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底色》是四川作家胡正银的又一部著作。
在我国政务性题材方面的宣报作品中,像胡正银方式的写作还是少见的,甚至是罕见的,也是难能可贵的。
为什么说难能可贵?一是他的文学初心;二是他的职责担当。三是他的文学创作能力与才华。
作为一个基层的文学领导工作者,同时又是坚持几十年进行文学创作的在我们四川骁有名气的中年作家,他巧妙地用文学作品的方法高度地展现了一个基层(县级)单位的关工委,在祖国大发展的扶贫工作中的一群人的真实献爱心、发余热的一心为民的形象。应该说是我国文学界,在对政务题材方面的一种尝试与新路。
在我国,大凡表现或宣传这样的工作业效,一般都是报告文学或者干脆是通讯文体的方式来对人物、事件等进行直白的描述介绍宣传。
这部《底色》,却是与众不同。
他采取的是纯文学的写作方法来表达完成的。
首先,《底色》的语言方式是文学的。比如:对人物事件后的心里活动与对未来的前景用:“我们怀揣一天的收获离开。”、“刘成云感觉到了暖流”、“心情如放晴的天空,沐浴在阳光里??”、移动的脚步变得轻快起来,突然间年轻了20岁。“初阳冉冉升起,依然闻到阳光庄稼和树林的香味。”“一晃,鸟飞远了,人在白云深处。”等。
其次,它的结构方式也是散文体而又有小说人物的塑造方式的。如,第一篇《种绿》中24个人物的出场与交待,完全具有小说结构的经典方式形式。这让人想起张恨水、老舍们早年小说写作的手段。总是在叙述故事的过程顺序中,三言两语把下一个人物带出,并辅以几笔该人物在本事件中的来去关系,使作品显得自然而生动,不枯燥。
然后,在文章细节里他又常常使用一些打比方、拟人、比喻、象征的准散文的写作技巧来对人物进行准确的描述。如,种谷子的人、种柚子的人、种荔枝的人、养殖石斛的人等。
尤其是:“苟瑶婷爷爷追着我们,在车后挥着手。春风轻拂着他舒展开的眉,似乎在喊什么。”的缓抒情方式为读者的阅读思维留白的手段,是十分高明而有趣的。“似乎在喊什么”的后面是什么呢?我个人想到的,是:恩人啊,谢谢啦!
另外,《种绿》、《植根》、《护苗》三个部分,看上去是三篇独立的文章,以为是不同的东西,你读完全书后,才知是一部结构性的完整的类小说的文学作品,而不是帮扶报告文学。
这就是我一开始所说的胡正银的文学的初心。
因为你有了对文学的真心,才能在自己的任何文字里,表现出初心的痕迹来。
用文学作品的形式来表现政务服务的故事,肯定比报告文学的形式经久些,也便于留世。这是胡正银在处理这些题材时与众不同的地方。
基层文学工作者有个很大的难题,就是你的工作与艺术关系与属性怎么去面对,并处理好不同的两种关系。
在这个问题上,我个人认为胡正银是处理得不错的。
《底色》这部书,我个人认为,最重要的是在告诉我们,一个国家,一个政党,一个干部,只有你真正的把心思都放在人民的身上了,才能让人民群众从心底里喜欢你,感谢你,拥护你,爱戴你。
这是作家胡正银最想说出来的话,也是我们最应该看到的事实。
这就是一开始我说作家本人文学的初心的话题。
文学艺术倒底应该反应什么?那就是人民的喜怒哀乐与政党的真心爱民。
当然,要处理好这些一切的繁锁而闹心的东西,我想,与一个人的修养、技巧、情怀有关。
一个事事都只为己想,而没有公心、静心、凡心、圣思的人,是很难有包容的。
胡正银是一个有情怀与包容的人。
帮扶工作,书中有一句这样的文字:我们就像那桥。
这6个字,准确地为基层干部为农民的服务进行了定位。
桥,是一个好东西,既蓄通风水,又令人生薪。
我从昨天拿到这部书,看了一个晚上到今天十点开始写这段文字,肯定是对几十年来一直坚持文学创作的胡正银的能力的肯定与感动。
早过花甲的胡正银笔力洒脱、构思巧妙、语言干净、胸怀对农民的关爱,是我们文学工作者应该坚持的担当,也是他美好情怀的展现。
作为他的老友, 祝贺他的这部文学作品的出版与成功。
即将临近春节,马上就是春天,我们“在春天里行走,脚下的步子变得坚实。”
春天里,一晃,我们都看得见,在白云深处,鸟儿又飞远了……
2022年1月22日上午11点23分老丁于故乡四川泸州合江九阳酒店608。
(编辑:夏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