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中国出版研究所公布了一组数字,其中有个数字是很让人震惊的,即目前全国各出版社库存积压的图书码洋高达500多亿元人民币,国内共有500余家出版单位,平均算下来,一家出版单位就会有一亿元左右的图书积压。这些压库书,只有一小部分打个很低的折扣好歹还能踹出去,多数的图书,即便你当废品卖,人家都不见得愿意要,因而出版社只好将其当作固定资产,任其躺在仓库里睡大觉,不少出版社也因此资金难以周转,面临着严重的困境。
那么,造成数百亿元图书积压的原因是什么呢?我想不外乎以下几点。一是选题重复,相互撞车。别的不说,假使你到图书市场转一转,就不难发现,仅《红楼梦》《三国演义》等中国古典四大文学名著,就有上百种版本。老祖宗留下的大蛋糕当然可以吃,但如果不做调研,胃口太大,就会消化不良。重复出版不仅造成了资源浪费,也使出版社在困窘的泥坑里难以自拔。二是跟风出版,相互克隆。以前我也曾就此写过小文谈过,比如《谁动了我的奶酪》火了,马上就有《谁动了我的啥啥》迅速出笼,《明朝那些事儿》叫座了,各个朝代的“事儿”肯定会被倒腾出来,股市大牛时,各种说股票的书数以千计,国学一热,各类讲国学的书立刻漫天飞舞,这样做的结果,便是风潮一过,再也无人问津,书不入库反而奇怪了。三是有些出版社对市场缺少判断,很盲目,不知道读者究竟需要什么,有些读者急需的书,你就是跑断了腿也买不到。另外,我认为我们的阅读也存在某些问题。以前有人常说,出版跟着影视走,这两年,我们不得不说,阅读也在跟着影视走了。现在能够短期内进入畅销书榜单的,讲学术的也好,搞娱乐的也罢,多多少少都与影视沾点边儿。仅以影视剧为例,以往是先有小说后有影视剧,如今则是先写剧本,待开拍后再改成小说,同步上市。然而影视剧一演完,图书的销售立马萎靡。这就是市场,这就是现实。
(编辑:全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