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明月和田沁鑫联手打造《明》
《李尔王》来到了明代,变身话剧《明》,当年明月称“不会糟蹋莎剧”
明朝皇帝年事已高准备退位,却不知该把江山传给三个儿子中的哪一个,犹豫之际,身边的太监推荐皇帝参考莎士比亚名剧《李尔王》……这种仿佛时空错乱的情景,将是田沁鑫新作、话剧《明》中的一幕,而编剧,正是《明朝那些事儿》的作者当年明月。该剧将于10月18日至23日在上戏剧场上演——这是两人“合谋”的舞台版“大明三部曲”的第一部。
国内话剧界改编的莎剧不少,但大多尊重原作,而到了《明》,为什么剧组敢于让《李尔王》来到明代?
原来,导演田沁鑫通过研究认为,《李尔王》诞生于1601-1607年之间,所描述的社会形态与同时期的中国明朝颇有相近之处,因此决定把《李尔王》的故事背景放在明代,这也得到了莎士比亚专家、《明》剧戏剧顾问沈林教授的首肯。在制作人李东的力荐下,田沁鑫邀请当年明月一起把《李尔王》改编成“明朝那些事儿”。当年明月欣然应诺,熟谙明代历史的他一下子找到了与《李尔王》相互映照的元素,根据明代有据可寻的历史原型编故事,用3个月时间便完成了《李尔王》到《明》的转换。据悉,《明》的人物、台词、舞台都已“明朝化”,出现的角色均可以在历史中找到原型——李尔王对应的角色为朱元璋,李尔王的女儿们则成了诸皇子;此外,舞台上会设折扇和惊堂木,演员们的交流中会有抱拳、鞠躬等动作,并不时来段相声、二人转……
对于这样的改编,田沁鑫并不怵,她称,黑泽明的《乱》把《李尔王》的背景移植到战国时代的日本,获得了西方影评家的赞誉,而“中国人了解的莎士比亚,更多在于文学层面,真正体现莎士比亚精神的演出却很少有”,因此,此次明代版的《李尔王》,尽管背景来了个“乾坤大挪移”,戏剧精神依然出自莎士比亚。
观看了开场的一段排练后,当年明月评价道:“没错,这就是我感觉中的戏。”
(实习编辑:马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