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世界 - 文艺的力量
文学家 美术家 音乐家 戏剧家 摄影家 舞蹈家 影视人物 其他 专题访谈
北京文艺网
自媒体注册
北京文艺网自媒体发稿指南:
1、登录北京文艺网,点击北京文艺网会员注册,根据要求完成注册。
2、注册完成后用户名和密码登录北京文艺网。
3、登录后,请点击页面中功能菜单里的我要投稿,写下你要投稿的内容,后点击确定,完成投稿。
4、你的投稿完成后需要经过编辑审核才能显示在北京文艺网,审核时间需要一到两天,请耐心等待。

对话罗丹雕塑展策展人

2014-12-16 09:36:31来源:北京青年报    作者:

   

作者:史祎


巴尔扎克纪念像 石膏 1898年


处于康复期的女人(灵感来自于分手后的卡密尔) 大理石 1907-1914年

  采访者:史祎

  受访者:埃莱娜·马洛

  奥古斯特·罗丹是享誉世界的19世纪雕塑巨匠,其作品代表着法国艺术的最高水准。1993年,罗丹经典作品《思想者》等作品首次在中国美术馆展出,曾引起巨大的轰动。而21年后的本次展览,不仅让《思想者》重返京城,还囊括了《青铜时代》、《加莱义民》、《地狱之门》、《巴尔扎克像》等几乎全部罗丹最经典的作品。还有很多罗丹的石膏手稿,让我们有机会一窥这位雕塑大师的珍贵作品和创作过程。

  强大的生命力,是看过展品后最强烈的感觉。甚至偶然会出现幻觉,在冰冷的石材下面是否有流动着血液的血管?《青铜时代》那清晰而鲜明的肌肉纹理很容易让人有触摸的冲动,《加莱义民》塑造的赴死的勇士没有就义的英勇,而是面对死亡的恐惧和绝望。罗丹一定已经把自己带入了作品,才会让作品生发出生命的光芒,让冰冷的石材产生体温。在展厅里,雕塑不是高高在上的艺术品,而是和观者共存的生命。

  记者:罗丹雕塑作品众多,此次展览的特色是什么?

  马洛:这次展览是一个大型回顾展,将展出罗丹所涉猎的所有艺术创作类型作品共计139件。其中61件石膏作品将会令观众仿佛置身于艺术家的创作过程中,去探索作品的起源,去见证作品的不断完善的过程。这是专为中国国家博物馆量身设计的一场展览。

  记者:21年前,罗丹的《思想者》来北京展出曾引起轰动,《思想者》也成为中国观众最熟悉的罗丹作品。这次展览中还有哪些展品值得特别关注?

  马洛:1993年的罗丹雕塑艺术展展出了包括《思想者》在内的58件青铜作品,而本次展览将会借参展的139件作品为观众真实、全面地呈现罗丹的一生。

  展览分为四个部分,涵盖罗丹的整个艺术生涯。展览的第一部分是关于罗丹早年的学习与生活。第二部分主要展示罗丹的早期作品,如《地狱之门》的初稿和雕塑《加莱义民》。第三部分陈列雕塑家成熟期的作品,如雕塑《雨果》和《巴尔扎克像》。而在最后一部分展览中,观众将会了解罗丹对西方古典艺术的喜爱,以及其作品的现代元素是如何通过独特的艺术手法表现出来的。

  与1993年的展览不同,此次展览将通过展示罗丹所使用过的各类石膏模型来向观众揭示雕塑家完整的创作过程。罗丹十分擅长使用石膏,通过他的双手,石膏的艺术效果被发挥到极致,在空间和光线的双重作用下,石膏会给人一种圣洁之感。

  记者:如果你认为这次展览中有一件作品绝不能错过,会是哪一件?

  马洛:我认为应该是《巴尔扎克像》。1891年,以保守著称的“法国文人协会”委托罗丹创作《巴尔扎克像》,巴尔扎克曾任该协会主席。他们希望看到一个朴素而且容易识别的巴尔扎克,体态匀称,身着睡袍或工作服,并且一定拿着作家的象征——羽毛笔。然而罗丹的创意却与之大相径庭。就是今天我们看到的《巴尔扎克像》。

  为了寻找灵感,罗丹不仅大量阅读,还来到巴尔扎克故乡,在当地找到一位面貌和巴尔扎克相似的马车夫艾斯塔热作为模特。罗丹为这个雕像花费了大量的时间,他制作了头、躯干、四肢、祼体等大量实验,包括一个大腹便便的裸体像,后来又被一个运动员一样强壮的祼体像替代,罗丹认为运动员式的人体会令人想到巴尔扎克不竭的创造力。在运动员式的祼体外,罗丹为他套上了一件睡袍,借此掩盖巴尔扎克身材的不完美,在这“整块巨石”般的形态中,冒出了巴尔扎克带着敏锐目光的头颅。

  《巴尔扎克像》于1898年在法国国家美术协会沙龙中首次与公众见面,起初人们对它评价不低,但舆论很快就调转方向,认为它是个怪物,媒体甚至创作企鹅式的巴尔扎克漫画来嘲笑这件雕塑。法国文人协会此后也拒绝接受这个雕塑,罗丹备受打击。多年后他再次向媒体谈及此事时说:“这件人们曾经嘲笑、讽刺却无法摧毁的作品,是我一生最大的成就,我美学观点的集大成之作。自构思他的那一天开始,我就已经是另一个人了。”

  巴尔扎克像对罗丹来说是非常具有象征意义的,是有代表性的一个作品。罗丹把一个纪念像雕塑尽可能简化,同时使得雕塑表现出更强烈的力量,这在世界雕塑史上都是非常先锋的作品,被认为是现当代艺术的起源。那时候,莫奈作为罗丹的朋友常常安慰罗丹,当时他们的处境很相似。[NextPage]


吻(大型) 石膏 1888-1898年


思想者(大型) 石膏 1903年

  记者:《巴尔扎克像》是一件非常先锋的作品,是否可以说罗丹也慢慢从具象走向抽象?

  马洛:可以说罗丹在抽象的道路上走得非常远,但他只是走到了抽象的门口,他的作品还是贴近现实的。确实,他打破了传统雕塑的模式,比如他把塑像拆解,把雕塑变成碎块,但他的作品还是有完整的主题和意义。比如那个大腹便便的巴尔扎克,是这种风格比较突出的代表。

  另外还想提一下,1900年巴黎的沙龙展上设立了罗丹的专区,当时毕加索也去看了罗丹的专题展,他看到了罗丹展示的一些打碎了又拼接起来的雕塑,可能就是这些作品对毕加索后来立体主义的创作有一些启发。

  记者:你认为罗丹作品最大的特色是什么?

  马洛:罗丹艺术作品的最大特点之一就是作品展现出的强烈的表现力。罗丹并不是一个追求完美的艺术家,他更多的是追求表现力。有时候他会故意在雕塑上留下工具的痕迹,或是在制模的时候留下连接的痕迹,通过留下这些工作的痕迹来表达自己的意图。比如开采大理石时会用到钉子来固定大理石,留下的钉子眼罗丹有时候会用石膏填上,但有时候他会故意设计一种花式插在钉子眼里。

  记者:此次展出的作品《青铜时代》因为太逼真,当年曾有人怀疑他在创作的时候作弊,用真人铸模,真的有这回事吗?

  马洛:罗丹做雕塑必须要有一个活的模特在他面前。做《青铜时代》时,他叫了一个叫奥古斯特·奈特的比利时士兵作为模特。罗丹运用的是“侧面轮廓”的雕塑技法,从三维的、各个角度去观察模特,所以他做出的雕塑作品不是传统雕像那样表面光滑、冷冰冰的,而是带着自己的活力的。有些批评家所说的实体制模是用石膏裹在活人外面制成模,他们认为罗丹是用了这种方法才把雕塑雕得栩栩如生,但实际不是。

  记者:罗丹曾经常去卢浮宫临摹经典画作,这对他的艺术有什么影响?

  马洛:他并不是单纯地效仿古典艺术大师,和同时代的很多艺术家一样,罗丹也会通过在卢浮宫临摹作品的方式来学习并提高自我。罗丹喜爱古典艺术,并且钟情于中世纪,尤其是中世纪哥特式教堂建筑发展时期的艺术。他在自己的作品中采用相似的建筑设计原理,比如《地狱之门》,或者相似的艺术形象,如《加莱义民》中的尤斯塔奇·德·圣皮埃尔(Eustache de St Pierre),这些都反映了一些哥特式的雕塑风格。

  记者:此次展览还展出了一些罗丹的稀有画作,这部分观众可能比较陌生,可以介绍一下吗?

  马洛:这是一些关于比利时索连森林(Sonian Forest)的纸本风景油画。这些罗丹的早期作品,深受印象派画家和英国画家特纳的影响。

  记者:提到罗丹不能不提他的情人、女神卡密尔,您如何评价卡密尔对罗丹的影响?卡密尔自己也是天才的雕塑家,他们俩比谁更胜一筹?

  马洛:可以说卡密尔在罗丹的创作中起了一定作用,卡密尔是一个年轻的、天才的艺术家,罗丹当时非常钟情于她,他们有非常相近的性格和特点,罗丹也从卡密尔身上得到启迪。尽管这样,他们的艺术方面还是各有各的特色。

  我们在这次展览上也可以看到以卡密尔为原型的雕像。有的人说卡密尔是罗丹的牺牲品,但是我认为不能这么说,卡密尔是非常独立的女性。他们之间有过非常伟大的爱情,但有一段时间罗丹仿佛要从卡密尔身上窃取一些东西,这时候他们的关系就变得紧张了,这对他们两人都是非常大的打击,那时候的罗丹非常忧郁。

  展览名称:永远的思想者——罗丹雕塑回顾展

  展览时间:2014/11/28——2015/3/22

  展览地点:国家博物馆北10展厅

  (编辑:杨晶)


注:本网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凡本网转载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等文件资料,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

扫描浏览
北京文艺网手机版

扫描关注
北京文艺网官方微信

关于北京新独立电影 | 著作权声明 | 合作招商 | 广告服务 | 客服中心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 协作单位