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网络时代,人人都是影评、书评、乐评人,有无限空间供众生狂欢。与专业的文艺评论家们相比,网民们更勇敢,更直接,有时也更到位。在这样的时代里,还需要不需要专业的、权威的声音?
一个影评人的真本事不在于人云亦云,而在于发现别人疏忽的佳作。在众生喧哗的网络时代,影评人籍由发出自己理性的声音,来使自己有别于大众评论者
在天涯论坛,一位热情高涨的网友以《开启〈色·戒〉悬疑迷案的钥匙》为题,从悬疑角度对影片展开了详细的分析。在这篇长达6万字的连载帖子里,作者对多处台词、人物、情节、背景、道具、特写等进行了细致入微的描述,几乎如镜头重现。并对一般观众容易忽视的诸多细节进行了侦探式的分析和反复玩味,兴致勃勃地把李安这部文艺片当作希区柯克式的悬疑片,进行另类解读——这只是关于《色·戒》的海量网络评论中的其中一篇。无数网友的表达欲和评论欲都被一部《色·戒》强烈激发。
2007年11月7日,《色·戒》在大陆公映后的第6天,据门户网站博客统计,有150万篇博客和《色·戒》相关,并以每天10万的数字增长,出现了“百万博友评《色·戒》”的热闹景象,创下新浪网影评数量最高纪录。
网友从各个不同的角度解读了这部片子,政治的、历史的、两性的、性爱的、人性的,几乎不放过任何一种可能。
其实,近年来,每一部大片的上映,每一部热门电视剧的出现,几乎都能在网络中激起各种各样的海量评论,比如《投名状》、《集结号》、《无极》、《满城尽带黄金甲》、《夜宴》、《士兵突击》,而内含大胆性爱场面的《色·戒》,则让草根的网络评论又一次达到高潮。
在网络时代,电影电视这种大众娱乐方式,很自然就能勾起众网民的评论欲望,每每也都能达到众生狂欢的效果。而当年胡戈式的恶搞批评,则使这种网络狂欢被赋予了草根精神。
人人都是影评人?
知名影评人周黎明靠在网络写影评而出名,但是在此之前,他已经出版过一本影评类书籍,所以他认为自己并不是纯粹的草根影评人,“在网络发表影评之前,我已经掌握了写影评的所有要素,该有的训练都有了。”
对“百万博客评《色·戒》”的说法,周黎明表示了怀疑,“这些是否就能算是影评?”他曾经做过一个测试,在网上发表了一句话的评论:王家卫的《蓝莓之夜》,小资都小到国外去了——结果有人说那是最短的影评。
“网络评论本身是好事,让任何人都可以发表个人意见。我也不是学院派,一篇文章算不算影评倒是次要的,重要的是这么多人讲话能产生什么作用。从自我表达讲这是无可厚非的,从沟通和影响别人的角度来看,我相信绝大多数的网络评论是起不到这个作用的。有人说话语权还是掌握在少数精英手里,实际上在影评界仍然是这样。”
北京电影学院教授崔卫平是位活跃的电影评论家,也是著名网友,几年前在“世纪中国”注册过多个网名。如今,她把个人博客作为主要的网络平台。她认为网络评论高涨的现象非常有意义,“网络反应最快,也最敏锐。我非常欣赏网友对《无极》、《黄金甲》、《夜宴》等影片的评论,我认为网络更勇敢,更加直接,甚至有时也更到位。这是网络评论的好处,也体现了网民的勇气。”
但是,她同样也对大量网络评论是否能称之为“影视评论”而存有疑问,她说:“把那些发表在博客、论坛上的点评称为影视评论我觉得是不恰当的,传统意义上的影视评论应该是比较专业的写作。博客上、网络上的更多是发表感想、体会,对作者本人来讲也不一定是当电影评论来写的。”
崔卫平拥有电影学院教授和网友的双重身份,“在博客里,我代表的仅是我个人,而不是专家。当我写专业评论时,我会发表在学术刊物上。在纸媒上,个人意见往往要往后缩一点,但在博客上,我愿意往前再跨一步。比如最近我写的关于《集结号》的评论《别拿炮灰不当炮灰》,我就没有首先发表在纸媒上,而是发表在博客上。”[NextPage]
编剧史航是个网虫,所以对网络评论非常看中,尤其喜欢和网友争论自己的作品。他是张纪中版《射雕英雄传》的编剧之一。当年,这出央视武侠剧播出后恶评如潮,甚至有网友总结出了一个100多条的bug大全。而史航则熬夜把自己的剧本一集一集贴到网上,极有耐心对相关的bug进行一一解释,足足写了一个3万多字的长帖子。他对网络评论的重视,可见一斑。
“在网络中,最重要的是平等,作为编剧,我不比你高,也不比你低。你有来,我有去,很多人就更容易理解剧本里的安排和台词。这是我习惯的一种方式。”
在史航眼里,根本没有普通网民和专家的评论之分。“我不知道谁专业谁不专业,我不在乎评论者的身份,只要是评论我的作品,我都有兴趣听。”像史航这样,热爱网络,注重网络评论,并积极互动的年轻创作者越来越多。
在周黎明看来,人人都写评论,长处多于短处。“首先只有大家都有表达的自由,其中才会有好的回报出来。这和体育一样,只有全民的身体素质提高,奥运冠军才是有意义的,如果全民的身体素质都很差,而重点培养出几个奥运冠军,那我觉得是自欺欺人。”
没有门槛的网络,使人人发表评论成为一种可能,但这并不意味着人人都能写好影评。“网络文化有自己的特点,你要在众多的评论中脱颖而出往往需要哗众取宠,要非常极端,这绝对有副作用。在《色·戒》的海量评论里,就有这种现象,无论是从政治或色情方面的解读,都被推得非常极端。”周黎明说。
当年千万网友骂《无极》,使陈凯歌大导演灰头土脸了好几年,这是网络影评中的一次大事件,既让人见识到网络评论的自由平等,也让人看到它的极端。
在百万《色·戒》的评论中,有多少是除了自我表达之外,还能产生沟通作用,并或多或少影响了别人的帖子?毫无疑问,这个数字将大大缩小。用电脑统计出来的庞大数据,无法直接证明影视评论的繁荣程度。
周黎明认为一个国家并不需要太多影评人,“在美国有两三百个人靠写影评为生。严格讲在中国没有一个这样的人,有人讲,我是,其实我不是,尽管我可以靠写影评为生,但我把它当成业余爱好来做。现在一些报纸杂志的影评人实际上还是编辑,从属于媒体。从这个角度讲,中国影评人是不够的,独立影评人更是少之又少,有些人是不错的影评人,但是种种原因却不能独立。而网络影评可以独立,但是要优秀又很难。”
理性一点,再理性一点
“十年前的影评,写出来是给拍电影的人看的,现在网络影评和大众传媒的影评是写给看电影的人看的。”周黎明说。
在网络和学院之间,传统媒体则扮演着一种调和的角色。而周黎明则认为,“对我来讲大多数网评是没有什么价值的,只是个人的宣泄。网络中比较好的影评实际上也会被平面媒体所挑选,所以平媒已基本上集中了好的影评。我个人觉得传统媒体的影评整体质量要比学院派和网络评论要高,也是最实在最实用的一种影评。”
经常在主流媒体上发表影评的崔卫平认为传媒评论仍需提高质量。“媒体上的评论是经过选择的,应该比网络上的评论更有说服力。”
在这样一个评论没有门槛,人人都能评头论足的网络时代,还需要权威的声音吗?周黎明的回答是:需要。“在一个网络论坛里,有一万个网民在里面,你几乎不能崭露头角。如果有一百万《色·戒》的影评,我再去写,可能看的人就少了。但我不觉得这是种危险,我很多影评都是写得比较晚的,但只要有不同的观点和角度,还是会被注意。保持独立的姿态,不受各方力量的控制和影响,保持独立的眼光和水准,那时候就算不能说是权威,也能获得读者的尊重。”
当《夜宴》出来时,网友的骂声大有当年《无极》之势,而周黎明却在一篇评论中基本肯定了《夜宴》,认为是一部好的工匠作品。结果遭到了很多网友的攻击。没过几天,《满城尽带黄金甲》上映,又是骂声一片,而周黎明却认为它是一部非常成功的影片,又遭到一阵攻击。这是周黎明与网络大众背道而驰的两次影评经历。“我说它好,并不是要拍马屁,事实上我跟他们两家没有任何的关系。我认为独立,既不能讨片商的好,也不能讨大众的好。”在他看来,一个影评人的真本事不在于人云亦云,而在于发现别人疏忽的佳作。“当《雌雄大盗》无人问津时,宝琳·凯尔为它摇旗呐喊,说《指环王III》是优秀作品,没有人会因此把你看成天才。我觉得一个好的影评人,应该勇于推荐遗珠。”周黎明认为这样的影评人在西方是少之又少,而在中国几乎没有。
“国内的网络评论更多的是宣泄,而不是理性地来探讨一个问题。”周黎明则主张让网络的影评自生自灭。“写得好的,可以慢慢崭露头角,写得不好的,在那骂大街的,可能就被淹没了。我不主张什么管理,虽然大量的没有价值的东西充斥在里面,但是好的有价值的东西也潜藏在里面。不要人为地做上帝去挑选,让它自生自灭。”
崔卫平把独立、理性和开放作为影评三要素。在众生喧哗的网络时代,崔卫平强调了理性的重要。“如果把自己定义为批评家,那就应该发出自己理性的声音,在感性的感受中,提取理性的形式、理性的框架,使自己有别于其他网友。”
(编辑:全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