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世界 - 文艺的力量
文学家 美术家 音乐家 戏剧家 摄影家 舞蹈家 影视人物 其他 专题访谈
北京文艺网
自媒体注册
北京文艺网自媒体发稿指南:
1、登录北京文艺网,点击北京文艺网会员注册,根据要求完成注册。
2、注册完成后用户名和密码登录北京文艺网。
3、登录后,请点击页面中功能菜单里的我要投稿,写下你要投稿的内容,后点击确定,完成投稿。
4、你的投稿完成后需要经过编辑审核才能显示在北京文艺网,审核时间需要一到两天,请耐心等待。

“人文画家”吕克·图伊曼斯:远距离刻画现实

2017-04-05 15:05:33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作者:倪雨晴

   
大艺术家往往是思想家,这一点在吕克·图伊曼斯的作品中体现得特别明显。传统的笔法、简约的构图、褪色般的色彩调度,诗意画面的背后往往是对历史的反思和对人文的关怀。

1.jpg

  采访者:倪雨晴


  受访者:吕克·图伊曼斯


  大艺术家往往是思想家,这一点在吕克·图伊曼斯的作品中体现得特别明显。传统的笔法、简约的构图、褪色般的色彩调度,诗意画面的背后往往是对历史的反思和对人文的关怀。这位来自比利时的当代绘画大师在90年代被称为“绘画已死”的拯救者,如今他却认为绘画生死问题早已过时,并继续在大时代下保持个性风格。


  吕克·图伊曼斯深邃的眼窝和深沉的眼神给人一种严肃的印象,实际上他是一位亲切、待人热情的老艺术家。“聪明、语言天赋高”是熟悉吕克·图伊曼斯的朋友对他的评价,精通四五门语言的他可以无隔阂地对多国记者侃侃而谈。


  在香港巴塞尔艺术展上,吕克·图伊曼斯站在他的画作前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娓娓道来他的创作故事。“距离感”、“现实”是吕克·图伊曼斯提及最多的两个词,“我不是为了绘画而绘画,”他说道,“我的作品来自于现实,这也让我随时保持灵感。”


  吕克·图伊曼斯的油画创作源于事先存在的图像,包括网络上公开的图片、自己用iPhone拍摄的照片等等,最终的作品常常会显得有些失焦、颜色稀疏,就像将现实进行了三层抽象处理。上世纪八十年代,他曾脱离绘画从事电影创作,拍摄中的光影学深深地影响了如今独树一帜的画风。


  比利时画家莱昂·施皮利亚特(LeonSpilliaert)对吕克·图伊曼斯的画风同样影响颇深。施皮利亚特认为:“日常生活中的悲剧要比那些大冒险似的悲剧更加真实、深奥,更能反映我们人类本身。”吕克·图伊曼斯从日常中发现绘画主题的偏好也可从此处寻到部分缘由。


  而将公开图片作为创作原型也曾为他带来过烦恼,两年前吕克·图伊曼斯对照一位摄影师的新闻照片进行绘画,因为作品和原图的光影效果等颇为相似,而被判侵权。


  事件本身存在争议,但这并未影响到吕克·图伊曼斯的持续创作,事实上除了画家的身份之外,他也是一位策展人,在为数不多的几场策展中就有两场和中国相关。


  在学习绘画期间,并非出身自富裕家庭的吕克·图伊曼斯曾经当过餐厅的看门人,这也为他的绘画生涯加入了别样色彩。而如今,他却几乎不参与运动,“上一次运动还是在当兵的时候,除了基本每周一次的绘画,其余时间我都在研究和文化有关的方方面面。”


  现在,59岁的他正在准备出版一本新的画册。不论大众审美潮流如何变化,吕克·图伊曼斯将延续个人风格,取材于历史、生活的他总能在日常的观察和积累中保持创新,并引起各年代欣赏者的共鸣。


  记者:你曾经转型进行摄影创作,这对你的绘画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吕克·图伊曼斯:最开始我也运用很多色彩进行具象的传统绘画,但是到了一个时间点,我觉得绘画让我感到窒息,然后在20世纪80年代我开始转向摄影,影像的拍摄让我从绘画中脱离出来,和图像产生距离感,然后重新审视绘画。


  在长达五年的摄影之后,我重新回归绘画,一方面是因为拍摄的相机特别贵,另一方面因为我还是想画画。以前画人像的时候都离内容太近了,摄影让我学会从远处的视角看待绘画,或者说能够以局外人的角度来思考内容。


  记者:你如何寻找创作源泉并进行创新?能否描述你创作的过程?


  吕克·图伊曼斯:我的每一幅作品都是在一天内绘画完成,但是构思的时间特别长。寻找图片、分析图片、进行思考等一系列前期准备的过程是最花费时间的,而最后真正动笔绘画很迅速,就像执行死刑一样。


  平常我就会收集各种各样的图片,我有一个图片数据库,看到好玩的就放进去,有时回头翻阅,所以我是从不断的积累当中来找到灵感。我现在一般每周一天的时间在工作室画画,基本稳定在周四。但是直至现在,动笔前依旧很紧张,前三个小时是最痛苦的时候。


  记者:你的作品取材广泛,肖像、日常物品、室内外环境、历史政治都会涉及,你挑选图片的逻辑是什么?


  吕克·图伊曼斯:首先图片必须要吸引我,对我来说是有意义的,或者是有一些情节来触发我的思考。作为绘画素材的图片有时候是团队为我提供,有时是我自己找。在1992年,我做过一个很纯粹的展览,作品基本都是肖像图,之后我的图片选择就不仅仅局限在肖像上。如果一定要说挑选的逻辑,就是这幅图片不会让人想起任何歌曲和音乐,而是有一种寂静的感觉。


  记者:你的绘画风格是如何形成的?现在正在做哪些方面的绘画创新?


  吕克·图伊曼斯:在我看来,从事绘画就不会回头看,是一直向前进。我没有特意设置自己的风格,而是在画了600多幅作品之后才看出来,这是一个渐变的过程。当我绘画的时候,只有在开始的那一刻才会知道接下来会怎么画。


  同时,我的绘画方式非常传统,对别的艺术家来说新的材料可能对他有好处,但是对我来说,还是希望保持自己的风格。就算有新的绘画潮流,也永远不会使我改变。


  记者:绘画对你来说意味着什么?


  吕克·图伊曼斯:对我来说,绘画是一种享受,我尤其享受一个人在工作室独处的时光。别的艺术家可能有十几个人帮忙一起作画,但是我觉得没有意义,我喜欢一个人绘画。


  传统的绘画非常具象,需要研究很多细节,对我而言,画画时是一种放空,远离纷纷扰扰。绘画并不是一门生意,之前我对媒体等都非常抗拒,我只是纯粹的艺术家,如果我家族中有从商的基因,我可能会是个百万富翁,但是我对这些不感兴趣,我只喜欢画画。


  记者:选择绘画的时候家里人是否一直支持你?


  吕克·图伊曼斯:最开始我的母亲是反对的,因为艺术不能养活自己,但是成名之后就没有这个问题。我并不是出生在富裕家庭,在没有合适的工作时,我曾经有15年的时间在酒吧、俱乐部做看门人。


  记者:你非常喜欢扬·范·艾克(JanvanEyck)的作品,是什么吸引了你?


  吕克·图伊曼斯:他的作品太好了,我无法模仿。他最吸引我的还是对现实的描绘,能够让人感觉到他作品中的人物都在呼吸,他做的宗教等话题都非常深刻和现实。


  记者:你和中国艺术家有过多次策展合作,你本人是否和中国有什么渊源?今年有什么策展计划?


  吕克·图伊曼斯:我和中国确实有一些小“渊源”,在15岁的时候我就读了《红楼梦》的翻译,还读了一位荷兰作家翻译的中国古诗词,希望将来在策展上能够把这位荷兰作家描写中国的书翻译回中文。


  在2009年,我联合策划了《事物的状态:布鲁塞尔/北京》展览,分别在布鲁塞尔美术馆和北京国家美术馆展出。2007年,我和余辉策划了《紫禁城:中国与弗兰芒艺术家的世界视角》,也在布鲁塞尔和北京两地进行展出。


  接下来的一个策展会在比利时举行,是关于巴洛克主题的展览,也有中国的艺术家参加。


  (编辑:杨晶)


注:本网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凡本网转载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等文件资料,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

扫描浏览
北京文艺网手机版

扫描关注
北京文艺网官方微信

关于北京新独立电影有限公司 | 著作权声明 | 合作招商 | 广告服务 | 客服中心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 协作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