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届浙江作家节的重点活动之一、“中国新诗九十年学术论坛”日前在嘉兴举行。9月26日和27日,来自浙江省内外的诗人和评论家分别在海宁和嘉善参加了“回顾与展望·中国新诗九十年”和“徐志摩、穆旦与中国新诗”学术研讨会。
与会学者肯定了中国新诗取得的成绩,认为诗人们在作品中展现出悲悯情怀和生命诗意,在表现精神高度和人性深度上有了发展。但新诗创作及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更受与会者关注。自1917年从西方横向移植以来,中国新诗发展至今已有90年。这风雨飘摇的90年发展轨迹可说是“惨淡而辉煌”。从诞生之日起,新诗就脱不开古典传统和西方文学的双重影响,如何在其中寻找到属于自己的道路,一直是诗人及诗歌评论家讨论的焦点。
中国诗歌学会秘书长张同吾表示,在寻找自身道路时,新诗与古典诗词的割裂有点矫枉过正。它在抛却古典诗歌形式的同时,忘记了对传统精神命脉的继承。在技巧、语言之外,诗人更应注重诗歌内在的文化源流,关注诗歌中蕴含的人文精神。湖州诗人、文艺理论家沈泽宜也表示,当下的新诗正是缺少了古典诗歌的悲悯精神。
与会者认为,在对西方诗歌的学习和借鉴上,中国新诗也存在不少问题。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中国新诗仅用了20年时间,就把西方200多年的诗歌历程匆匆走完。因此,新诗在构思和技术层面存在很多问题。《诗刊》杂志副主编、中国诗歌学会副秘书长李小雨表示,“中国当代新诗已经进入了一种‘难度写作’,要求作者有更深厚全面的人文素养,但我们的诗人还缺乏这种深层次的心理准备和文化积淀,显得浮躁和功利”。
李小雨用“又是激情又是混乱”来形容当下的诗歌创作状况。她表示,目前国内网络诗歌兴起,民间刊物繁盛,但这些“热闹始终是小圈子里的热闹”:诗歌刊物订数下降,诗歌质量泥沙俱下,写旧体诗的人数大大超过写新诗的人数,这些状况,都使新诗在当下文学创作中显得有些尴尬。
张同吾则表示,不管存在多少问题,中国新诗毕竟是时代及文化背景下的产物。由于历史、社会等各种原因,人们对新诗尚缺乏充分的认识,但随着诗人自身的努力,以及公众对优秀作品的日益接受,人们对新诗的开掘和崇敬正在开始。他透露,国家教委计划从明年开始,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增加中国新诗的选读,在北京试行一至两年。作为主要负责人,他将分四个阶段对中国新诗的特点及代表作品进行介绍,从而使年轻人更了解中国新诗。
谢冕、张德强、王学海、龙彼德、章景曙、骆寒超、南鸥等诗人、学者也相继在研讨会上发言。本次活动由浙江省作家协会、中共海宁市委宣传部等单位共同主办。
(编辑:马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