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世界 - 文艺的力量
社会 文学 美术 音乐 影视 摄影 戏剧 舞蹈
北京文艺网
自媒体注册
北京文艺网自媒体发稿指南:
1、登录北京文艺网,点击北京文艺网会员注册,根据要求完成注册。
2、注册完成后用户名和密码登录北京文艺网。
3、登录后,请点击页面中功能菜单里的我要投稿,写下你要投稿的内容,后点击确定,完成投稿。
4、你的投稿完成后需要经过编辑审核才能显示在北京文艺网,审核时间需要一到两天,请耐心等待。

他完成了戈宝权的心愿

2008-09-08 19:05:43来源:文汇读书周报     作者:

   

    戈宝权(1913-2000)是我国著名的翻译家和研究外国文学的专家。他生前有一个愿望,把一部被誉称为“乌兹别克国宝”的长诗《法尔哈德和希琳》译介到中国来,并早在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就有打算。该书曾被列入我国文化部制定的外国文学名著译介的十二年(1958-1970)计划。他也译出了其中的一部分片断,刊登在《译文》1956年6月号上。因历年运动不断和“十年浩劫”,书桌不再平静,译事被搁置了下来。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文艺的春风再次吹拂中原大地,戈宝权按捺不住激动,又计划翻译这部作品,并将之列入了当时三套大丛书之一的《外国文学名著丛书》之中。但是,这时他的主要精力放在研究中国作家与外国文学的关系,著有《鲁迅在世界文学上的地位》和《〈阿Q正传〉在国外》等书,还对郭沫若和茅盾进行了研究,无力分身这部译作。直到年届八旬,才无奈地放下了完成这部长诗翻译的夙愿,托付给了朋友、同行、资深翻译家潘庆龄先生,郑重地把这部作品的俄文译本交给了他。潘先生又托付了他的上海社科院文学研究所的同事,具有深厚俄文翻译功力的翻译家吴国璋先生,在转交这本俄文译本时,嘱托吴国璋尽快地完成这项工作,以遂戈老多年来把这部经典名著介绍给中国读者的心愿。

    事情似乎很顺利,吴国璋于1992年花了两年多时间完成了初稿,本来商定先由潘先生作最后的润饰和订正,戈老健康允许的情况下再过目一下,但是,还没有来得及这样做,戈老病倒了,无力关心这部书稿。稿子又搁置了好多年,现在这部作品终于由长江文艺出版社作为《世界文学名著典藏》精装出版,漂亮亮相,不能不说是件令人欣慰的事。

    那么,这部作品有什么魅力,让戈宝权这样牵肠挂肚,几次提出申请翻译?

    这是一部公元十五世纪中亚细亚的历史人物阿里舍尔·纳沃伊的主要作品,这位作者有着许多令人眩目的光环,当过铁木耳帝国的首相,又是科学家、哲学家、艺术家、社会活动家等等。这部《法尔哈德和希琳》长诗,又是展示出他是一位伟大诗人的代表作品,所以,在世界主要国家都有这部长诗的各种语言的译本。

    纳沃伊的作品全面地揭示了十五世纪中亚细亚的精神生活。而且,作者是用波斯文和突厥文进行创作的,给后人翻译带来了难度。

    戈宝权先生是位治学相当精细、认真的人。他之所以把这部长诗翻译交托潘庆龄,是因为潘先生是我国波斯文译介的首席专家,曾荣获伊朗总统亲授“杰出学者奖”。也因为戈先生的重托,中文版《法尔哈德和希琳》“前言”部分,由潘庆龄作了长篇的“名家导读”,对作者和作品的精到评介,对理解作品起到了相当重要的作用。

    这是一部古代东方的经典史诗。作者根据三个主要历史人物的原型创作,表达了正义和爱的宏伟颂歌。这样一部好作品,在我国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翻译外国文学兴盛期,包括茅盾等大家都没有介绍过这位乌兹别克籍的作家。为此,也是戈宝权先生决意要弥补的原因吧。

    现在中国首次有了中文译本,填补了译事上的重要空白,给中国翻译史增添了重要一页,在戈宝权先生去世八周年纪念的日子里,吴国璋完成了戈宝权毕生的心愿。

  (实习编辑:马妍)

 


注:本网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凡本网转载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等文件资料,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

扫描浏览
北京文艺网手机版

扫描关注
北京文艺网官方微信

关于北京新独立电影有限公司 | 著作权声明 | 合作招商 | 广告服务 | 客服中心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 协作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