乐人,窦唯,臧天朔,唐朝所有的人,已经解散的眼镜蛇乐队。从上海出发,按图索骥,他采访了几乎所有的北京地下摇滚乐的人员。还有上海歌迷会,那可以说是最早一代的“粉丝团”。王唯铭对这些亚文化有着特殊的触觉和情结。“主流文化都是通过亚文化转变而来,但转变成主流文化后,它就丧失了亚文化的生气。”他们吸引王唯铭的共同点,或许就是原生态的不加掩饰的情感。

    “新音乐,新人群,新空间。”王唯铭如此概括自己这些年的坚持。这另一个的新空间指的是宾馆,这或许不能算是亚文化,但确实为上海的转变提供了另一个角度的思考:“20多年前的上海,每到晚上是一派黑暗。上海明亮起来,不断地建楼,发展成为国际化大都会,和宾馆分不开。1984年上海宾馆建成,后来的华亭宾馆建成,静安希尔顿宾馆建成,都是上海的大事件。”

    这些都是“青春亚文化”,生气勃勃,使得王唯铭在生活中也总是如此活跃。但他还是在改变,毕竟,他已跨越五十大关,“如果要说有什么变化的话,那就是从现在开始,我正和时尚一起老去。” 

 (实习编辑:马妍)


 


注:本网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凡本网转载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等文件资料,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

扫描浏览
北京文艺网手机版

扫描关注
北京文艺网官方微信

关于北京新独立电影 | 著作权声明 | 合作招商 | 广告服务 | 客服中心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 协作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