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世界 - 文艺的力量
文学家 美术家 音乐家 戏剧家 摄影家 舞蹈家 影视人物 其他 专题访谈
北京文艺网
自媒体注册
北京文艺网自媒体发稿指南:
1、登录北京文艺网,点击北京文艺网会员注册,根据要求完成注册。
2、注册完成后用户名和密码登录北京文艺网。
3、登录后,请点击页面中功能菜单里的我要投稿,写下你要投稿的内容,后点击确定,完成投稿。
4、你的投稿完成后需要经过编辑审核才能显示在北京文艺网,审核时间需要一到两天,请耐心等待。

"雕刻光线"——乔·麦克纳利访谈

2015-05-20 10:48:01来源:北京文艺网    作者:

   

作者:代亚杰


乔·麦克纳利纳利

  采访者:代亚杰

  受访者:乔·麦克纳利

  导语:在乔·麦克纳利的众多作品一直围绕纪实摄影和商业摄影两个不同的方向进行,大家对他最为熟悉的就是热靴闪光灯的使用技巧,但是如果观察他的作品可以明确的看到除了对光线的掌控,还有摄影师独特的视角和瞬间性的把握。这次,乔·麦克纳利·麦克纳利纳利接受包括色影无忌在内的几家媒体采访,一起聊聊照片背后的故事。

  乔·麦克纳利(Joe McNally),世界著名摄影大师,“百名对摄影最具影响力的人”、2008北京奥运会十位摄影师之一,他还是柯达公司“在线传奇人物”和尼康公司“镜头背 后的传奇人物”。乔·麦克纳利的客户包括《体育画报》、《ESPN》、《国家地理》、《生活》、《时代周刊》、《财富》、《纽约时报杂志》、《商业周刊》、《滚石》 等畅销杂志,以及纽约证券交易所、美国Target连锁超市、索尼、通用电气和PNC银行等著名公司和机构。

  记者:您在拍摄外景照片的时候会使用多只小型的热靴闪光灯,为什么不选用一只大功率的外拍灯或影视灯拍摄?

  乔·麦克纳利:大型的外拍灯和小型热靴闪光灯两者都会使用,现在的小型闪光灯也会有很大的输出功率,在一些使用条件下已经不输于大型闪光灯。但是在选择灯具的时候我还是会有一条非常明确的界线,什么情况下用小型闪灯,什么情况下用大型闪灯。另外,还有一个原因是因为小型的热靴闪光灯更普及一些,很多摄影师都能接触到。

  记者:您拍摄过不同年龄段的模特,但是,现在很多的摄影师拍摄女性时表现的都是年轻漂亮,我想问一下作为摄影师应该如何表现个人的特色而不是往模式化的方向去拍摄?

  乔·麦克纳利:很多摄影师喜欢拍摄年轻的女孩,通过后期的制作达到想要的效果,但我很少会这样做。像我这样的年纪,一路走来都有很多故事、很多经历印在身上,我会先了解模特的故事,尽量的还原真实的面貌,而不会通过太多后期的制作表现的都是年轻漂亮。

  记者:您曾经出版过《瞬间的背后》一本书,解读了您照片背后的拍摄经验,但是给我最大的感觉就是打破常规,作为一位职业摄影师是如何保持这种好奇心,每次都能找到新鲜的视角?

  乔·麦克纳利:假如光线从侧面打来,而每次你都是站在正面或其他的同一个位置按照过去的经验拍摄,就会很容易陷入重复的阶段。而一张好的照片都是融入了个人的情感,我会大量的看一些别人的作品,不断的去看、去理解、去吸收别人的经验,但这并不是要抄袭别人。另外一方面就是想作为一位职业的摄影师,需要跟世界不断的去交流、去沟通,了解世界正在发生什么样的变化,保持好奇心,发掘一些新的感觉。[NextPage]

  记者:您曾经拍摄过《灾难中心的面孔》巨幅宝丽来照片集,整个作品非常具有观念性和想法,能不能介绍一下为什么选择快拍的方式拍摄这组肖像照片?

  乔·麦克纳利:选择宝丽来相机的原因是:第一,我想拍摄一些与众不同的照片,关于911灾难的图片有很多,如果按照传统的拍摄方法,我拍摄的并不会有很大的不同,我想做一些别人不曾做过的事情。第二,大型的宝丽来相机拍出来的影像画幅非常大,它结合了摄影的技术和快拍这种方式的艺术性,最后呈现的不仅仅是一张张的肖像照片,而是通过非常丰富的细节信息,表现出了劫后余生的感觉,这是选择宝丽来拍摄的原因。

  记者:纪实摄影和商业人像是要求和目的都不相同的两个方向,您是怎么做到游走于这两个不同的领域?

  乔·麦克纳利:这两个不同方向最大的区别是观察方式的不同,纪实摄影要随时观察周围发生的事情,用心与世界交流,捕捉瞬间的影像。而在影棚拍摄商业照片更多的是需要去掌控现场,控制现场的灯光、道具、被摄者,摄影师就像导演一样控制所有的事情。

  记者:我特别喜欢您拍摄的飞机那张照片,高色温和低色温的对比让整幅作品的色彩非常的丰富,能不能讲讲这张照片的故事?

  乔·麦克纳利:能拍摄到这张照片首先是非常的幸运,当时我有两个小时的时间来拍摄,但是,当时天空还处于一片黑暗当中,刚好这个时候有一点晨光出现在远方,在飞机的机翼出现一条反光,这个画面达到了我想要的效果。在拍摄的时候我使用了一个很大的柔光罩,把机翼两端的反光给压了下来,达到现在看到的效果。

  记者:您曾经给杂志拍摄了大量的纪实摄影作品,大量的作品都是抓拍,这种抓取瞬间性的经验能不能介绍一下?

  乔·麦克纳利:在过去很多的时间里我也错过了很多的精彩的瞬间,大家目前能看到的这些经常的瞬间是因为:每次在拍摄之前我都会做很多前期的准备工作,读大量的书籍。比如,在《国家地理》杂志拍摄照片之前我会提前看一些资料,希望能找到一些给我启发的信息。每次在拍摄之前我都会考虑是否需要摆拍、还是直接抓拍一些瞬间,这些在前期调查时我都会做好准备并和被摄者充分的沟通

  记者:好的,谢谢!

  (编辑:刘颖娜)


注:本网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凡本网转载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等文件资料,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

扫描浏览
北京文艺网手机版

扫描关注
北京文艺网官方微信

关于北京新独立电影 | 著作权声明 | 合作招商 | 广告服务 | 客服中心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 协作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