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世界 - 文艺的力量
文学家 美术家 音乐家 戏剧家 摄影家 舞蹈家 影视人物 其他 专题访谈
北京文艺网
自媒体注册
北京文艺网自媒体发稿指南:
1、登录北京文艺网,点击北京文艺网会员注册,根据要求完成注册。
2、注册完成后用户名和密码登录北京文艺网。
3、登录后,请点击页面中功能菜单里的我要投稿,写下你要投稿的内容,后点击确定,完成投稿。
4、你的投稿完成后需要经过编辑审核才能显示在北京文艺网,审核时间需要一到两天,请耐心等待。

德国摄影家弗兰克·帕默专访

2009-12-08 17:52:06来源:北京文艺网专稿    作者:

   

作者:赵宁  翻译:王骞

北京文艺网OV电视——人物前沿

    被访人:弗兰克·帕默

    采访人:北京文艺网 赵宁 王骞
    
    采访时间:2009年12月2日 下午2:30
   
    采访地点:798艺术区

    弗兰克·帕默:我的名字是弗兰克·帕默,我来自德国,我在亚洲居住了20了。我主要从事摄影艺术,摄影涉及多样内容。

    王骞:为何以建筑物的建设过程作为您作品的主题?

    弗兰克·帕默:这个展览真正的英雄是中国的建筑工人们,而不仅仅是那些建筑,作品本身涉及更宽泛的领域。照片中的人物才是最重要的,而不是那些建筑体本身。北京市政府举办了名为“外国人眼中的北京”的摄影比赛,有超过四千张的摄影作品,其中有很多美丽的照片,但只有一张获奖,就是这张。建筑工人们在高达300米的国贸中心第三期大楼上从事工作。

    王骞:作品中未建成的建筑物是一方面,我们还看到了人,就是劳动者,那么这些劳动者在您的作品中占有怎样的位置呢?

    弗兰克·帕默:这正是我想要说的。这个故事便是关于中国真正的英雄们,主要就是讲他们的。之所以我称他们是中国真正的英雄们,是因为他们远离家乡来到了大城市里。他们在这里努力工作,从这些照片中你也可以看出来。他们来建设自己的祖国。所以我称他们是中国最重要的人,是真正的英雄。由于这张照片在这次摄影比赛中胜出,政府官员也说到这些人是很重要的。所以这并不是关于建筑和少数工人们,实际上这主要是关于成千上万的在建筑工地和工厂里的工人们的,他们一直不懈地努力工作着。他们是真正的英雄,我认为很多人也会认同我的观点。

    王骞:每一张照片都有一个故事,那么像这张(获奖作品)呢?

    弗兰克·帕默:事实上,我上面已经回答了你的问题。通过这些图片中的背景,我们可以知道这个故事就是关于中国真正的英雄。在各种采访中我反复说道这些工人们是多么得重要,政府的官员们也赞同我的观点。我将为此做本书,向全世界展示中国人也能做到世界上其他那些大城市所做一切。他们能做所有艰苦的工作,能够建设好中国。这就是隐藏在我大多数作品背后的故事。

    王骞:您是什么时候开始摄影创作的,是什么样的一次机会让您走上这条道路的?

    弗兰克·帕默:这是个很长的故事啦。我不在年轻了,我不是二十五岁。在我十四岁生日的时候得到了第一部照相机,我的姑姑问我想要什么生日礼物,我说照相机。所以在我十四岁的时候我得到了人生中第一部照相机。但并不专业,我在课上我给我的朋友照了一些照片,我把照片卖给他们,赚了一点点钱。事实上开始我的摄影是有点“商业”的,但并不是真的商业性。之后我学习工程学,但学了18月后我认为我该做些其他的事情。我来到一个大的摄影工作室开始真正地学习摄影,在这里我作为一个助手,学到了很多东西,比我之前三十五年学到的还要多。我与中国的许多摄影师不同,他们摄影是为了谋生,为了赚钱,而对我来说,摄影是一种艺术。我感觉画家就要画些东西,但我不会画,我也不是作家,但照片机给了我一个机会去创造一些东西。首先我是个艺术家,在展览中我要给别人展示出一些美好的东西。开始的三十五年里,我慢慢有了名气,通过一些商业作品赚钱。

    王骞:来到北京之后,您的作品理念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呢?

    弗兰克·帕默:那是另一故事。近些年我在德国很忙,所以我决定去度假。一九八九年三月我去澳大利亚度假了,本来预计在那里呆三四个月。可环游澳大利亚就用了九个月,途中还赚了些钱。后来我和一些德国人与悉尼歌剧院建立了联系,拍了许多照片。然后我在澳大利亚呆了两年。我逐渐对亚洲感兴趣,后来我去了香港,并在那里生活工作。在那五年中,我又到过中国大陆、日本和韩国等一些国家。但我已经来过中国许多次了。那些大大小小的不同城市令我产生好感。一九九二年我首次来到了上海和北京。我觉得也许住在这些城市正是适当的时候。观察它们的发展。因为中国更开放了。对于我,对于摄影来说,看着中国在很短时间就有那么大发展,这的确很有意思。在别的国家也许需要五六十年甚至上百年的发展,而中国却经历了很短的时间。所以我在这里感觉很好。当我旅行的时候,人家问我来自哪里,然后我回答说,我来自北京。然后他们不解地看着我,我解释道,我是德国人,但我的家在北京。

[NextPage]

    王骞:在中国,您觉得和以往在其他国家进行创作时有什么不同吗?

    弗兰克·帕默:经常是在处理人物方式上的不同。在美国人是不同的,在印度人是不同的,在中国人是不同。我与各种人交流都是没有问题的。对我来说,那些人并没有非常大的差异。人就是人。他们有不同的容貌,不同的语言,但当你和他们熟识后,事实上,一切都是相同的。所以我的作品理念并没有什么大的改变。我做各种不同的事,开阔思想,周游各国对我来说并不会很困难。所以我也不会有很大改变。但我会观察各种事情,学习各种事情,每天都在学习,即使我不再年轻了。我每天都在观察思考,和别人谈论我的各种所见所闻,尝试做一些事。

    王骞:艺术家的作品创作肯定会随时间的推移会有所转变和突破,那您未来的作品创作(主题)会不会转变,是不是这种转变已经在进行中了?

    弗兰克·帕默:因为中国今年来出现了如此多的大型建筑物,比如像上海金茂大厦,这里的CCTV大楼和国贸的大楼,这存在的一点不同。建筑物的不同,每件事物都更大了,因此也必须要改变作品风格。但原则上,并不是艺术风格的改变。我所要做的就是不断思考,并去与那些人们进行交流,虽然他们不懂我的语言,我也不懂他们的语言。他们看着我,说我是个友好的人,我也看着他们,然后我们都笑了。从而我们建立了良好的关系并用身势语沟通。就是这么一回事。

    王骞:您如何看待像798、751之类的艺术区?

    弗兰克·帕默:我在798看过多次展览,我认为这确实是个非常好的想法,把艺术集中在一起。特别是在这样一个历史悠久但在某种意义上又很年轻的国家。因为中国在30多年前才开始对外开放,国家不仅建设更多的建筑物,同时还需要发展艺术。我认为建艺术区是个很好的想法,非常重要。751与798相比是非常年轻的。751更侧重于设计和时尚方面,目前它还没有真正发展起来,我想过几年751和798一样闻名世界。现在798的名声已经扩散到了纽约和巴黎的艺术区。751才刚刚发展起来,所以他们问我是否想在这里举办展览,它与798相连。这是刚起步阶段。

    王骞:像798、751这样的艺术区所拥有的艺术氛围对于一个艺术家的创作来说有什么样的影响呢?

    弗兰克·帕默:我看过别的艺术家的作品。我和他们交谈,从而学到了很多东西,得到了很多新的想法,同时他们也吸纳了我的一些想法,这就是一种交流。这是非常重要的,不要总是闭门造车,还要常和其他艺术家交流。我来自杜塞尔多夫,那里因其艺术学院而世界闻名。从杜塞尔多夫走向世界的名人有很多,可以在世界各大博物馆发现他们的作品。这个圈子里的人时而聚会交流各种问题,这种互相交流的想法非常好。这就是我从那里所学到的东西。所以我认为798确实是个好的想法。而两三年前人们害怕798可能会被拆掉,盖新的大楼。但我现在知道那是不会发生的事,我一直会呆在798的。

    王骞:商业化的介入,艺术家如何去平衡自身艺术作品的艺术价值与商业价值呢。

    弗兰克·帕默:我现在所处的位置很好。很少做一些商业性的事情。因为我在建筑领域有些名气,所以有人会让我为他们做一些东西。大多时候我会答应他们的请求,但我都是从艺术角度出发去创作这些东西。正如你所看到的,在我的工作室里有许许多多的摄影作品。但有时也会通过一些展览或是出版画册赚些钱。通常我还是做纯粹些的艺术。我知道这种平衡很难维持。因为首先他们要靠赚钱维持生计,之后可能他们就很少去想如何做一个真正的艺术家了。我所处的位置很好,非常自由。这对于艺术创作是非常重要的,而不是一味地去为了钱而勉强做事。751和798的一些艺术家们有时也会搞些商业性的活动,但他们同样也在不懈的创作艺术。你需要不停地努力。没有人能做到一切,你要不断地去创造,创造!所以这种平衡是很有必要的。但对我来说,这种平衡把持得很好。

    王骞:从您的角度看,您觉得中国的艺术区和国外的艺术区有什么不同吗?它现在的发展有什么样的问题?

    弗兰克·帕默:我了解很多的艺术区,它们都是相似的。但这里可能更商业些,因为中国人对于商业元素考虑得相对更多一些。但事实上北京、上海、纽约、欧洲或美国其他地方的艺术区总体上讲并没有太多差异。我所定义的艺术家就是要发自内心地想要去创造一些东西,这才是艺术家所要做的。首先艺术家要创造一些东西,因为他享受创造。并不是为了钱而去做一些东西,艺术家不是做生意的。如果你仅是为了钱而去做东西,那不会是艺术,这完全是做生意。在大多数艺术家眼里,中国的艺术区与世界其他地方的艺术区是相似的。

[NextPage]

    王骞:您怎么看待像798、751这样艺术区的未来发展?

    弗兰克·帕默:是的,我认为它们会不断地成长,进而变得更好。目前它们已经发展得挺好了。再过十年它们会更有名的,它们还会有长足的发展的。特别是751,它还很年轻,还没有真正地发展起来。但我相信这里的设计公司和时尚公司会让这里发展起来的。

    王骞:现在随着数码技术的日新月异,拿起相机的拍摄者越来越多,但是水平却良莠不齐,弗兰克先生是否能从技术方面为广大摄影爱好者提一些建议呢?

    弗兰克·帕默:这的确是个既有意思又很重要的问题。我从事摄影这么多年来,从开始到现在一直用大的胶片照相机机,并不用数码相机。近年来许多人都买了照相机,它们觉得按下按钮儿就能解决一切。但他们之后感到失望了,因为他们无法得到广告中的那种照片效果。所以那些个人摄影爱好者要有耐心,多看一些摄影杂志,多读一些摄影书籍,这样他们才能拍出更好的照片。数码相机对大家来说是很简单的,你可以拍完上百张照片后再也不去看它们。你如何去处理这些照片。电脑里有成千上万的照片,但在照相的时候他们完全没有考虑该如何去拍,他们只知道去按快门,这样并不好,缺乏创造性。摄影者应该放慢节奏,认真考虑“我在做什么,这会是一张好照片吗,我是否可以用另外的方式去拍,我是否可以用不同角度去拍,或者利用光线创造不同的色彩”这些都是至今多数人所没有考虑到的。这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人们必须要去学习的。因为数码相机是很容易操作的,商家只是要为了卖出他们自己的产品而去使用一些好看的照片做广告。摄影爱好者应该自己独立思考,多看多学。

    王骞:关于您的影像书法,我们觉得非常的特别,是一种创新的艺术表现形式,它是通过影像文化赋予了中国书法更加绚丽的表现空间,那么您是如何发现这种表现方式的呢?

    弗兰克·帕默:这是由不同的人完成的。我只是负责摄影,还有一位中国女书法家。开始我并不认识其他人,是我的助手艾勤女士给我们介绍认识的。她认识这位女书法家也了解我的作品。她当时就想能不能把这两种艺术形式做一种结合呢。这就是一个想法,无论做什么都要有自己的想法和创意。这是就搞定啦。然后我们就见面讨论如何实现这个想法。这个想法的雏形是用我在飞机上拍摄的云层的照片作为背景。为了拍这些照片,每次我都会坐在飞机靠后的位置拍云层。我拍了成百上千这样的照片。这就是开始的时候,一切都只是一个概念。然后我建议应该给我们这个小团体命名,我们应该走出来。这就是我们的当代概念影像书法。我们就是从这儿开始的。你可以从周围这些作品中看到,我们有不同的主题,不同的背景影像。这开始于以云层为主题的照片背景,我们之后有了更多新的想法。比如以摩托车影像或近些年中国新建筑物的影像做为背景。然后我们就有了越来越多的创意。之前你问到将什么新的东西带入了中国书法,那实在太多了。在西方,绝大多数人根本不了解中国书法,因为他们不认识这些字。所以我们将影像与书法结合,变成了包含色彩的书法,这使西方人对此很感兴趣。在中国,即使书法家们也认同了我们的作品,觉得这很有创意。我们的将两种形式融合,给中国书法注入色彩,将中国书法融入到影像当中。四五十年前的电视影像都是黑白的,之后将色彩技术带入电视。忽然间整个世界都有了某种改变,因为你可以在色彩中看到很多不同的东西。也许这就是我们与之相似的一个想法,也许不是这样。这是我之后一段时间里所想到的。

    (编辑:李锦泽)

    版权声明:

    本文系北京文艺网独家稿件。欢迎转载,请务必注明出处(北京文艺网)及作者,否则必将追究法律责任。


 


注:本网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凡本网转载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等文件资料,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

扫描浏览
北京文艺网手机版

扫描关注
北京文艺网官方微信

关于北京新独立电影有限公司 | 著作权声明 | 合作招商 | 广告服务 | 客服中心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 协作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